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封建与官僚
推荐阅读:元始金章 我有无限死士,暴兵横推诸天 无尽海洋:从独木舟开始逃生 堑壕大栓与魔法 诸天,从小李飞刀开始 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道友托孤:从养成妖女开始长生 开荒:逍遥山农 斗罗:绝世之永世曦光 无头仙
贺逢圣手里的茶杯放下时,杯底碰着黄花梨的桌面,发出“咔”的一声轻响。
他坐在武昌城“望江阁”茶楼的雅间里,窗外正对着汉阳门码头。屋里还坐着几个湖广有头有脸的乡绅,个个脸上带着倦色,眼神里藏着几分还没散去的惊惶。
前些日子的那场“银粮之战”,他们亏得太狠了。
谁也没想到,皇上不声不响,就把湖广的八个王爷拧成了一股绳。那“八王庄”一开张,利息给得高,存钱的人差点把门槛踩破。市面上的银子,一下子就收紧了。紧接着,各王府的粮船一条接一条地靠岸,米价就像破了的袋子,哗啦啦地往下掉。
他们这些跟着贺老尚书囤粮的,底子薄的,像周记米行的周老板,已经上了吊。就算底子厚的,也被割去好大一块肉,伤了元气。
“来了。”旁边的钱文望压低声音,用手指了指窗外。
众人精神一振,都凑到窗边朝外看。
长江上,几艘大官船正慢慢地靠向码头。船上的旗号不是常见的营兵式样,是一种獬豸旗,透着边地特有的彪悍气。为首的那条船头上,站着一位顶盔贯甲的高大将领,虽然看不清脸,但那身子挺得像松树一样笔直,自有一股不凡的气势。
“是秦良玉,石柱的白杆兵到了。”贺逢圣喃喃地说着,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光亮。
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湖广这边,士绅们有钱有地,说话也管用,可就是手里没有刀把子(湖广的土司都在偏沅一带,实力有限,和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的豪绅没有什么共同利益)。皇上带着兵来,又拉拢了本地的王爷,随便一碰,他们就一败涂地。
可四川不一样。四川土司的实力很强!那是真正握着刀把子的土皇帝,是能上桌吃饭的。尤其是这个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兵能打得很,在四川地面上说一不二。
“要是秦帅能顶住……”钱文望的语气里带着期盼,“能让皇上在四川的新政推不下去,那咱们湖广,说不定就还有缓一缓的余地。”
贺逢圣没接话,只是死死地盯着码头。他心里明白,要是连秦良玉这种手里有精兵的强人都向皇上低头了,那湖广的士绅们,可以采取的手段,怕是只有阳奉阴违、用力过度和撂挑子辞职了
所以这已经不光是四川的事,也连着湖广所有人的前程。
……
船板搭稳了,秦良玉一步步走下船。
她的脚踩在武昌码头的青石板上,目光像电一样扫过四周。
兵部侍郎李邦华带着几个官员迎上来,说着场面上的客气话。秦良玉抱拳还礼,心思却根本没放在这些虚文上。
她的全部注意力,都被码头两边站岗的军士吸引住了。
这些兵,和她平时见的营兵、卫所兵完全不一样。一个个站得笔直,像钉子钉在地上。穿着崭新的红色棉甲,肩上的火铳擦得锃亮,铳口下的短刀闪着寒光。
最让人心惊的是他们的眼神。不是麻木,也不是兵油子的滑头,而是一种沉静的警惕,看人的时候像刀子似的,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杀气。
秦良玉心里咯噔一下。
这就是皇上带出来的御前亲军?早就听说京营变了样,没想到精悍到这个地步。光是这份站桩的功夫和透出来的煞气,就比她麾下最精悍的白杆兵,似乎还强了半分。
她不由得收起了因为湖广官员客气而生出的那点大意。看来这位年轻的皇上,手段比传闻的还要厉害。
……
汉阳门的城楼上,崇祯穿着一身蓝色缎面的便袍,背着手站在那里。
高桂英、高一功、李鸿基、李过这几个心腹将领跟在他身后,也都穿着寻常衣服,看着码头那边正在进城的队伍。
白杆兵排成两列纵队,走起路来不算特别齐整,但很沉稳。当兵的大多精瘦,皮肤黝黑,手里提着特有的白木杆长矛,矛头下面带着钩子。身上穿着土布的号褂,没什么像样的甲胄,只有少数当头目的穿了件皮甲。
“皇上,这就是那名震西南的白杆兵?”李鸿基看了一会儿,嘴角撇了撇,“额看也就那么回事。队形散漫,火器更没见着几杆。这要是拉到平地上,额们用炮先轰他几轮,再用骑兵一冲,保管叫他们屁滚尿流。”
李过也点头附和:“鸿基说得是。看着悍勇,也就是仗着山高林密。真要摆开阵势打,不是额们新军的对手。”
高桂英却微微摇了摇头,她看得更仔细些:“话不能这么说。石柱那地方,山多田少,穷得很。能练出这样一支兵,很不容易了。您看那些兵,走路下盘稳,眼神里有凶光,是见过血的老兵。四川的土司,不能小看啊。”
