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137章 全能关羽养成,刘备更卷了(求追订

第137章 全能关羽养成,刘备更卷了(求追订


蔡由惊骇:“张公,我们不仅不远离刘备,还要将宗亲都迁入关中,今后岂不是诸事都不能由己?”

    “命都快保不住了,你还想诸事能由己?”张温冷哼一声,斥道:“废立之事,看似在决定谁当皇帝,实际上是在决定谁能为群臣之首。”

    “董卓虽然当了司空,但朝中大臣又岂会容忍一介武夫踩在头上?若不能在朝廷之内解决,必会演变成在朝廷之外解决。”

    “刘备说得没错,大乱之世即将到来,钱财若不能换成贵重之物,都将成为死物。”

    蔡由疑惑道:“可即便如此,我们也没必要卖掉南阳田宅而将宗亲都迁入关中啊。关中如今法度森严,又不能隐匿田宅人口,贪官污吏又都肃清一空。我等还如何置办家业?”

    “糊涂!跟了我这么久,怎还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张温恨铁不成钢地道:“天下未乱前,只要查不出证据,就算所有人知道我们在贪污受贿,又能如何?”

    “杨彪为什么能拿出王甫数千万的贪污证据?因为弘农杨氏比王甫更懂如何贪污受贿还不留证据。即便杨彪爱惜羽毛不会直接参与,依托杨彪的弘农杨氏也会将这一套手法揣摩清楚。”

    “可天下若是乱了,谁还跟你讲证据?谁家有钱谁家有粮,轻易就能打听到,届时谁有兵马谁就能直接征募钱粮。”

    蔡由还是不服气:“可为什么一定是关中?一定得是刘备?”

    “愚蠢!”张温气得一鞭子抽向蔡由:“天下若是大乱了,各州郡必有豪杰占地为王,南阳富庶之地,不知多少双眼睛会盯着南阳的财富,财富留于南阳,必会被劫掠。”

    “反观关中,关中地区依山傍水,周围四面皆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本就是定都称霸的好地方!昔日有韩生劝项羽留在关中,项羽却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韩生遂以为楚人沐猴而冠,难以成事,后果如所料。”

    “而今,刘备据关中之地,西控陇右,东谋河东,一旦成势。既可入汉中谋益州,又可入南阳谋荆州,还可东出函谷关谋关东诸州。”

    “最重要的是,刘备此人,既能跟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又能跟不讲道理的人讲武力,不到两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的安喜校尉成长为雍州牧、皇叔,更有猛将精兵为爪牙,”

    “今后能定天下者,必是刘备。现在刘备主动将同谋大业的机会让出,不赶紧示好加入,欲待何时?”

    不得不说,贪归贪,曾经当过太尉如今又是司隶校尉的张温,眼力劲也不差。

    蔡由、黄广对视一眼,心头皆是惊骇。

    以两人的智慧和见识,压根看不到张温能看到的,即便听张温解释了也依旧一头雾水。

    想不明白的蔡由索性不想了,既然张温决定要将宗亲都迁入关中,蔡由去照办就行了。

    黄广则是默默的权衡利弊,是要给刘备当爪牙惩治贪官污吏不法豪贼,还是继续示好弘农郡世家豪族趁机多捞钱财。

    张温显然也看出了黄广的小心思,提醒道:“别怪老夫没提醒你,这弘农太守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河东太守可以是荀攸,弘农太守亦可以是皇甫嵩。”

    “可若换皇甫嵩当弘农太守,为了杀鸡儆猴,必会先定你贪腐不法之罪,然后斩你示众以儆效尤。”

    “关中死了多少贪官污吏不法豪贼,你又不是不清楚,收起你的小心思,我还不想给你收尸。”

    黄广猛地打了个寒颤,下意识的想到了长安城悬挂的八十余豪贼首级,忙道:“张公教诲,我必铭记在心。”

    刘备没去理会张温等人会如何抉择。

    过程不重要,结果最重要。

    只要结果符合刘备预期,张温等人会如何具体执行并不在刘备的考虑范围。

    若结果不符合刘备的预期,刘备会快刀斩乱麻直接废掉张温等人,然后扶持个新的弘农太守。

    譬如在长安闲得发慌的皇甫嵩,亦可为弘农太守,皇甫嵩要发起狠来,那是真就是六亲不认。

    九月三十。

    刘备在十余日的跋涉后终于抵达长安城。

    自离长安到回长安,已经过去两个多月。

    随着贪官污吏韩遂叛军及不法豪贼的相继肃清,以及五年计划的逐步推行,雍州的吏民风气也焕然一新。

    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整体上也趋向于良好。

    未来的雍州也值得期待。

    “大哥!”

