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奏对(下)
推荐阅读:同时穿越:我在国产区横行霸道 机娘不是这么开的啊! 刚满十八岁,你让我老神逆袭? 我缔造了超凡时代 斗罗:刷新词条,开局鸿运齐天! 盘龙:从被四神兽家族追杀开始 治疗术复制一切,我刷爆了深渊 我有点不对劲 斗罗:我烂命华,收徒就变强 吞噬星空:内卷修炼,卷哭罗峰
汪应蛟被皇帝这既喜且忧的眼神看得心里发毛。就在他快要忍不住低下头去的时候,已经从先前的震惊中恢复过来的叶向高突然轻轻地咳了一声,并说:“关于商税,臣有本奏,请皇上容臣补白。”叶向高站起身,先向皇帝躬身一礼。
皇帝的目光转向叶向高:“叶卿请讲。”
“皇上明鉴。”叶向高持笏躬身道:“据臣所知,地方官府自行设卡征税,固有吏治不修、中饱私囊之弊。但究其根本,亦有不得已之苦衷。”
“苦衷?”
“地方事务繁杂,开销颇多。如春秋祭祀、官学束脩、灾荒赈济、河工水利、桥梁修葺,乃至胥吏工食、募夫酬劳,皆有耗费。若只靠常例钱粮,根本不敷支用。”叶向高说,“若是尽数裁撤此等杂税,则恐地方诸事废弛,运转失灵,有损民生。故臣恳请陛下,三思权衡,以周利弊。”
朱常洛安静听完,脸上毫无波澜,只轻轻颔首:“这是老成谋国的话。地方用度拮据,也确实不错.”他稍作停顿,指尖在光滑的紫檀扶手上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不过,官府预算不足,绝不是纵容地方私自征税的理由。或者说,正是因为有这丛丛弊端,才更显出厘清、改制之必要。一味姑息迁就,非但于朝廷无益,反会滋养贪墨,积小弊成大患。长此以往,民力凋敝,根基动摇,绝非长治久安之道。”
叶向高何等敏锐,立刻反应过来,皇帝应该是又像先前那样,早有了主意。他面上不显,只顺着话头恭敬探询:“敢问皇上圣断?”
“循其理,顺其势。”朱常洛身体稍向前倾,目光扫过三位重臣,“既然地方官府的预算不足,那就增加地方官府的预算。”
“敢问这新增预算又要从哪里来呢?”叶向高接着问。
“当然是当地的税收。”朱常洛说道,“地方官府预算不足,这是事实。地方官府通过各种手段,以各种名义向当地百姓加征苛捐杂税也是事实。但就朕不信,地方官府已经把每一笔该收的税都收了,不信他们现在收的每一笔税都该收,更不信这收上去的税,都用在叶卿你刚才说的那些正事上。”
“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该收的税都收上来,把不该收的税免掉,然后再从这些钱中拿出一部分,用来补贴地方官府运作所必须的开支。而不是一味地姑息纵容。”
叶向高的眼中掠过一丝了然,但仍有不解。他眉头微蹙,思索着皇帝的话:“皇上的意思,是不是先厘清地方的税收,然后核准各地官府的支出,收税之后,收支相抵,盈余的便上缴朝廷?”
“对,但也不全对。”朱常洛语气平淡,嘴角牵起一丝弧度。
“请陛下赐教。”叶向高恭声道。
“税收上来之后,一部分留在地方支用,另一部分解送朝廷。这是不错的。但这税收,不是由地方官府自行征收后,结算盈余上缴朝廷,而是由朝廷统一征缴之后,再分给地方官府支用。”
朱常洛顿了顿,加重语气说,“具体来说,就是由户部选派干员,在天下州县,普遍设置户部分司衙门,专司税赋收发事宜。征收完毕,再依据事先核定之地方预算额度,将应留的部分拨付地方官府,专款专用。其余部分,则上缴京师,入为国税。如此,统一收税,央地分税,收支分明,既能解地方困窘,亦能防中饱私囊。”
叶向高稍加沉思,很快便明白了这套设计的关键——税权收归朝廷,分配亦由朝廷主导,地方获得的,是核定后的、有保障的经费,而非自行征税的权力。
想清楚之后,新的疑问随之而生:“这么干的话,岂不是要在天下各府州县遍设户部分司,派驻户部官员?如果只是为了征收商税,这动静是不是有点太大了些?”
