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534章 和平谈判

第534章 和平谈判


关于俄国内部局势的讨论很快就结束,在不出动军队的情况下,法国政府也是很乐意干涉俄国的局势的。

    而接下来,讨论的话题又转变为与奥匈帝国的和平谈判。

    自从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收到了来自卡洛的劝降信之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多次召见奥地利首相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讨论关于和平谈判的种种可能。

    在经过了多方面的评估之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最终还是同意了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的计划,通过牺牲匈牙利来挽救奥地利,挽救帝国政府。

    俄国起义军队攻破冬宫和沙皇政府的消息,并未打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想要与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的想法。

    毕竟就算俄国此时退出战争,奥匈帝国面临的处境也不会有多少缓解。

    进攻奥匈帝国的主力军队并不是俄国,而是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列强组成的联合军队。

    俄国退出战争能让奥匈帝国调动边境的上百万军队,可这上百万军队就能解决奥匈帝国所面临的困境吗?

    答案是远远不够。

    俄国的崩溃对同盟国来说或许是一个好消息,但对奥匈帝国来说未必。甚至反倒因为俄国的崩溃,巴尔干诸国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为了各自的领土扩张,势必会不惜一切代价进攻奥匈帝国。意大利自然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作为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仅剩的列强,将再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限制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的野心和扩张。

    法国和西班牙肯定也是想要削弱同盟国的,这也代表着俄国崩溃之后,协约国对奥匈帝国的进攻并不会停止。

    考虑到西班牙目前还没有动全力,再加上美国隐隐有加入协约国的趋势,俄国的崩溃并不足以改变目前欧洲战场的局势。

    再加上奥匈帝国内部的矛盾已经相当激烈,与其继续坚持下去,赌一赌那获胜的微弱希望,倒不如此时及时回头,以牺牲一小部分利益为代价,来挽回大部分领土。

    对于奥匈帝国内部有和平谈判的想法,法国和意大利自然也是清楚的。

    法国方面,法国人还是很乐意和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的。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对同盟国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打击,或许奥匈帝国有希望成为第一个正式退出世界大战的国家。

    意大利其实并不想看到奥匈帝国退出战争,毕竟主动开启和平谈判和逼迫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所取得的成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别看目前奥匈帝国认怂进行和平谈判,可奥匈帝国的兵力仍然高达一百多万人,这也是奥匈帝国和平谈判的底气所在。

    意大利政府原本想要肢解奥匈帝国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旦法国和西班牙不支持意大利,意大利甚至都无法获得奥匈帝国的领土。

    虽然意大利并不愿意奥匈帝国主动开启和平谈判,可局势的发展明显不是意大利政府说了算的。

    意大利在前线战场并未获得主动权,这也导致意大利在奥匈帝国和平谈判的问题上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是否和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以及应当对奥匈帝国进行怎样的处理,这件事情主要还是法国和西班牙说了算。

    在马德里王宫进行的这场会谈,其实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

    虽然明面上是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三方进行会谈,可在进行到关于奥匈帝国和平谈判的话题的时候,很明显能够看到,谈话是以西班牙和法国政府的态度为主的。

    法国政府方面还是很乐意与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的,毕竟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法国也不可能从奥匈帝国身上获得更多的东西。

    法国和奥匈帝国并不接壤,奥匈帝国也没有什么殖民地。除了战争赔款和一部分本土之外,奥匈帝国也没什么可以拿出来作为赔偿的了。

    但在与奥匈帝国进行和平谈判之前,法国政府还是想要确定,奥匈帝国的和平谈判是否是真心的。

    虽然表面上看奥匈帝国也没有继续耗下去的必要,但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谁也不知道奥匈帝国所谓的和平谈判是否是德国的一场阴谋。

    为了展示和平谈判的诚意,双方在和平谈判进行期间,肯定是要停止前线的交火的。

    这在平时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也无法引起法国的警惕。可问题是,如今俄国的局势已经面临崩盘,同盟国在东线战场拥有数百万的兵力可以调动。

    要是同盟国孤注一掷,在奥匈帝国和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的这段时间,疯狂调动数百万军队南下巴尔干半岛,肯定会对巴尔干半岛的局势造成极大的冲击。

    虽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可能,但考虑到这样的局面带来的影响,法国政府方面还是不得不慎重。

    在前来西班牙之前,法国总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就这件事情,已经和总统进行过长时间的交流。

    在卡洛提到和奥匈帝国的和谈事宜之后,阿里斯蒂德·白里安也是时候的提出了法国政府的顾虑,希望西班牙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保障。

    不得不承认,法国人的顾虑还是非常合理的。卡洛也不可能因为和奥匈帝国皇室之间的良好关系,就充分信任奥匈帝国政府。

    思考了片刻之后,卡洛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按照我们和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国家的约定,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奥匈帝国肯定是要损失一大片的领土的。

