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173章 宋不亡,天理难容

第173章 宋不亡,天理难容


郴州。

    夜色凉如水,江风雾也浓。

    赵良嗣站在江边,抬眼看着满天繁星,默然无语。

    他的妻子从树下过来,给他披上了一层衣裳。

    赵良嗣笑道:“委屈你了。”

    前些日子,张觉来投降,赵良嗣和谭稹反对接受张觉。

    他们认为此举会激怒女真,给金国南下的借口。

    谭稹派他到汴梁劝说皇帝,赵良嗣苦劝之下,赵佶不听。

    后来张觉打败了女真,赵佶想起他来,将他诏到跟前,羞辱讥讽了一番之后,下令削去官职,罢除武阶,流放郴州。

    一路上披枷带锁,还是谭稹给他偷偷说了情,许他不戴重枷、允许携带少量行李。

    终于到了郴州,赵良嗣被安排在江边服劳役。

    早一步来的妻子、女儿和幼子,在这里等候。

    李氏笑道:“要不是郎君早早离开大辽,我们母子、母女,下场恐怕更加凄惨。”

    他们两夫妻十分恩爱,李氏心疼地握着丈夫的手,感觉到一阵冰冷。

    这些日子,在江里挖泥沙,让他清瘦了不少,过不了几天,恐怕就要染上风寒了。

    赵良嗣叹了口气,回想自己的半生,默然无语。

    他本是大辽汉人公侯,世代公卿,自己也在辽国做到了光禄卿。

    只因为看到大辽文恬武嬉,君主昏庸,任用奸佞,而且想到自己是汉家血脉,便精心谋划弃辽归宋。

    然后又一力促成了海上之盟。

    没想到,如今在大宋,落到这个下场。

    自己真是瞎了眼,只看到那宋主的好皮囊,看到童贯宣抚西北的威风。

    却没有看到大宋这一殿君臣,是何等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如今燕山府丢了,反倒是自己最讨厌的陈绍,一鸣惊人,麾下还有十几万骄兵悍将。

    灭夏不说,又出兵占据了云中府,想到当初两人一起前往汴梁,那时候他就瞧着陈绍不太对劲。

    自己跟童贯说过,也跟谭稹说过,甚至和官家也说过。

    要他们小心陈绍,最好是将他拿下。

    没有一个人相信。

    想到这里,赵良嗣突然长舒一口气,决定不再为乱糟糟的大宋政局操心。

    自己来到这里也好,他料定完颜宗望很快就能打到汴梁,到时候让这群蠢货后悔去吧!

    不远处的草庐之中,因为娘亲离开太久,而被冻醒的小儿子爬了起来,揉了揉眼睛走出来。

    瞧见爹娘在江边,便举着双手跑了过来。赵良嗣呵呵一笑,弯腰将他抱了起来。

    赵良嗣分开破旧的棉衣,将他裹在胸前,虽然是个文官出身,但是赵良嗣一直是骑得劣马,拉的硬弓,也屡经战阵。

    李氏看着父子两个,满眼幸福,笑道:“这儿风凉,快些回去吧。”

    “好!”

    一家三口刚要回到破旧的草庐,突然远处奔来一些骑士,全都举着火把。

    他们靠近之后,将三人围了起来,为首的一员武将,用刀指着他们问道:“是这个么?”

    赵良嗣往他身后一看,是此间看管的押司,此时只是低着头不敢看自己,却一个劲地点头。

    那武将大声喝道:“马植!你妖言惑众,破坏宋辽百年之好,导致金人入侵,祸及中国。我,乃是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今奉皇命将你斩首示众,剥夺官家所赐姓名!”

    说完挥舞大刀斩下。

    恢复本名的马植低头躲过。

    李升之骂道:“你要抗旨?”

    马植将幼儿递给妻子,说道:“别让孩子看见。”

    李氏泪如雨下,将孩子的眼睛捂上,却不肯转过头去。

    马植大声问道:“我妻子无辜!”

