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实习生竟是国医圣手 > 第039章 谁说实习生不能定生死?

第039章 谁说实习生不能定生死?


林默的脚步猛然一顿,瞳孔微缩,视线死死锁定了那个消失在走廊尽头的背影。

又是他!

那微不可察的跛行姿态,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脑海里。

上一次,这人鬼鬼祟祟地在营养科外探听,这一次,又出现在重症监护室附近。

巧合?

林默心中冷笑,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巧合。

然而,眼下没有时间深究。

ICU里,陈志远的生命体征仍在恶化,监护仪尖锐的报警声像是死神的催命符,每一次鸣响都揪紧了所有人的心。

那红光频闪的屏幕映在玻璃上,像是一道道撕裂夜色的血痕。

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与汗液混合的刺鼻气味,护士们脚步急促,鞋底摩擦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连呼吸都被压缩成了无声的紧张。

陆沉舟的命令言犹在耳,封锁针具、暂停权限,这无疑是釜底抽薪,要将他彻底排除在治疗之外。

但林默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疑云,快步走向营养科的操作间。

指尖触到门把手时,一股凉意顺着手腕蔓延上来——金属的冷,也像是命运的警告。

柳依依已经等在那里,眼中满是焦急和信任。

她双手交叠放在实验台边,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林医生,都准备好了。”

“谢谢。”林默没有多余的废话,目光扫过桌上排列整齐的药材:茯苓、远志、黄连、丹参……每一味都泛着温润的棕褐色光泽,在顶灯下投出细密的影子。

他俯身靠近,鼻尖掠过一丝苦中带甘的药香,那是黄连与丹参交织的气息,熟悉得如同童年的记忆。

他熟练地开始调配,动作行云流水,精确到毫克。

指尖捻动药材时,能感受到丹参粗糙的纤维纹理,茯苓粉末则如细沙般从指缝滑落。

《岐伯食医录》中的“归心安神饮”,核心在于以食为药,化解他克莫司的肝肾毒性,从而疏通心脉。

但陈志远情况危急,常规剂量已是杯水车薪。

林默眼中精光一闪,掌心的金色纹路微微发烫,一股灼热感自丹田升起,仿佛有无数细流在体内奔涌。

刹那间,那些药材的性味归经在他意识中活了过来——黄连的苦寒直透心包,丹参的通络之力如江河奔涌,而某条关键通路的阻塞感异常清晰:是肝肾代谢的瓶颈!

“丹参酮的比例增加百分之五,增强心肌微循环。”林默沉声对柳依依说,同时手中不停,又加入一味微量的酸枣仁提取物,“再加入这个,稳固自主神经,防止心率失常。”

柳依依虽然不懂其中深奥的药理,但她完全信任林默的判断,立刻精准地执行。

她的手指稳定地操作着微量天平,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如同节拍器般为这场无声的战斗计时。

两人配合默契,一份高度浓缩、经过精确改良的药膳很快完成。

深褐色的药液在玻璃烧杯中微微荡漾,表面浮着一层细密的油珠,散发出浓郁的草本气息,略带一丝辛香,那是酸枣仁与远志的融合之味。

“物理降温辅助贴剂也准备好了。”柳依依递过来两个密封的小包。

林默接过,撕开包装,里面并非普通的凝胶贴,而是一种浸透了药液的特殊敷贴,触手微凉,表面覆着一层细腻的绒布。

他轻轻一按,便能感受到药液在纤维中微微渗出,指尖留下淡淡的薄荷与冰片清香,沁入鼻腔,竟让人心神一振。

深夜的ICU静谧得可怕,只有监护仪规律的“滴——滴——”声,像心跳的倒计时。

护士换班时推车滚轮碾过地面,发出低沉的“咯吱”声,偶尔还有纸张翻动的窸窣。

林默不能亲自进入,只能由柳依依代劳。

他站在隔离门外,手掌贴在冰凉的玻璃上,紧盯着监护屏上那一条条生死攸关的曲线。

指尖的凉意与掌心金纹的余热交织,仿佛体内正进行一场无声的拉锯。

柳依依按照林默的指示,将浓缩药膳通过鼻饲管缓缓注入,随后,她轻轻挽起陈志远的袖子,将两片药贴精准地贴在他双侧的内关穴上。

敷贴贴合皮肤的瞬间,发出极轻的“啪”一声,像是某种契约的落定。

“别怕,陈先生,”她俯下身,用只有患者能听到的声音安抚道,“我们在帮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像一缕暖风拂过冰冷的病房。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是在油锅里煎熬。

林默的耳畔仿佛只剩下监护仪的滴答声,心跳与之同步,越来越快。

凌晨三点,奇迹发生了。

监护屏上,代表体温的红色数字在40.1℃的高位挣扎了数小时后,终于开始松动,缓慢而坚定地向下波动。

几乎同时,心率曲线也从140次/分的高峰回落,稳步降至98次/分。

最关键的**心肌酶CKMB趋势图**,在连续攀升后,首次出现了拐头向下的迹象!

