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举兵作乱
推荐阅读:不能开高达那我还参什么军! 诸界龙劫 柯南里的除灵侦探 游戏开始了,这次绝对没BUG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 真乃人间太岁神 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红楼晓梦 科技入侵现代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薛蝌不快的回去。
打算去见总镇,得知总镇不在,只能回去自己的公房,他的公房和郑昂在一起,还有其他几名书吏。
虽然节度府变成总督府,总督府又变成总兵府。
但是其中的一些官吏依然在。
负责清点仓库的,负责与各地对接公文的,负责大同军镇账册的,负责清点军械的
“什么!”
薛蝌刚刚坐稳。
一名文书急匆匆的跑进来,把一份公文交给公房里的功曹,那功曹接过来一看,整个人惊呆了,竟站了起来,惊讶的合不拢嘴。
“何事如此?”
有人过去一看,竟也目瞪口呆。
薛蝌隐隐有所预料,不是说明天吗,怎么下午就发出来了,于是上前一看,果然如此。
公文上赫然追赃两个大字。
毫无隐瞒,没有采用陆仲恒提议的更改字眼,免得刺激军心,被总镇否了。
“即日起,彻查顺正二十年起,大同军镇所有军饷粮饷的发放与账册核对,自原总督府以下,把总以上,各级文武官员,所有文武官员必须配合调查。”
“支持一切人士检举,总兵府承诺给予保护。”
薛蝌听着别人念出的声音。
当时。
张云承说应该给予奖赏,用利益鼓励更多的人出来检举。
也被总镇否了。
“成立大同军镇督查总队,合计十队,每队十二人,队长一名,由从事中郎暂升任曹参军事一职,代管稽查总队,复查盘查追赃全权事务。”
“成立大同军镇稽查总队,合计三十队,每队十一人,负责稽查关口走私。”
如果这些还不够震撼的话。
那么接下来。
“稽查队向民间招募,要求身世清白,能读会写《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精品梅》,通过简单计算题的考试后。”
“试差六个月,符合岗位需求,升任差事后转正。”
“试用期每个月工钱一两银子,五钱粮票,每旬休假一日,年假一旬。转正后每个月工钱二两,五钱粮票,每旬休假一日,年假二旬。”
众人无法形容心情。
“乱套了。”
“大小也是一份官差身份,官差是个人就能做?岂不是乱套了么。”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谁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不过王信身边的人才不多,但各个都支持王信。
要说这些年,王信身边也不至于才这么点幕僚文书,可是王信对身边人的要求很高。
薛蝌没有言语。
往日里大家说话都避着自己,现在竟已不避自己,可想而知大家有多么难以接受。
不过薛蝌埋头收拾,很快出去找曾直。
他家商号有很多伙计和学徒。
不光能写会算,而且因为在柜上迎来送去,比很多人都通透,总镇既然不鄙视这些人,毕竟很多人眼里,官差是份神圣的事业。
士农工商。
连商人都不算个东西,何况是伙计和学徒们呢。
但是既然总镇愿意用,那么薛蝌愿意多帮一帮自家商号的伙计和学徒们。
以他们的能力,在柜上被人骂,多大的压力都能适应,何况督察队呢,终归是查别人,掌握着主动,压力怎么比得上在柜上应对各种客人的压力大?
转正没什么问题。
一个月二两银子,还有五钱粮票,一年有三十两银子不说,每月还有六日假,另有二十日年假,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怕错过了,一辈子都得后悔。
至于父亲。
薛蝌顾不上。
商号培养伙计和学徒也不容易,多少年才能培养出来,哪怕只是给口吃的,可时间却换不回来。
有钱还怕找不到人?
除非钱给的不够。
钱,待遇都有。
但是也需要点能力。
倒不是多么会读书,也不是多么会算账,反而是要能抗压,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至于能力不够?