    “犯官家眷,何谈无辜,上有旨意,将你一家流放万安军!”

    马植双眼一黑,牙齿咬的死死的,胸中有一股憋闷之气,似要裂开,真真是悔恨万分。

    万安军,在后世的海南,为宋代‘远恶州’之一,属长流刑施行区域,被流放到那里,九死一生。

    而且自己的妻子、女儿,都很容易被侵犯,幼子如此年幼,恐怕也难保住性命。

    “若敢反抗,将你全家剁成肉酱!”

    马植绝望地闭上了眼,大声道:“活下去!”

    李氏痛哭着摇头。

    砰的一声,大刀斩断了他的头颅,有骑兵下马,将他的脑袋包裹起来,要带到汴梁复命。

    (宋史:御史胡舜陟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市。时已窜郴州,诏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即所至枭其首,徙妻子于万安军。)

    ====

    陈绍看着眼前的盒子,眉心微微皱起,不懂这是何意。

    朝中派来的内侍省宦官,带着些得意和谄媚说道:“陈节帅不是说朝廷有奸臣么,官家仔细查了一番,果然是有奸臣!”

    “这奸臣呐,就是辽奸马植,如今官家已经将他斩杀,节帅应该满意了吧。”

    陈绍闭上了眼睛。

    马植

    和自己一路到了汴梁,后来又渡海去签海上之盟,一个辽人,一门心思帮大宋拿回幽云十六州。

    后来的事,是他的责任么?

    那是你童贯打不好。

    说实话,你要是堂堂正正地战胜耶律大石和萧干,收回幽云十六州,女真会不会南下真的很难说。

    如此一个人,竟然被赵佶杀了。

    赵佶此人真是凉薄到了骨子里。

    陈绍打开了盛放马植脑袋的盒子,还很贴心地放了冰块。

    依稀可以看到,当初意气风发的模样。

    那内侍省的宦官,还以为他不信,赶紧上前介绍道:“节帅放心,这货真价实就是那辽奸马植,你看这里.”

    砰的一拳,陈绍抬手打在他的眼上,这宦官顿时倒地哀嚎不已。

    “此人虽与我不合,但是他自幼从北境辽土长大,依然记得自己的汉家血脉,并且毅然回到中原。他心之所向,不是大宋皇帝,而是华夏将他葬于河东吧。”

    “让护商队的人,将他妻子接到西平府,好生安置吧。”

    陈绍心中,有一丝丝的悲戚,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总之不太好受。

    按理说,这人和自己不对付,但他确实是个好人。

    事成之后,他也几次辞官,想要归隐田园,是赵佶不愿意。

    没想到后来又是流放,又是斩首

    局面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导致幽燕崩盘的童贯没事,

    燕山府沦丧,谭稹没事;

    造成江南民乱的朱勔没事;

    导致河北溃烂的蔡攸没事.

    马植被斩了。

    这大宋不亡,真是天理不容。

——

    十一月。

    云内诸州的天气,已经十分严寒。

    韩世忠的兵马,也靠近了大同府。

    李孝忠依水结营,朱令灵占据了龙首山。

    三方互为犄角,修筑工事,准备进攻。

    而宗翰也是不停派出人袭扰,双方小规模战斗一直不断,互有胜负。

    等于是僵持在了大同府。

    完颜宗翰一直在收拢西路军的兵马,准备和他们决战,两边的气氛丝毫没有因为天气的寒冷而有所放松。

    陈绍开始发动护商队可怕的能力,将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

    李孝忠把云内诸州的地形图弄到手,实在是太重要了,导致他们可以在安营扎寨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

    而太原附近的陈绍,也把灵武军分驻河东几处要地,设下太原大营与五台山大营。

    其中五台山大营,已经直指蔚州府了。虽然靠近雁门关,但是他们没有染指雁门关,陈绍根本没想过让灵武军北上支援。

    若是北边战事不利,那也是朔州的曲端前去驰援,灵武军有自己的使命。

    陈绍在河东站稳脚跟之后,一直在着手针对蔚州的布置。

    这次随着他出来的,灵武军的将士,也都渴望建功立业。

    只要前面应州府的战事打的好,一旦拿下大同府,击溃了完颜宗翰的主力。

    那么女真西路军,鲸吞掉的大辽疆域,都可以尽情地去吞并!

