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总是要道别的
推荐阅读:太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 斗罗:五雷震鼓,吾乃雷道帝君! 妖天子 一夜倾城:惑国蛊妃 转生岩王爷,你说这是斗罗大陆?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限时婚宠:腹黑老公请敲门 仍能情深爱上 重生之按摩师的自我修养 解甲归田:家有麻辣妻
这一次李祺醒来的时间变得很是漫长。
秋闱已然结束。
鹿鸣宴上,不仅李祺没来,今科解元李显穆也没来,这不同寻常的一幕顿时让人心生不妙之意。
因着秋闱已然结束,诸师长也不再瞒着诸生,便将李祺的身体情况纷纷说了出去。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在无数士子心中炸响。
李显穆以李祺为天地神明,这等感情自然不是常人所能够比拟,可这世上视李祺为尊师的不知凡几,无数的拜帖纷然而至,所有人都想要拜访李祺,因为谁都不知道下一次见到李祺他是否还在这世上。
这一次的李祺纵然是醒来,可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见外客,每一次从昏迷中醒来,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身体状况,上一次他去国子监,便是修养了好些时日,才有精力去一趟。
诸士子翘首以盼的希望能够再见到李祺,哪怕不能单独见到,也希望能够一起再见一次,可公主府一直不给准信,只能继续等待。
直到时间进入了十月,才终于传出消息,说在春闱前,李祺会再同诸今科参加会试的举人相见一次。
做出这个决定的人自然是李祺,临安公主是不赞同的。
“你的身体怎么能再往外而走呢,若是你出去了再回不来又该怎么办呢?
纵然势不可挽回,可能多拖一日,我总是希望你能多陪一日。”
生人便是如此,有诸多的遗憾,总是希望亲人能够多留一日,哪怕是多说几句话也是好的。
李祺很是理解,他曾经经历过丧父之痛,临终前都不曾说一句话,每每想起都只觉甚是遗憾,乃至于念念不忘。
“娘子,为夫不出去,就在公主府前的大街上,不去国子监了,这些士子总还是要见见的。
我这十二年,没做什么大事,眼看着天下有诸多乱象,没能改变,只养出了这一身声望,能在诸士子中卓越而显耀。
大明总是要依靠文官来治国的,这些士子都是未来大明的希望,我每见这些士子一次,或许未来就能多影响一个人,让天下多一个君子,多一个好官。”
“你总是有这样的道理,倒是显得我不懂事。”
“娘子是最好的公主,是命妇中的典范,能与你执手,是我的幸运。”
临安公主最终总是会同意他的话,这番话是李祺心中之言,和临安公主相伴这十二年,他很幸福。
“我去看看药有没有煎好。”
临安公主匆匆走出去,刚刚走出屋中,眼泪便潺潺流下,流放时她都不曾哭过这么多次,她根本不想哭的,以免李祺看到心情不好,所以只能躲出来。
李祺望着纹满祥云的屋顶,环视着屋中古朴中带着奢华的陈设,那些幕布垂帘上,带着浓浓的草药味,这一年来日日服药,已然是浸入其中了。
“我死亡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李祺突然想到了这幅场景,他是真的不知道死后会是如何,这毕竟不是电脑游戏,没有一个人操纵家族。
“降神香应当是能够唤出我,可若是没有降神香呢?会是沉睡于无尽的黑暗吗?会是直面传说中的生死之间的无穷大恐怖吗?”
李祺突然轻声笑出声来,“何其有幸,竟能知晓生死之间,到底有什么东西!”
常言说,人死如灯灭!
生死之间并没有什么东西,因为没有人能脚踏生死二界,生与死之间就连一个刹那的间隙都插不进去,可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李祺将成为这个不生不死、既生又死的人!