朱常洛望着叶向高沉默了一会儿。“啧。这个事情朕本来没打算今天就说,但话既然讲到这儿了。朕也就一并说说。没错。朕就是要在天下各府州县遍设户部分司,专管地方税收。这个税不止于商税。但凡国税,无论田赋、商税、盐课还是杂课折银,都要纳入管辖。不过.”朱常洛舔了舔略有些发干的嘴唇,
“也不至于每个县都要派驻户部官员。像那种富庶繁华,商贾云集之县,税源丰厚,就可开设一分司衙门,派员专驻。而像那种贫瘠偏远,人口稀少的小县,则可由州、府一级的户部分司兼管其税务。至于各地要征哪些税,征多少税,则皆由户部,会同各级官员,依据各地实情,统一勘定。如此,不但能因地制宜,量入为出。还能增加国库收入。”
汪应蛟到底是南京户部尚书,闻听此策,他的眼神骤然一亮。如果真能按照这个思路推行财税制度改革,那便能彻底地改变以前那种复杂又混乱的局面,前所未有地将财税大权集中到户部身上。
他嘴唇微动,正要进言,不料首辅方从哲抢先一步,挺直身子拱手道:“臣有本奏,请皇上容禀。”
“方卿但说无妨。”朱常洛轻轻颔首,侧身倚向更靠近方从哲的那一侧扶手。
方从哲的声音带着一贯的沉稳:“按照以往的惯例,若要催督某县或者某几个县的钱粮,往往是派遣六品户部主事到地方去督管粮道;若要催督州、府一级的钱粮,则是让五品的户部郎中,到地方去督管粮道;而到了省一级,或者像现在这样遇到了奴贼逆乱这样的大事,则是直接派遣督饷侍郎乃至督饷尚书,专驻一地,号令四方,统管钱粮。而无论是各级粮道官员,还是督饷侍郎,都可以向督管地方的行政衙门下达牌票。”
“换言之,至少在粮饷事上,下派到地方的户部官员都是当地行政衙门的上官。如果沿用此例,派遣户部官员常驻地方,设立分司,那么该分司与地方行政衙门,当如何相处?”
“就譬如,”方从哲举例道:“若是在一富县,常驻一六品户部主事执掌分司,而该县知县不过七品。届时,是知县听命于分司主事,还是分司主事听命于知县?权责不明,恐生龃龉,反碍政令畅通啊。”
“这也是老成谋国的话。”朱常洛咽下一口唾沫,声音有些发干。“不过你说的这些,朕也考虑了。朕以为,户部分司衙门和地方行政衙门之间的关系,应该类似于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关系,也就是相辅相成,但互不统属。户部分司衙门,受其上级户部分司衙门,以及户科给事中的监督与领导,专司钱粮解运、入库仓储、统计审计、账目编制等事。而地方行政衙门,则仍管钱粮征收、春秋祭祀、治安教化、工程营建等地方庶政。”
“也就是说,”方从哲眉头微蹙,几乎是调动全部的脑力,在理解皇帝的意思。“这个外派的户部分司衙门,不负责到各地征收钱粮,更多的是起一个辅助作用?”