    太原城中,随着灵武军在城外驻扎,这里反而比以前更加繁华起来。

    因为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还有从西域来的护商队,源源不断地带来各种紧俏稀罕商品。

    各地商贾汇聚于此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讨价还价的争吵声、吆喝声混成一片,倒让原本平静的市集活力非常。

    陈绍已经不是一次入城了,这次带的亲卫也很多,全都穿着便装在暗中保护。

    王禀和张孝纯,也派了很多人,在暗中保护他。

    他们如今就怕陈绍有个什么意外,灵武军以此为理由趁势攻城,随着那些护商队进入太原,这座城池对陈绍来说,已经不难打了。

    女真鞑子围攻一年拿不下,那是因为他们见人就杀,太原城里众志成城,为了活命而顽抗。

    但是陈绍不一样,他早就和河东士绅们交上了朋友,城里有多少人是他的内应,谁也说不清。

    张孝纯是汴梁派来的文官、王禀是西军出身的武将,他们手里的主力是西军中的环庆军。

    对于河东人、尤其是太原人来说,谁是主人谁是客,还真不好说。

    陈绍一行人,跟着商队在城里闲逛,车队出了东市,向南往定北坊行进了一段路,市集的吵杂声就渐行渐远。

    待进入北街之后,便愈发安静了。这条街两旁全是高门大户,不是在京里有官职的大户人家,就是富商巨贾,人家的奴仆们都调教得很有规矩,平日说话儿都是捏着嗓子说,没人粗俗地大声嚷嚷,环境自然就清幽。

    在优雅的桂花细细飘散中,只见那朱门两边衣着光鲜的豪奴也是人模人样很是精神。

    随着商队,陈绍进入一个院墙很高的宅邸,进去之后两边站满了护粮队的人。

    别看他们是商队,其实完全是按军队的标准来的,甚至在上次萧氏请求之后,陈绍给他们配备了这个时代的大杀器-——弩。

    这群人也就是在中原收敛了点,前段时间,萧氏的商业版图往西扩张的时候,他们在西域杀疯了。

    进到内宅之后,那些护粮队的人就不见了,内宅十分清幽。

    陈绍迈进月亮门,只见一个美貌女子从北边的洞门走了出来,她的身姿曼妙,头发向上盘起,露出洁白的脖子分外好看。

    深秋时节,她穿着十分轻薄,一袭月白色的窄袖上衣,外罩一层薄纱。袖短覆肩,下摆只到下腰上,两片衣襟扣着胸口一只小小的金丝蝴蝶。裹得一对雪团,曲线优美地起伏。

    几个丫鬟惊异地看着,往日里气势凌人的夫人,如今笑盈盈的十分妩媚。

    她弯着腰迎接陈绍,腰间紫带系出非常动人的纤细曲线,那腰板窄薄而又不失肉感,坐紧的裙子呈露出臀部弧圆动人地曲线。

    “老爷来啦。”萧氏低着头,声音轻轻柔柔,说不出的动人。

    陈绍知道她亲自来的目的,八成想要回运粮队调动使用的权力,这件事自己是不可能答应的,所以早就定计得先敲打一下。

    他点了点头,说道:“进来吧。”

    萧氏有些不安,买着小碎步,来到房中。

    见陈绍大马金刀坐在那里,她小心翼翼,屈膝而下行了个规矩得体的礼。

    “老爷。”

    她的声线清朗柔和,像清泉缓缓流过心尖。

    陈绍笑着招手道:“穿这么少,不必出去迎接,都是自家人。”

    萧氏赶紧点了点头,趁机凑了上来。

    “弄点吃的来,陪我一起吃吧。”

    萧氏扭头对丫鬟使了个眼色,后者赶紧出去把准备好的酒菜端来。

    陈绍漫不经心地用大拇指,轻轻摩挲她的耳垂上的流苏耳坠,问道:“听说你在西域,杀了喀拉汗的一个王子?”

