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簪花游街
推荐阅读:开箱吧,导演! 斗罗:武魂碧蛇三花瞳,万蛇之主 斗罗:本源双生,镇压绝世 大明:实习也算工龄 盘龙,磁场转动 恶姐当家,开局娘要嫁人 七零大厂美人,改造反派崽暴富 网罗魔头做枭雄,猎魔成神 从斗罗大陆开始共享诸天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到了传胪大典这一天,六十一名新科进士,统一从吏部领取到一件崭新进士袍,进士袍没有品级,穿完了之后还要归还。
进士袍样式为襕衫公服,配深蓝色罗衣,边缘则镶有深青色饰边,主体衣料为圆领大袖。
进士们头戴的进士巾,也颇为讲究,形制上与乌纱帽相近,但又有差异,会在帽檐两侧配饰皂纱飘带,并簪上鲜花,同时还会佩戴一对抹金银牌。
新科进士们以状元袁名曜为首,然后是榜眼魏辅邦、探花邓显赫分列两侧。
六十一名进士在官府引导下,再度来到贡院集合听训。
大汉中枢的文武高级官员,已经全员到场,分别按照文武分列两侧。
汉王高居上座,笑着开口:“开始吧!今日的主角可不是孤,而是我大汉的首批新科进士们。”
“臣遵旨。”
负责传胪唱名的邮传部尚书黄承志,连忙手捧着传胪帖躬身领命。
接着,象征性走了几步,来到众新科进士前,张帖高喊:“大汉兴华元年恩科试,三月初五,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探花邓显赫。”
邓显赫听到喊自己,连忙自队列站出。
按照明清的规矩,传胪唱名进士们不该站着,而是要听到喊话跪下,但这是在大汉,要不要跪都是汉王说了算。
黄承志又喊:“榜眼魏辅邦。”
魏辅邦跟着走出来。
黄承志再喊:“状元袁名曜。”
袁名曜终于也站了出来,直接三步走到了众人前面。
可惜这是贡院,汉王没有王宫,更没有皇宫,没有鳌头给袁名曜去站着,这“独占鳌头”的特殊荣誉是享受不到了。
不过也无妨了,汉王亲自来到这里,已经给足了他们面子。作为大汉的首科进士,他们升官速度肯定也是最快那一批,而且熬到将来大汉夺取天下,他们这些人就算什么都不敢,那也能名垂青史。
黄承志接着又念二甲传胪帖:“二甲第一名柳昭……”
后面的二三甲没那么多讲究,传胪唱名都是唱完后就结束,也不存在什么特殊的仪式感。
因为这是大汉第一次办恩科,就算有罗典这位老进士做为主考官指导,但很多东西还是弄得有些草创,就连传胪大典应该配备的礼乐队都没有。
倒不是大汉穷的请不起礼乐队了,而是湖广二省的礼乐队,找不出来会奏宫廷乐调的。
与其那么麻烦,聂宇索性一言裁撤,传胪大典是进士们的喜事,同样也是国家大事,必要的严肃感还是要有。
传胪唱名好一战才结束,黄承志收起传胪帖,感觉到喉咙都喊得有些干巴。
新科进士没有立刻离开,因为汉王还有话要给他们训讲。
“行礼!”
“拜见大王,大王万岁万万岁!”
听到礼部官员的口令,负责领头的袁名曜一个太紧张,居然当场跪下了。
状元跪下,后面的榜眼、探花都是一愣,下意识跟着跪下。
哗啦啦一片!
