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永明城
推荐阅读:LOL:我职业打其他游戏不行? 聊天群:开局获得赛亚人血脉 人在大竹峰,开局休妻田灵儿! 吞噬星空从酿酒宗师开始 重生印度当警察 斗罗,我的分身固拉多 斗破:我只是一个炼药师 金铲铲求生,只有我有海克斯强化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 吞噬星空之支取天赋
十余日前,吕平唤在抵达永明城(今海参崴)时,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为,这座被称为“永明城”的据点,规模远超他心中的预想。
他原先在咸镜道听靖东都督府的斥候说过“新华人在海参崴建了个比较大的寨子”,便以为不过是些漏风的窝棚凑成的大型据点,可眼前这“城”,竟透着一股中原重镇都少有的气派,远非他那点想象力能兜住。
它雄踞于海湾之畔,并非中原常见的四方城墙,而是依着山势地形,层层叠叠地建起了数道坚固的木石混合壁垒,关键的棱角处还耸立着高大的炮楼,黑洞洞的炮口森然指向海湾和陆地的方向。
整个城池规模型制巨大,周长估计超过八里,远非遂安堡那样的单纯军事寨堡可比。
港区内,竟罕见地未完全封冻--因为山地丘陵阻隔冷空气,和海水盐度高等原因,海湾终年不冻,但外围的海湾却是每年都要封冻四个月,数艘海船靠泊在码头,随着海浪轻轻地晃动着。
城内屋舍俨然,虽多是木料结构,但规划整齐,街道上甚至铺设了大块石板(水泥)以减少泥泞。
人来人往,除了大量身着棉袄或皮袄的汉人移民,还有不少朝鲜人、以及各种穿着皮毛服饰的土著部族,俨然一个繁忙的边陲港口城镇。
这哪里是什么僻处蛮荒的拓殖地?
其规划之严整、防御之森严、人气之旺盛,俨然已是一方雄镇的气象,远比咸镜道任何一座饱经战乱的城池更具活力与秩序。
其实,从他自遂安堡启程,一路行来,内心的震动一重接着一重。
从遂安堡到永明城这两百五十多里的艰难路途,他原本做好了风餐露宿、啃食冻硬干粮的准备。
然而,新华人的拓殖力度还是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他们几乎每隔二三十里,便能在险要处或水源地附近看到一座堡寨据点。
这些据点大小不一,如同珍珠链串般分布在沿海地带和主要河谷间,一直延伸至永明城。
大的如中途经过的望海堡(今斯拉维扬卡镇),有约一百五十多移民,城墙高厚;小的可能只是一个用木墙围起来、角楼耸立,宛如烽燧,驻守着三四十名屯民。
但无论大小,这些据点都有一个共同点:极其坚固,防御意识深入骨髓。
它们通常建在交通要冲或地势险要之处,墙体多用合抱粗的巨木深埋为骨,内外夯土,甚至包砌石块,形成厚实的墙体。
寨墙之上,设有射击孔和瞭望台,角落往往还预留了安放小炮的平台,外面往往还设有拒马、壕沟。
即便最小的寨子,也俨然是一个难以啃动的刺猬。
吕平唤原为登莱叛军老卒,是懂行伍的,看到这样的堡垒,也是不免暗自心惊。
这些堡寨无需太多守军,凭借火器,就足以让缺乏重武器的进攻者付出惨重代价。
这绝非新华人临时起意的拓殖,而是经过周密规划、步步为营的体系推进,每一处堡寨都是钉死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楔子,彼此呼应,连成了一条坚实的防线和补给线。
更让他感到心惊的是新华人与当地生藩的关系。
沿途他看到不止一次,有赫哲、鄂伦春或者瓦尔喀人的小型狩猎队,拖着貂皮、鹿茸等山货,熟门熟路地来到这些堡寨前交易。
寨门处的新华民兵似乎也和他们相熟,热情招呼,检查货物,然后用粮食、盐巴、铁器、甚至还有明显是新华自产的优质火枪和弹药进行交换。
双方言语或许不甚通畅,但交易过程却显得颇为顺畅,甚至能看到双方脸上偶尔露出的笑容。
这与他们靖东都护府对山林部族时常采取的堤防、强征、压榨的策略截然不同。
吕平唤心中凛然。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新华人不仅在此站稳了脚跟,更是在用贸易和实物编织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络,再辅以怀柔拉拢之举,将这些彪悍的山林民族逐渐纳入自己的拓殖体系。
一旦战事爆发,这些来去如风、熟悉地形的土著猎手,将会成为新华人最可怕的耳目和辅助力量。
孔都督的兵马若想向北攻击,恐怕不仅要面对坚固的堡垒,还要应付无处不在的丛林冷箭。
越接近永明城,人烟越是稠密。
洁白的雪原上,被踩踏出的道路纵横交错,连接着一个个规模不等的村屯。
这些屯子往往围绕着一个小型堡寨建立,屯民们的房屋虽然简陋,却排列有序。
他看见有人在清理屋顶的积雪,有人在劈砍木柴,还有孩童裹得严严实实,在雪地里奔跑嬉戏。
虽然整个大地被积雪覆盖,但仍能看到大片被清理过的土地轮廓和整齐的田垄痕迹,可以想见开春后这里将是怎样一番耕作热闹景象。
随行的新华民兵不无自豪地告诉他,永明城周边六十里范围内,堡寨和村屯多达四十多个,汉人和朝鲜移民已超过万人。
万人!
