书帝吧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99章 手快抢贤,法正成刘备门生(求追定求

第99章 手快抢贤,法正成刘备门生(求追定求


“周仓这厮,竟连这等小事也来请示关某,区区一介少年郎又能知晓何事?哼!”

    临近的武功县,得到消息的关羽,对此深感不满。

    倘若在扶风郡的是张飞,一听是名士法真的孙子求谒,别说不满了,估计当场就策马飞奔直入郿县了。

    然而关羽与张飞对待名士的态度截然相反。

    以前没遇到刘备时,关羽就在研习家学,遇到刘备后又书读百家,如果让关羽披上儒衫,那也不会逊色寻常儒生。

    故而,关羽对自称“某某欲对某某不利”“我有紧要事要见某某”的士人,颇为不屑,认为是在自抬身价。

    跟术士常对人言“某观你印堂发黑,必有凶兆”等等一样,都是骗人时的噱头。

    就在关羽要斥退报信之人时,一旁的贾诩骤然出声:“扶风法真,以清高闻名,其孙法正虽然年少,但在郡中也有神童之名,而今又效仿甘罗求谒刘使君,必非等闲之辈。”

    一听贾诩之言,关羽心头的不满瞬间消散大半,询问道:“贾参军之意,关某应该见见这个少年?”

    贾诩点头,炯炯有神的双眸中满是算计之意:“刘使君欲定三辅,就必然会与豪贼冲突,而今有豪贼欲裹挟法真子孙对刘使君不利,且又有苦主哭诉。”

    “身为仁爱士民的雍州牧,刘使君又岂能置之不理?关司马奉命来扶风郡追捕盗贼,又岂能见豪贼害士而无动于衷?”

    “若能敬名士,杀豪贼,分田宅,赈流民,则扶风士民皆慕刘使君矣。”

    关羽还在静思,一旁的副将刘辟已经听得肉跳不已。

    平日里所见,贾诩就是个和和气气的中年儒生,寡言少语,脾气又好。

    就连营中军士不小心撞到了贾诩,贾诩都会安抚军士,让其不要在意。

    在刘辟的印象中:贾诩慈眉善目,与人为善,与贾诩说话都有如沐春风之感。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和善的参军,此刻却说出“杀豪贼、分田宅”的话来!

    说好的慈眉善目呢?

    说好的与人为善呢?

    我是认错人了?

    刘辟对贾诩的了解还是太少。

    对贾诩而言,苟命最紧要。

    不跟着董卓去洛阳,就是贾诩笃定去了洛阳会招来灭族祸事,恰巧刘备求募贾诩,贾诩就顺势跟刘备返回关中。

    既然决定跟刘备了,贾诩也得为苟命着想。

    故而才会提醒刘备“一山不容二虎”,主张驱逐张温。

    在刘备决定对雍州大刀阔斧改革后,贾诩也坚持除恶务尽。

    既然出手了,就不能留情。

    此番跟关羽来扶风郡追捕盗贼,贾诩也是担心关羽做大事时不够狠辣果决,这才自请相随。

    对贾诩而言,只要刘备能威震雍州,扶风郡的豪贼全死了都没关系。

    若豪贼死了,被豪贼压迫的奴农也就自由了,州府又能编户入籍了。

    刘辟不知道的是,贾诩还有更狠的,若有名士跟豪贼勾结,那就先给名士泼脏水,坏其名声后再杀豪贼,分田宅。

    此刻得知有豪贼要裹挟名士法真的子孙,这对贾诩而言就是喜从天降:我的刀还没出鞘,敌人就抽刀疯狂自捅,不将敌人砍死都对不起这天降之喜。

    若是换个人,哪怕是许攸这般说,关羽都不会听,反而还有可能认为是在坏刘备大计。

    但在见识了贾诩的才识后,关羽对贾诩也变得甚为钦佩,此刻不仅听进去了,还在认真的权衡利弊。

    良久。

    关羽丹凤眼猛地睁开,显然有了决定:“既如此,关某便亲自走一趟郿县。”

    贾诩对关羽的果决很满意。

    成大事者就不能犹犹豫豫,否则失去了先机后遭殃的就是自己。

    临近黄昏,关羽挥军抵达郿县。

    “关司马怎亲自来了?”