    关羽语气激动。

    只是刘备怎么听怎么觉得关羽这语气中多了复杂的情绪,似乎有委屈、有无奈、有庆幸以及终于要解脱了的兴奋。

    “你这代理雍州牧感觉如何?”刘备笑而询问。

    关羽顾左而言他:“方才听四弟说,荀攸当了河东太守。某也许久没回河东了,正好大哥回来了,某也可抽空回去看望乡人,或也能助荀攸一臂之力。”

    话音未落,关羽又补充道:“公明也有意与某同往。”

    “二弟啊。”刘备目光灼灼:“我才刚回长安,一路上车马疲惫,你就忍心让我劳累?还是说别有隐情?”

    关羽被刘备看得心头发虚,忙道:“大哥误会了!某除了去看望乡人,还想顺道去解县募兵。方才是某疏忽了,大哥你且休憩几日,某也不急于一时。”

    见关羽转身就要走,刘备又出声喝住:“二弟啊,你我兄弟多年,你在想什么我难道还猜不到?你要不说,那我可得去冀县了,我也好久没见到三弟了,甚是挂念。这雍州牧,二弟还是继续替我当着吧。”

    关羽的脸瞬间垮了下来,委屈地道:“大哥,某真不适合管政,要你只让我管军就行了。古语有云,军权政权不能由一人执掌,否则会引起祸事。”

    “二弟会还害我吗?”刘备嘴角微微勾起。

    关羽惊道:“某岂会害大哥?”

    “既然二弟不会害我,执掌军政又有何妨?”刘备笑容更甚:“难道二弟还对我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你是我二弟啊,我为何要防着我二弟啊?”

    “大哥!”关羽的表情更委屈了。

    看着被政务折磨得想跑河东的关羽,刘备无奈摇头,又将关羽唤至近前坐下,道:“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雍州不过十余万户,怎么看这政务都不难才对。”

    关羽叹气:“难的确是不难,就是太繁琐了。大哥走后,某几乎每日都要审批各种各样的文书,从早到晚,每日不缀。大哥,你还是让某专职带兵吧。”

    关羽越说越起劲,似乎要将这两个多月因为政务而受到的委屈一口气全说出来。

    只不过越听,刘备就越觉得不对劲了。

    虽然雍州是个州,但也就五个郡十余万户。

    就算有五年计划要推进,可这最关键的筹钱事务都是刘备在做,又有贾诩、简雍等人相助,结果关羽从早累到晚?

    直到听到关羽称长安城某官署漏水需要修补,耗费钱三百也需要由关羽审批时,刘备的脸都黑了。

    二弟啊二弟,我让你代掌雍州,是让你管人的,不是让你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的。

    刘备捂着额头,随后招呼陈到:“去,将文和请来。”

    陈到刚要离去,关羽便道:“文和昨日就动身去冀县了,说是要替某视察汉阳郡的农事是否按部就班的执行,某见文和主动请命,就准了。”

    “那宪和呢?宪和去哪里了?”刘备又问。

    关羽不假思索:“宪和跟文和一起去的,说是冀县有几个贤士要宪和亲自去拜访。”

    跑得挺快啊!

    文和、宪和,这俩肯定是故意的!

