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思路这不就来了
推荐阅读:透支未来,修出个绝世武神 西游:从金兜山开始修炼 从修炼毒功开始无敌 从摸鱼刷广告开始修仙 无限恐怖:中洲队全员轮椅级强化 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我靠吃妖成尊,杀出长生不死 让你养狗,你养成了恒星级巨兽? 冠军都拿腻了,居然还要青训? 海贼:不是幻兽,是幻神哒!
“杨老,您辈分高,但也要讲理是不是?”
就在这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陈辉的天赋有目共睹,如果去做其他的研究,必然能够做出一番成就来,但若是研究杨-米尔斯方程,恐怕一辈子都要搭在里面,最终还不一定有所成。”
“于公于私,这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您总不能为了您的一己私欲,断送了一个好孩子的前途吧?”
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了下来,甚至有些胆子小的,已经有种转身离开的冲动,这种大佬对轰的场面虽然精彩,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们可不想被波及。
说话的是华夏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温亮,他也是此次优青评审团的成员之一。
当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华夏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曹骏的学生,而曹骏的老师,则是王一方院士,也是当年旗帜鲜明主张华夏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的领头人。
不巧的是,当年反对建造派的领头人,是杨振宁。
物理和生化的科研跟数学还不太一样,数学往往只需要一颗清醒的头脑就能做出惊人的成果。
但物理和生化的研究却需要实验辅助,甚至是以实验为主,而实验,就需要仪器,具体到高能物理上,粒子对撞机就是必不可缺的仪器,用王一方院士自己的话说,如果没有粒子对撞机,华夏高能物理研究所就只是个一般的研究所。
但要是粒子对撞机建成,华夏高能物理研究所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所。
或者更直观一点的说,若是CEPC当真建成,那么拥有对撞机的高能所,随便发一篇文章就能上相关领域的顶刊,而若是没有,一位学者努力一辈子都很难发一篇对应的顶刊。
或许王一方院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2000亿(约三百亿美元)的建造成本,却不是华夏能够承受的,甚至大概率还会随着建造进程严重超预算,比如当年米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C,预算从30亿美元飙升到80亿美元,最后成本失控被叫停。
并且即便真的控制好预算,建成了,每年的维护费同样是个天文数字,比如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耗资100亿美元,年维护费用就高达17亿。
并且,华夏目前的在高能物理上的底蕴,远不如西方,甚至一些关键技术也依赖西方,若真建成,很难说会不会为他人作嫁衣。
想必这也是国际上许多物理学家支持王一方院士,希望华夏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原因。
以华夏如今的处境,还没到能够挥霍2000亿科研经费的地步,高能物理研究的确意义重大,但短时间内对华夏的帮助是有限的。
这些钱如果投入到其他更靠近眼前的研究上,比如芯片,比如新能源……能出多少成果,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很难估量。
当年的事情谁对谁错已经没有意义,但至少梁子已经结下,或许争论一开始只是道不同,是路线之争,可一旦真的打起来,就不再讲那么多道义了,变成了你死我活。
杨振宁的头衔已经太多,也正是因此,当年决策者才会重视他的意见,最终叫停了那个对他们高能所意义重大的项目。
但即便是现在,他们依旧没有放弃,他们依旧在不停的提出新的方案,削减预算,提出分阶段建设等等。
温亮可不想在这个时候看到杨-米尔斯方程变成杨-米尔斯定理,让杨振宁的皇冠上再增添一颗明珠,那到时候他的威望,在华夏学术圈还有谁能相抗?
到时候他们苦苦谋划了近十年的事业,岂不是又要被一言否决?
并且他的提议也合理,陈辉完全可以投入到更有意义,短期内能看到成效的项目中,没必要在杨-米尔斯方程这个无底洞上浪费自己的才华。
“怎么样,陈辉,只要你考虑换个更实际些的课题,我们肯定不会为难你,以你的才华,不要说优青,杰青也都评得上的。”
温亮看向陈辉,赤果果的利诱。
张继平皱眉,温亮的喧宾夺主他很不喜欢,但他做的事情却也无可指摘,陈辉的课题的确有些不切实际了些,他的意见也是让陈辉换个课题,至少,在数学物理上积累更深厚些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杨振宁只是淡淡看了温亮一眼,他虽然年纪大了,却并不糊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自然不会跟一个小辈斗嘴。
回过头,他看向站在台上的陈辉。
陈辉自然是摇头,“我最近正好对这个课题感兴趣,我想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杨振宁苍老的脸上露出明媚的笑容,不是因为陈辉选择研究他的理论,而是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坚持。
“做科研不是捏柿子,哪个软就去捏哪个!”
陈辉怕得罪人,没有说得太露骨,田阳却不怕,在陈辉给出答案后,当即冷哼着说道,“要是因为太难就不研究了,那这个世界上,可没有容易的事情,科研科研,哪一样不难?”
“别人做不到的事情,陈辉未必做不到!”
“不试试怎么知道?”
邱成梧也开口说道,“我从来不赞同年轻人太好高骛远,将目标定得太高,但也从来不反对年轻人勇于尝试!”
这件事他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当年他老师让他研究黎曼猜想,他果断拒绝了,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实力,但他相信陈辉可以做到。
归根结底,杨-米尔斯方程跟其他几个千禧年难题还有些不同,已经有很多人在上面有了不少喜人的成果,虽然想要找到最后的宝藏依旧很难,但也是时候出现一位天才为它盖棺定论了,就像佩雷尔曼之于庞家莱猜想一样。
张继平苦笑,这样的局面,在这三位大佬出现时他就有所预料了。
他开口和稀泥对陈辉说道,“好,今天的答辩就到此为止吧,后续结果我们会通过邮件通知你的。”
陈辉倒是无所谓,不管优青评不评得上,杨米尔斯方程他都是要研究的。
田阳却不干了,回头对张继平说道,“老张,糊弄人这一套你就别在我这儿使了,你给句准话,我徒孙的优青课题,到底能过不能过?”