    周仓有些意外,忙上前迎接。

    “法正如今在何处?”关羽扫了一眼周仓身后,微微蹙眉。

    周仓嘿嘿一笑:“法正方才跟俺辩论《论语》,俺赢了,他正在帐中踱步苦思呢。”

    “连你都辩不过?”关羽对法正的印象又低了。

    一旁的贾诩轻咳提醒:“法正所学《论语》,与周军侯所学《论语》,略有不同。”

    关羽这才惊醒,刘备给西园兵学的《论语》是分文注和武注的,

    譬如要辩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文注是:人在临近死亡时,因放下世俗执念,言语往往趋于真挚善良。

    武注是:人在快被我打死的时候才会说好听的话。

    若周仓以武注去跟法正辩论,再配上那蛮牛似的大块头,法正能赢才怪了。

    周仓嘿嘿不停,显然如贾诩所料。

    没好气的瞪了周仓一眼,关羽整肃心情,大步前往大帐。

    刚到帐门口,就听到帐内法正有些兴奋的念叨:

    “孔子所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注武注,各有千秋啊。”

    “若按文注,是处理日常事务后仍有余力才研习文献,按部就班,儒皮儒骨。”

    “若按武注,是没有精壮的身体和豪迈的力量是不能读书的,文武皆修,儒皮兵骨。“

    “妙啊!太妙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刘使君大才,若能追随左右,我之幸也。”

    在听到法正最后感慨“我之幸也”时,关羽的嘴角又泛起了笑意。

    关羽虽然骄矜瞧不上士人,但若这个士人尊崇刘备,关羽也会付之笑脸。

    “你就是法正?”关羽大步入内。

    法正被猛然出现在背后的关羽吓了一跳,回身打量时,又见关羽虽然生得极其雄壮又有熊虎之态,但举手投足间却颇有儒风,不由心惊。

    再联想到方才那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武注,法正更生认同之感。

    若我有这等壮硕之躯,那群豪贼又怎敢堵门闹事?

    法正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勤于习练武事,即便不能如关司马这般雄壮,也要练到寻常人难以近身的水准。

    “扶风法正,见过关司马。”法正近前行礼。

    在法正打量关羽的同时,关羽也在打量法正,见法正并无士人常见的傲气,关羽对法正的印象又添了好感。

    “听周仓说,今有豪贼欲裹挟法公的子孙对刘使君不利,你既为苦主哭诉,可愿以身为证?”关羽开门见山,直接将这事给定了性。

    周军侯是这么回禀的吗?

    法正愣了愣,很快又反应过来,佯哭道:“我虽年少,但也听闻刘使君仁爱敬士,今被豪贼威逼,我既不能让先祖父英灵安宁,又不能助父母除贼,惟愿入长安请刘使君主持公道,还扶风郡朗朗乾坤。”

    “现在不用哭。”关羽嘴角抽了抽。

    “好的,关司马。”法正整了整衣襟,抹去了不存在的泪水。

    关羽暗暗点头:此子的确比常人机敏,不过要动扶风豪贼,还需大哥亲至,方能减少动乱。

    仔细向法正了解情况后,关羽又看向一直在帐中默然静听的贾诩,见后者点头后,关羽这才唤来刘辟,令刘辟连夜返回长安传讯。

    刘辟领了军令,快马加鞭返回长安,将郿县诸事一一禀报。

    “法正?”

    听到法正二字,刘备不由惊喜起身。

    不论是许攸还是贾诩,都是刘备利用先知先觉优势挖的墙角。

    而法正,那可是刘备的专属谋士。

    哪怕如今还只个十三岁的少年郎,那也不能错过。

    否则等法正跑到益州避祸后,再遇到法正也不知得猴年马月去了。

    少年法正有没有中年法正的水准,刘备并不在意。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在于天赋悟性远胜于常人,而天才也是可以培养的。

    入益州避祸又得不到重用的法正,又岂能比得上留在关中接受刘备培养的法正?

    霍去病为什么年轻时就那么厉害?

    一者是霍去病是罕见的天才,二者是霍去病自小就得到了汉武帝的培养。

    天生富贵,怎么打都赢!

