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老巷书店的旧书笺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春雨润古巷 茶香叙初心

第一百二十九章 春雨润古巷 茶香叙初心


夜里,一场春雨悄然而至,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书店的青瓦,像一首温柔的催眠曲,滋润着老巷的每一寸土地。清晨醒来,雨已经停了,空气里满是清新的泥土气息和草木芬芳,老槐树的叶片被冲刷得格外翠绿,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轻轻一碰便滚落下来,滴在青石板路上,晕开小小的水痕。

周先生一大早就来到书店,推开木门,一股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拿起扫帚,小心翼翼地清扫着门前的落叶和积水,避免来往的街坊滑倒。刚清扫完毕,就看到苏晚打着一把油纸伞,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走来,伞面上印着淡淡的梅花图案,与雨后的春景格外契合。“周先生,早上好!雨后的老巷太美了,我特意早点过来,想把这美景记录下来,补充到调研笔记里。”苏晚收起雨伞,伞面上的水珠滴落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两人走进书店,发现展览区的地面有些潮湿,周先生连忙找来抹布擦拭。苏晚则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雨後春景,忍不住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着:“春雨初歇,老槐新绿,石板路映着天光,空气清润,街坊们陆续出门,或购菜,或闲谈,烟火气与自然气息交融,这便是老巷最本真的模样。”

不一会儿,李叔扛着锄头走进来,裤脚沾着些许泥土,脸上却带着爽朗的笑容:“这场雨下得好啊!我菜园里的蔬菜喝足了水,肯定长得更旺了。”他放下锄头,接过周先生递来的热茶,喝了一口说道,“林主任说的文化保护计划,我回去想了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在菜园旁边开辟一小块地,种上老巷传统的农作物,再立个牌子介绍,让来的人不仅能看,还能了解咱们老巷的农耕文化?”

周先生点点头:“这个主意好!农耕也是老巷民俗的重要部分,这样能让展览的内容更丰富。”苏晚也附和道:“我觉得可以,还可以请李叔你当讲解员,给大家讲讲每种农作物的种植历史和用途,这样更有代入感。”李叔听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没问题!只要能为老巷出力,我义不容辞。”

说话间,张婶提着一个竹篮走进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荠菜馒头,热气腾腾的。“下雨天人容易饿,我蒸了些荠菜馒头,大家尝尝鲜。”张婶把竹篮放在桌上,“这荠菜是我今早冒雨在巷口挖的,新鲜得很,拌上肉末做馅,香得很。”她拿起一个馒头递给苏晚,“苏姑娘,你尝尝,这也是咱们老巷春天的味道,以前物资匮乏的时候,荠菜可是春天的宝贝,能顶不少粮食呢。”

苏晚接过馒头,咬了一口,荠菜的清香混合着肉末的鲜香,口感松软,十分美味。“太好吃了!张婶,您能教教我怎么做吗?我想把这个也记录到民俗笔记里,这也是老巷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苏晚说道。张婶笑着答应:“当然可以,等有空我就教你,其实不难,关键是荠菜要洗干净,焯水后挤干水分,这样做出来的馅才鲜香。”

大家围坐在桌旁,一边吃着荠菜馒头,一边聊着文化保护计划的细节。苏晚提议,可以制作一本老巷文化手册,里面收录旧书笺的诗句、老巷的历史、民俗习惯、街坊们的故事,还有萌萌的画作,这样既能作为展览的配套资料,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老巷。周先生表示赞同:“我可以负责整理旧书笺的诗句和书店的故事,张婶和李叔可以讲讲饮食和农耕的习俗,张伟可以帮忙排版印刷,萌萌负责插画,咱们大家一起动手,一定能做好。”

正聊着,书店的铜铃响了,林文博带着两位同事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些许雨水的湿气。“周先生,苏姑娘,各位街坊,我们特意冒雨过来,想和大家再详细聊聊文化保护计划的具体方案。”林文博笑着说,“经过昨天的考察,我们觉得老巷的文化价值很高,不仅可以纳入保护计划,还可以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家一听,都十分兴奋。林文博拿出方案草案,详细介绍道:“我们计划提供资金,帮助你们修缮书店和部分老建筑,打造一个老巷文化展示中心;同时,会组织媒体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老巷的故事;还会支持你们开展民俗活动,比如春季的青团节、秋季的登高节,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周先生和街坊们认真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林文博都一一耐心解答。雨後的书店里,茶香、馒头的香气混合着湿润的空气,大家围坐在一起,为了老巷的未来畅所欲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书店,给整个屋子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林文博一行人起身告辞,约定下周带正式方案来签约。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苏晚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老巷的春天不仅停留在展览里,更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5491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