公主府依旧如同往日,时间缓缓向前。
这时日之中,诸省考中的举人已经逐渐赴京而来,离得近的刚到京城就听到了李祺已然是垂垂之状,有人如丧考妣,有人则欣然却不敢表现出来,离得远些的北方学子在路上时便听到了京中传出的风声,根本不敢相信,匆匆进京后,却发现是真的,一时之间颇有恍惚之意。
好在他们还能见到李祺一面,算是了了一桩遗憾,这是第一面,大概率也是最后一面。
李祺的身体每况愈下,这是所有亲朋好友都知晓之事,这种情况下,公主府自然是不能随便去,以免打扰到李祺修养。
但作为亲朋好友,总还是要道别,不可能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所以解缙等人都向公主府送上拜帖,看李祺什么时候有时间,能和他们见面。
世人皆知晓解缙、陈英和李祺的关系好,但这些年下来,又何止这二人呢?
入值文渊阁,担任应天府乡试和会试主考官的黄淮,亦是极其聪明的人,很多事情慢慢就想通猜测出来,无论出于何等原因,他总是要来拜访一番的。
黄淮走进里屋瞧见李祺时,是愣了片刻的,因为眼见的李祺和他印象中的那个人,已然大相径庭。
他对李祺绝大多数印象都是当初的浙东大会,那时的李祺就如同传说中的那样,横压一世,让浙东绝望又充满希望,从那时起,他对李祺就有一种恐惧,仿佛天然就矮了一头。
直到皇帝突然让他担任会试主考官,他才觉得黑暗的夜空突然被撕开,有耀眼夺目的光照下来,前途一片光明,而后他知道了这是李祺所提议。
此刻屋中只有他和李祺,他终于忍不住问出了那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景和公,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祺闻言顿时笑出声来,他知道黄淮为什么这么问,他盯着黄淮看了许久,而后才缓缓说道:“我只是想让天下变得更好一点的普通人而已。”
“如果您是普通人,那大明已经建成三代之治了。”
“既然如此,你便称我为圣人吧。”
李祺从善如流,黄淮直接又愣住了,他没想到李祺竟然直接改口。
回过神来他才无奈中带着笑道:“原来您是个不拘小节的真人,真是和典籍中所记载的圣人一模一样。”
“可惜一个圣人是改变不了太多东西的,与其追求一个圣人,不如让每一个士子变成君子,你任重而道远啊。”
李祺望着黄淮,“我不知道浙东未来会走向何方,可大势不变的话,待我死后,必然会生出些异动,这是自然之理。
可你总要尽些责任,将范围限制住,不要搞出太大的事情来,若是做不到的话,未来的浙东依旧会遭难,我的弟子和儿子,都是不一般的人,将会继承我的遗志。”
黄淮闻言顿时凛然,李祺说这番话的意思很简单,黄淮现在是浙东士林中的翘楚,该要尽些约束的责任,至于完全约束,那很难,因为这本质上是明朝对浙东征税比较重而导致的,这一点不改变,江南士人就注定会有离心之意。
可同样是离心,那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至少不能在朝廷中造成太大的对抗,现在还不是党争激烈的中后期,完全能够限制住。
黄淮立刻保证道:“景和公,当初在浙东大会上,您所说过的话,我都记在心里,我一定会尽力的约束门生,促进南北合流之事,这是天下大势,我都明白。”
李祺笑道:“我正是知道你是个不囿于南北之分的人,才助你一臂之力,若是你真能实现今日所允诺的,日后未必没有更大的富贵。”
李祺又问起浙东近日士子的情况,黄淮一一告知李祺,稍倾,黄淮轻手轻脚的退出屋中,他身上已然沾染了草药之味,轻叹一口气,他知道这便是此生可能最后一次见到李祺了。
黄淮离开后,李祺心中又盘算了一下当今的浙东情况,仅仅依靠黄淮肯定是压不住的,但想要全部压住,本来也很不现实,江南士子现在之所以老实,是因为有他在,他个人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
在人间当世,他的声望几乎走到顶了,高达98!