“老田,我们是有纪律的!”
张继平脸色一变,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会议室中的氛围也变得诡异起来,大家看向陈辉的眼神变得古怪起来,虽然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真的拿到明面上来说,的确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会议室后台等待答辩的教授们也都神色阴沉,比起会议室其他人,他们才是利益相关者,感受自然更加深刻。
“既然你要研究杨米尔斯方程,总不能真的一点思路都没有吧?”
这时,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的杨振宁开口。
作为学者,最终一切都还是要归结于学术水平的,尤其是数学,任何成果都是做不得假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可能出现汉心一号那种荒谬的笑话。
“原本是没有什么思路的,但这些天跟郑老和师爷爷几次讨论后,有了些大概的想法,但还很不成熟。”
陈辉恭敬的回答到。
一开始他还没认出来这位老人的身份,但温亮那一句杨老,他哪里还不知道这位老人是谁。
华夏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虽然杨老后来转成了米国籍,但在获奖时,他的确是华夏籍的。
并且让杨老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是宇称不守恒定律,但杨老诺贝尔奖级成果却并不止这一个,还有统一电磁力,大名鼎鼎的杨米尔斯方程,同样是诺奖级成果,只是因为杨老已经获得了诺奖,没有再颁而已。
杨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即便挤不进历史前五,前十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再过几十年,他必定是能进物理教材,比肩牛顿爱因斯坦的存在。
这样的人物,竟然就坐在台下看自己答辩,还要跟自己探讨杨米尔斯方程,陈辉难免有些激动。
评委席上的郑楠柠微微一笑,这真是个知道感恩的好孩子。
同时他也有些期待,他知道陈辉那天有所收获,但到底有多少收获,他却无从得知。
答辩后台的教授们瞪大眼睛看向舞台,有些不敢置信,“难道这小子真的已经有些成果了?”
会议室也再次安静下来,等待陈辉接下来的表演。
他们似乎都忘了,这里是优青答辩现场,而陈辉的答辩时间,早已经结束。
“哦?”
“说来听听?”
杨振宁也十分感兴趣。
“杨米尔斯方程的存在性难题,核心在于其解空间是无限维的!”
原本这个想法还很不成熟,陈辉也没想好要怎么讲出来,但杨老在场,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我们想要证明它的存在性,就像是用一根无限长的线,在四维时空中绣出一幅永不打结的图案,线头的每一次微小颤动都可能让整幅图案崩溃,传统数学工具,例如微扰展开或有限元逼近,就像用镊子试图整理这团乱麻,但总在无限维的复杂性前败下阵来。”
“所以,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将无限维问题转化为有限维。”
说完陈辉站在台上,陷入了沉思。
“?”
原本等待的众人翻了个白眼。
将无限维问题转化为有限维,这个道理谁不懂?还需要你来说?
如果陈辉只得出了这么个结论,那这场答辩也没有继续下去的理由了。
坐在前排的大佬们自然不会这么认为,陈辉既然说有所得,那自然不会仅此而已。
“所以,将无限维问题转化为有限维的关键是什么呢?”
邱成梧替大家问出了心声。
“是拓扑!”
陈辉下意识的回答到,“将四维时空离散为动态的分形网格,每个网格节点携带规范群(如SU(3))的“量子结”,即主丛联络,这些结通过分形结构自相似地嵌套,既保留连续时空的对称性,又避免直接处理无限维积分。”
“就像用乐高积木搭建一座曲线柔和的城堡——每块乐高是离散的,但整体结构却能逼近光滑曲面。”
考虑到会议室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数学家,陈辉特地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了一句。
“量子色动力学通过将时空离散化为四维网格,成功实现了强相互作用的非微扰计算,每个格点上的规范场(如SU(3)联络)用链接变量表示,离散化后仍能保持局域规范对称性,这证明离散化方法在规范场论中具有物理合理性。”
陈辉继续说到,“分形网络的生成算法,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收缩仿射变换迭代生成分形网格,例如,在四维时空中,每个超立方体被递归分割为更小的自相似结构,根据规范场局部曲率动态调整网格分辨率……”
如果说之前陈辉说的还是思路,是道,那么现在,陈辉就是在讲述具体操作方法,是术。
大家神色都变得严肃起来,这场优青答辩是数学领域相关,在场不少人都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陈辉所说的内容,但也能理解一些大概的思路。
原本在休息室中等待答辩的教授们纷纷走出休息室,来到会议室中坐下,有的甚至直接站在前排过道。
田阳和邱成梧两人更是坐直了身子,身体微微前倾,双眼紧盯台上的陈辉。
田阳更是招手,让工作人员推了一块白板来到台上。
杨振宁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少年,心头微热,原本他只是抱着万一的心态来看看这场答辩的,没想到,这个小家伙再次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他似乎真的看见了一道曙光!
足足半个小时后,陈辉才完成自己思路的阐述,舞台上的白板已经足足有六块。
因为在陈辉准备擦去第一块白板时,被田阳阻止,让工作人员再次推了一块过来,如此往复,直到白板占据了整个舞台,复杂的符号如同佛的背光般,将陈辉环绕。
讲述停止,
众人只感觉一阵难受,就像是看小说,正要看到高潮时,戛然而止。
“但我还没想到要怎么处理规范场的自由度。”
陈辉沮丧的声音响起,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很长时间了,如果不是这个问题没能解决,他的优青答辩也不会如此言之无物。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164/2837570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