“没错。各项税赋的征收,还是依循旧例,由地方行政衙门具体执行。”朱常洛点点头。“朕说得再直白一些,下级户部分司衙门,只对上级户部分司衙门负责,受其上级户部分司及京师户部指导与领导。它们层层落实执行的,也是京师户部制定的税收计划。在地方上,他们只管行政衙门有没有把户部拟定的税收计划完成。”
“在税赋征收之外,户部分司不得干预地方行政衙门的日常事务。若户部分司衙门和地方行政衙门,在税赋额度、征收方式或地方预算核算等诸多事项上产生分歧,双方皆可各自具文,逐级上报上级衙门解决。如果实在无法解决,也可以由布政使司以及省级分司,上达户部,最终由户部会同户科、内阁议处,或由朕亲自裁断。至于品级.”朱常洛从王安的手里接过一盏温水,饮下后接着说:
“县一级分司,可定为八品或九品;州一级,可定为六品或七品;府一级,可定为五品或六品。”
朱常洛曾经想过,直接把包括收税在内的税务工作,全部从行政体系里独立出来。但是细一琢磨又觉得,以大明朝现有的经济基础来说,这一步的跨度可能有点太大了。
虽然大明不乏工商业发达的地方,但总体上还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尽管一条鞭法之后,实物田赋改以货币形式征缴,但是夏税秋粮、官收官解、逐级解运的流程,并没有因此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税收落到基层,就是管粮的胥吏下到村社,按照黄册上的记录征收相应的税赋。
换言之,县一级衙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征收夏税秋粮,然后交上去。如果直接将收税的职能剥离出来,就相当于是把县衙的职能砍了一大半。因此,深思熟虑之后,朱常洛决定将户部分司的职能限于,统计审计、监督管理,其行政级别也应该低于驻地的行政衙门。
“这样的话,县一级的户部分司,就应该挂照磨、或者检校的官衔了。”汪应蛟说。
“不要这么死板嘛。就不能重新编一些新的官职吗?”朱常洛把手里的茶盏递还给王安,接着伸手在身前扫了一圈。
“新的官职?”汪应蛟下意识地对皇帝的动作感到疑惑,但很快他便明白,皇帝的这是让宦官给他们也上一杯水。
“既然这些衙门是为了整顿财政税收而设,那就以‘财税’二字开头。”朱常洛笑着说,“县一级叫财税司,主官是司正;州一级叫财税局,主官是局正;省一级叫财税厅,主官是厅正。副手比主官低两级,名称由‘正’改‘副’就好。”
方从哲从宦官的手里接过水,谢恩喝下后问道:“臣请问皇上,这三级分司的官员,也是走吏部的程序任免吗?”
“当然,既是文官,就应该由吏部任免。”朱常洛理所应当地说。
方从哲又拱手:“启奏皇上。按照惯例,八品或九品官,比如县丞、主簿、典史,都是由布政使司衙门任免。吏部只是备案,通常不干预具体人选。但您刚才说,县一级的财税司高不过八品,低不过九品”
“那就特事特办。”没等方从哲说完,朱常洛便插话道,“就算是县一级的财税司那也是户部分司,要是照例由布政使司任免,那不就成了布政使司的下级属官了吗?”
“皇上圣明!”方从哲接着问,“那这个财税司的官员,又要从哪些人中铨选出来呢?”
“还能是哪些人,当然是读书人啊。”
“臣想请问的,就是从哪些读书人中选。”
“你到底意思?”
“回皇上。”方从哲说,“吏部通常只在进士中铨选官员,进士仕宦生涯的起点通常是七品县令。少有的八品官,也是行人司行人这样京官。如果让吏部从进士中,铨选这个八九品的司正、司副,去地方上给县令做辅助,恐怕不甚妥当。而且常科每三年一届,每届至多不过考取三四百人,如果分一部分人去做这县一级的司正、司副,也没那么多人才。”
“这”朱常洛倒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方卿你有什么高见吗?”
“副榜。”方从哲既然敢当面提问,就不怕皇帝反问。“臣以为,可以让会试副榜贡士到各地担任财税司的司正或者司副。”
“副榜.”朱常洛沉吟道,“就是在正榜之外单独列名,但不参加殿试的那些人?”
“是的。”方从哲终于找到点儿谏言感觉了,他的身子挺得异常板正。“按照惯例,这些副榜贡士,可以继续参加下一届会试,也可以直接被任命为地方的学官。臣以为,让他们去做这个外派的低级户部属官,再合适不过了。”
“嗯。就这么办吧。”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178/2837512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