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搞定蔡文姬,刘备再谋弘农(求追订
推荐阅读:火影圆梦大师! 君见妖否? 拳之下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清冷师祖要修无情道?我离,闺蜜也离!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日本战国:真田家的野望 我名黄天,苍天已死什么鬼? 冰汽神座
自抚琴合唱后,刘备与蔡文姬的关系也愈发的亲密,即便偶尔有些逾礼之举,蔡谷和顾钺也装没看见。
尤其是刘备抽空给蔡谷录了一篇苏轼的《留侯论》后,蔡谷的态度直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不再说刘备抄录的辞赋文章是“取宠之言,哗众之行,终非治国正道”,反而还对顾钺说“虽然六礼还没正式走,但皇叔与文姬的婚约不会再变,婚前互相交流,亦可增进了解,若动不动就用‘逾礼’就过于迂腐了。”
这前后不一的话,让顾钺都忍不住暗暗嘀咕:儒生说话,怎么说都有理。
既然蔡谷和蔡文姬都不在乎,顾钺也不再阻拦刘备,更记住了刘备的许诺:双铁钺!
虽然环首刀也不错,但顾钺的钺本就是武器之名,顾钺也更喜欢钺。
斧钺都是劈砍类武器,两者形制相似而刃宽有别,斧刃较窄,钺刃宽大呈弧形,形似新月。
战国时期斧钺用于披甲,汉代改进后提升了劈砍效率,香积寺之战也有长柄斧列阵专斩马腿,郾城之战岳家军持大斧“上砍骑兵,下砍马足”。
能用斧钺者,都是力大凶悍之人。
为了让顾钺能更好的保护蔡文姬,刘备还取了副鱼鳞甲给顾钺,将鱼鳞甲穿戴后,顾钺也更威风凶悍了。
“哎,威风是威风了,可武柔今后也不好嫁人啊。”蔡文姬有些心焦。
虽然顾钺是护卫,但蔡文姬也没真将顾钺视为普通护卫,毕竟是蔡邕门生顾雍的族人,自小经历又颇为波折,让蔡文姬颇为怜惜。
刘备却是越看越欣赏,道:“以顾钺这等凶恶面相,寻常人肯定是不敢娶的。可我麾下不缺能人异士,有个人跟顾钺肯定很契合,单论面相凶恶,顾钺还远不及那人。”
“咦?”蔡文姬不由好奇:“皇叔军中还有这等奇人?不知姓甚名谁,若是真能契合,我愿为顾钺准备嫁妆。”
刘备笑道:“雍州军左校尉典韦,表字文威,善使双铁戟,力大无穷,面相凶恶,更有逐虎过涧之能。我在长安时也曾为文威说媒,可惜每次对方见了文威后,都吓得不敢出门,让文威也苦恼得很。”
蔡文姬微有惊讶:“既是力大无穷,面相凶恶,为何要取文威这般儒雅的表字?这不是在迷惑女方妁人吗?”
刘备笑道:“文威这个表字是我取的,因为我想让文威多读书,书读多了也能改善面相。文姬替顾钺取表字武柔,武是有了,柔自何来?文姬这般取表字不也是在迷惑男方媒人吗?”
蔡文姬亦笑道:“武柔只是外表看着凶悍,实际上很心善的,武在外,柔在心,故而表字武柔。皇叔替典韦取表字文威,又让典韦多读书,不也是威在外,文在内之意吗?”
说话间,两人又心有灵犀一般,异口同声。
“武柔与典韦,实乃天作之合也。”
“文威与顾钺,真乃佳偶天成啊。”
话音一落,刘备与蔡文姬皆愣了愣,随即一个放声大笑,一个捂嘴轻笑。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刘备与蔡文姬的相性度极高。
顾钺有些疑惑的看向谈笑甚欢的刘备与蔡文姬,尚不知她的终身大事都已经被考虑好了。
弘农城。
由于刘备去了趟洛阳,不仅联合董卓将刘辩废了,还在拥立新君后被刘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拜为皇叔,这让张温感觉头皮发麻。
身为司隶校尉,张温感到很慌,不论是刘备还是董卓,张温都得罪过。
而今刘备和董卓一个是皇叔一个是司空,张温谁都惹不起。
原本张温还想着玩点儿阴谋阳谋,结果还没开始就发现刘备已经成了只能仰望的高山!