    萧氏听他的质问有些突然,虽然他脸上没有怒色,但自己还是有些无措。

    没办法,这狗男人握着所有的权力,自己必须讨好他来获得一部分权力的使用权。

    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她拒绝不了。

    眼珠一转,萧氏懒得去想,直接屈膝跪在身边,道:“奴婢有罪,请老爷责罚。”

    陈绍见她使出这么无赖的一招,有些好笑,干脆就不说话。

    我让你装!

    等酒菜端上来,几个丫鬟看着自家夫人跪在那里,额头触地,就跟平日里常练习的瑜伽一样。

    她们都不敢说话,只是恭敬地伺候在桌旁,殷勤地为陈绍布膳。

    陈绍是经常和士卒们同吃,但那是为了收买人心,他本人没有任何受虐倾向。

    喜欢美食,尤其喜欢精细的美食!

    所以他吃的很高兴,至于那个跪地作秀的,让她表演就是。

    陈绍时不时还在翘起的地方抚摸一把。

    萧氏咬着嘴唇,猛翻白眼,但是对方不接招,她也不好灰溜溜起来。

    被架在这里,进退两难

    陈绍吃饱喝足之后,没好气地从后面推了一把,萧氏这才趁机抬起头来,一脸委屈的表情。

    陈绍毫不客气地说道:“收回你对护商队的指挥权,是我对你的一层保护,你不要不识好歹,不过是多了一道手续而已。”

    “你要是真有急事,那赵河肯定不会犹豫。”

    “老爷还是不信任人家么?”萧氏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但是陈绍把话挑明了,她也没有了撒娇弄痴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问道。

    陈绍摇头道:“这不是针对你的,也不是针对其他任何人,而是要传下去的制度,你懂了么?”

    萧氏无奈地点了点头。

    陈绍有点怕影响了她的积极性,笑着把她揽在怀里,说道:“不过我可以给你五百人的权限,你自己可以决断指挥。”

    萧氏凤目一亮,五百就五百!五百在西域也能打!

——

    韩世忠手下的人马,越打越多,抵达云内之后,又从李孝忠所部选调了一部分。

    这一部分多是这一两年来在夏州聚集的大辽溃兵,各族战士都有,连大辽最精锐的远拦子出身的都有。

    这些人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先学会骑马了,尤其是近年来辽地烽火不绝,几乎人人都上过阵见过血,更与女真负有血海深仇——宋人最后虽然趁火打劫,攻陷燕京,可没有如女真一般一路屠城过来!

    这些年陈绍辛辛苦苦,各处布局,凑拢起来的兵马,都带着一股子复仇的狠劲,一路行来,气象和当初在女真铁蹄下溃败时候迥然不同。

    两千数百的各族骑军,与云内兵又编成两个云中营。

    这两千余骑,配备了近两千俘获的辽东战马,还有两千多蒙古马为备马与驮马。

    韩世忠又竭力为这支先锋军马凑出了大约千人的辅兵,多是云内本地精壮充当,配杂马骡驴近两千,驮运着随军粮秣物资。

    如此豪华阵容,在以前的大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韩世忠是西军出身,如何不知!

    曾经西军有多缺马,他一清二楚,就是在大宋河湟开边之后,战马不像过去数十年那般匮乏,但也绝对无法给两千人,配这么多马!

