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俄国内战
推荐阅读:大秦:开局至尊骨为祖龙续命 我家药店通古今后,我咸鱼翻身了 奥特:我,怪兽仙人,献祭就无敌 都是圈内少爷?家父天师坐哪桌? 惊!网恋对象竟是星际最强指挥官 遮天之金丹大道 被全府读心后,我喝奶躺赢成团宠 我在东京导演神话复苏 从正一道童肝成万法天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虽然奥匈帝国和协约国的和平谈判进度很快,但双方接触的消息还是没能瞒过同盟国的其他国家。
毕竟德国和英国在巴尔干前线都是有军队的,虽然和平谈判期间协约国不会停止进攻,但合约签署之后,前线肯定是要停战的。
英国和德国也都察觉到了巴尔干战场的异常,他们联系奥匈帝国政府,但所有的询问都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奥匈帝国的任何回应。
此时就算英国和德国政府再迟钝,也清楚奥匈帝国和协约国私下已经有了和平协议,至少已经有了极大的进展了。
虽然对奥匈帝国的突然背叛有些愤怒,但此时可不是收拾奥匈帝国的时候。因为随着奥匈帝国的投降,巴尔干战场数百万协约国军队将腾出手来,借道奥匈帝国进攻德国腹地。
这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致命程度甚至比西线索姆河战役的战败还要糟糕。
因为奥匈帝国的波西米亚地区,距离德国的首都柏林就只有大约200公里的路程。
波西米亚又恰好是奥匈帝国的突出地带,向北可以进攻德国的首都柏林,向东可以切断波兰和俄国地区德军的后勤补给线,向西能进攻巴伐利亚,怎么选择都能威胁到德国。
原本德国因为俄国内部混乱的原因,不管是德国政府还是最高统帅部,对此都是相当兴奋的。
如果俄国因为内乱退出战争,东线的数百万德国军队将可以调动到巴尔干战场和西线,与协约国还是有的打的。
但在巴尔干战场出现变动之后,同盟国又来到了劣势方。东线的德国军队确实可以调动,但只能调动到德国的南部边境,防备协约国军队对德国本土的进攻。
协约国在巴尔干战场部署了超过200万兵力,德国也需要部署至少200万兵力,才能保住本土不被入侵。
如此一来,能够调动向西线战场的兵力就少的可怜。西线战场得不到数百万军队的补充,是不可能转守为攻的。
这其实也代表着,哪怕俄国退出战争,德国也仍然是被迫防御的局面。
更要命的是,如果奥匈帝国真的退出战争,德国在欧洲大陆可就没有任何盟友了。
英国到底是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国家,纵使英国铁了心帮助德国,也无法改变德国被多面围攻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在如今这样的局面之下,英国还会铁了心帮助德国吗?
毕竟英国自己的麻烦也不少,光是爱尔兰独立战争就已经让英国政府十分头疼了,再加上美国人的蠢蠢欲动,英国可不一定会为了德国牺牲自己。
巴尔干战场的巨大变动让德国人头疼不已,但对于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大部分民众来说,影响可就没有那么大了。
奥匈帝国疑似和协约国签署和平条约的消息确实成为了欧洲的热议新闻,但热度很快就被俄国内战超越。
是的,俄国在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混乱之后,终于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内战。
在革命党合力攻破冬宫和沙皇政府之后,沙皇尼古拉二世并未束手就擒,而是签署了命令,调动前线军队回援圣彼得堡。
可让沙皇尼古拉二世没想到的是,前线的军队确实调动了,可这些军队在调动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哗变。
虽然俄国每年的军费开支都不低,但实际花费到军队上的军费,连每年军费开支的一半都不到。
俄国的每一笔军费都会遭到层层剥削,军方的高层将领拿一笔,后勤部的官员老爷们拿一笔,资本家们再拿一笔,用到前线的军费已经少的可怜。
在此基础之上,各级军官还要再拿一笔,真正分摊到普通士兵头上的,都不够发放日常薪水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兵们对沙皇政府以及高层军官和官员的剥削已经相当不满,他们在国家内乱时自然是不可能继续效忠沙皇的。
被调动到圣彼得堡的军队还没有到达圣彼得堡,军队内部就发生了哗变。一些受工人联盟蛊惑的士兵立刻加入了工人联盟,另外一些则效忠温和革命派所组建的临时政府。
因为俄国革命党意识形态和所处阶级的完全不同,导致目前俄国的革命区域分成了两个势力。
由部分贵族、地主、资本家和旧官僚组成的温和革命派,凭借着手中所掌控的权力,早于工人联盟成立了俄国临时政府。
在俄国临时政府建立的过程当中,由沙皇尼古拉二世成立的俄国国家杜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所谓的俄国国家杜马,是上一次俄国内乱期间,沙皇尼古拉二世和首相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为了平息民怒而设立的类似英国下议院的组织。
不过国家杜马并未发挥类似下议院的作用,俄国各部门的内阁部长仍然由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任命,俄国内阁政府也完全不需要向国家杜马负责,而是听命于沙皇尼古拉二世。
俄国国家杜马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平息民怒设立的组织,任命的肯定是偏向于改革派系的官员和贵族。
不过这些人大体上还是效忠于沙皇的,这也是尼古拉二世能够大权在握的原因。
随着沙皇政权的覆灭,这些拥有杜马身份的改革派官员和贵族,也摇身一变成为了革命党中的温和革命派。
也正凭借着杜马身份,他们轻而易举的就建立了俄国临时政府,并且很快就掌控了临时政府的大权。
虽然在名义上,俄国临时政府是革命党成立的新政府。
但实际了解情况的人都清楚,已经和温和改革派产生极大矛盾的工人联盟,在临时政府中的权力并不大。
但临时政府也无法完全拿捏工人联盟,毕竟武装起义之前的大规模游行是工人联盟发动的,工人联盟获得了俄国大量工人的支持,他们天然性的就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为了对抗极端的工人联盟,俄国临时政府在经过内部会议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找上沙皇尼古拉二世,获得来自贵族阶级的全力支持。