那对不起。
只能试用期淘汰。
六个月的试用期足够检验这个人能不能胜任。
所以转正后不能随意开。
虽然是个新事物。
可有了人带头,很快就有更多的人来报名。
王信亲自参与。
拒绝了曾直等人各种高水平的试题,只提出了几个简短的问题。
如西游记里打死的妖怪,和没有被孙悟空打死的妖怪,有什么不同的区别,如果是没有打死的妖怪,督察队要如何对付。
大周承袭大明。
白话文小说流行,说明识字率高到了一定的阶段。
会读白话文小说,不代表会科举。
科举需要文言文,而且是八股文,虽然门槛已经很低,但是对于普通百姓依然算高。
唯独白话文。
哪怕不识字的也能说一说。
但是门槛也太低了。
所以要能写。
曾直张云承等人一脸无语,虽然心底里支持王信,但依然很不习惯。
反倒是薛蝌最支持,因为他没有功名。
张云承是进士,曾直也是个举人。
然后稽查队那边又不同。
稽查队需要稽查边关,风险很大,于是从军队中招募,三军无论精兵还是民兵,只要能通过考核就能进去。
至于稽查队有风险。
王信在抚恤方面给的大方,左右不过三百人的规模。
实际上。
经商风险更大。
多少做小生意的郎中客死他乡,算起来数不胜数。
种地的更辛苦。
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年纪轻轻身体就垮了,多得是短命鬼。
更苦的还有灾民。
多少灾民家家灭亡。
四百余个新的职位,很快就被抢夺一空,民间大量的人加入,各个争先恐后。
现实培训一旬的各类条例和处罚。
要求被的滚瓜乱熟。
实际上不用催,各个都想保住差事,条例章程早就背的恨不得能倒着背。
周家大院。
“王信如此乱来?就算不怕惊动了朝廷,引起朝廷的不满降罪与他,难道也不怕引起下面军士的反对吗?追赃,亏他想得出来。”
周圭兴奋的手舞足蹈。
周世明戴着叆叇,看着大同总兵府下发各军公文抄来的副本。
叆叇是翻译的名字。
明代初期引进。
原本的时空里,明代中期孙云球发明了可架鼻梁的双镜片眼镜,并改进了镜片研磨技术,也就是牵陀车,推动眼镜向实用化普及。
商家甚至开始标注商标,眼镜逐渐成为普通百姓可负担的日常用品。
虽然变成了大周,但一样如此发展下来。
周世明有些狐疑不定。
“父亲前不久才与各家做了个约定,本来还有些忐忑,如今看来,不用我们抱团反对他,他自个就得意忘形,自个玩死自个。”
听到儿子的话,周世明内心认可。
“只是我心里不安啊。”
周世明喃喃道:“此人做事一向我行我素,天马行空犹如羚羊挂角,令人无迹可寻,难道他藏了什么我们没看到的手段,否则以他的聪慧,岂能犯这样的大错?”
“一帆风顺太久,得意忘形了呗。”
周圭笃定。
周世明也实在想不出。
“魏毅、赵赫、张震、李昆、李奇他们的确及时投靠了王信,可王信认为自己就此掌控了局面,可以高枕无忧,也未免太过信任这些人了吧,儿子就不信,这些人里头就没一个人不反对王信倒行逆施。”
“且看着吧。”
周世丰当然想要赶走王信,可王信越是如此胡来,越是让他想起王信刚来大同的时候。
那时候。
谁看好王信?
“爹!”
周圭急的跺脚。
周世明没有理会儿子。
少吃一点,和死了没得吃,周世明还是有计较的。
周圭无可奈何。
离开父亲的屋子,外头管家找上门来,“少爷,那李老爷那边的人,要不要打发走?”
“不用,我亲自去见。”
周圭咬了咬牙。
父亲老糊涂了。
当初就看错了汤平,原来指望对方是穷人出身,所以把女儿嫁给了对方,好生栽培一番,结果此人竟然不识大体,为了外人的利益,不顾自己人的利益。
还有王信的事。
父亲一再退让,连关税都让了步。
大同各家都看着周家,结果周家都不出头。
那么谁家还敢硬顶?
周家的名声这些年一日不如一日,就是因为父亲的软弱。
管家不敢劝。
带着少爷去见了李老爷的人。
李齐是永兴军的右路参将,原来掌管数千人马,如今投靠了又回来大同的王信,不过王信好像没怎么重用李奇,反而分了不少李奇的权。
但是也不奇怪。
王信经常调动手下各部,他的手下都很信任王信。
所以看上去,李奇依然对王信忠心耿耿。
没想到私下来串联少爷。
看来少爷猜的对。
而且家里日后终归是少爷当家。
管家不再多想。
当晚。
李奇终于等回来自己的族弟。
“周家怎么说?”
