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公子好学
推荐阅读:督公 斗罗:武魂烈空炎链,禁封诸神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斗罗绝世:开局具现黑渊白花 斗罗:我,唐舞麟,一个假面骑士 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 无限,我们中洲队都有光明的未来 斗罗:元素天使,传承七大元素神 洪荒人祖:开局带领人族归隐 四合院之阎解成的悠闲生活
从泰山的小径一路走到山下,雨势是越来越大。
在内侍的引路下,众人来到宅院内。
院内大致有二十个博士,他们有的是躬身站着还有的是跪坐在一旁。
扶苏从父皇与丞相的手中拿过雨伞,交给了站在门外的田安。
等父皇与丞相一起走入院内,扶苏就站在院外,听着此刻院内的话语声,博士们所言的都是有关封禅泰山的话语。
还有一些话,讲的是齐鲁各地的博士们的近况。
田安亲自提着四把伞,安静地候在一旁。
扶苏没有进入屋内,而是听着他们的话语声,安静地吃着枣。
屋内的话语,说到了孔鲋。
包括淳于越在内,以及其他的齐鲁博士,其实大家都没有真心想要去请孔鲋来面见始皇帝。
但当淳于越等人去见孔鲋时,孔鲋就已不在齐地了,至于他在哪里,他家中的人只说是出游了。
雨水下了两个时辰就停下了。
等雨完全停下,有内侍来禀报,说是始皇帝已去休息了。
扶苏颔首,又看向院内,只有老师还在面对着诸位博士,争论着封禅事宜,其中还有几个博士涨红了脸,看起来是丞相的班底与齐鲁博士们,各执己见。
老师不会真的在意这些博士们的意见的。
之所以召见这么多博士来商量,也不过是为了一种体面,毕竟有更多的人参与封禅观礼,这不是坏事。
泰山的秋雨没有关中的秋雨这么漫长。
翌日,这里就恢复了晴天。
扶苏从棠儿手中抱过孩子,妻子就可以给孩子擦一擦身子,再换上干净的布裹上。
马车外传来了田安的话语声,“公子,再过十天就传皇帝诏命,泰山封禅。”
“好。”
扶苏回应了一声。
半岁大的公子衡自小就十分喜爬行。
“王婆婆说这孩子以后也能走很远的路,这孩子以后会很有毅力的。”
听到妻子的话,扶苏知道这孩子务必贵重,他的外公是关中最富有的王家,他又是秦公子。
看孩子清澈的眼神正看着自己,扶苏无声一笑。
这孩子还不知道,他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若是将来的世界很美好,扶苏也就安心了。
始皇帝有意召孔鲋为太傅,但是孔门以及孔门的子弟就像是有意与秦作对一般。
孔鲋离家出游至今不回,这么多时日一个来回都够了,话肯定是传到了,依旧不见人回来,多半是不敢来,不回来了。
以至于连一句话回话都没有,孔鲋其人肯定是怕得连话都不敢让人传,躲在某个地方不敢吱声。
又过了几天,临近始皇帝就要泰山封禅前的第三天。
这些天父皇已开始在山下祭祀了。
扶苏带着张苍与程邈打算去孔鲋的家中借书看。
“孔鲋是叔孙通的老师,叔孙通入教书,就算是孔鲋不在,我也应该去拜访的,就当是替叔孙通拜访。”
扶苏随意找了一个理由,说给身边的张苍与程邈听。
在李士尉的一队骑兵护送下,扶苏正要离开,又见到了徐福。
徐福十分恭敬地行礼,道:“张府丞,程长史,公子……”
扶苏道:“你来做什么?”
徐福忙道:“韩终说要远行,他见不到公子,已向博士府递交了文书,但丞相忙于祭祀,臣只能……”
说着话,徐福递上一卷文书。
扶苏接过文书,道:“我正好要去薛郡看看,你是要同行?”
徐福退后一步,再道:“臣……臣想去一趟东海。”
“也是来告辞的?”
