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基层改革的试金石
推荐阅读:魔法傲世录 从继承小工厂到全球财阀 我以神话铸长生 民间禁忌实录 真实骑砍游戏 开局复活虚空大帝,至尊们人麻了 全球惊悚:只有我听到诡异心声 少年派里的咸鱼生活 从战锤开始劫掠诸天 刚入职,公司全是前女友?
清晨七点整,镇政府门口的碎石路传来细碎的碾轧声。
车轮碾过石子的声响像是从远处缓缓逼近的脚步,带着某种压迫感。
空气中还残留着夜雨后的潮湿气息,混杂着墙皮剥落时散发出的陈旧石灰味。
肖锋站在台阶上,后背蹭着有些剥落的墙皮,粗糙的触感透过衣料传来,让他想起昨夜只睡了三个钟头的疲惫。
他目光顺着声音望过去——一辆黑色公务车正缓缓停下,车窗上倒映着初升的太阳,将“省委督查”四个小字照得发亮,像一枚沉默的徽章。
苏绾那条“省厅领导明天下来调研”的消息发来时,他正对着《推广听证制度实施方案》逐字修改,台灯在凌晨三点的房间里投下昏黄的光圈。
现在西装领口还带着点皱,是方才匆忙熨烫时留下的褶痕,指尖也因用力捏紧而泛白——这不是紧张,是刻意压着心里的那股子热。
驾驶座的门先开了,穿藏蓝制服的司机绕到后排,拉开右车门。
苏绾先露出半只脚,黑色小牛皮鞋尖轻轻点在碎石上,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接着是裹在米色西装裤里的小腿,笔挺的裤线像用尺子量过般精准。
她抬头时,肖锋看见她眼尾有极淡的青,许是连夜赶材料的痕迹,连睫毛都显得有些倦意。
“肖主任。”她声音清冷却带着点温度,“早。”
“苏处长早。”肖锋上前半步,伸手虚引,目光却瞥见她扫过路边新修的排水渠。
那是上个月他带着村民挖的,原本一下雨就积水的土道,现在铺了水泥管,沟沿还砌了红砖。
水流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隐约能听见水滴沿着缝隙渗入泥土的声音。
苏绾的目光在渠边停留了两秒,睫毛轻颤——他知道,这两秒里她大概已经看出了水泥标号、沟渠坡度,甚至在心里估算造价。
她的手指不经意地摩挲了一下笔记本边缘,这个动作让肖锋想起了上次她在县发改委汇报时的神情。
“这位是小吴,我的助理。”苏绾侧过身,身后跟着个扎马尾的姑娘,抱着笔记本电脑,眼睛滴溜溜转,先把镇政府门口的公告栏扫了一圈。
肖锋注意到她的目光在“西沟村拆迁补偿明细”那张纸上顿了顿,嘴角微微翘了下——许是觉得这公示做得实在。
“苏处长请。”肖锋引着人往办公楼走,路过公告栏时特意放慢脚步:“这是昨天刚贴的西沟村补偿明细,村民自发来帮忙核对的。”
苏绾驻足,指尖轻轻碰了碰纸张边缘,没说话,但肖锋看见她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攥了攥——
这是她认真听进去的习惯动作,他上次在县发改委汇报时见过。
九点整,会议室的挂钟敲响,金属钟摆撞击的回音在空气中震荡。
下属捧着文件夹鱼贯而入,肖锋接过来时,指尖触到纸张还有余温——显然是刚从打印机里抽出来的。
他翻开第一页,“镇年度财政收入1.2亿”几个字刺得眼睛疼,仿佛每一个数字都在嘲笑什么。
再翻两页,“新建五个村级合作社”,可他上个月刚去各村摸过底,真正运营起来的只有西沟村那个豆制品合作社,其他四个连营业执照都没办下来。
赵国栋笑得像杯温茶,手里转着支钢笔,金属笔尖反射出冷光。
“肖主任觉得材料如何?”赵国栋突然出声,镜片后的目光像根针。
肖锋抬眼,看见苏绾正端着茶杯,杯沿挡住半张脸,但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她显然也在等他的反应。
“赵常委的材料很振奋。”肖锋把材料合上,指尖压在第三页“特色农业产业园产值三千万”那行字上,“就是这几个数字……”
他顿了顿,声音放得很轻,只有身边的苏绾能听见,“上个月我跟农业站老周去产业园,大棚里种的还是普通番茄,连有机肥都没换。”
会议室突然静了。
空调风掠过纸张,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小吴在苏绾身边翻笔记本的动作停住,钢笔尖在纸上洇出个墨点。
赵国栋的钢笔“咔嗒”掉在桌上,他弯腰去捡,肖锋看见他后颈的汗把衬衫领子洇湿了一片。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苏绾突然开口,声音像片薄冰,“材料里说有十二家合作社,但我这里有份省农业厅刚发的备案名单。”小吴立刻递上打印件,纸页在空调风里簌簌响,“只有四家通过审核。”
赵国栋的脸涨成猪肝色,手指关节捏得发白。
