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崇祯的奋斗! > 第298章 银与粮之战

第298章 银与粮之战


汉水上泛着秋日的青光,水色凛冽。

    一支庞大的船队破开晨雾,缓缓地向南行去。崇祯皇帝的御舟在队伍的中间,桅杆上的龙旗被风吹得呼呼地响着。前后左右都是官船、漕船和兵船,浩浩荡荡的,铺开了将近十里的水面。

    两岸的景象更让人心惊。御前新军的骑兵和步兵,盔甲擦得亮晃晃的,沿着河岸一齐向前推进着。沉重的马蹄声、脚步声,还有拉炮车的车轮压在土路上的闷响,混成了一股沉沉的压迫感,压得沿途州县的官员立在码头上,头都不敢抬起来。

    御舟里,崇祯坐着,正在听湖广总兵许自强的密报。

    许自强一身都是尘土,一看就是刚赶了远路的。他压着嗓子,但每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的:

    “陛下,贺逢圣、唐晖、钱文望那伙人,已经联络了武昌、汉口所有的大粮商。他们已经囤了数不清的粮食,就等陛下您一到,马上哄抬粮价,制造民乱,再把罪名扣到新政的头上!”

    坐在一旁的襄王朱翊铭听了,忍不住骂了一句:“蛀虫!都是一群喂不饱的蛀虫!”

    崇祯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他的目光扫过船舱里的其他人——秦王朱存极、唐王朱聿键,还有楚王、荆王、荣王、惠王、桂王这湖广的六位亲王,以及他们身后毕恭毕敬站着的各家的承奉正太监。

    “都听清楚了?”崇祯的语气很平淡,一点都没有急眼的意思,完全一副尽在掌握的模样儿,“人家已经把网张好了,就等着朕一头撞上去。”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平静地看着各位亲王:“要破这个局,光靠朕带来的几万兵马是不够的。得靠真金白银,得靠实实在在的粮食。”

    靠着兵马杀一个人头滚滚当然也可以破局,但如今的崇祯是知道市场经济该怎么玩的,更知道能用市场手段解决问题,就不需要动刀动枪。

    他话头一转,问道:“各位王叔、王兄、王弟,如果把你各府名下的存粮和现银合到一块,能拿出多少?”

    楚王府的承奉正王裕先站了出来。他脸圆圆的,说话慢条斯理的,却很有底气:“回皇上话,单是我们楚藩,历年积存的各种粮米,粗粗算来就不下一百万石。库房里压箱底的现银,百来万两是有的。”

    他这一开头,其他王府的承奉正也一个个地跟着报数。

    荆王府的张才说:“我们荆藩,上百万石粮,几十万两银子,拿得出来。”

    桂王府的赵安、惠王府的陈正、荣王府的黄保也依次报了数,每家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石粮食,几十万两银子的家底。

    最后是襄王朱翊铭,他脸上有点惭愧,但语气还算硬朗:“臣府上先前被恶奴欺骗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百万石粮,一百万两银,紧一紧,也能凑上。”

    这六个王府除了收租之外,本身也都有钱庄、粮行,还有一二百年的积蓄,资产是雄厚的!只是这些资产的盈利一年年的都让人给漂没了

    崇祯心里飞快地算了一下。六王府合力,能调动的存粮接近一千万石,现银加起来,恐怕不下六七百万两。

    这股力量如果用好了,就足以帮自己掌控湖广了。大明王朝的家底,其实还是很厚的!

    “好。”崇祯点了点头,“朕有个想法,把你们各府的钱庄、银号合并到一处,成立一个大大的‘八王庄’。用你们王府的信誉做担保,吸收官绅商民的存款,统一地调拨银钱,平抑物价。你们觉得怎么样?”