    若不是诸葛亮比法正还小且离关中太远,刘备都想将诸葛亮也接到关中来了。

    “这周仓倒也走运,这都能碰见法正。”

    虽然此周仓非彼周仓,但当初在邺城挑选八十猛士的时候,刘备也是有私心的。

    既然巧合的遇到了姓周名仓的猛士,恰巧此周仓还身材威猛、秉性忠厚,怎能不配给自家二弟呢。

    没有周仓的关羽,就如同没有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始终缺了点韵味。

    而这一个小小的私心,又让刘备遇到了少年法正。

    真乃福将也!

    “文威、叔至,速速点兵,随我前往郿县!”

    文威即刘备为典韦取表字,威彰其勇猛,文则是刘备对典韦的期待。

    猛将不习文,只能是个冲锋陷阵的小卒。

    即便立了大功,也无法真正升迁为将军。

    论护卫,有陈到就足够了。

    刘备更希望将猛将都能放出去单独统兵,不再让赵云因为没有骑兵只能当中护军,也不让典韦因为不习文只能当个亲卫统领。

    天下豪杰如过江之鲫,若不能将猛将都培养起来,刘备也难以征讨四方。

    典韦虽然只是军中文吏的职位,但享受的也都是武将待遇。

    战马,挑的是西域良马“汗血”;武器,是刘备自长安武库挑的双铁戟;甲胄,是比两当铠防御更高的鱼鳞甲。

    刘备也没有厚此薄彼,也为陈到挑了西域良马“乌孙”。

    作为刘备的近卫骑兵,普通亲卫的战马甲胄武器虽然不如典韦、陈到的,但也颇为精良。

    不到两日,刘备便率众抵达郿县。

    闻讯的法正又惊又喜,心头更是狂呼:阿父,你错了!刘使君还亲自来郿县了!

    “你就是扶风法正?果然仪表不俗。”刘备不吝赞赏。

    法正按捺惊喜,拜道:“久闻刘使君之名,今日一见,是法正荣幸。”

    刘备近前扶起法正,叹道:“昔日令祖父在世时,号为‘玄德先生’,我表字玄德,常感德薄,屡有拜谒玄德先生之意。奈何境遇不由人,我方为雍州牧,就闻玄德先生去岁仙逝,着实令人遗憾。”

    法正闻言思人,下意识的想到法真在时教自己读书明理的场景,叹道:“先祖父活了八十九,也算是寿终正寝。惟叹先祖父未能与刘使君相识,‘玄德’遇‘玄德’,必为佳话。”

    刘备对法正越看越爱,道:“我虽然出身寒微,但也曾拜师涿郡卢公门下,卢公又是扶风马公门人。今遇法君,我甚为欢喜。法君若是不嫌我粗鄙,可愿入我门下?”

    法正更惊,忙道:“刘使君乃卢公高徒、景帝之后,如今又贵为雍州牧,我不过是一介少年,岂敢高攀?”

    刘备大笑:“法君过谦了。你乃玄德先生之孙,扶风法氏又是齐襄王之后,何来高攀一说?而今你又有意助我诛杀豪贼,我又岂能不庇护你之性命?你若为我门生,这雍州宵小,谁敢妄为?”

    见刘备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法正也不再推辞,当即拜道:“若蒙不弃,法正愿以刘使君为师!”

    刘备更是欢喜,再次扶起法正,道:“今得法君,快慰平生啊!”

    法正亦是激动:“德遇恩师,亦是我之幸也!”

    刘备又问:“令尊可有为法君取字?”

    法正不假思索:“先祖父去世前,曾为我取表字孝直。”

    刘备赞道:“以孝立身,以直辅正,令祖父真乃奇人也。”

    不过片刻间,法正就成了刘备的门生,看得后方的贾诩也不由暗暗赞叹。

    【法正成了刘使君的门生,刘使君就更有理由去对付扶风郡的豪贼了。门生受辱,当老师的又岂能坐视?

    且为名士法真后人出头,这扶风郡的清高之士,也必会颂刘使君德行。

    比起董卓,刘使君行事更令人安心啊】

    对贾诩而言,苟命始终第一。

    刘备如今的表现,虽然对敌人心狠手辣,但对自己人却仁爱护短。

    抛开其他不谈,刘备是不需要收法正为门生的,偏偏刘备收了,这在贾诩眼里就是刘备在护短!

    因为担心今后法正会遭到扶风豪贼的报复,所以才收法正为门生。

    能遇刘使君,亦是贾某之幸也!

    贾诩嘴角泛起笑意。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7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