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秦攻略 > 第120章 登山

第120章 登山


走了半天,扶苏感觉自己的脚步都沉重了许多,深秋时节的风还带着凉意。

    扶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深呼吸几口气,让自己的心肺放松片刻,又从后方的田安手中拿过先前准备的登山杖。

    眼看这位老人家已爬不动了,跟着登山半天,这几乎用尽了他老人家的力气。

    扶苏道:“回去吧。”

    田安道:“公子,这里还有些干粮与水。”

    眼看他将水与装着饼的布袋递上,都这个时候了,他老人家还不忘吃与喝,生怕自己这位公子饿着或渴了。

    扶苏接过布袋,对一旁台阶旁的甲士道:“背着他下山。”

    言罢,这个甲士往下走了两步,在台阶上躬身,背着田安快步下了山。

    扶苏多看了片刻,山路还是很蜿蜒的,一眼看去能够见到山下的民居,而下方那一片黑旗飘扬,就是秦军了。

    扶苏将布袋子背上,这里面的干粮足够父子俩吃了。

    还有两个水囊,系在腰带上。

    扶苏拿着自制的登山杖快步走上几步台阶,来到还在大口出气的父皇身边,递上木杖。

    嬴政本想推开,但扶苏已将木杖塞进了手中,只好手拿着木杖。

    “本来不用田安准备这些吃食的,他老人家总要把吃的带在身上才会安心。”言罢,扶苏又道:“父皇,先坐会儿吧。”

    闻言,嬴政也意识到了时辰,与儿子一起坐在台阶上,吃着饼,饮着水。

    汗水浸湿了后襟风吹过的时候,还带着凉意。

    嬴政目视前方,嘴里嚼着饼,神色严肃。

    扶苏回头看了看,见到登山的路这才走了一小段。

    后方,丞相李斯的队伍这才缓缓跟上来,丞相还需要一路刻石撰写碑文。

    往后这些刻石若一直留在此地,人们就不会忘记,始皇帝曾登顶泰山。

    父子俩一人吃了一张饼,将壶中的水喝尽,休息了片刻。

    午后,嬴政缓缓站起身,再一次抬头看去,漫长的山路一眼看不到尽头。

    扶苏道:“这山路真的很长。”

    嬴政拍了拍身侧儿子的肩膀,无声一笑,继续往山顶走去。

    这一次,始皇帝没有拒绝登山杖,而是利用了登山杖,减轻双腿的压力。

    越是往上走,越是锻炼心肺,传言从泰山脚下一路到顶,光是登顶的山路就有九公里。

    走过一段石阶,再抬头向上看去,前方的路老旧又破败,山路两侧的松林茂密。

    这里已是登泰山的中段,巨大的迎客松就立在边上。

    已是黄昏,夕阳的余晖下照在这片山林中。

    扶苏先是扶着父皇来到了一处木屋中,这里是临时修建的,此地还设有一个祭坛。

    “休息一个时辰。”

    听到父皇的话语,扶苏颔首,道:“儿臣让人去准备火把。”

    父皇不想在这里过夜,看来是要连夜继续登山,这里是泰山的山腰,巨石林立,四周荒败。

    过了半个时辰,丞相李斯带着众多文臣才爬到此处。

    沿途的台阶上,已累趴了不少人。

    肯定是累趴了,也就扶苏觉得自己还年轻,心肺功能还算强大。

    扶苏行礼道:“有劳丞相了。”

    李斯大口出着气,忽然笑了,又摆了摆手,已是说不出话了。

    扶苏扶着他找了一处干净的石台上坐好,又在一旁给老师拍着后背,让老师顺气。

    良久,李斯的呼吸放缓了些许,他嗓音嘶哑的询问道:“皇帝……”

    扶苏道:“父皇在屋里休息,再过半个时辰,就要继续登山了。”

    见老师正要开口,扶苏又道:“老师不必着急相随,多休息一个时辰也无妨,我与父皇再往前走一段。”