    秦王朱存枢立刻附和:“臣觉得这个办法非常好!王府的信誉,湖广没人不知道。联合起来,信用更大,生意更好做。由‘八王庄’出面,正好可以稳住局面,也显出宗室和朝廷同甘共苦的决心。臣的秦晋源庄就是因为够大,所以在山西、陕西就经营得极好,在北京、河南、湖广这边都有分号哩。”

    唐王朱聿键也紧接着说:“皇上圣明。这样既能解决眼前的急难,也能为宗室开辟财源,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其他几位王爷也纷纷出声表示同意。这八王联手的银钱生意,在湖广地面上的确是独一份的大买卖,还能在新政里占得先机,自然没人会反对。

    “事不宜迟。”崇祯见没人有异议,当即下令,“王裕、张才,你们几个,马上着手办理‘八王庄’合并的事情。八王庄首先要在武昌、汉口、汉阳挂牌。庄里的存银,给付利息,比市面稍高一点就行。头一件要紧事,是收紧银根,暂停对粮商的大额放贷。”

    “奴婢遵旨!”几位大太监齐声应道。

    崇祯又看向秦王:“秦王叔,你是陕西人。汉口那边陕商的势力大,和粮食行业的关系深。你亲自去一趟汉口,秘密地会见那些陕商领袖。就告诉他们,朕这次南巡,首要的任务是为陕西筹措赈灾的粮饷。请他们看在同乡的情分上,收紧对湖广粮商的借贷。事后,朝廷和王府的汇兑业务,可以优先考虑他们。”

    “臣明白!”秦王朱存极领命,“陕商最重乡情,这件事应该有七八分的把握。”

    “许自强。”崇祯最后看向总兵。

    “末将在!”

    “让你的人,给朕盯紧了武昌、汉口各大粮行和码头。有散布谣言的,抓几个带头的,严惩不贷。”

    “末将得令!”

    一道道指令清晰地发了出去,船舱里的气氛变得肃杀起来。每个人都明白,这不是普通的商业竞争,而是关系到新政生死存亡的一场搏斗。

    就在崇祯的船队南下的同时,武昌、汉口已经是暗流涌动。

    贺逢圣、钱文望等人并没有闲着。市面上,“漕运断绝”、“北方大饥荒要强征湖广粮食”的谣言像秋风一样刮遍了大街小巷。粮价应声猛涨,一石米从一两八钱猛地窜到了二两五钱,而且还在看涨。

    老百姓慌了神,纷纷挤到米店的门口,生怕晚一步就买不到粮了。中小粮商则观望惜售,把粮食捂在手里,等着价格再往上涨。那几家与士绅关系深厚的大粮行,更是大门半开半掩着,伙计站在门口,对着聚集的百姓直摆手:“没粮了,真没粮了!东家也没法子!”可他们后院的仓库里,却是堆得满满的。

    贺逢圣坐在自家宅子的花厅里,听着管家详细地汇报市面上的恐慌景象,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冷笑。他算准了,崇祯千里迢迢而来,无非就是缺粮。所以他最怕的也是湖广的粮食价格暴涨!民心一慌,粮价一涨,他再想要搞到一些粮食,就只能和湖广方面的士绅豪强打商量了。

    崇祯的御舟抵达了武昌码头,他直接住进了楚王府。

    第二天,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反击就开始了。

    武昌最繁华的街市上,一阵鞭炮锣鼓声响起,“八王庄”的巨大金字招牌挂了出来。告示写得明明白白:楚、襄、荆、荣、惠、桂、岷、吉八家王府联合担保,信用坚实,存银就付利息!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全城。官绅富户们都惊疑不定。王府开钱庄不稀奇,可存钱还给利息,这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王府的信誉,那是铁打的招牌。很快,就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当第一个人真的拿到了付息的存据后,存钱的人便开始在“八王庄”的门口排起了队。

    几乎在同一时间,武昌、汉口的码头上,一船接一船的粮食靠了岸。船上插着各王府的旗号:楚王府的、襄王府的、荆王府的……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粮食直接被运到各家王庄控制的粮行,大大的价格牌挂了出来:上等白米,一石二两三钱,就比武昌、汉口市面上的其他粮行商量好的价钱低了二钱!

    起初,那些参与囤积的粮商还抱着侥幸心理。王府的粮食应该要运去北方救灾的吧?能在湖广抛多少?可眼看着王府的粮船源源不断地运来,王庄粮行前的百姓从将信将疑到排起了长龙,他们心里开始打鼓了。

    更让他们心惊肉跳的是银根。“八王庄”开业后,不仅不再新增放贷,反而开始大力地催收旧债。与贺逢圣往来密切的“周记米行”的周老板,刚想再借笔款子,硬着头皮吃进些王府放出的平价粮,好扛过这段时间,就收到了“八王庄”催缴五千两旧欠的帖子(他之前是向楚王府的钱庄借的钱,现在楚王庄已经并入了八王庄)。他捏着帖子,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妙。

    而同样借款遭拒,还收到催欠帖子的还不止是一个周老板,汉口、武昌、汉阳的米行几乎都是一个待遇。

    贺逢圣很快得知了消息,又惊又怒。他没想到崇祯反应这么快,手段这么直接!他不能坐以待毙,立刻下令给自己能说上话的几个钱庄:继续给周记米行这样的“自己人”放款!他要联合这些粮商,顶住王府的抛压,制造出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耗光王府的存粮!