    其中主要就是匈牙利地区,特兰西瓦尼亚和斯拉沃尼亚需要分别割让给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

    既然注定要失去这些土地,相信奥匈帝国在有诚意的情况下,也不介意我们在和平谈判期间对这些土地发动进攻。

    只要能够在和平谈判期间掌控这些土地,就算和平谈判有意外发生,对我们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

    和平谈判期间不停止进攻,这是卡洛想出的解决办法。这么做对奥匈帝国来说当然不是好消息,但要是奥匈帝国在和谈方面有诚意的话,想来他们也是能够接受的。

    这么做也是在提醒奥匈帝国,如今是协约国掌控优势,和平谈判是奥匈帝国主动要求的,而不是协约国请求奥匈帝国。

    听到卡洛的解决方案,法国总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点了点头,对于这份解决方案还是比较看好的。

    不停止进攻确实能够很好的解决各自的顾虑。就算奥匈帝国的和平谈判只是同盟国的阴谋,协约国在此期间也完全不会亏。

    拿到特兰西瓦尼亚和斯拉沃尼亚的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也势必会有更多的动力去进攻奥匈帝国。

    到时候如果和平谈判只是一场阴谋,协约国也能保持现有的优势,继续和同盟国死磕下去。

    听到和平谈判期间可以继续发动进攻,意大利首相安东尼奥·萨兰德拉也颇有些兴趣,面带微笑的说道:“这真是个极好的提议,卡洛陛下。

    就算奥匈帝国的和平谈判只是一场阴谋,只要我们在和平谈判期间达成了我们的目的,奥匈帝国也不得不和我们来一场真正的和平谈判。

    至于有可能支援奥匈帝国的德国军队,意大利军队会承担重任,帮助我们的盟友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对抗他们。”

    意大利首相安东尼奥·萨兰德拉之所以如此兴奋,实际上也是他看到了意大利获得更多好处的机会。

    在和平谈判期间,意大利仍然可以继续进攻奥地利。如果意大利军队能够取得一些成果,意大利政府自然也能在和平谈判期间索取更多的报酬。

    塞尔维亚获得斯拉沃尼亚,罗马尼亚获得特兰西瓦尼亚,那么意大利获得克罗地亚应该也不过分吧?

    虽然奥匈帝国要损失大量的领土,但最精华的奥地利加波西米亚地区还能保留下来,这两个地区可是奥匈帝国的工业精华,能够保证割让领土后的奥地利仍然是欧洲强国。

    意大利首相安东尼奥·萨兰德拉如此主动,卡洛和法国总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自然也能想到意大利政府的目的。

    虽然有些不相信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不觉得意大利军队能在协约国和奥匈帝国的和平谈判期间取得什么成绩。

    但对于西班牙和法国来说,意大利的主动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协约国大力进攻奥匈帝国也能让其感受到紧迫性,从而加快和协约国的和平谈判进度。

    至于意大利,如果意大利能在和平谈判期间取得一些成果,西班牙和法国自然也不会拒绝意大利获得更多的土地。

    可要是意大利军队寸土无收,那就不能怪西班牙和法国不让意大利获得更多的土地了。毕竟利益分配这种事情,还是要看各自的实力和话语权的。

    就算意大利政府再有野心,也得根据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和在战争中的实际贡献,来索要相匹配的报酬。

    随着谈话的进行,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也各自确定了对奥匈帝国的处理方案。

    目前确定奥匈帝国要割让的土地,分别是特兰西瓦尼亚、斯拉沃尼亚、南蒂罗尔北部、的里雅斯特以及达尔马提亚。

    西班牙和法国对奥匈帝国的土地没有太大的兴趣,于是和意大利政府达成了约定。

    意大利政府获得南蒂罗尔北部、的里雅斯特和达尔马提亚,放弃奥匈帝国的战争赔款和其他赔偿。

    这些赔款和其他补偿由法国和西班牙共同瓜分,未来对奥匈帝国其他地区的处理,也以西班牙和法国的态度为主。

    其实按照原本协约国的规定,匈牙利北部的加利西亚,是需要割让给俄国的。

    可目前俄国内部陷入了混乱,这些土地自然就没有割让给俄国的必要了。除非资产阶级控制的俄国政府能够掌控加利西亚周边的土地,否则这里要么独立,要么仍然会归属于奥匈帝国。

    虽然要割走奥匈帝国大量的土地,但按照这样的分配方式,奥匈帝国仍然可以保留主体框架。

    这其实也算是对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回报了。在卡洛成为西班牙国王的前期,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卡洛还是有着极大的支持的。