六十一名新科进士齐刷刷下跪,看的两班大汉文武都是有些尴尬。
聂宇笑道:“都起来吧!孤的大汉可不兴伪清那边,动不动就跪的那一套。”
汉王亲自开口提醒,带头下跪的袁名曜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一不小心捅了篓子。
大汉不兴跪,自己却下跪,往大了说就是不懂礼数。
好在汉王似乎没有生气。
众进士连忙谢恩起身。
聂宇继续一脸微笑,说道:“伪清鞑虏那边的进士,起步至少都是七品官。而孤的大汉,一甲状元都只能先做八品官,这比伪清那边低了不止一点半点,孤知道你们肯定心里是有气的。”
“臣等不敢。”众进士齐呼。
聂宇摇头:“没什么不敢的,孤也是读过书的,虽然没考上过进士,连举人可能都考不上,但换做孤到你们的位子,怕是也得心怀怨怼,这大汉确实太抠门了,连个七品官都舍不得给你们新科进士。”
聂宇嘴上说着,似乎是在给新科进士们打抱平,听到众进士都是面面相觑。不等他们有所反应,猛然间就是语气一重:“然,七品官已经是一县之地,一县看似很小,但这里有多少人口,在座的新科进士有谁知道?怕是都不知道吧!连治下之地有多少百姓,若是都无法掌握,又如何能够治理好百姓,确保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让你们起步做那八、九品的小官,不是孤在磋磨折辱你们,孤也没那个闲工夫。你们都是新科进士,论文采也都是饱读诗书,但就是饱读诗书,便注定了你们接触不到基层,不解民间疾苦到底如何。”
“你们也不用不服气,就说伪清的地方官,哪个不是考科举考出来的人才。可就是这些人才,到了地方什么都不会,还要招募师爷为做幕僚,来出谋划策。且不说师爷们的才能如何,就说而今我大汉怎么来的,那正在满天下造反的白莲教又是怎么来的?”
“十年寒窗,确实辛苦,可越是辛苦,便什么都不会。他们不知民间疾苦,只晓之乎者也,招募师爷上下其手,中饱私囊,鱼肉百姓。可以说,这鞑子的朝廷,一半是因为鞑子自己,一半就是这些无能的贪官污吏败坏了。”
这话骂的相当直白,没有留半分面子,听到新科进士们都以为是汉王在指桑骂槐的骂他们。
聂宇一番话骂完,也不嫌累得慌,接着说道:“所以,今后凡我大汉进士,做官不得再有伪清遗留之陋习,不得招募师爷为幕僚,遇到事务必要亲自决断处理。谁若是敢招募师爷,那就自己脱了官服,回乡养老去吧!”
“不过,你们也不用太担心,孤今日就定下制度,凡新科进士初授官职,一律先做副手观政六个月,六个月内不得主政。先跟着主官身后好生学习,怎么处理地方事务,怎么避免自己不被手下蒙蔽。”
“至于初授品级太低,你们同样放心,今后科举出来的进士官,还有学府出来的学府官,一律都是从八九品做起。而且,初授品级出身,也不会影响尔等正常升迁之路。”
“袁名曜、魏辅邦、邓显赫,你们上前来。”
一甲三位进士齐步往前。
聂宇说道:“你们作为一甲进士,孤本来是想让你们先从八品县丞做起,这个官职不算太低,而且也能看着县令们做事观政。但阁部大臣们觉得这样对首科一甲们太苛刻了,那孤就再放开一些,你们先去内阁做中书舍人吧!做满一年再外放,品级就在从七品做起,这是对你们一甲进士的优待!”
“谢大王!”三人连忙拱手谢恩。
中书舍人就是内阁秘书,唐初权力甚大,品级能有正五品,但到了明清开始极度弱化,沦为皇权传声筒兼内阁秘书,品级也降到从七品。
但不要小看这个从七品,就这么个没有实权,品级还低的中书舍人。内阁中书科只有十个名额,到了清朝还要去掉两个留给满人的。
明清的中书舍人,职权虽低,可能够时常看到中枢大佬。
能在内阁干满一年中书舍人,还混不出名堂来,那就不是朝廷有问题,而是你这个人有问题了。
聂宇不担心这三个人混不出头,他这几天已经对照过资料,知道了袁名曜的来历,原来是做过魏源的老师,另外一个榜眼干脆就是魏源的亲叔叔。
可以说,就他们两人,对魏源将来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啊!
