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如此豪横,两轮齐射,几百万就没了
“唉,没人可用真是头痛,尤其是遇到啥事都不管的领导,更让人闹心!”
回到办公室后,看着尚未完成的设计图,一想到目前校企办一团散沙,谢威就是一阵头大。
“现在我才算明白为什么原本那个时代,私人的家族企业很难做大,尤其是一些本来发展很好的单位,任何一个决策错误就导致整个公司走下坡路。一个人根本没有可能方方面面都兼顾到,即使有能力,没有堪用的人手也不行……”
一边揉脑袋,谢威一边抱怨着。
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处心积虑想要搞全国技术大攻关,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积累复杂系统工程的管理经验,从里面筛选管理人员。
没有足够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没有经验丰富的总建造师,目前阶段很难把一些大工程系统地搞好。
只考虑歼-10提前启动研制,在“和平典范”尚未启动,国内不仅没有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连标准化也不完善的情况下,就让人头大。
七机部倒是已经开始推动针对元器件的“七专”7905技术协议,刚开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哪怕这次利用150远程火箭炮的生产订单,强行要求,学校方面没有太多专业人员,也很难保证技术。
“操!要命了!”
想到生产质量,谢威整个人顿时感觉不好了:目前150远程火箭炮发射系统由两家单位生产,火箭弹三家工厂生产,如果生产单位不严格按照生产工艺中的技术要求生产,要出问题!
想到这,谢威后背瞬间冷汗直冒。
顾不得考虑其他,急冲冲地又往刘德宝办公室冲去。
“我安排了人专门监督协调啊。”
谢威急冲冲找自己,刘德宝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听完后才松了一口气。
“我知道啊,有没有跟生产单位强调,必须按照去年5月七机部制定的七专技术协议中的标准来生产?”
“强调了啊。他们也答应了。”
刘德宝更是轻松。
这点事情,自己还是能办好的。
“只是元器件?”
“那不然呢?部里去年五月专门颁布的技术协议,就是针对元器件的啊……”
刘德宝一脸疑惑。
“马上联系加工单位生产跟质量负责人到学校开一个紧急会议……光是元器件不行!我们必须保证任何一套火箭炮发射系统,可以发射任何一枚火箭弹,要不然……”
这真不是谢威杞人忧天。
对猴子的自卫反击战中,在非标准化条件下大规模生产的武器出现的质量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步枪打两发就卡壳、手榴弹扔出去不爆炸、炮弹炸膛等等……
和平典范,一个最广为人知的事例就是提供给格鲁曼公司进行改造的两架歼-8II样机,绝大部分零部件都不具备互换性!
这也是谢威竭力推动和平典范提前启动的原因!
“不至于吧?”
“什么叫不至于!咱这样,现在北方工业跟102厂都生产火箭炮系统,咱们让他们各自提供一门,然后把三家厂生产的火箭弹混合起来,进行一次实弹试射……”
谢威知道,如果不让他们看到实际上的问题,仅仅靠着理论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谁都不会承认的。
“这……”
“刘书记,如果您不想这些问题在战场上发生,影响以后的销量,我觉得还是可以试一试的,现在刚开始生产,解决起来难度小,损失也小。这事情,通知总后、总参,在最短时间内组织……”
有这么严重?
刘德宝心中虽然觉得谢威是太过紧张,可也怕出现问题。
当即就去联系。
“当初我们提供了全套的加工图纸对吧?”
谢威又找到了方鹏举。
“对啊,我们生产的工艺图纸也提供给了他们。怎么?”
方鹏举见谢威一脸严肃,不解地问道。
谢威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这可不行!之前测试过程就发现,没有按照工艺要求生产的火箭弹,发射时候容易出问题……只是炸点偏离还不是什么大问题,一旦出现炸膛……”
方鹏举急了。
150远程火箭弹,射程远,这就使得火箭弹弹体跟发射管之间的间隙就很小,甚至还需要利用导向管让火箭弹产生低速自旋,以此确保火箭弹在长达150公里的飞行轨迹。
超差多了,偏差大还是小问题。
火箭弹弹体直径过大,有炸膛风险;定向管太大,火箭弹弹着点可能就是印度人发射远程导弹……
“之前我们生产时都是严格按照工艺图纸要求,确保所有的零部件都在公差范围内,超差的不良品,都没有继续用……”
金工车间主任徐昌帅急忙解释着。
最初生产时候,火箭弹弹径大一点、小一点,在大家看来都不影响,能打出去就行。
可在后面实弹测试时就发现,精度无法保证。
两组共8个定向管,内径最大跟最小的差了1.2毫米!