    周老板拿到了新的贷款,心下稍安。他咬了咬牙,决定再赌一把,继续吃进平价粮,指望能扛到王府粮食卖光的那一天。

    然而,真正的致命一击,来自他万万没想到的方向。

    秦王朱存极悄悄地抵达了汉口,秘密地会见了陕商领袖。他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亮出了底牌:“皇上南巡,头等的大事是为我陕西的父老筹措赈灾的粮食。如果湖广因为几个奸佞之徒而乱起来,救活陕西人的粮食从哪里来?希望各位乡贤看在同乡的情分上,稳住市面,收紧对湖广粮商的借贷。这件事办好了,陕西的商户,自然有好的前程。”

    陕商看重乡谊,更看清了皇上与秦王亲自到来所展现的决心。第二天,汉口几家由陕商控制的大钱庄态度突然改变了,不仅停止了新增贷款,更是派出了得力的伙计,拿着账本,挨家挨户地催讨湖广粮商的旧债,口气强硬,限期归还。

    这一下,周老板这样的粮商彻底慌了神。八王庄的规模虽然大,但是在湖广银钱业中的份额并不多,但陕商钱庄就不一样了,他们二百年来又是替陕西边镇办军需,又是贩卖陕盐、川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湖广银钱业中的份额极高。

    他们联手一抽贷,武昌、汉口、汉阳市面上的银子就跟消失了一样!!没有银子,还怎么炒高粮价?

    他库房里堆着高价收来的粮食,市价却一天天地往下跌,王府的低价粮还在像流水一样地涌入市场。他的资金链,眼看就要彻底地断裂了。

    “抛!赶紧抛!能回多少本是多少!”周老板脸色惨白,绝望地对着手下的伙计嘶喊着。

    周记米行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售存粮。这一抛,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他同样资金紧张、债主上门的粮商见了,魂飞魄散,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抛售的行列,生怕跑得慢了,血本无归。

    粮价,顿时像雪崩一样地下跌了。从二两一上,猛降到了一两五钱,接着是一两三、一两二……甚至,一两以下!

    市场,瞬间就崩盘了。

    贺逢圣在家里,接到管家连滚带爬送来的消息时,正端着一杯用景德镇新瓷杯泡着的茶。他手一抖,那精致的杯子“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脸色灰白,瘫坐在太师椅上,嘴唇哆嗦着,喃喃自语:“陕商……连陕商也倒过去了……完了……全完了……”

    他原以为崇祯只是善于统军,只能依靠武力强压。万万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帝竟能如此迅速地把湖广最根深蒂固的亲王势力,和汉口气焰熏天的陕商力量整合在一起!这精准而凶猛的经济手段,直接击溃了湖广当地豪绅的第一波反击。

    这一局,他们输得干干净净。

    楚王府内,烛火通明。魏忠贤正低声向崇祯禀报着:

    “皇爷,粮价已经平下来了。周记等几家带头囤积的大粮行,快要破产了。‘八王庄’吸收存款很顺利,库房里堆满了银子。”

    崇祯“嗯”了一声,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这时,一个中书舍人匆匆地走进来,呈上一份密封着的奏章。

    “陛下,四川来的六百里加急。”

    崇祯拆开了火漆,迅速地扫了几眼。是四川总督朱燮元和石柱总兵秦良玉的联名奏报,说川中的土司因为听到了新政的流言,很有些不稳的迹象,请求朝廷赶快拨发粮饷安抚。

    他放下了奏章,嘴角泛起了一丝冷意。

    “湖广这边刚有点起色,四川,又不消停了。”

    他站起身,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厅堂:“传旨。令朱燮元、秦良玉来武昌相见!”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714/2837557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