    要知道当年西军好容易凑出来的白梃兵重骑,差不多有五千人的规模,是西军最宝贝的力量,他们拥有的合格战马也不过才六成左右。

    至于韩世忠的本部部曲,那些贺兰山汉人军团,更是马矫健如龙如鹰。

    浑身上下的装备,也几乎武装到了牙齿,平日里不穿重甲,打起仗来再披挂。

    这些人行军时候,基本上是归拢到轻骑范畴。

    可在攻坚战时候,又都是一身皮甲衬里,外面再套一层锁甲。有些军士还额外多带一套带护心的鳞甲,丢给辅兵驼带。

    这种披甲程度,完全可以称之为重骑。

    在轻骑和重骑间来回变幻,战斗力越发的强大,那种自信到骨子里的军心士气威严,更是凌然不可侵犯。

    就是他们的战马坐骑,也有专门的辅军照料,每一匹的主力战马,都有自己的装备。

    厚厚的白叠布为马套,几层白叠棉捶打成一层,外面再是防水的油布。既能御寒防潮又有一定防护能力。

    每名贺兰山军团的战士,不论出身何处,兵刃都是各种齐备。

    几乎人手一条精工打造的马槊,有些立过功劳的狗大户,甚至连马槊都他妈还有备用的。

    至于马剑、长刀、铁骨朵等近战兵刃,丫丫叉叉的每人至少带了三四柄,都由辅军和驮马带着。

    强弓硬弩更是不必说了,羽箭驽矢都是兴庆府的武库中精选出来的上等货色,西夏的匠作工艺十分纯熟,不输给辽宋。

    原本随军所运其他物资从简,只有粮秣充足。

    但是自从陈绍在河东站稳脚跟之后,这吃的档次也迅速地提高,没办法要让马儿跑,就得先让马儿吃饱。

    他们的军粮都是精制的混合和肉干的炒麦,熬出的上好肉酱。一罐子一罐子的盐蛋,一葫芦一葫芦的烈酒好醋。

    连马料都全是好盐豆与糖块!

    这是走的妥妥的精兵路线,就为了和鞑子野战,天生为了硬仗而生。

    要是一般的小战斗,出动这支兵马,哪怕是打赢了,都有可能会亏

    如此装备程度,足见韩世忠在定难军中的地位,灵武军也只能瞠乎其后。

    没办法,这是陈大帅的御用打手,创业初期的很多硬仗,都是他一手打出来的。

    如今在大同府外,和女真人野战的,大多也是韩世忠的手下。

    随着大同府被陈绍围住,他也不断派人,去大宋讨要物资。

    并且指名道姓,要求赵佶诛杀奸佞,抄家以赴国难。

    大宋国力在这个时代傲视群伦,只是这国力,完全未曾发挥出来!

    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全都沦为上层敛财,过奢靡生活的工具。

    随着陈绍在河东的渗透,以及灵武军到达五台山地区,大宋又一次选择了视而不见。

    自欺欺人。

    我不去看,就不知道你在河东渗透,随便你吧

    要是能打败女真西路军,大宋也不亏,面对陈绍也好,面对完颜宗翰也罢,对他们来说都差不多

    这一日赖在太原城中已经五天的陈绍,正在房中,与萧氏对坐而食。

    过了今天,她就要离开了。

    萧氏很贴心地问道:“老爷,要不要留下几个西域的狐媚子伺候。”

    陈绍摇了摇头,“我要把心思用在打仗上。”

    萧氏笑了,嘴角牵起一抹浅涡儿,笑容虽带着几分戏谑,却仍是充满妩媚:“祝我家老爷旗开得胜,高歌猛进。”