当然,生产火箭弹时,都是根据定向管的尺寸生产、装配,没有任何问题,一直到测试的时候,每一发导弹的落点跟理论差距大了。
如果不是谢柔这人形计算机的弹道模拟,甚至都没有那么快找出原因。
“不是我们,是他们!”
“得赶紧给其他单位说啊,这么多,按照之前的生产,大部分肯定能保证在公差范围内,全部的话,就不敢保证了。”
徐昌帅急切地说道。
他是了解目前国内大规模生产的。
即使建立了专用生产线,三个不同的厂家同时生产,也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尺寸一样。
除非他们都严格按照工艺图纸要求,确保尺寸都在范围内。
“他们要干什么?又搞实弹打靶,还邀请我们去参观?”
龙耀华突然发现,从去了哈工大后,哈工大的事情就多了起来。
“首长,谢威说这不只是关系到往国外派遣技术骨干接受培训的问题,也关系到整个军工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新一代战机研发……”
李瑞也不想来的。
自己目前的工作在国防科工办,属于部队系统,却又没法拒绝学校的事情。
“行,我把手头的工作安排一下。”
龙耀华没有拒绝。
“测试火箭炮,跟咱们海军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他们也想把这款火箭炮装到军舰上?简直莫名其妙!”
海军叶首长看着李瑞,直接表示没有丝毫兴趣。
要是搞出了射程更远、射速更快的大威力舰炮,或是海军专用武器,邀请自己这个海军首长去参观,还算正常。
真当海军没经费,没有什么造舰计划,海军首长就很闲啊!
“叶首长,这可关系到海军发展……”
“海军发展跟火箭炮有什么关系?”
叶首长直接把李瑞赶出了自己办公室。
闹呢!
海军能用到的,也就是军舰前面用来反潜的深水火箭弹了,根本用不到射程150公里的火箭弹。
靠着饱和打击来攻击敌人军舰?
不过,在李瑞离开后,叶首长还是找来了负责装备的海军参谋,让他们去看看对方究竟闹哪一样。
李瑞几乎是最后才去找郑部长。
“学校有事情,让你来汇报?李主任,这不太合适吧?”
“合适,非常合适。我现在还是哈工大的校长呢。”
“不是了,组织关系不都已经转到了部队?”
郑部长冷哼一声,“听说你这段时间一直在谋划由哈工大牵头搞新一代战机,或许我七机部应该跟三机部合并,直接就叫航空航天工业部得了。”
战机项目是李瑞在学校时张罗的。
按照原本的进度跟节奏,每年投入少量研究经费对一些先进技术进行研究,七机部的领导们是没有意见的。
可现在要正式启动新一代战机研究项目,就不是每年一两千万经费能打住的。
空军多穷?
郑部长对李校长的不满,并不是现在才有的。
“领导,不至于,不至于。”
李瑞尴尬地陪着笑脸,“战机这块儿,我跟德宝同志不是都向部里解释过嘛。而搞战机,是学校那边想要利用项目来积累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关系到七专技术协议推广以及补充……”
听到这话,郑部长的脸色变得严肃,“学校那边有方法加快推广?”
“目前不清楚,谢威担心北方工业跟102厂生产的发射系统质量不同,几家厂生产的火箭弹尺寸有差异……这次不仅要求生产单位的生产、质量负责人参与,也邀请了总装、总后、海陆空三军的装备负责人参与……”
“谢威想干什么?”
郑部长好奇了起来,“这些部门的相关领导干部都忙,能有时间?”