吕平唤暗自咂舌。
这才几年工夫,新华竟已在此地汇聚了如此多的人口,构建了如此严密的防御和统治体系。
新华人根本不是他臆想象中的一群泛海而来的冒险者或避难者。
他们是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拓殖机器,有着强大的组织能力、惊人的建设速度和深远的战略布局。
他们不仅是在这里生存,更是要在这里扎根,以一种难以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决心,将这片荒原牢牢地掌控在手中。
他们开荒、筑城、练兵、交好诸部……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稳健。
对比靖东大都督府治下的饥荒、混乱和人心惶惶,这里呈现出的是一种顽强、有序且不断扩张的生命力。
当他站在永明城坚固的城门下,望着城头迎风飘扬的那面赤澜五*星**旗,吕平唤原本因为即将面见新华“大头目”而紧张的心情,又添上了深深的震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虑。
他怀中的那封求粮信,似乎变得异常沉重。
面对这样一个组织严密、根基日深、且显然野心勃勃的势力,大都督想要仅仅用“交易”换来救命的粮食,恐怕绝非易事。
这些人,真的会愿意将他们宝贵的粮食,拿出来接济他们潜在的竞争对手吗?
新华人,所图恐怕甚大。
“我们图什么?”陪同而来的遂安堡民兵队长赵二谷撇了撇嘴,冷眼看着他,“我们图的不过是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能有一栋遮风避雨的宅子,还有一份能养活自己和老婆孩子的土地。”
说着,他的声音陡然提高:“你知道我来这里之前是什么人吗?我他娘的就是一个天不收地不要的辽东弃民,一个随时都要被饿死的饥民!要不是老子运气好,爬上了新华的移民船辗转来到此地,怕是早就饿死在雪地里了!”
他指着远处几个正在清理屋顶积雪的移民:“看到那些人了吗?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被新华从鬼门关拉回来的。给他们粮食、种子、农具,甚至耕牛和驮马。从砍第一棵树、开第一片荒开始,硬是在这蛮荒之地建起了我们的家园。”
吕平唤沉默不语。
赵二谷越说越激动:“你们那个狗屁靖东都督府呢?孔都督带着兵马来朝鲜后,除了征粮抢粮,可曾开垦过一亩地?建设过一个村庄?修过一条道路?你们其实跟鞑子没啥两样,就是一群强盗,根本不懂种地,也不晓得如何建设!现在遭了灾,没粮食吃了,也抢不动别人了,就抓瞎了?哼,你们倒是脸皮厚,跑来我新华地界讨粮食!”
吕平唤尴尬地搓了搓手,试图解释:“赵队长,百姓无辜……”
“百姓无辜?”赵二谷语气嘲讽地说道:“你们眼里还真有百姓呀!我估摸着,你们怕是治下的百姓饿极了,要对你们造反吧?”
“……”吕平唤被对方一阵抢白很是恼怒,但想到自己所处的地方,还有孔大都督的嘱托,只能强压一口气。
“我们的粮食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就像我们专员大人说的,那是我们战天斗地,一滴汗一滴血从田地里掰出来的!”赵二谷丝毫不在乎他的反应,继续说道:“说实话,把粮食给你们了,老子属实不乐意。还不如,多从大明拉些难民回来接济,要实在得多!”
吕平唤闻言,眼神颇为不善地盯了他一眼。
“咋了,说你们还不乐意?”赵二谷也瞪了过去,“若是我们不愿给你们粮食,是不是还想派兵过来抢我们?”
他的眼神立时变得锐利起来:“你回去告诉你们孔大都督,若是他想对我们海东拓殖区动什么歪主意,尽管放马过来试试。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敢跟你们拼命,你信不信?哼,敢摸过来的话,保证让你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吕平唤苦笑连连。
他奶奶的,就许了五千石粮食,而且还要支付比市价高出两成的银子,竟然搞得我们好像欠了多大人情似的!
可问题是,区区五千石粮食,对于咸镜道数十万百姓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缓和灾情。
“且等着吧。”赵二谷横了他一眼,“想要更多的粮食,那就只能等我们北瀛岛拓殖总部那边发来话,然后再给你们运过来。”
“不过,我瞧着有点悬。听说,倭国那边好似也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粮食价格都涨到天上了。嘿嘿,要是北瀛岛那边想要赚更多的银子,说不定就把粮食卖给倭人了!”
“……”吕平唤愕然。
——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220/2837536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