高一功也道:“妹子说得在理。真要进剿,四川那山路,额们也得费大力气。”
崇祯听着手下将领的议论,脸上没什么表情。直到队伍快过完了,他才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分量:
“这就是封建制强的地方。”
他转过身,看着手下这几员大将:“高家在河套,不也养着万把骑兵?石柱马家,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们把地方上的人、财、物,都拿来养了自家的兵。而且是真正用了心,所以才能强。”
他话头一转,语气冷了下来:“可咱们大明,坐着湖广这样的鱼米之乡,一年到头,朝廷能实实在在拿到手的,是多少?不过一百多万两银子,二十几万石米!这点钱粮,养两万精兵都紧巴巴的。”
“这风气不改,国家就没有安宁的日子。”
李鸿基几个互相看了看,都闭上了嘴。他们听懂了皇上的意思。皇上要动的,不只是几个土司,而是大明天下已经朽烂的官僚体系。
……
楚王府的正堂里,气氛凝重得很。
四川总督朱燮元说完了话,额头上渗着细汗。他把四川的难处翻来覆去讲了一遍:册子上的田亩数有一亿多,里头水分太大,能实实在在收上税的三千万亩顶天了。税额是不高,但是从万历年到现在,平播州杨应龙,打永宁奢崇明,剿水西安邦彦,仗打了一轮又一轮,百姓疲敝,地方的元气还没缓过来。
“陛下,”朱燮元最后加重了语气,带着几分恳求,也藏着一丝威胁的意味,“四川实在是艰难啊。要是这时候再加税,只怕……只怕官逼民反,人心不稳,又闹出大乱子,重蹈覆辙啊!”
崇祯坐在上首,根本就没在意朱老总督的话,他的注意力都在那个又高又胖的秦良玉身上。
秦良玉坐在下首,眼观鼻,鼻观心,像一尊雕像。只是听到“重蹈覆辙”四个字时,她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这话软中带硬,是拿可能再起的叛乱来压皇上。她心里觉得,朱总督这话说得有点过了。
崇祯没接加税的话茬,反而问起了别的事:“西南的战事,水西、永宁那边,如今善后得怎么样了?”
朱燮元赶紧收敛心神,答道:“回陛下,正在安抚。只是那两个地方情况复杂,土司势力盘根错节,想要求个长治久安,非力行‘改土归流’不可,设府置县,派流官去管,才能绝了后患。”
“改土归流”四个字一出来,秦良玉端着茶碗的手顿住了。虽然脸上还平静,但脊背不自觉地挺直了些。这是悬在所有土司头上的一把刀。
堂上一下子安静下来。
忽然,崇祯轻轻地笑了一声,打破了沉默。
“何必定要归流?”
他声音不高,却像块石头砸进水里。朱燮元愣住了,秦良玉也忍不住抬眼向上望去。
崇祯的目光扫过二人,最后落在秦良玉身上:“石柱是土司,可秦帅给朝廷提供了多少白杆兵?年年听调,忠心耿耿。要是把石柱也改成普通的县,像湖广这样,”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讥讽,“一年能给朝廷上交多少粮饷?又能养几个兵?”
朱燮元张了张嘴,没说出话。他摸不准皇上的脉了。
崇祯不再看他,直接对秦良玉说道:“朕意已决。永宁那地方,新近平定,空着也是空着。就增封给石柱宣慰使秦良玉,以示朝廷优容忠良,信赖有加!”
这话就像平地一声雷。
秦良玉就算是经历过风浪,此刻也禁不住心头狂震,猛地站起身来。增封土地?这赏赐太重了!重得让她一时不敢相信。
朱燮元也惊得目瞪口呆。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是要加税吗?怎么反倒给秦良玉加封地盘了?
崇祯没理会他们的失态,继续平静地说道:“至于水西,地方更大,也更乱。朕看,可以划为黔州,将晋藩改封过去。仿照太祖爷当年的旧制,以亲王镇守边陲,转为塞王!由晋藩和朝廷派的官员一同治理。”
他看看朱燮元,又看看激动得脸色微红的秦良玉,声音沉稳有力:
“这么安排,永宁有秦帅这等忠良镇守,水西有大明的亲王屏藩。一土一藩,西南可保数十年太平。”
“朱卿,秦帅,你们觉得,这个法子怎么样?”
堂下的两个人,一个封疆大吏,一个土司枭雄,都被这天马行空却又环环相扣的大手笔给镇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崇祯也不急,端起手边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的枸杞子。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714/2837557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