“基本上都答应了,龙耀华首长会亲自参加,虽然没有明说,谢威可能是想搞整个军工行业的标准化……”
李瑞实际上是知道的。
可他现在组织关系已经从七机部转移出去了。
“我会安排人参加的。”
郑部长点头。
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确实很严重,70年长征一号首次发射失败;70年长征二号发射失败;74年长征二号发射失败;75年长征三号发射失败……
在七十年代,接连好几次的火箭发射失败,在后来的故障排查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故障都是质量问题;而其他军用产品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所以,在经历几年的原因调查后,七机部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制定了7905“七专”技术协议。
在推行过程中,并不顺利。
各个单位经费都紧张,很多零部件因为设计精度高,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加工设备、加工经验等问题,就难以保障。
直接报废?
成本又让人无法接受。
于是,生产单位往往在跟已经超差的零件配合的另外零件上想办法,比如之前的零件外径小了,就把装配的零件内径孔改小;孔大了,就把配合的轴加大……
甚至一些关键的核心零部件,加工小了,车间的老师傅们会自己给焊一圈然后才加工,根本就没意识到他们焊接的时候会导致材料性能发生变化;或是直接在后面热处理过程中报废……
各种情况,都没少出现。
要是能推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质量也就能得到控制了。
郑部长如何不支持?
一个月不到,一众大佬齐聚在西北戈壁滩的靶场。
两套分别由北方工业跟102厂生产的150火箭炮发射系统,通过总装的紧急调运,在很短时间内就分别从内蒙跟大巴山运输到了西北的试射场。
“难道部队有了装备这款远程火箭炮的打算?”
看到部队如此多大佬齐聚试射靶场,亲自前来的孙茂成兴奋地问旁边不乐意的范志勇。
在范志勇看来,哈工大这是瞎搞。
只是一个测试,用得着找这么多领导来参观,还让厂里派领导干部前来。
“即使部队有列装计划,也不会太多。”
范志勇摇头。
他也不明白为什么部队这么多高级领导会出现在这里。
应该不是普通的试射。
还好,来之前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工作,确保他们生产的这套发射系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另外一侧,北方工业的几名技术人员还在对他们生产的第一套发射系统进行调试。
由三家厂生产的共计32枚150火箭弹,除了102厂自己生产了16枚,北方工业跟江北机械厂各生产了8枚。
102生产的一半已经装填到了发射箱;另外一半则是整齐地摆放在发射阵地后方几十米的位置。
北方工业的8枚,同样装在发射箱,后方几十米的位置则是摆放着江北厂生产的第一批火箭弹。
“你们这次可是大手笔啊!两套发射系统,32枚火箭弹,两次齐射,几百万就没了。”
龙耀华看着谢威跟刘德宝。
哈工大的人,平时都抠门着呢。
这次居然也没找部队给他们报销实弹测试经费。
“首长,任何一款武器装备从设计到成熟,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之前虽然进行了环境测试跟试射,只有一套发射系统,数据不够精确。要进一步提升射程跟精度,就必须进行更多实弹测试。”
谢威笑着说道。
实弹测试是肯定少不了的。
“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龙耀华饶有兴趣地看着谢威,希望他能给自己说说如何对整个军工领域的生产推行标准化。
“首长,等看完测试咱们再说吧。”
谢威没有急着解释。
他敢保证,眼前两台发射车的每个发射箱内的火箭炮导向管尺寸绝对不是完全一样,而三家生产的火箭弹……
“报告,所有试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请首长指示!”
北方工业的调试完发射系统后,试射场负责人向龙耀华汇报。
“靶场准备好了吗?沿途雷达站是否也准备好了?”
龙耀华问道。
“都准备好了。沿途雷达站已经开机……”
“等等。”
龙耀华正要下令开始测试,谢威却开口阻止了,“让他们把发射箱内的导弹全部拆出来,两套发射系统的导弹跟剩下的弹药打乱,重新装填!”
“什么?”
谢威的话一出口,无论是102厂的,还是北方工业的人,脸色齐刷刷地变了。
要真的这样,他们的火箭炮发射系统连第一轮的准头都不会太大!
不行!
必须想办法阻止。
可没等他们开口,谢威就开口了,“发射系统的定向管、火箭弹尺寸我们给的图纸一样,要求一样,如果不能保持尺寸一致,无法互换,那卖出去的这么大批量,指不定客户就退货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560/2837557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