    刘备这算是看明白了。

    关羽代掌雍州没经验,以为事事都要他这个代理雍州牧决定,同时也担心不事事过问会误了事,于是诸事都问得极为细致。

    贾诩和简雍装没看见,阎忠新来不清楚情况,梁衍、杨阔又素知关羽骄矜,皇甫郦、士孙瑞、马腾、张既这四个太守离得远兼之心有顾忌也没提醒。

    偏偏关羽又有傲气,即便再忙也不会让阎忠等人认为他这个代理雍州牧连这点政务都处理不好,也不肯主动询问。

    导致关羽这个代理雍州牧天天从早忙到晚,不仅又累又委屈,还不被人理解。

    阎忠等人估计私底下都在埋怨关羽是不是不信任人,连个三百钱的小事都要亲自审批。

    看着委屈巴巴的关羽,刘备无奈叹气:“二弟啊,我给你在州府留了文和、宪和还有阎忠、梁衍、杨阔分担政务;汉阳有张既、扶风有皇甫郦、京兆有士孙瑞、冯翊有马腾。”

    “你一个代理雍州牧,你要做的是安排这些人替你将雍州的政务逐一落实,不是让你什么都抢着做啊。就算是审批权,也是要放权的,每个人有多大权力,都是由你来决定的。”

    “你就没有询问过文和?”

    关羽瞪大了眼睛:“某问过,文和说,某是第一次执掌大权,最好先按某的想法来,等三个月后他再针对性的告诉某哪些地方不对哪些地方可以完善。”

    “某觉得很有道理,就没再问文和了。大哥一说,某就明白了,难怪文和让某先按某的想法管三个月,若非如此,某也看不到问题所在。”

    很有道理,个鬼啊!

    文和这家伙肯定是又在偷懒了。

    还三个月?

    既然说好了三个月你别找理由跑路去汉阳郡啊!

    要不是贾诩上限实在太高且又是刘备留在长安托底的,刘备真想派人将贾诩抓回来然后绑在胡凳上,没日没夜的审批文书。

    看着差点被贾诩卖了还在替贾诩数钱的关羽,刘备更感头疼。

    罢了,让二弟吃一堑,长一智吧。

    虽然文和的本意是想偷懒,但也的确暴露出二弟在理政上的诸多问题。

    想到这里,刘备也道:“二弟既然明白问题出在何处了,就别急着卸任。虽然文和和宪和不在,但你先去将阎忠、杨阔、梁衍三人召集,虚心求问你这两个月以来的不足之处。”

    “虽然你这次方式有些问题,但结果是好的,雍州也没出现大的纰漏,你也不要气馁。就跟读书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政务也是如此,多试几次,你自然就能驾轻就熟了。”

    受到刘备的鼓励,关羽这两个月以来积累的负面情绪也一扫而空,激动地道:“大哥放心,某现在已经看到问题所在,这就去寻阎治中等人。”

    看着大步离去的关羽,刘备心头忍不住又想派人将贾诩给逮回来。

    不仅拉着宪和一起诳二弟,还让我也跟着诳二弟,虽然都是为了二弟好,但好歹也知会我一声啊。

    想归想,但刘备也没真的埋怨贾诩,毕竟贾诩也不知道刘备会在何时回长安。

    等发现刘备快到长安了,贾诩自觉谎言不好圆了,这才拉着宪和寻了个理由跑路去汉阳郡。

    刘备仔细回想了以前针对关羽的养成,虽然让关羽勤学军务管理,但几乎没涉及到政务管理。

    主要是刘备当时就想着,政务招募政务人才就行了,没必要让关羽也去管政。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对关羽的培养方向出现了纰漏。

    关羽可以不管政,但必须懂得如何管政。

    就如同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前期不管军,但刘备死后直接就能管军。

    并不是诸葛亮突然就会了,而是诸葛亮一直都会,只因刘备管军的人才很多暂时不需要诸葛亮一个管政的去管军。

    “既如此,就让我二弟再全能一点吧!”

    刘备是个很果断的人,既然决定要让关羽变成六边形战事,那就不会去考虑关羽学不学得会的问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百遍,百遍不行就千遍。

    随后,刘备拿起了竹简开始书写读书纲要,要求今后关羽根据读书纲要将必读书籍反复诵读理解。

    在刘备刚刚抵达长安的第二日。

    一匹快马飞奔入城,随后许攸急急来寻刘备,将卢植的书信递上。

    “皇叔,洛阳卢尚书来信,袁绍举兵谋反。”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3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