    陈绍看着外面的,风中夹杂着一些雪花,马上又要到腊月了。

    当年在东京,话犹在耳。

    今年,又没法和师师一起守岁.——

    韩世忠再次获胜,缴获了不少物资,带队回营。

    数千骑兵一起行动起来,拉出来的阵仗比同等数目的步军大上好几倍。

    行军途中,卷起一路雪尘,盔铠反射雪光,更是耀眼夺目。

    云内之地,还残留的坞堡中,那些豪强在墙缝里,看见这等军容,都只觉得双股战栗。

    以前是女真,如今又来了一支定难军,两边在他们的土地上厮杀,而他们只能充当看客。

    甚至还会成为猎物和补充辎重的血包。

    好在不管是抢掠了整个契丹的女真人,还是为这一战潜心准备了好多年的定难军,都不是很缺粮草补给。

    这才没有对云内的豪强赶尽杀绝,而是尽力拉拢他们。

    对于云内之地的人们而言,在大辽的统治崩溃之后,原有的体系完全崩塌。

    大家伙各自占领一些地盘,互相攻杀抢掠,就算坐拥一定实力的人物,在这乱世之地也有朝不保夕的感觉。

    女真人太过残暴,即使是暂时投降,对于这些地方实力派而言,也并不甘心归附。

    生怕哪天就被女真人给宰了。

    对于云内之地豪强而言,他们并不在乎投降于谁,对大辽也没有多少的忠心,大家求的是一个稳定。

    关键是要投降给足够强的一方,这离乱的日子,过一次就足够了!

    可不想降了又降,所以还是有很多豪强,正在观望。

    慢慢的,大家发现,原来这个定难军,还是大宋的武装。

    大宋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大辽并称于世百余年,怎么也比其他小势力可靠许多。

    而且女真鞑子凶蛮,一路过来屠城无数,造成了北地庞大的难民潮。

    大宋又富庶得很,不管从哪个角度比,都强过女真那些深山老林出来的鞑子许多。

    所以人心渐渐偏向定难军,此时韩世忠不断地耀武扬威,就是要让这些云内豪强看看,自己的实力,足够庇护他们。

    正在行军的韩世忠,突然瞧见远处来了一个哨骑,靠近之后递给他的亲兵一个竹筒。

    亲兵取出竹筒内的书信,送到韩世忠身边。

    他匆匆读了一遍,发现是陈绍送来的军报。

    韩世忠纵马出列,在马背上放缓了速度,一群亲卫也赶紧凑上来。

    李孝忠和朱令灵,在讨论之后,一致发现女真的西路军,非常急于南下。

    如此一来,他们反倒不急着围攻大同了,与其让女真大军在大同府,倚仗城墙而战。

    不如放出来打!

    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陈绍之后,陈绍派人送信,想听韩世忠的意见。

    老韩在路边驻马,看着手下人行军,这一路北上,出乎意料的起到了震慑云内之地的作用。

    骑军大队行军,其实并不比步军大队快捷多少。马骡比起人更容易累,更容易病。伺候这些牲口可是一门技术活儿,很难长久保持良好状态。

    云中营当中那些云内子弟,就起着向导作用,一路还要安排在沿途他们可以控制的坞堡当中休整补充。

    在云内,即使你没有投靠哪边,定难军和女真鞑子这两方,要来你的坞壁修整,他们也不敢拒绝。

    只不过,以前时候,这些坞堡中的豪强还没有死心归附,这沿途补充休整是件多少有些麻烦的事情。

    随着几次战斗的胜利,他这支强军要北上攻占大同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在云内之地地方豪强中流传开。

    从那之后,定难军一路补充休整,都会被相当热情地接应招待。

    不仅会尽力拿出自己存的那点精粮好秣,来补充军马,地方豪强们都拼命想求见韩世忠,想多塞几个精锐子弟到云中营去。

    经过了大辽覆灭的洗礼,他们也看清楚了,乱世当中命贱如纸,哪怕有点地位的豪强子弟也是如此。

    而乱世当中,机会也多,是选边站的好时机!

    搞不好,就能挣扎出家族将来的百年富贵!豁出去几条子弟的性命,简直不值一提。

    在和平年代,你想要这种机会,难如登天!