“是的。”
“无妨,你想去就去。”
徐福再一次行礼之后,就离开了此地。
张苍望了眼远去的徐福,却也没有多问。
程邈也没有问,自顾自地看着四周的景色。
李由心知,公子身边的张府丞与程长史都有些古怪,这两人从来只关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会过问其他事。
张苍是这样,程邈也是如此。
薛郡看起来与其余一路而来的其他郡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人多一些,但一眼望去是黑灰色的。
因路面与建筑都是黑灰色为主的,人们的衣裳也都是朴素的麻布衣,若是在人群中出现一抹红色,都会极其显眼。
当扶苏走入这座城时,就是这种感觉。
孔鲋的家并不在薛郡的城内,而是在城外的一个县中,穿过薛郡可以顺利抵达。
在四周有李由的骑兵开道,十步之内闲杂人等不能靠近。
因先前没有告知这里的郡守,当薛郡郡守得知公子扶苏来了,他亲自带着兵马前来清理街道。
从薛郡穿过,不远处就是曲县,曲县就是孔鲋的住处。
扶苏道:“当年孔子是住在这里吗?”
张苍摇头道。
看他摇头的意思,也不知道他是不清楚的意思,还是否定。
程邈的目光看着远处,没有讲话。
薛郡的郡守亲自带着公子扶苏前往曲县,在这里就有不少正在读书的孔门子弟。
扶苏还未抵达曲县,就能注意到四周有不少好奇的目光正看过来,从这些目光中能够感受到敌意,警惕,好奇,或者是欣喜。
沉默良久的张苍终于开口讲话,他道:“以前此地的齐鲁宿儒多数都穿本白衣袍,所谓本白其实是素布,不能浸染,为了显廉,多数都是穿深衣,也有戴方巾,各地的学说不同,派系不同,穿着也不同。”
扶苏想到现在的始皇帝还未焚书,焚书令之后,便禁了儒服。
临到这个县前,扶苏拉住了缰绳,让马匹住行,目光扫视四周,道:“这个县有多少乡民?”
郡守禀报道:“回公子,七百户。”
七百户,按照一家四口算,那人数也有近三千了。
郡守又道:“此地还有六百余孔门子弟。”
扶苏看了看四周护送的甲士与兵马,骑兵百余骑,甲士三百余人,这都是李由的队伍。
薛郡守的兵马也不知道会不会变节。
扶苏吩咐道:“就到这里吧,李士尉。”
“末将在。”
“我平素喜看书,你代我向孔鲋家借一些书来。”
李由带着一群甲士,进入了县内。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一群群甲士扛着一箱箱的竹简装车之后就拉了出来。
跟着出来的,还有一群穿着素衣的孔门子弟。
原以为公子扶苏会进入这个县,其实这里的学子也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如果公子扶苏敢对孔鲋不敬,他们这些学子肯定会拼命的。
扶苏想到了先前听廷尉冯劫说过,丞相李斯要禁私学。
如果说孔鲋也是私学之一,那么也一定会被禁止,秦法是很严酷的,不仅仅教书的人会死,就连拥护私学的人,可能也会被拿下。
扶苏叹息一声,百家学说虽好,但若教书的人不对,那么教出来的学子也是不对的。
在这个刚被一统不久,甚至书同文才施行了六年的天下,你如何让六国的旧贵族与所有人一起维护且保护现在太平,又如何让六国的旧贵族一起拥戴大秦,一起抵御匈奴人,一起开发南方。
李斯的顾虑是对的,李斯的担忧也是对的,所以才会向始皇帝提议,禁私学。
私学的存在会养出一批批的反秦人士。
教书的人若要反秦,教出来的学子也会反秦。
这一点,扶苏觉得自己与丞相的想法是一样的。
公子扶苏就带着一箱箱的书离开了,此地的学子与人们都十分迷茫,也不知道这位公子为何要这么做。
再一次从薛郡穿过,就要回车队的扶苏问道:“李由。”
“末将在。”
“真的只有这些书吗?”
“这……”
扶苏迟疑道:“你说他们会私藏吗?还有那些学子会私藏吗?”
