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138章 卷死袁术,刘备争天下大势(求追订

第138章 卷死袁术,刘备争天下大势(求追订


“预料之中。”

    刘备没有因为袁绍举兵谋反而惊讶。

    以袁绍的性格,在洛阳吃了那般大亏后,若不举兵谋反刘备才会惊讶。

    仔细扫了一眼卢植的来信,刘备不由冷笑:“袁隗袁基自以为背靠袁氏百年积累,就能有恃无恐,如今却因袁绍袁术而死。”

    “成也袁氏,亡也袁氏。”

    一开始刘备只是猜测袁绍袁术会想办法坑死袁隗袁基,然后分掌袁氏百年积累的人脉资源。

    而今再看,袁隗袁基还真被袁绍袁术给坑死了。

    倘若袁绍袁术顾忌二人性命,必会让二人想个理由暂时离开洛阳。

    如今不仅不顾忌,反而还恨不得将袁隗袁基及洛阳全部袁氏宗亲一个不留。

    真论起来,袁隗袁基还应该感谢刘备。

    若非刘备提前部署,又让卢植以讲课的名义守在刘协身边,死的就不只有袁隗袁基了。

    暗暗摇头,叹息二人骄矜而亡,刘备又将书信放下,语气中对董卓略有不满。

    “董卓还真是愚蠢啊,我将密诏都给他了,他竟然还想着杀弘农王,不杀弘农王就不知道怎么应对了吗?”

    “好好的在洛阳当几年司空,替我争取个三五年的时间,没准今后还能有个善终。”

    对董卓想杀弘农王的举动,刘备也是深感无语,只有矫诏的人才会害怕弘农王活着。

    弘农王若是死了,袁绍可就开心了。

    没有密诏,可以矫诏。

    只要矫诏谎称奉了弘农王的密诏,就可以取得大义名分。

    虽然有聪明人能看出端倪,但袁氏门生故吏太多,看不懂的和装不懂的也多。

    就如桥瑁诈称三公书信,就让一堆袁氏门生故吏举兵响应了。

    这群人中或许有人真信了,必然有人是故意装不懂想要趁机捞好处。

    袁绍也很清楚这群人的尿性,故而完全可以再矫诏一句“朕若死,卿等可请幽州牧刘虞主持大局”。

    然后顺理成章的拥立刘虞为帝。

    刘虞本是宗室又是大臣,真要被袁绍以矫诏的方式扶立为帝,刘协就算有密诏赋予的名分也没用。

    当一个国家出现两个皇帝时,决定谁真谁假看的就不是名分而是实力了。

    就如更始帝和刘秀。

    从刘秀角度,更始帝是反贼;从更始帝角度,刘秀就是反贼。

    刘秀击败了更始帝,刘秀就是王而更始帝是寇。

    同样。

    从刘虞角度,刘协是反贼;从刘协角度,刘虞是反贼。

    刘虞击败了刘协,刘虞就是王而刘协就是寇。

    成王败寇,自古皆是。

    即便刘虞不愿意,袁绍也可以打着为弘农王复仇的名义树立一个“忠臣”形象,同样可以拉拢一大批看不明白的和装不明白的门生故吏支持。

    只要有名分,从者就不会少。

    许攸询问道:“董卓一向贪婪,左右急功近利者多,袁绍细作也多,不仅董卓左右的人会想办法杀死弘农王,袁绍细作也想杀死弘农王。”

    “即便卢尚书能保弘农王一时,也保不了弘农王一世。使君是否要派人将弘农王暂时接到长安?如此,就算弘农王死在长安,也可封闭消息。”

    “不妥。”刘备摇头:“且不说董卓是否愿意让我将弘农王接到长安。倘若在来长安的途中弘农王就死了,不仅会让袁绍的谋划得逞,我还会背上杀害先帝子嗣的恶名。”

    沉吟片刻,刘备又道:“既然弘农王的死难以避免,不如省去这个环节,直接去考虑弘农王若死,我应该如何应对变化的天下大势。”

    许攸低头沉吟一阵,道:“弘农王若死,诸州郡就会分化为支持陛下和反对陛下两股势力,这两股势力只能有一股势力可以存活。”

    “朝廷分裂,人有二主,这是对汉室威望的严重摧毁,各州郡有野心的州牧、刺史、太守、国相,甚至于盘踞的豪贼、黄巾、水寇,都有可能割据称王。”

    “夺大势者,可夺天下,故而我以为,此时正是使君图谋天下大势的良机。”

    许攸目光变得兴奋。

    为什么要弃袁绍而跟刘备?