    乱世已经来临了,谁没把握住,那他的后人就只能继续挣扎。

    这样豪赌的机会,赌赢的概率极大,因为选项就那么几个,而且打的怎么样,都是可以查的。

    看着手下一个个进入坞壁,韩世忠依旧在路边驻马,思考陈绍送来这封军报的内容。

    把鞑子放出来决战

    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很危险。

    可继续这样在附近袭扰,也不是个办法。

    韩世忠犹豫不定的时候,突然脑中灵光一闪,自己何必操这个心。

    只需要告诉节帅,他下命令之后,自己一定死战就得了。

    我韩世忠是个大将,不是此战的统帅,节帅他派人来问,或许根本不是等待我的意见,而是要看到我的决心。

    想通了这一点,韩世忠长舒一口气,对哨骑说道:“回去告诉节帅,无论是怎么打,我韩世忠都会为节帅死战,不敢后退半步。”

——

    朱令灵的大营,设立在龙首山的一处高丘之上。

    这高丘上设中军大帐,另有拱卫中军的营帐布列,将大帐围住。

    外围加以栅栏雪壕,另外设了四角望楼,可以登高望远,只是如今马上入冬,天色一直阴沉,视野不算开阔。

    其他的骑军各指挥,则是散布左右,如梅花花瓣一般张开布设成一个个营寨,牢牢的拱卫着中军大帐所在的花蕊。

    每个营寨互相之间的距离,都在强弩的射程范围内,并且每个营寨当中,都留出了足堪骑兵出击的通路,正是标准的骑兵军寨。

    横山羌人的善战无须多表,山地战中,更是如鱼得水。

    银州军团先锋主力,就在这里扎稳营盘张开,等候着前线的局势变化,然后就做出最为迅捷有力的反应。

    其实这三营,是需要一个共同指挥的,来协调随时爆发的真正大战。

    但是因为三人的实力差不多,也就没有选出个总指挥来,有事还要请教后方的陈绍。

    但是隐隐之中,韩世忠是要压过其他两人一头的,陈绍也慢慢下令,让两边配合韩世忠的行动。

    所以他实际上,已经是三路人马总指挥,只是没有明文定下来。

    朱令灵对此没有异议,他不是要争前线指挥这种小事,而是先付出全部的努力,把这块蛋糕尽量做到最大,然后再来分!

    此刻在装点简单的老朱的中军大帐当中,老朱听着手下人的汇报,尤其是韩世忠的那番话,立刻就肃然起敬。

    “活到老,学到老啊!”

    “这韩大将主,不愧是跟随节帅最久的人,说话就是妥当!”朱令灵有些后怕,“幸亏俺没有急着回报,而是先看看他们的说辞。如今看来李孝忠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马上派人去节帅那里,就说我们银州兵上下,和韩将军是一样的,都等待节帅的命令,然后死战!”

    其实把女真人放出来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女真鞑子南下的欲望,比定难军北上的欲望要大。