李由迟疑了良久说不出话。
扶苏又吩咐道:“你多带些人手,多去搜一搜,我这人喜看书,孔鲋他老人家不在,你留个字据就说这些书都是我借的,将来会还给他。”
田安补充道:“李士尉,公子扶苏自小就爱看书,还望仔细些。”
“末将领命。”
李由又一次折返了回去。
扶苏回到了泰山脚下的住处,让人打开一箱箱的书,拿起一卷,入眼的并不是秦小篆,而是齐地的文字。
刚入眼,扶苏便蹙眉神色不悦。
当初在御史府,扶苏就熟悉过六国的文字,其实字体的形意差别不是太大,勉强能够看懂。
清闲的时候,王棠儿帮着公子将这些书转译成小篆。
曲县发生的事很快就传遍了这个车队,还听闻李由闯入各个学子家中搜了不少书籍,这使得不少孔门子弟都没书看了。
齐鲁博士们听到这个消息,他们觉得是皇帝请孔鲋入秦为少傅,孔鲋拒不回话。
公子扶苏怀恨在心,命人搜了他们的书。
当博士们想要问个究竟时,这些人都被廷尉冯劫拦了下来。
“公子扶苏自小就爱看书,诸位不要闹了。”
廷尉很有耐心的劝着,始皇帝正在祭祀,这些天都不能见到皇帝,而丞相又在陪同。
眼前,这些事自然就落在了他这个廷尉身上。
“公子怎能搜夺孔鲋的书?”
冯劫又叹了一声,道:“你们可去问问曲县的人,公子扶苏让李士尉写了字据,孔鲋可随时带着字据前来,公子就会将这些书还给孔鲋。”
“要孔鲋亲自前来?”
有人这么一问。
见到冯劫点头,众人登时没了先前的怒意。
直到王贲带着兵马回来了,看样子是始皇帝与丞相回来了。
冯劫道:“有什么话,你们可以与丞相说。”
众人纷纷挥袖离开。
冯劫面带笑意送别众博士。
太尉王贲护送回来的自然是始皇帝与丞相李斯。
王太尉回到了队伍之后,便安排人手进入泰山要连夜派出队伍,将泰山四野都控制起来,始皇帝就要登山了。
夜里,骑兵往来不绝,战马的嘶鸣声不止。
泰山脚下,扶苏坐在父皇面前,另一侧站着丞相与王太尉。
“朕听闻你借了很多书?”
“儿臣想看看那些书。”
“借的?”
听到父皇又强调的问了一句话,扶苏道:“儿臣留了字据,若孔鲋想拿回去,亲自来取,儿臣自会交还,他若不来,儿臣看完了自会还给他。”
李斯面带意味深长的笑意,道:“公子只是借书,便是尊礼。公子留存字据,示敬重,孔鲋若来取,公子原样归还,此乃信。如此礼,信,敬,学兼备,”
“公子谦逊有礼,贤名远播,公子好学,天下皆知,公子求学,天下名仕难道都要藏私不授吗?”
王贲习惯了李斯的利嘴与才能,不然人家怎么能做丞相呢?
嬴政道:“天亮之后,你与朕一起登山封禅。”
扶苏行礼道:“儿臣领命。”
嬴政颔首,面色依旧若有所思。
翌日,天还未完全明亮,天空是深蓝带着一些灰蒙蒙。
泰山脚下站满了人,黑压压的秦军齐齐站着,列队成排,站得笔直送始皇帝登山。
山风吹过,焚香的炉中有青烟飘起。
扶苏看着,身着黑袍的始皇帝一脚踩在登上的石阶上,而后第二脚跟上,一步接着一步的往上迈。
扶苏跟在后方,落后两步不徐不疾地跟上。
而后方以李斯为首的众多文臣武将落后十余步,他们跟在后方肃穆且沉默的跟着。
身后的脚步声很密集,扶苏再往前走两步,与始皇帝更近些,还能听到呼吸声。
登泰山是始皇帝考虑了三年的决定。
当东方的阳光升起,照亮了整片泰山。
踩着登山的石阶走了已有一个时辰,扶苏回头看去,以丞相为首的队伍远远落在后方,距离更远了。
朝中大臣有的人已年迈,他们走不快。
扶苏长出一口气,抬眼望去,登山的道路一眼望不到头。
这泰山很高,实在是太高了,从这里一路上泰山之巅,从此时出发,大概需要一天一夜,等到了山顶多半是第二天的凌晨。
始皇帝每迈一步,扶苏便也往前一步。
若始皇帝身形有些许摇晃,扶苏觉得自己应该第一时间上去搀扶,哪怕始皇帝走不动了。
就算是背着,扶苏也要将始皇帝背上泰山。
无它,只因他是始皇帝。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942/2837575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