他咳嗽两声,对旁边的副镇长使眼色:“小刘,把合作社的具体情况再补充说明下。”副镇长额角冒出汗,翻着材料结结巴巴:“那、那几家正在走流程……”
肖锋垂眼盯着自己的手背,指甲在掌心里掐出月牙印。
他悄悄把公文包往怀里带了带,里面装着他连夜整理的各村合作社实地调研报告,封皮上还留着他昨晚翻资料时沾的茶叶渣。
“实地看看吧。”苏绾合上笔记本,“西沟村作为试点,我想重点走走。”
去西沟村的路上,越野车碾过新铺的柏油路,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低沉的嗡鸣。
路边的老槐树抽了新芽,嫩绿在晨光中闪着微光,几个孩子追着蝴蝶跑,看见车来就站在路边敬礼,笑声随着风飘进车内。
“上个月刚修的路。”肖锋说,“村民出工,镇里补材料钱,比招标省了三十万。”
苏绾没接话,指尖抵着下巴。
肖锋知道她在想什么——这不符合常规流程,可确实解决了问题。
“政策落地难,难在按部就班就拖死了民生。”他接着说,“西沟村的听证制度,其实就是让村民当半个决策者,矛盾少了,推进反而快。”
越野车停在村头的老槐树下。
苏绾下车时,王婶子正端着竹篮路过,看见肖锋眼睛一亮:“小肖来啦!”她又朝苏绾笑,“这是上边来的领导吧?快进屋喝碗槐花茶,我刚晒的。”
苏绾的嘴角动了动,像是想笑,又硬生生憋住。
她蹲下身,摸了摸王婶子竹篮里的新蒜,凉凉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底。
“您这蒜卖得怎么样?”王婶子立刻打开话匣子:“以前贩子压价,现在村里合作社统一收,一斤多卖两毛!”
她指了指远处的红顶厂房,“就那个豆制品厂,我家二小子在里头当会计,一个月挣三千多!”
肖锋看见苏绾的笔在本子上飞,“合作社+农户”“就地就业”“利润分成”几个词被画了重重的圈。
路过拆迁区时,她突然停住,弯腰摸了摸墙角的红砖:“这是村民自己烧的?”
“是。”肖锋点头,“用拆迁旧砖磨碎了重新烧,成本降了四成,村民还能挣手工费。”
苏绾直起腰,阳光穿过她的发梢,在肩头落了层金。
“肖主任,你很懂‘借力’。”她突然说,声音里有了丝温度,“政策是力,村民是力,问题本身也是力。”
傍晚的夕阳把镇政府的围墙染成橘红色。
调研组的车都开走了,只有苏绾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肖锋抱着公文包站在门口,听见里面传来翻纸的声音。
“进来。”苏绾的声音传来。
她坐在办公桌后,衬衫最上面的纽扣解开了,露出一截锁骨。
桌上堆着今天的汇报材料,那份省农业厅的备案名单被折了角,压在最上面。
“你今天在会上没说完的话。”她指了指椅子,“关于资源错配。”
肖锋坐下,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雪松香水味。
“镇里把钱投在产业园这种‘面子工程’,可村民要的是路、是水、是能挣钱的合作社。”他说,“资源错配不是钱不够,是没把钱花在‘痛处’。”
苏绾托着下巴看他,目光像把尺子,量得他心里发颤。
“如果你有更具体的建议……”她停顿了下,从抽屉里拿出个U盘推过来,“今晚整理份报告给我。省厅下个月要开基层改革研讨会,我想带份能落地的方案去。”
肖锋的喉咙突然发紧。
他想起昨夜月光里的感谢信,想起王婶子粗糙的手掌,想起西沟村老槐树下的鞭炮声。
“好。”他说,声音哑得厉害,“我今晚就写。”
苏绾笑了,很淡,却像春冰初融。
“肖主任,你让我想起我爸常说的话。”她起身收拾文件,“他说,好的干部要当‘渡桥’,不是当‘碑’。”
夜幕降临的时候,肖锋回到办公室。
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着他的脸,键盘上还留着白天开会时沾的粉笔灰。
他打开空白文档,标题栏输入“关于乡镇产业振兴中资源配置优化的几点建议”,指尖在键盘上顿了顿——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桌上的调研报告上,那些被红笔圈出的“痛处”,此刻都成了他笔下的“出路”。
他想起苏绾递U盘时,指尖触到的温度。
那温度透过U盘外壳传过来,像粒火种。
肖锋敲下第一行字,屏幕蓝光里,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投在墙上,像株正抽枝展叶的树。
而在更深处的夜色里,有盘大棋,正等着他落子。
(https://www.shudi8.com/shu/739324/3564403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