    李斯望着西边的夕阳,只剩下了呼吸的力气。

    扶苏扫视一眼,见到了狼狈的程邈与张苍,这两人躺在了地上,仰头看着天。

    夕阳金色缓缓离开蓝天,天上的最后一丝阳光消失之后,蓝天成了如墨的夜空。

    始皇帝走出了木屋,来到祭坛边,在群臣的目光下,始皇帝点燃了祭坛内的帛书,埋下带着龙纹的青玉圭。

    这叫埋玉圭祭后土。

    当祭台的青烟随风而去。

    王贲带着人赶了上来。

    他让人在沿途的台阶都立了火把与火盆,抬眼看去前方的登上的道路被火焰点亮。

    道路的两侧,火焰迎风而起。

    当始皇帝与公子扶苏再一次走上山路,李斯满眼皆是敬重,为了争一个天命所归,即便是冒着那些所谓的大不违,始皇帝也要亲自登上泰山。

    换做别人,可能就在半途放弃了,就像那孔鲋,连见一面始皇帝的勇气都没有。

    登泰山的后半段很陡峭,而且山路狭窄,两人并行都走不下。

    扶苏依旧走在父皇的身后,呼吸着夜里带着凉意的空气,山风又一次吹过,吹得山林中的树叶沙沙作响,也不知道是什么树的叶子,落在了脚下,枯黄又干燥。

    登山的沿途站着一个个的甲士,他们有的举着火把,还有的就守在火盆边上。

    也不知道爬了多久,夜色也已深了,扶苏回头看去,沿着山路能够见到一个个的火把。

    海拔一千五百余米的泰山山道上,扶苏见到了山道上一个个零星的火把,正在一点点的上移,那是跟在后方的文臣武将们,他们举着火把远远跟在后方。

    而放眼而去,这种火光几乎铺满了山麓,数万人集结在泰山,众多的人力在星夜下造就了一片壮丽的景色。

    在这个还处于刀耕火种,两河流域所孕育的文明。

    人们还是那么的迷茫与可爱,可总有人希望文明能够更进一步。

    这个文明自燧人氏学会了用火焰烹煮食物,这个文明的人们就开始长寿。

    伏羲氏发明了文字,让文明有了流传。

    神农氏种了五谷,让文明代代相传。

    自武王伐纣的传说开始,这个文明的人们便一代更比一代地璀璨且美丽。

    扶苏见父皇又往前走了一段路,便忙跟上脚步。

    夜里已有了露水,狭长的山路越发难走了。

    扶苏想要上前搀扶已停下脚步的父皇,可刚要伸手,眼前的父皇又一次迈步朝着山顶而去。

    夜风越来越大了,两侧火盆的火光忽明忽暗。

    扶苏借着微弱的火光,见到父皇的双腿是有颤抖的,父皇穿着的是黑色的布鞋,穿这种布鞋对双脚的来说极为不适的。

    此刻扶苏已觉得双脚酸痛。

    登山之后,恐怕会有几天不好走路了。

    苦笑片刻,扶苏见父皇还在往上走着,便咬牙跟上。

    登山的路是越高越陡。

    路总要一步步的走。

    最后一段路走得尤其慢,扶苏甚至能够看到始皇帝的双腿还在颤抖,此刻看不到始皇帝是什么眼神,站在后方也看不到始皇帝的神。

    那表情与眼神多半是坚定的。

    直到最后几个石阶,始皇帝双手撑着木杖,迈腿往前挪了一步,而后是第二步,第三步……

    直到站在了山顶的平台上。

    东方的天际已有了些许微白,扶苏咬着牙登上山顶,感受着心脏剧烈的跳动,大口的呼吸着空气。

    从昨天启程登山,到了山顶之时天又亮了。

    侧面看去,父皇已站在了一处祭台前。

    这里是泰山的山顶,也就是以后的玉皇顶。

    露水让泰山的山顶湿漉漉的,远远望去,云雾缭绕的山脉向东看不到尽头,白霜落满松林,云层遮盖在山峦之间。

    此处的祭台建设的很高很大,青玉简与金绳就摆放在祭台的案前。

    寻常人是不能看封禅礼的,甲士们退下了高台,只留下了三个穿着黑衣的内侍。

    扶苏又见到了玉牌上所写的小篆文字,“天子臣政敢告于昊天上帝。”