又是《海国图志》的作者,牛人中的牛人。
算算时间,魏源是五年前刚出生,这会应该才六岁大,还不到求学的年纪。
正好赶上了大汉改革学府,能够去上大汉的新式小学。
这个时空的“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应该不会再是魏源。但也没关系,魏源还没长大,那就先重用他的老师和叔叔。
反正这三人都是人才,就连那个考到三榜第三名的刘之纲。这货名气很小,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传记,但他给魏源做过开蒙先生。
作为存有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湖南确实顶级人才太多了。
聂宇又说:“待你们一年之后外放,孤会在鹤峰、湘西、宝庆三地,增设新县,你们到时候自己去选一个地方外放。今后科举出来的一甲进士,都会去这些最穷最苦的地方。当然,去了这些地方,升官肯定也比富庶之地更快。”
鹤峰、湘西、宝庆这三块地方,不仅穷的很,土族少民还多,治理起来相当麻烦。
但再麻烦,大汉也要解决问题,不可能一直搞羁糜统治那一套。比如湘西苗人首领石柳邓,名为首领,实为苗王,大汉不可能长期容忍石柳邓做苗王,这不利于大汉对湘西的改土归流和汉化统治。
所以,大汉中枢的初步方略,就是先在三块地方,增设新县,迁移一部分汉民,让那里土汉混居,相互通婚汉化。
这属于长期工程,初期肯定非常艰苦。
不光当官的艰苦,汉王这边也要受累,鹤峰那边已经没有问题,因为汉王已经娶了一个土家妃子,而湘西、宝庆还在继续谈。
湘西苗人已经松口,他们也要嫁一个苗妃过来,他们才会放开湘西封闭,让大汉官员在里面建城置县。
“臣愿去湘西做官。”袁名曜听完汉王训讲,带头做出表态,而且上来就选湘西。
因为就这地方他觉得最穷,一个湘西地名,就能看出肯定没开化。
魏辅邦、邓显赫不甘其后。
“臣愿去宝庆。”
“臣愿去鹤峰。”
一甲进士们带头做表率了,剩下几十名新科进士,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去最穷最苦的地方外放。
不只是汉王那句,越穷的地方升官越快,还是他们太年轻了,胸中难免有股子热血没有凉透。
这股子热血,支撑着他们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而不只是想着做官贪污敛财。
他们的选择没有大错,作为大汉首科进士,只要大汉没灭,他们接下来的升官速度,肯定比一般人要来的更快。就算政绩中规中矩,没什么出彩,升迁肯定也会优先择用,吏部就肯定会记住今天这六十一人。
“好,有志气。”聂宇大笑说道,“孤刚刚对状元他们说的话,对你们同样有效,不用顾及名次出身,凡是在穷苦地方为官,越穷苦升的也就越快。”
此话一出,众进士都是心中一喜。
这番话就是在明着鼓励告诉他们,穷苦地方苦个几年,出来了就能做大官,干大事,不用受累于名次。
对那些二三甲进士,尤其是三甲榜的进士们而言,简直就是点明了未来仕途上的捷径。
能吃苦就能当大官,那自然都能愿意去吃苦。
吃不了苦,受不了累,那你当的什么官?
“好了,都散了吧!簪花游街,春风得意,孤可不好抢了今天新科进士们的风头。”
说完了严肃话题,聂宇忽然又满脸笑容,跟新科进士们开起了玩笑话。
新科进士们倒是不敢笑,但心情也难得放松下来,接着便是被礼部官员引导,送出贡院。
贡院外头,已经准备好了六十一匹马。
传统簪花游街,只有一甲进士能骑马,二三甲都得步行。
大汉因为少了很多流程,索性就在骑马上弥补一二,专门在军队借来六十一匹战马。
“状元郎,还请上马吧!”荆州知府笑着牵绳而来。
袁名曜拱手:“有劳。”
荆州现在等同大汉都城,荆州知府等同京城府尹,府尹牵马,面子上给足了。
袁名曜骑在马背后,牵马而走的是荆州知府,而其他进士们就没那么好待遇,只能由战马的主人骑兵牵着。
“新科状元袁名曜,簪花游街啰!”
前头开路的文吏高喊,已经提前得知消息,准备一睹状元爷风采的百姓,连忙就涌了上来。
好在提前调拨了一支汉军,维持现场秩序问题不大。
百姓们不光看着凑热闹,还不停嬉闹着,往进士堆里扔着刚采摘编制的花环花束。
那些进士们同样满脸笑容,有的干脆伸手一把接住花束,放在手中挥舞,引得围观百姓喝彩欢呼。
“汪,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你们的民众看着官员骑马会如此兴奋?”今天刚到荆州的亨利,正好看到了簪花游街和百姓激动凑热闹的场面,不由问起旁边的汪乔生。
汪乔生被这么一问,顿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搜肠刮肚半天,才算让亨利明白。
亨利拿起笔记记录道:“在中国,他们的学者可以通过特殊考试,成为政府的官员,还能穿着政府发放的官员服饰,戴上鲜花去街上骑马游行,民众对此夹道欢迎,这是一个对学者极为友好的国家,就算是叛军也不例外……”
记录完这一段,亨利问道。
“汪,我们什么时候去见汉国的国王?”
“先等等,我们得先找官府通报……嗯,就是预约。”
“我明白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448/2837556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