而本被表为河东太守的蔡由,也因新任河东太守荀攸赴任而再次丢官。
“张公,要不走吧?我们回南阳!虽然丢了官,但至少能保命。否则等刘备入城后,肯定会挟私报复的。”蔡由心中惊惧。
被张温表为弘农太守的黄广,也是惊慌不已。
在长安的时候就斗不过刘备,如今刘备又有皇叔封号及扶立新君之功,他们又如何能与刘备争锋?
张温面色犹豫。
虽然回南阳能保命,但回了南阳顶多只能再当个豪族。
总不能堂堂司隶校尉弃官而走后,还要去给新任的刺史太守当属吏吧?
蔡由和黄广丢得起这人,张温丢不起这人!
“都闭嘴!”张温心烦意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皇叔要回长安,我身为司隶校尉岂能不尽地主之谊?”
蔡由和黄广刚要开口,又被张温恶狠狠的眼神吓得不敢再开口,只能依照张温的安排去准备。
半个市场后。
弘农城外,张温引城内官吏夹道而立,恭迎刘备入城。
“咦?”
刘备有些惊讶的看着前方站立的张温及蔡由、黄广。
以刘备跟张温之间的私怨,不冲突就不错了,此刻张温却夹道欢迎刘备。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刘备下意识的起了提防之心。
“张司隶,别来无恙啊。”刘备热情的打着招呼。
不管对方有什么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备也不惧。
张温见刘备面有笑容,暗暗松了口气,也回礼道:“托皇叔的福,我无恙矣。”
刘备更生惊疑。
还托我的福?
你有没有恙跟我何干?
又打什么歪主意?
似张温这类能屈能伸的官场老油条说的话,刘备半个字都不信。
果然。
寒暄一阵后,张温就开始扮可怜:“我虽然是司隶校尉,但河南尹不听我的,河内太守也不听我的,如今朝廷又委任了新的河东太守,恐怕用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弘农太守上任。我如今又得罪了董司空,今后难活命矣。皇叔若有司隶校尉的人选,我愿代为举荐。”
要论可怜,张温也的确挺可怜的。
先是三辅之地就划归雍州了,然后何进宦官政权,先后任命王允、许相为河南尹,董卓当司空后又以杨懿为河南尹。
河内如今又被袁绍等叛军占据,张温也管不了。
仅剩的河东和弘农,又因刘备表举荀攸为河东太守,再次让张温失去了掌控河东的权力。
唯独剩下了个弘农郡。
然而弘农郡在籍户口又只有少得可怜的五万户,弘农的世家豪族如杨氏也不是张温惹得起的。
换而言之:张温这个司隶校尉已经有名无实了,只要董卓一纸调令就能轻易将张温调入洛阳。
张温之所以会玩这苦情戏,就是想看看自己对刘备还有没有利用价值。
如果有,那么张温还能继续留在弘农;如果没有,那也只能亡命南阳了。
张温的运气倒也不错。
对刘备而言,一个熟悉的司隶校尉远比一个不熟悉的司隶校尉更有利用价值。
尤其是这个司隶校尉还跟董卓有私怨,这就意味着张温不会轻易倒向董卓。
至于会不会偏向刘备,就得看张温有没有眼力见了。
清楚了张温的意图后,刘备遂有了决断:“张司隶切勿忧虑,董司空不是小肚鸡肠的人。”
“我离开洛阳之时,董司空就曾对我说,他与张温司隶虽然有些私怨,但他现在毕竟是司空,不能因私废公,否则会让人误以为他挟私报复。”
“至于河东太守更换为荀攸,张司隶应该比我清楚,就你委任的河东太守,估计听到白波贼来袭,都会吓得弃城而逃。”
“我二弟关羽乃河东人,助军右校尉徐晃也是河东人,我又岂能坐视义弟和爱将的故人亲朋为白波贼所害?”
蔡由吃了一惊,略有不服:“皇叔怎知道白波贼要袭扰河东?我好歹也是一郡太守,又岂会吓得弃城而逃?”
刘备不客气的鄙夷:“连白波贼何时要袭扰河东都不能预料,你当什么河东太守?”
