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手册凝岁月 童趣绘光
春日的阳光格外慷慨,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书店的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自从和林文博主任约定好文化保护计划后,老巷的街坊们就忙了起来,制作老巷文化手册的事情被提上了日程,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
周先生负责整理旧书笺的诗句和书店的历史。他坐在窗边的书桌前,面前摊着前店主留下的旧书笺和自己记录的笔记,指尖轻轻抚过泛黄的纸页,仿佛在与旧时光对话。他不仅抄录了所有书笺上的诗句,还根据街坊们的回忆,整理了书店近百年的变迁——从最初的小书摊,到后来的小书店,再到如今成为老巷文化的聚集地,每一个细节都记录得详实而生动。“这些都是老巷的记忆,不能有半点马虎。”周先生一边写,一边喃喃自语,偶尔停下来,喝一口温热的春茶,思路更加清晰。
苏晚则忙着整理民俗资料和街坊们的故事。她每天都会走访几位街坊,听他们讲述老巷的往事和自己的经历。陈爷爷给她讲了年轻时在老巷的手工作坊里做木工的故事,那些刨花飞舞、木屑飘香的日子,至今让他难以忘怀;张伟分享了自己修理工具时遇到的趣事,还有帮街坊们解决难题的经历;张婶则详细讲述了春卷、青团、荠菜馒头等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寓意,还特意为她演示了青团的制作过程,让她亲手体验了一把。苏晚把这些故事和资料一一整理成文,语言朴实而温暖,充满了生活气息。
萌萌则承担了文化手册的插画工作。她每天都背着画板在老巷里采风,将老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画进画里。她画了巷口的老槐树,枝繁叶茂,白花点缀;画了李叔的菜园,蔬菜青翠欲滴,生机勃勃;画了街坊们围坐在一起聊天的场景,脸上满是淳朴的笑容;还画了书店里的旧书笺和展览,充满了文化气息。萌萌的画线条简单却灵动,色彩鲜艳而温暖,完美地展现了老巷的美好。
张伟则负责文化手册的排版和印刷。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排版软件的使用,将周先生整理的文字、苏晚收集的资料和萌萌画的插画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他还特意挑选了一种质地柔软、环保的纸张,让手册看起来更有质感,也更符合老巷的文化氛围。“一定要把手册做得漂漂亮亮的,让大家一看就喜欢上老巷。”张伟说道,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这天上午,大家都聚集在书店里,对文化手册的初稿进行讨论和修改。周先生把整理好的文字打印出来,苏晚带来了民俗资料和街坊故事的文稿,萌萌展示了自己画的插画,张伟则打开了排版好的电子版手册。
“这个诗句的排版可以再调整一下,和旁边的插画对应起来,会更美观。”苏晚指着电子版手册说道。张伟点点头,立刻动手修改。“我觉得可以在每个故事后面加上一句总结,点明其中的意义。”周先生提议道。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苏晚连忙拿起笔,在文稿上补充起来。萌萌则看着自己的插画,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觉得这幅画的颜色可以再亮一点,这样更能体现春天的气息。”大家鼓励她按照自己的想法修改,让插画更加完美。
讨论间隙,几个街坊家的孩子跑到书店里来玩。他们看到萌萌画的插画,都围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萌萌姐姐,这画的是李爷爷的菜园吗?我也想画!”一个小男孩拉着萌萌的衣角说道。其他孩子也纷纷附和,都想参与到插画的创作中来。
苏晚见状,灵机一动:“不如我们让孩子们也加入进来吧!让他们画一画自己心中的老巷,比如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场景、家里的传统美食,这样手册会更有童趣,也能体现老巷的传承。”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周先生立刻找来纸笔,分给孩子们。
孩子们兴奋地拿起画笔,趴在桌上认真地画了起来。有的画了在老槐树下追逐嬉戏的场景,有的画了妈妈做的美食,有的画了书店里的展览,还有的画了自己和街坊们打招呼的样子。虽然孩子们的画线条稚嫩,技法不成熟,但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每一幅都透着对老巷的热爱。
萌萌也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教他们如何搭配颜色、如何勾勒线条。书店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画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温馨而热闹。周先生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里满是感动:“老巷的文化传承,就应该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文化手册的修改工作顺利完成。张伟将最终版的手册发送到印刷厂,预计一周后就能拿到成品。大家看着排版精美的电子版手册,心里充满了期待。苏晚拿起一本打印出来的初稿,轻轻抚摸着上面的文字和插画,说道:“这本手册凝聚了大家的心血,也凝聚了老巷的岁月,相信它一定能让更多人了解老巷、爱上老巷。”
傍晚时分,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画作,兴高采烈地回家了。街坊们也陆续散去,书店里又恢复了宁静。周先生、苏晚和萌萌坐在书桌旁,喝着春茶,聊着老巷的未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5490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