李奇焦急问道。
“没见到周老爷子,但是见到了周家大少爷,周少爷很支持,并且还提供了几个名单,说这些人可以任由差遣,都是周家的人。”
“快给我看。”
李奇连忙接过,看了后面色复杂,又忍不住高兴。
“没想到周家不声不响,在永兴军和天成军拉拢了这么多人啊。”
“周家几代深耕大同,底蕴非同小可。”那人也兴奋道:“有周家的鼎力支持,周少爷说了,只要大同一乱,他立马安排朝廷那边弹劾,加上王信最近胆大包天改动朝制,王信必死无疑。”
“那就好。”
李奇也是如此想的。
追赃?
哪个兄弟能接受。
自己敢出头,也是军中很多人已经表态。
既然王信不重用自己,还妄图减少自己的权利,李奇不愿意忍,现在抓住了机会就要他死。
第二日。
李奇照常去营中。
永兴军兵册有五六万人,实际有三万余人。
但是这三万余人肯定不是挤在大同城里。
除了驻扎大同城的近万人,还有就是分驻各边关各堡垒的家丁、夜不收、民兵等。
永兴军右路实际不到三千人。
李奇原本是参将,也就是右路最高的将领。
今日升帐。
“咚咚咚!”
不一会。
各将入内。
李奇一个个看了过去,很多人回以眼神,只有少部分人感觉气氛不妙,感到自己被蒙在鼓里,更加不敢出身。
“好了。”
“废话不多说,王信倒行逆施,不顾兄弟们死活,今日有他无我,在做的兄弟们有哪些支持,大家表个态。”
李奇没有废话。
“我!”
“我支持。”
一个个将领站出来。
不少是先前鼓动李奇的人,也正是因为获得很多将领的支持,加上又有了周家的朝廷背书,李奇才下定了决心,笑道:“不光是你们,其余两路,还有天成军都有人支持。”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王信这些日子给了下面士兵不少好处,压住他们还得要几日,否则恐怕容易出乱子。”
“就是如此,今日全营戒严,一个也不许出。”
众人出谋划策。
突然
“不好了!”
一名令兵跑进来,“总兵府来人入营了。”
“怎么回事?”
李奇大惊:“没有我的允许,谁放他们入的营?”
“他们打着总兵府的旗号,营门外的兵丁们都不阻拦,而且当众指责提标大人要背叛总镇,鼓动士兵们跟随他们抓提标大人。”
“什么?”
李奇面如土色。
自己才刚开始,总兵府怎么这么快就来人了?
昨日早上离开总兵府的时候,自己还向王信表忠心,就算王信要打压自己,也不至于今日就知晓自己要闹事吧?
众人变色。
“娘的,拼了。”
他们刚才表态支持力气,事后追究也跑不过
“士兵会支持谁?”
有人犹豫。
众人不禁后悔,早知道这段时间应该多拉拢下士兵,如今事到临头,时间已然来不及了。
“噌”的一声。
众人纷纷望去。
“桂勇!你想干什么。”
一名校官猛然拔出腰刀,趁着众人没有反应过来,一步跃到李奇身边,毫不拖泥打水,刀架在李奇的脖子上。
“你们都想造反,我可不同意。”
那人冷笑。
“总镇虽然才上任不到一个月,士兵们谁不支持总镇,就凭你们想和总镇斗,想死就去跳河,不要这么麻烦费事,更不要带上我。”
“桂勇。”
李奇咬牙切齿,“你现在这么做,王信就能相信你,他只会认为你是个灵机叛变的小人。”
“是啊。”
“你时候日子也不会好过,现在拼一把来得及。”
众人不愿意放弃。
如不是顾虑桂勇架在李奇脖子上的刀,众人早就上前拿下桂勇。
桂勇虽然武勇,但毕竟只一个人。
又没有李奇的名头,大家更没有底气了,所以一定要保下李奇。
“谁敢!”
桂勇大喝一声。
“嘭。”
大门被踢开。
刘通背着手进来,一脸的随意,只不过呆住了。
这是闹啥?
昨晚收到紧急军令,带着一千精锐急行军入城,奉总镇命令第二日一早来抓人。
迟了也不行。
早了也不行。
没想到看到一出好戏。
虽然不知道总镇大人从何处得知的消息,不过总镇做事向来算无遗策,所以惊讶归惊讶,但是刘通并不奇怪。
“督察队只有十来人,不过我后头又带来了一千人马,全是西军的精锐。”
不等身后亲卫涌进来,刘通轻描淡写问道:“你们打算继续闹?还是跟我去见总镇?”
众人泄了气。
刘通看了眼桂勇。
桂勇收回了刀,内心忐忑,虽然自己问心无愧,可事情也太巧了,恐怕总镇再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名声,也不会相信自己吧。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536/2837550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