蔡由弱弱不敢再开口。
张温回头斥了一声蔡由,陪笑道:“皇叔深谋远虑,我心悦诚服。今后若有需要,我定会竭力配合皇叔。”
刘备不假思索:“还真有事要张司隶配合。”随后又看向黄广:“就不知弘农太守胆气如何?”
黄广愣了愣:“胆气?还请皇叔明言。”
“很简单。”刘备不客气的直言道:“我听闻弘农郡才五万户,这让我感到很震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弘农郡内,竟然还有贪官污吏勾结豪贼侵占田宅、掳掠奴农,这难道不是大汉的不敬吗?”
“我欲让弘农郡的贪腐的官吏、不法的豪贼,都要如雍州一般,该驱逐的驱逐,该问罪的问罪,该抄没的抄没,该自查的自查。”
“可我毕竟只是雍州牧,管不了弘农郡,这事还是得弘农太守来办。”
黄广脸色大变:“皇叔,弘农郡的世家豪强几乎都以杨氏为尊,我,委实难办啊。”
“胡说!”刘备呵斥道:“弘农杨氏,杨震、杨秉、杨赐都官居太尉,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
“太中大夫杨彪,更是在光和二年提供了黄门令王甫唆使宾客勒索敲诈郡国财物七千余万的证据,并协助司隶校尉阳球诛杀了王甫及其党羽。”
“你今日却言弘农郡的豪贼都以杨氏为尊,污蔑大臣是何居心?昔日杨彪能助司隶校尉阳秋惩治贪官污吏,你为什么不能助张司隶诛杀豪贼及其党羽?”
“莫非你也与弘农郡的贪官污吏不法豪贼勾结,故而推责给弘农杨氏,想借杨氏名头行不法之事?”
黄广顿时瞠目结舌。
我贪归贪,可我才当多久的弘农太守啊?
弘农杨氏本就是弘农郡最善于兼并土地掳掠奴农的郡望大族,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就算想勾结,人家也未必肯跟我勾结,我花出去的钱都还没贪回来呢!
未等黄广开口,张温就呵斥道:“你乃弘农太守,惩治贪官污吏和不法豪强本就是你的职责,你岂能畏惧不前?既然皇叔都开口了,你又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被张温一呵斥,黄广虽然内心一万个不情愿但此刻也只能点头应诺。
“张司隶是个明白人。”刘备温润而笑:“现在朝廷的风向变了,不能再卖官鬻爵了,所以贪再多钱也升不了官。”
“现在想升官,就得拿出政绩来,而这政绩怎么来,张司隶想必比我更清楚。黄太守是你的故吏,我也愿意给他一个升官的机会。”
“他不明白的道理,张司隶可要多指点指点,若张司隶不肯指点,那我也只能请董司空重新换个司隶校尉了。”
“以张司隶跟董司空之间的情谊,入洛阳当个卫尉应该是没问题的。”
张温心头一寒。
入洛阳当卫尉?
我要肯入洛阳我早入了,还会等到现在?
董卓一向怨恨我,若去了洛阳,没准就治我一个通敌之罪。
张温也是圆滑世故的,当即便向刘备保证道:“皇叔放心,今后弘农郡的政策法令,都会效仿雍州。请给黄太守几个月时间,他一定能肃清弘农郡的贪腐官吏和不法豪贼。”
“我一向赏罚分明,若黄太守真能办到,我必会向陛下表奏黄太守的功劳。”刘备哈哈大笑,拱手作辞。
张温挽留道:“皇叔一路辛苦,可入城中歇息。”
刘备摇头道:“歇息就不必了,眼下天气越来越冷,我还得早日返回长安主持大局。”
“张司隶,听一句劝,大乱之世即将到来,钱再多也是死物;若能赈济庶民,让庶民有粮食和衣物过冬,为官大善也。”
“张司隶是南阳人,若能拿手中的钱多运些粮食入弘农,或许这今后,我还能保你一命。”
“言尽于此,张司隶,还请慎思。”
说完,刘备也不再逗留,招呼车队兵马穿城而过。
看着刘备离去的背影,张温不由陷入了沉思,脑中反复重复“大乱之世即将到来”。
良久。
张温心头一狠,吩咐蔡由:“你速回南阳,劝说我等宗亲入关中,除了粮食、车、牛、书等能带走的贵重之物,田宅能卖就卖,钱能花就花,多带僮仆、奴客,多招流民。速度要快,莫要误事!”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3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