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老巷书店的旧书笺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手册传巷韵 新客赴春约

第一百三十一章 手册传巷韵 新客赴春约


一周后,第一批老巷文化手册新鲜出炉。淡绿色的封面印着萌萌手绘的老槐树,枝桠间缀着细碎白花,下方是“老巷春事·光阴印记”八个娟秀的小楷,翻开内页,泛黄的书笺诗句、朴实的民俗故事与灵动的插画相互映衬,纸张触感温润,墨香与淡淡的草木香交织,让人一捧在手里就舍不得放下。

张伟开车将手册运回书店时,街坊们早已在门口等候。他刚打开后备箱,大家就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地将一摞摞手册搬进书店。“这手册做得真精致!”张婶拿起一本,小心翼翼地翻看,看到自己炸春卷的插画和美食故事时,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我也能上‘书’,以后要多给孩子们讲讲老辈人的规矩。”陈爷爷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读着书店的历史,眼眶微微泛红:“一晃这么多年了,老店主要是看到这手册,肯定也会高兴。”

周先生将手册整齐地摆放在书店入口的展台上,旁边放着一个简易的留言本,写道:“老巷故事,盼君共赏;愿君留言,不负春光。”苏晚则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老巷春事”展览和文化手册的消息,配上老巷的春景图、展览现场的照片和手册内页的实拍,很快就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有人留言说“这样的老巷太治愈了,周末一定要去看看”,也有人说“一本手册藏着岁月静好,想收藏一本留作纪念”。

周六清晨,老巷就迎来了第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一对年轻情侣背着相机,顺着青石板路走来,看到书店门口的展览海报,立刻被吸引住了。“这就是网上说的老巷书店吧?看起来好有感觉。”女孩笑着走进书店,拿起一本文化手册翻看,“哇,里面的插画好可爱,故事也很温暖,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民俗,太宝藏了!”男孩则在展览区驻足,对着旧书笺和老照片拍照,“这些旧物太有年代感了,比那些商业化的古镇有味道多了。”

苏晚主动上前接待,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老巷的历史、展览的构思和文化手册的制作过程。情侣俩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时提出问题,临走时不仅买了两本文化手册,还在留言本上写道:“老巷的春事,是时光的礼物;书店的温暖,是城市的慰藉。下次还要来体验做青团、听老故事。”

随着时间推移,来书店的游客越来越多。有带着孩子的家庭,孩子们被萌萌的插画和孩子们的画作吸引,缠着家长要买手册;有爱好民俗文化的学者,拿着手册仔细研究,还和周先生、苏晚深入探讨老巷民俗的传承与发展;还有不少年轻人,他们一边逛展览,一边在老巷里拍照打卡,将老巷的美景和文化手册分享到社交媒体上,让更多人知道了这条藏在城市深处的老巷。

李叔也特意从菜园赶来,当起了临时讲解员。他带着游客们参观展览区的农耕文化板块,详细介绍自己菜园里的蔬菜,还邀请大家有空去菜园看看,体验采摘的乐趣。“这些蔬菜都是按老辈人的方法种的,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吃的就是个原汁原味,就像咱们老巷的日子一样,朴实又实在。”李叔的讲解朴实生动,赢得了游客们的阵阵掌声。

张婶则带来了刚做好的青团和荠菜馒头,放在书店的八仙桌上,免费供游客品尝。“尝尝咱们老巷的春天味道,吃了青团,迎春纳福。”游客们纷纷拿起品尝,赞不绝口。有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说:“这是我第一次吃这么正宗的青团,艾草的清香太特别了,还有这本文化手册,把美食背后的故事都写清楚了,太贴心了。”

苏晚忙着解答游客们的问题,记录他们的反馈,还收集了不少游客的联系方式,打算以后有民俗活动时通知他们。周先生则在一旁整理手册,补充展台上的留言本,偶尔和游客们聊聊天,分享老巷的趣事。萌萌也没闲着,她在书店里为游客们现场画画,画老巷的春景、画游客们的笑脸,送给他们作为纪念,孩子们都围着她,看得津津有味。

傍晚时分,游客们陆续散去,书店里留下了厚厚的一摞留言本,上面写满了大家对老巷的喜爱和祝福。周先生看着留言本,心里满是欣慰:“没想到这本小小的手册,能让这么多人爱上老巷。”苏晚点点头:“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我们把老巷的故事讲出来,就会有人愿意听、愿意来、愿意守护。”

街坊们也都聚到书店里,分享着今天的见闻。张伟笑着说:“今天好多游客都问老巷有没有民宿,说想住下来慢慢体验,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李叔也附和道:“我菜园里的蔬菜今天被游客们问了好多,下次可以搞个采摘体验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摘蔬菜、做美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老巷未来的发展,脸上都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5257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