这么说吧,这个声望在真实明朝历史上,绝对没有第二个人,即便是王阳明活着的时候都没有这么高。
至于皇帝就更不可能。
李祺能有这个声望,属于机缘巧合,首先他真正有大仇的政敌都没了,其次他虽然是北人领袖,但在和浙东和解之后,他在南人中,从敌对变成了至少中立,只有一些蝇营狗苟之人还在厌恶他。
再其次,他实际上没有掌控权力,他反而没有很多政敌,这也算是一件颇为讽刺的事情。
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他只是精神领袖,却不是政治领袖,所以他在官场士林的声望都很高。
他在民间的声望也非常高,因为他那个公侯冢子一朝落难而后悟道的故事,流传度实在是太广了,甚至已经有类似于三字经那样的顺口溜和童谣出来了。
至于话本故事中,更是屡见不鲜,这等传奇故事,造成流传度极广。
皇室又对他信任,在不遗余力的推他,于是才造就了现在的这个他,如果想要超越他,那估计只有汉光武帝那种再造山河才行了。
如今李氏家族声望有70,这其中有30都是他作为家主带来的,真正李氏作为一个家族的声望,就只有40,而这40的声望,其中还有一大半是因为“李圣人的家族”这个标签。
如果后面李氏没有人才出世,这个标签带来的声望就会逐渐减弱,直到彻底没用。
比如曲阜的孔氏,虽然是孔圣人的后裔,真正的千年世家,但他们的声望大概只有70左右,就是因为除了血脉之外,什么都没有。
不过李祺预估,随着李显穆也明耀当世,单纯李氏的声望应该能够涨到60,在明朝这个历史时期,这个声望已经非常了不得,算是最顶级的士大夫家族。
这声望只要不得罪当权者,吃一两代都不成问题,到了60之后增长起来就太慢了,毕竟这是明朝,已经没有汉唐时期那种世家门阀生存的土壤了。
李显穆见到黄淮离开,便从外间走进来。
“穆儿,黄淮以后可能会是你的盟友,日后若是江南有异动,可以让黄淮帮你。”
李显穆一直都知道父亲对江南士族抱有警惕心,这种警惕心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就是江南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太强了。
如果把整个大明比作一个人,那京城就是头脑,而江南就像是心脏,要给这个人全身供血,维持人的生命,一旦江南不配合,那整个人的生命都要出问题。
但仅仅要江南也不行,其他诸生就像是四肢、肝胆、脾胃,各有各的作用,任何一个部分想要分裂单干都不行,北方自然是不想单干的,因为穷,而富裕的江南就时时刻刻都有这种心思,所以一定要压住才行。
在李显穆的记忆中,父亲曾经给他说过很多大明朝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中只有江南是一次次的重新述说,每一次都非常的凝重。
除了江南之外,父亲只有偶尔看着大明江山一统舆图时,才会指着西域说,这里是我汉唐旧疆,曾经有千里佛国,有汉家衣裳,可现在什么都没了。
如果大明不能收回此地,这将是他终生的憾事。
李显穆不知道为何父亲这么在意西域,在汉人的历史上,西域一直都是用来对付北边草原上的工具。
只有唐朝才真正将西域当作国土。
可实际上那里已经丢失六百年了,那片土地对于大明百姓无比陌生,根本就不在意,大概朝廷也没有耗费兵力收回的心思,大明更在乎辽东、河套、云南,乃至于安南。
李祺的心事又如何与人说呢?
他曾经生活在一个昌盛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中,西域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早已深入人心!
他曾经在美丽的伊犁草原上守卫点亮万家灯火。
那里的人说着普通话,大量汉人生活在那里,让李祺接受西域不再国土之内,怎么可能呢?
可李祺知道不能急躁,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机,待民族主义再发酵一下,终有一日西域会回到中原的怀抱,再不分离!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096/2837578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