沙皇被废并不只关乎到罗曼诺夫家族,同样也关乎到俄国根深蒂固的贵族阶级。
有沙皇才有贵族,沙皇都没了,贵族当然也不会存在。
如果能够通过仍然保留沙皇的方式来获得贵族阶级的支持,对俄国临时政府来说,绝对是极大的好消息。
虽然沙皇政府不得人心,但这些支持沙皇的贵族当中,还是有很多权力极大的人物的。
这些贵族渗透了俄国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军队当中,有许多贵族担任俄国集团军的高官。
如果能够获得这些掌握军权的贵族的支持,临时政府对抗工人联盟的底气将变得更足,甚至有机会消灭工人联盟,彻底掌控俄国的政权。
尼古拉二世一开始是不愿意和临时政府合作的,毕竟临时政府也是革命党的一份子,正是这些人推翻了自己的统治。
但在尼古拉二世调动的军队发生哗变,再加上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的外交大使亲自找上门来之后,尼古拉二世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
特别是西班牙外交大使,在和尼古拉二世的会面中已经将话说的很清楚了。
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当然愿意帮助俄国,但前提是尼古拉二世得是俄国的沙皇。
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尼古拉二世不是俄国沙皇,那么协约国其他国家自然也没有必要来帮助俄国。
特别是工人联盟政权掌控的俄国,天然的和协约国其他国家不在同一阶级,双方只可能是敌人,不可能成为盟友。
在清楚自己无法从盟友那边获得太多的助力之后,尼古拉二世也明白,想要保留自己沙皇的地位,就只能和临时政府合作。
到底是丢掉沙皇的宝座,让皇室所有成员都面临生命危险,还是丢掉沙皇的权力,继续保留沙皇的名头,尼古拉二世还是很容易就能做出选择的。
更重要的是,临时政府似乎也没有完全架空沙皇的意思。在临时政府的计划当中,俄国未来的沙皇制度将会仿照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大权集中到国家杜马的身上,沙皇保留一部分权力,并非是政府掌控的提线木偶,这也算是对几乎绝望的尼古拉二世的一点宽慰。
最终,尼古拉二世还是选择和俄国临时政府进行合作。
1915年5月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颁布《俄国改制诏书》,宣布俄国临时政府为合法政府,俄国自此改制为君主立宪制,并且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由临时政府和俄国杜马。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临时政府的合作,让工人联盟看到了革命垮塌的危机。
虽然沙皇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确实是改革,但这样的改革在工人联盟看来,绝对是不彻底的。
沙皇还在,也就代表着原本沙皇时期的贵族和资本家还在。这些既得利益者还在,俄国民众的负担就一点也不会少。
最多也只是把剥削民众的人从原本的官僚和贵族变成了贵族和资本家,但实际上还是没有太多的改变。
另外,和沙皇合作的临时政府,也一定会将更加极端的工人联盟排除在革命党之外。
在意识到如果不反抗,灭亡的就是自己之后,工人联盟也不再犹豫,在5月10日宣布成立苏维埃俄国政府,谴责临时政府对革命的背叛,并且表示将会坚持革命,与旧贵族和剥削阶级对抗到底。
其实从这一天开始,俄国的内战局面就已经基本形成。
俄国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俄国政府的目标不同,双方自然也不可能谈拢。获得沙皇尼古拉二世支持的临时政府也不再犹豫,宣布工人联盟成立的苏维埃俄国政府非法,并且废除了所有工人联盟成员在临时政府的职位,宣告对工人联盟的重要成员进行全国通缉,并且调动军队围剿工人联盟。
虽然工人联盟也有武装部队,但相较于临时政府接管沙皇俄国之后所获得的大量正规军,工人联盟的部队还是偏向于民兵。
虽然这些由工人组成的武装部队战斗意志更加强烈,可在人数和武器装备全面落后临时政府正规军的情况下,工人联盟也很难抵抗临时政府军队的围剿。
在此期间,工人联盟也试图策反更多的俄国军队,可取得的成果并不大。
俄国大多数士兵都是农民,他们不像工人阶级那样支持工人联盟。再加上临时政府在掌控权力之后,已经多次向前线发放物资和资金。
这么做确实获得了前线士兵的好感,至少也能稳住大部分士兵,让他们相信临时政府与原本的沙皇政府不同,还是能做一点实事的。
在临时政府笼络前线军队的过程当中,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也是出了很大的力的。
三国都向俄国运输了一大批物资,也向俄国临时政府提供了一大笔贷款。
也正是因为协约国三国的鼎力支持,让刚刚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和物资运输到前线来拉拢军心。
在这一点上,工人联盟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英国和德国并未支持工人联盟,工人联盟又在与临时政府的权力争夺中落于下风。
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指望工人们只靠满满的热情就去对抗家大业大的临时政府。
在争夺圣彼得堡失败之后,工人联盟只能被迫后撤到更东边的莫斯科,暂时将莫斯科作为苏维埃俄国政权的首都。
好消息是,莫斯科也是俄国的大城市。莫斯科周边也有大量的工人群体,工人联盟在撤退到莫斯科之后,有足够的时间重整旗鼓,在莫斯科周边经营自己的势力。
临时政府这边也没有余力去追捕工人联盟,因为圣彼得堡周边很多城市还有工人联盟的残余势力。
如果不把这些工人联盟掌控的据点全部拔除,未来的工人联盟仍然是有卷土重来的可能的。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0818/2837532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