ICU的值班医生和护士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声音虽低,却如潮水般在走廊里扩散。

有人倒吸一口冷气,有人揉了揉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这逆转的曲线。

在没有任何主流药物干预的情况下,一个濒临死亡的重症患者,竟然凭着一份“特殊膳食”和两片“降温贴”稳住了局势!

林默紧握的双拳终于松开,掌心的金纹热度渐渐退去,只留下微微的刺痛感,像是过度使用后的疲惫。

就在刚才,他通过金纹的感应,清晰“看”到了药力是如何通过经络传导,迷走神经的电信号是如何被激活,从而精准调控了患者的副交感神经,实现了药物无法达到的平稳降速。

这,才是中医真正的力量——四两拨千斤。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洒在ICU的玻璃墙上时,林默才缓缓松开紧握的手掌。

一夜未眠,但他眼中没有疲惫,只有更深的警觉——这场胜利来得太快,快得不像终结,更像风暴前的宁静。

次日清晨的晨会上,气氛凝重而诡异。

陆沉舟依旧面沉如水,固执地宣读着他那套二次移植的评估计划,仿佛昨夜的转危为安根本没有发生。

“陆主任,”苏清雪清冷的声音打断了他,她将一份最新的心肌活检切片报告投射到大屏幕上,“病理科加急报告显示,患者心肌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活性虽然升高,但关键性的CD3+T细胞浸润并未显著增加。这并不符合典型的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特征。”

全场哗然。

T细胞浸润是判断急性排斥的金标准,如果这个标准不成立,那陆沉舟的诊断就从根基上被动摇了。

苏清雪的目光锐利如刀,缓缓转向林默,随即又扫视全场:“而且,患者的各项炎症指标在凌晨三点后开始全面回落。我想请问,这是否可能与某些‘非药物干预’有关?”

陆沉舟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冷哼一声:“巧合罢了!一个孤例,数据样本太小,根本不能作为推翻标准诊断的依据!”

“巧合?”苏清雪毫不退让,调出另一份数据,“那请陆主任解释一下,为什么在心肌酶下降的同时,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也同步好转?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正在加速代谢,这说明患者的内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得陆沉舟哑口无言。

就在这时,营养科主任孙玉兰缓缓举起了手,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为苏主任的观点提供佐证。营养科可以确认,患者在过去24小时内,除了维持基础营养液,唯一摄入的,就是我们提供的‘特殊膳食支持剂’。没有进行过任何其他未经记录的药物调整。”

全场彻底陷入了死寂。

所有的证据链条都指向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

陆沉舟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死死地瞪着林默,眼神中的怨毒几乎要溢出来。

会议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走廊上,苏清雪叫住了林默。“你早就知道这不是排斥?”

林默平静地回答:“药能救人,亦能杀人。我们只盯着免疫抑制的指标,却常常忘了,药物本身对人体而言,也是一种‘毒’。”

苏清雪凝视着他,这个年轻的实习生,身上似乎总笼罩着一层看不透的迷雾。

良久,她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文件递给他。

“这是我刚写的课题申报书——《关于开展‘神经  -  免疫  -  代谢’多模态术后管理的前瞻性研究》。”她看着林默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明天科研处的立项会议,我要把它正式提交上去。”

林默接过那份还带着余温的文件,扉页上,苏清雪的名字已经签好,笔锋清隽而有力。

在他指尖触碰到纸张的瞬间,掌心的金纹不易察觉地闪烁了一下。

一个全新的、能让他将一身所学公之于众的大门,似乎正在缓缓打开。

而就在此刻,医院药库最深处的地下冷藏室内,监控探头忠实地记录下了一切。

一只戴着手套的手,悄无声息地接近了药品架。

那手拿起一箱贴着“SMN230417”编号的特殊药品,熟练地撕下标签,随后从口袋里拿出另一张一模一样的标签贴了上去。

唯一的不同是,新标签的右下角,多了一行极小的字——“**代谢诱导对照剂**”。

做完这一切,那只手悄然缩回,冷藏室的门被轻轻关上,一切恢复如常,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会议室外,林默送走苏清雪,独自站在窗前。

陈志远的病情虽然暂时稳住,但他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大。

如此迅猛的药物毒性反应,仅仅是他克莫司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吗?

还是说……有其他因素的介入?

他的脑海中飞速回溯着陈志远入院以来的所有用药记录,每一个药品名称,每一个剂量,每一个批号……当他的思绪掠过其中一个陌生的药品编号时,猛地停住了。

SMN230417。

这个编号,似乎在哪里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它就像一根微小的刺,扎进了林默的记忆深处,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https://www.shudi8.com/shu/740858/3552557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