    除非必要,卡洛还是不愿意和奥地利皇室撕破脸皮的。毕竟自己的王后就出身奥地利皇室,在没有极大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双方其实是一家人。

    另外,如果奥匈帝国的主体能够继续存在,对未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应该也是一个好消息。

    奥匈帝国继续屹立在德意志南部,未来的第三帝国想要崛起,首先就得打败奥匈帝国。

    虽然奥匈帝国并不强大,但相较于历史上二战时期的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来说,完整体的奥匈帝国明显还是更加强大的。

    卡洛也并非想靠奥匈帝国来阻止第三帝国的扩张,只是想给第三帝国的崛起设置更多的障碍,为西班牙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已。

    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在和平谈判方面达成一致之后,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许多。

    1915年4月21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

    为了避免引起德国和英国的警惕,这场会谈的地点选在了罗马尼亚,奥匈帝国秘密派遣外交大臣参与会谈。

    在这场和平谈判中,奥匈帝国和协约国诸国,分别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奥匈帝国方面,愿意割让特兰西瓦尼亚东部的山区,外加波黑地区来补偿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

    南蒂罗尔北部也可以割让给意大利,同时奥匈帝国愿意向协约国支付1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并且立刻退出战争,绝不向同盟国提供任何帮助和情报支持。

    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以为自己提出的条件已经很有诚意了,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协约国开出的条件远远不止这些。

    因为协约国由多个国家组成,这也导致协约国开出的条件是多个国家条件的总和。

    罗马尼亚要求的是整个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甚至还要求特兰西瓦尼亚北部的布科维纳。

    塞尔维亚则要求斯拉沃尼亚和波黑地区,甚至还想占领克罗地亚。

    意大利的野心更大,南蒂罗尔北部,的里雅斯特,达尔马提亚和克罗地亚西部地区,几乎包含了奥匈帝国的所有海岸线。

    法国和西班牙对奥匈帝国的土地没有太大的要求,但却要求奥匈帝国提供至少5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并且无条件向法国和西班牙公开所有的军事科技资料和生产设备。

    虽然法国和西班牙并不要求土地,但赔款和公开生产资料,对奥匈帝国来说同样也是重磅一击。

    要是答应协约国开出来的总条件,奥匈帝国的国土将损失至少三分之一,对经济和工业造成的影响更是毁灭性的打击,舔舐伤口至少需要数十年。

    虽然奥匈帝国确实有诚意进行和平谈判,但奥匈帝国也不可能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

    几乎是想都没想,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就拒绝了协约国提出的条件,只对自己原本开出的条件进行了稍微的修改,稍稍增加了战争赔款的比例和割让土地的面积。

    第一天的和平谈判以没有任何进展结束,但协约国方面对此却并不急切。

    因为前线的军队还在向奥匈帝国发动进攻,和平谈判的时间拖得越久,协约国所控制的奥匈帝国土地也就越多。

    拖下去对协约国来说没有坏处,真正着急的应该是奥匈帝国。

    果不其然,和平谈判的前几天,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还能沉得住气。

    但在进行了几天都毫无进展,前线却节节败退的时候,奥匈帝国方面终于慌了。

    在和平谈判的第四天,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终于拿出了一份还算有诚意的方案,真正推动了和平谈判的进展。

    奥匈帝国愿意割让特兰西瓦尼亚和斯拉沃尼亚给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也愿意割让南蒂罗尔北部和的里雅斯特给意大利,并且向法国和西班牙支付一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向法西两国公开自己的军事科技和生产资料。

    这样的条件已经快要达到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探讨时的预期了,但三国的胃口明显不满足原本的底线,都希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又进行了数天的探讨之后,奥匈帝国终于和协约国诸国达成了初步约定。

    特兰西瓦尼亚割让给罗马尼亚,斯拉沃尼亚、克罗地亚和波黑割让给塞尔维亚,南蒂罗尔,的里亚斯特和达尔马提亚割让给意大利,剩余土地暂时保留在奥匈帝国的统治范围内。

    虽然割让这些土地让奥匈帝国瘦了一大圈,还损失了所有的海岸线。但对奥匈帝国来说,帝国仍然能够保留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统治核心,顺带着掌控匈牙利和加利西亚。

    除了割让这些领土之外,奥匈帝国还需向协约国支付2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可以用生产设备和技术资料来抵扣其中一部分赔款。

    这笔战争赔款主要面向西班牙和法国,毕竟协约国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在和平谈判中没有获得领土,自然是需要在资金方面进行补偿的。

    罗马尼亚等获得领土的国家对此也没有异议,毕竟实际到手的土地肯定是要比资金更香的,用钱在大多时候是根本买不来土地的,毕竟这可是拥有主权的国土。

      五千两百字第二更,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0818/2837532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