    定难军可以不要大同,僵持个几年也没问题,但是西路军和宗翰不能等。

    他们还要和宗望比赛。

    急的是敌人,不是我们,那还去城下作甚。攻城要死的人,比野战多多了。

    甚至都可以退回应州防御。

    当然,这只是遇到凶险情况时候的办法,只要能打,就在野战中消灭他们。

    守城局限性太大了。

——

    李孝忠的大营在桑干河一侧。

    沿河而建,每日里也会出击,但是没有韩世忠的战绩漂亮,算是胜负相当。

    今天小雪终于停了,太阳难得的从层云中探出头来,照得四周冰雪一片闪亮耀眼。在

    桑干河一侧的瞭望楼上,目力好的人,站在制高点,甚而能看见方圆十余里的动静。

    即使是看不清楚,若是有大军来,也能大概瞧见。

    阳光照在河面上反射的光芒太亮,李孝忠正带着人,在桑干河的冰面上,布置一些工事,暗藏火药。

    作为陈绍在定难军时候,难得发展出来的一项进步技术,火药在定难军的运用还算很广。

    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信号弹,其次便是爆炸。

    缺点依然是,没有能把火药发射出去的技术和容器。

    李孝忠没有和其他两个货一样,对陈绍大表忠心,但是他行动上一点也没落下。

    已经开始备战。

    在防守上,他的造诣极高,层层布防有模有样。

    这次引女真人出来,也是他率先想出来的。

    按照原定的计划,其实是在各条线上进攻。

    因为那时候,陈绍觉得女真人正在连胜,心高气傲之下,肯定容不得自己的地盘被进攻。

    但是完颜宗翰一心要南下,结果把女真兵马,集中到了大同城中。

    攻城,一下子成为代价很大的一件事,而且大概率成功不了。

    陈绍也不知道完颜宗翰是有战略眼光,还是单纯地在心底,没拿大辽西部这些贫瘠的地盘当回事。

——

    就在三个营的人马备战时候,大同府内的鞑子,也没有闲着。

    在云内的群山之间,一处山峰之上。

    夏州远哨从南面攀爬而上,而女真巡哨从北面攀爬而上。

    因为这座山峰正对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站在此处,就可将此通路十余里范围都一览无遗。

    所以两支巡哨都将坐骑留在山下攀援而上侦查,结果就正好撞在一处!

    夏州兵一抬头,正看见十几名女真鞑子从山棱线上冒出来,双方士卒面对面.

    两边都是刚刚攀援上来,全都喘着粗气,而且都是结实矫健精锐敢战之士。

    双方只目瞪口呆了一瞬,便同时怒吼,互相挥舞兵刃狠狠迎上!

    没有一点犹豫,厮杀顿时就在这山头爆发,双方既然能为尖哨,就都是军中精锐。

    哪怕此次遭遇猝不及防,几乎都同时反应过来。一时间,有两三对军士,同时将兵刃捅进对方身体,然后就连在一起倒了下来!

    这场遭遇战,是如今云内无数战斗的一个缩影,最终人数占优的夏州兵,险胜收尾。

    本以为和平日一样,夏州兵一边咒骂,一边收拾战死同伴的遗体。

    有两个还在吐血的女真鞑子,也被几个军士死死按住,正翻绳子捆上,准备带回去拷打审问。

    女真人如今打仗,经常坐在一起商量,即使是普通甲士,有时候也知道很多情报。

    还有人在照料自家弟兄上药,或者在给其他女真鞑子补刀。

    有人跌坐在地上重重喘息,每一次和女真鞑子对上,饶是以夏州兵如此强军,都是极大的负担!

    还有几个命大的女真鞑子现在已经连滚带爬的跑到了半山腰,只剩下几个小点了。

    占了这个紧要的位置,十分关键,从此在这片区域,两边的哨探就分出了胜负。

    这里的视野,可以轻松发现敌人的哨探,并且偷偷过去暗杀。

    突然,一名军士默不作声的拍了拍都头肩膀,指向北面。

    见手下脸色难看,这位夏州兵都头赶紧望去,一看吓了一跳。

    山脚之下,正是那条蜿蜒曲折的山道,一支军马,向北而行。

    足有数千骑的规模,加上随军苍头弹压等辅军,黑压压的将这狭窄山道挤满。

    他们沉默不言,马嘴也被束住,让它们尽量不要叫出声来。

    马上的骑士粗壮结实,远远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剽悍凶猛之气。

    已经交手数次,夏州哨探当然知道,这些正是女真大军。

    这不是普通的女真大军,看这规模,肯定是大同府的女真鞑子出来了!

    他们这是从哪绕过来的!

    都头转身咬牙切齿的下令:“赶紧回去,禀报将主,就说大同的女真鞑子出动了!”

    女真人没有等待陈绍做好所有安排,他们出动了。

    人家也有自己的决断,不会因为你的决定,而来配合你。

    这才是战争。

    两边的僵持,终于被宗翰打破,大战一触即发。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62/2837570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