    不就是认为刘备有吞吐天下之志吗?

    而今大乱之世即将出现,偏安雍州只会让天下大势被袁绍等人抢夺,唯有抓住先机率先夺取天下大势,方有可为。

    刘备眼神一凛。

    从一开始,刘备的志向就是争当皇帝。

    这一路走来,也是在积极的为这个志向铺路。

    虽然只是谋得了一块只有十余万户的狭小基业,但胜在关中独一无二的位置优势。

    强秦起于关中,最终夺取了天下。

    高祖虽起于汉中,但实际上也是以关中为基业。

    “若要图谋天下大势,首当如何?”

    刘备没有打击许攸的积极性。

    此番离开洛阳返回长安,刘备本就在积极准备天下大势的争夺。

    否则刘备只需要留在洛阳,就可以震慑不服。

    即便袁绍等人铤而走险,刘备也能亲至虎牢关抵御关东联军。

    然而平叛并非刘备所愿,就算平叛了,动乱的根源也没解决。

    以刘协为皇帝的朝廷是绝对不敢去动各州郡的世家豪强的。

    可若不动各州郡的世家豪强,大汉就只能继续往前走向门阀士族时代。

    到时候就是大汉版五姓七望,又演变成春秋战国的混战模式,依旧避免不了分裂和统一。

    既然最终都要走向分裂和统一,那么刘备更应该直接夺取天下大势变成最强的诸侯,在分裂还不明显的时候扫灭群雄。

    这也是刘备不愿让弘农王入长安的原因。

    若刘备真想保护弘农王,只需要亲率雍州骑兵,就可以将弘农王安全接到长安保护,然而如此一来,又会破坏刘备诸多部署。

    原本刘备以为董卓在洛阳还能拖个三五年,如今再看,若无刘备提前部署的后手,董卓连袁绍一招都扛不住。

    别说三五年了,拖个三五个月都是董卓气运加身。

    既然董卓扛不住袁绍,刘备就必须得再施巧计了。

    这也是为何刘备会提醒张温,钱是死物,不能换成活物就是一堆破铜烂铁,诱惑张温去南阳运粮。

    “关中虽然土地肥沃,但地广人稀,使君欲成大事,就需要大量的户口充实关中。”许攸徐徐而道:“而天下诸郡,户口之最,莫过于南阳。”

    “此番关东联军若不能击破虎牢关,袁术必会以南阳为基,向东争夺豫州,大战一起,南阳士民为避祸而逃者必然不少。”

    “眼下雍州尚有多余钱财,使君可向河东、汉中购买粮食,然后在长安至武关一带,增设驿站,囤积粮食,或是贩卖,或是赈济。”

    “关中无主的荒地,使君亦可派人丈量,制作地契,设置专员在驿站,或是贩卖,或是分配。”

    “如此,有钱的可以在关中买到所需的粮食和地契,没钱的可以接受州府的赈济和分配。”

    “若南阳大户有多余的粮食,使君可许以城中房契,让大户将粮食转卖给使君,用于贩卖和赈济给没粮的南阳人。”

    许攸洋洋洒洒的说出了图谋大势的核心“户口”,以及具体的细则。

    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粮食、房、地这三样硬通货。

    雍州的户口实在是太少了,强行迁民虽然速度快,但不符合刘备的执政核心,也难以妥善管理。

    若是后方不稳,今后出征在外,就得部署大量的兵马留在后方平叛。

    许攸的方式虽然慢了些,但胜在南阳士民是自愿迁徙。

    锦上添花又怎么能比得上雪中送炭呢?