    直到东方的天际有朝阳出现,阳光照在这片山顶,始皇帝开始了封禅之礼。

    青烟从祭坛升腾而起,时隔八百年,终于又有人祭天,告知天命。

    花岗岩为底的祭坛,放满了帛书与玉册,用黑陶瘗罐以及五色土告知上苍,六国之土都已归一统,封禅的金绳牢牢系在了这泰山之顶。

    扶苏想到了始皇帝的结局,自泰山封禅开始,始皇帝的人生就剩下了十二年。

    如今看来,并没有在始皇帝的身上看到什么异常,但扶苏希望尽可能的希望这位始皇帝能够活得更久。

    见父皇肃穆站在祭台前,时辰一刻又一刻的过去。

    接近午时,扶苏才见到后继爬上来的丞相李斯与张苍,以及文武群臣。

    扶苏背过身,不去看正肃穆面对祭台的父皇,而看向山道上,群臣已见到了顶上的青烟升腾而起,群臣拜倒在地,就连淳于越为首的齐鲁博士们,也都惶恐地拜倒在地。

    直到黄昏时分,始皇帝的祭天仪式才结束。

    扶苏与王贲正在看着登山的地图,之后丞相也凑了上来,三人给泰山的登山道路起着名字。

    譬如说扶苏给这里起了一个名字,比如说山顶就叫作玉皇顶。

    不过这个名字很快就被李斯否了,李斯觉得应该叫皇帝顶更合适。

    王贲又否决了李斯的想法。

    一番争论之后,李斯与王贲都接受了玉皇顶的称呼。

    之后,三人给一路走上来的路取名字,譬如说中禅台,云步桥。

    待始皇帝走下祭台,三人齐齐行礼。

    下山的路好走了许多,等下山时见到丞相李斯与公子将松林所在的祭台赐名中禅台,张苍等人这才知道,公子扶苏在泰山顶上观礼。

    从原则上来说,他们这些群臣是不能观封禅礼的,包括公子扶苏,这是封禅礼的禁忌。

    大抵是为了维持封禅的神秘以及保密。

    既然公子扶苏在祭台边看到了封禅礼,也足以说明始皇帝有多么看重这个儿子,已有人议论,这一次封禅之后,始皇帝会不会给公子扶苏封太子。

    始皇帝的诸多孩子中,唯有公子扶苏的能力与品德最适宜成为太子,其余子嗣都不合适。

    张苍再一次确认了心中所想,公子扶苏就是始皇帝最疼爱的孩子。

    深夜时分,始皇帝才到了山下,扶苏也回到了家中,见到了坐在案前正整理着衣裳的妻子,以及睡在摇篮中的孩子。

    “公子!”

    扶苏道:“有吃的吗?饿了。”

    闻言,还在一旁靠着墙边昏睡的田安与王家婆婆忙应声起身,两人脚步匆匆地去准备吃食。

    不多时,一碗热乎的面条就端了上来,还有一盘肉。

    见丈夫大口吃着面条,王棠儿又给丈夫盛了一碗汤,担心丈夫噎着,低声道:“泰山一定很难登。”

    扶苏道:“是啊,太不容易了。”

    公子回来了之后,夫人就能早早睡下了。

    本就是深夜,待夫人睡下之后,天也快要亮了,扶苏小睡了片刻,便醒了。

    屋外,田安正在整理着柴,他道:“公子,天色还早。”

    扶苏道:“我出来坐会儿,吹吹风。”

    田安依旧收拾着柴,他道:“公子登山的这两天,夫人天天抱着孩子站在山下,望着山顶。”

    棠儿自小就在关中长大,她没见过泰山有多高,自然会担忧。

    不过,好在一切顺利。

    这个时节的早晨,泰山脚下还很冷。

    扶苏道:“这个时节的关中应该快下雪了吧?”

    田安回道:“昨天送来了消息,说是燕地已下了大雪。”

    记得是关中夏收时节出来的,到泰山眼看就要入冬了。

    余下的两天所有人的都在休息,多数人的双脚都酸痛得不能下地,缓了两天才恢复。

    也就在这天,始皇帝下达了一道冰冷的诏命,毁齐鲁八祠,颁《毁祠诏》。

    得知消息的齐鲁博士纷纷跪在始皇帝的车驾外,乞求始皇帝收回诏命。

    但始皇帝没有回应他们,只保留了地主祠,祭祀泰山梁父。

    确保帝王封禅成为唯一权威的天地沟通仪式。

    李斯再一次向齐鲁人士,展现了他强横的政治手腕,以及那冷酷秦律,强硬地要剥夺齐鲁博士的宗祀话语权。

    齐地人士曾主张恢复分封制,这件事李斯一直都记着。

    泰山封禅之后,李斯奉始皇帝诏命,在齐地推行陵水经地,除疑定法。

    即以国家工程的名号,来替代地方的宗祀体系。

    实则,李斯所做的这些,就是为了加强郡县制在人心上的统治。

    简而言之,扶苏所理解的李斯的政治目的,是加强以吏为师,以法为本。

    让齐地之人信秦法,不要被宗祠规矩限制生产。

    大抵就是,实行的是政治的实用主义。

    对他们而言,大抵是一种很严酷的集权。

    扶苏望着跪在始皇帝车驾前的上百齐鲁博士,以及后方更多的齐鲁学子。

    扶苏心中也明白了,李斯终究是李斯。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942/2837575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