    在南阳士民最困难的时候,给南阳士民提供便利,才更能获得南阳士民的拥护。

    “子远之言甚善。”刘备对许攸的方案颇为认同,笑道:“我会再派兵马在沿途维系治安,让入关中的南阳士民感受到雍州的温暖和公正。””

    “虽然我接纳南阳士民,但雍州的规矩也不会因为南阳士民而开特例。在我的治下,贪腐不法乱纪祸民者,也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背景而有所改变。”

    “愿意来的,就来;不愿意来的,我不勉强;敢闹事的,我绝不手软。”

    雍州户口本就少,若不提前树立规矩,就容易出现鸠占鹊巢的情况。

    刘备耗费大量精力才让雍州吏治焕然一新,可不想因为南阳士民的到来而又变得腐败。

    “贪腐不法乱纪祸民者,何不骗过来杀之?”许攸比了个手势,比刘备考虑的更狠。

    “不可!”刘备摇了摇头,道:“自古以来,人无信不立。将贪腐不法乱纪祸民者骗入关中杀之,虽然能短时间内获得对方的财产,但却不利于长远。”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若因贪腐不法乱纪祸民者那点财产就让想要在雍州安居乐业者望而生畏,那雍州就不会是州郡万民向往的乐土,而是魔窟了。”

    “不可本末倒置!”

    见刘备不愿,许攸也不再提。

    作为谋士,许攸也知道自己提的方案有哪些利弊,刘备若能接受,就按方案来执行;刘备若不愿接受,就换个方案。

    本身就只是在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而非一定要让刘备言听计从。

    “子远也是南阳人,在南阳必然认识不少的大户。可愿替我走一趟南阳,游说利弊?”刘备又提议道。

    南阳土地兼并比关中更严重,想要迁民,主力依旧是大户,散户一不小心容易饿死冻死在途中。

    且散户的消息来源也没有大户灵通,难以准确的判断局势的变化。

    这个时候,就需要刘备派人去推一把了。

    只要有几个大户肯往关中走,以袁术那贪婪奢靡的性格,南阳大户们终会发现谁才是真正会善待他们的人。

    袁术是想让南阳的大户将钱粮人口都交出来,统统归入私库,还不提供对南阳大户的保护。

    刘备则是让大户们不要隐匿田宅人口以及取消奴农的奴籍,最重要的是:只要遵纪守法,刘备就会提供保护。

    在这乱世中,钱财始终只是身外物,命才是最重要的。

    谁能保护治下百姓不受战乱波及,谁能在天灾人祸时不抛弃不放弃,谁才能真正得到民心。

    许攸久随刘备,也明白这些道理,当即便应了刘备的要求。

    将许攸派去南阳后,刘备又派人给前往汉阳郡的张飞送信,让张飞提防羌胡。

    同时,刘备又派人给前往汉阳郡的贾诩送了个调兵符令,允许贾诩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调陈仓的张扬和郿县的皇甫坚寿协助平乱。

    随后。

    刘备又召来张辽、赵云和典韦三人。

    如今关羽要处理政务,徐晃又驻扎在槐里,长安的机动营也只有张辽、赵云和典韦三营了。

    “天下动乱,豪贼并起,眼下又将入冬,雍州境内也多有不安分者。”

    “从即日起,尔等三人轮流出兵巡守安定郡、北地郡和冯翊郡,不论汉胡,敢有蓄意破坏雍州安定者,格杀勿论。”

    派三营轮流出巡,既是维护治安,又是练兵。

    新君刚立就袁绍等人举兵谋反,想要趁机捞好处的白波贼、胡人也同样不会少。

    这些人又没个固定的聚集场所,都是哪里有吃的就往哪里走,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打。

    想要专门派兵去征讨,费时又费力。

    最好的方式就是露出獠牙,让贼人不敢进犯。

    等分配好军务后,刘备又留下典韦。

    “文威,先前我给你寻了好多良家,都被你给吓跑了。这回我给你找了个绝对不会被你吓跑的良家,你可愿意?”刘备没忘记给典韦寻姻缘。

    对麾下爱将不仅要有功劳上的赏赐,这婚姻大事也得上心,尤其是战场的男儿,时常跟生死打交道,若能留个后也能有个念想。

    不过典韦的反应却显得兴致缺缺,倒不是典韦不想娶妻,回回都将人吓跑,饶是典韦有逐虎过涧的心理素质也有些破防:我只是长得凶,但我内心文雅啊。

    见状,刘备也不多言,给陈到使了个眼神,随后顾钺就大步踏入。

    “皇叔,我是来取双铁钺的。”

    一听这如雌虎般响亮的声音,典韦惊愕回头,看向顾钺的眼神多了惊喜。

    顾钺却是蹙紧眉头:“看什么看?没见过美人吗?再看我砍死你!”

    典韦越看越喜,咧嘴就笑:“你虽然很威猛,但你砍不死我。”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3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