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再拒朝廷
推荐阅读:骑士:从铁匠学徒开始无限兼职 校花高冷?无所谓,她还有妹妹 我在封神修炼蜀山法 长生有烛 地仙只想种田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八道横行 洪荒:我是鸿钧走狗怎么了? 这才是高武! 星球大战:从克隆人战争逐鹿星海
大同,作为云州的中心,曾是大辽五京之一——西京。
为整个大辽西部军事、政治中心,城防体系完善。
城方二十四里,高三丈余,敌楼、战橹、箭楼.一应俱全。
城中设四门,东曰“迎春”、南曰“朝阳”、西曰“定西”、北曰“拱极”,四门均有瓮城。
城外的护城河,宽约15米,深约5米。
要不是女真人不善守城,又没见识过改良火药,主动出城而战,还真不好拿下。
韩世忠清点人数,发现这城池中,除了女真鞑子带进来的仆从和奴隶之外,原本的大同居民,一百个都不到了。
“一百人都不剩,这是被屠城了啊.”韩世忠挠了挠头,问道:“女真鞑子来之前,这里有多少人?”
李孝忠脱口道:“大同城中有六万余口若是把周围郡县村落全算上,应该有十来万人。”
韩世忠咋舌道:“外面的人口也都被屠干净了?”
“差不多”
女真鞑子有多狠,根本不用多说,光看这数据就能知道了。
而且云州不是个例,他们是打到哪,杀到哪
李孝忠道:“不过和咱们也有些干系。”
“嗯?”
“节帅当初跟留守此地的完颜拔离速交易,花钱买人口,他便疯了似地掳人而售,搜刮的格外仔细。”
韩世忠也听说过这件事,他的营中,就有契丹营和女真营,作战十分勇猛,看见金国的女真鞑子,就往死里打。
“节帅买人,导致云内诸州空虚,他完颜宗翰没法指使手下到处去抢,只能运粮和我们打。所以坚持了两天,他就打不动了。”李孝忠对这些事,显然早就算计了不知道多少次,说起来头头是道。
完颜拔离速将云中诸州搜刮的太干净了。
女真人传统的艺能,就是打到哪,抢到哪。他把人都刮没了,自然也就无法以战养战,算是帮定难军来了一次坚壁清野。
如今拔离速,被分割在了西边,对他来说真不知道算是福呢,还是算是祸。
要是他在宗翰身边,这时候估计已经被砍了。
如今,就算是整个女真都要杀他,也没有人能得手。
除非把云中再打穿,跨越整个大辽的版图,才能找到完颜拔离速。
从女真手里买人,当初陈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直接让他的财计差点崩溃。
挺过来之后,好处就接踵而来。
尤其是这次在云中,能那么快收拢人心,就是因为他手下有很多都是被陈绍买过去、或者逃难过去的云中汉儿。
这些人跟随陈绍,重新杀回云内诸州,相当于陈绍有了很多当地的土著手下。
做起事来,自然是大有裨益。
——
新年伊始。
河东太原到处都在张灯结彩,庆贺前线的胜利。
他们可不管你是忠于哪边的势力。
只知道女真鞑子没法南下了。
家,保住了。
河东尤其是五台山和太原地区,是很靠近云内诸州的,他们当然清楚女真人在山的那边做了什么。
光是听听,就觉得头皮发麻,要是让鞑子打过来,那还了得!
陈绍一直在和河东的豪绅们饮宴,不过今天是个例外。
他在帐中,和许进一起筹画,让定难军中那些陈绍买来的、逃来的,云内诸州的难民,重返故乡。
一年半的收留,肯定有很多人扎下了根,不愿意离开了。
毕竟在定难军堡寨内的日子,过得十分安逸舒心,有些人难免不愿意回到这个随时会被女真鞑子进攻的地方。
但是也有愿意回来的,故土难离。
“我的意思是,尽量让更多的人回来。”许进说道:“云内诸州,差点被鞑子杀光了,如今咱们占领了大部分的城池,根本无惧他卷土重来。”
陈绍点了点头,让云内诸州的难民回来,是最好的办法。
这大片大片的土地,不能永远没有人。
其实大宋在历史上,短暂赎回云州的时候,也曾经迁移人口来填补。
但是刚开始,金兵就撕毁盟约,把云州重新夺了回去。
从那时候开始,这地方再重回中原汉家王朝的怀抱,就要等到徐达北伐了。
陈绍长舒一口气,说道:“既然如此,就提高返乡的待遇,如今云内诸州,大片土地空着,正好重新丈量土地,鼓励耕种。定难军其他人,想要来云内的,也受一样的优待!”
“最好是别耽误了来年春耕。”
许进说道:“可以效仿堡寨的屯田制,先种再分,或者来年再分!”
这里有大片的土地,若是空着,那就太可惜了。
陈绍有信心,把女真鞑子守住,让他们无法进入破坏。
甚至,你不来打我,我还要打你呢!
他早就已经开始主动窥测蔚州了。
对付如今的女真这群人,既然开始了,就不能停,打到不死不休,一方倒下才会止战。
否则的话,他们是一定会复仇的。
如今女真人占据的地方,还真是有潜力的。
幽燕辽东,有兵员有粮产,有战马有镔铁,技术也不落后。
而且向南一片坦途,历史上占据了这地方的,就没有几个不成事的。
许进站起身来,走到陈绍跟前,还有几个参谋书记官,围在地图前,商议着人口迁移的细节。
女真鞑子杀得太厉害,云中跑出去的人口,几乎都没有亲人幸存了。
而定难军对他们的安置又很不错,那地方安全感也足,这些被鞑子蹂躏过的人,估计绝大部分都想着离鞑子远远的,安安稳稳生活下去。
想要让他们重返故土,就必须将福利拉的很高。
“可以多发动他们当中有名望的,多多劝说子弟回乡。”
“实在不行,咱们也可以放出风去,引河东百姓北上。”
“大宋能愿意么?”
“管他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
此时外面突然走进一个亲卫,说是朝廷那边派人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虽然是不怎么怕朝廷,但是你正说着别人坏话,算计别人的时候,正主突然到了,多少还是有点尴尬。
陈绍整理了一下衣裳,坐在帐中等待。
很快,宋使赶到走进大帐。
陈绍瞧了一眼,来的是个中年文士,脸上皱纹颇多,两鬓也有白发,自己并不认识。
来人先打量了一番陈绍的大帐,发现这里十分简单,除了木图、地图和沙盘之外,就挂着一副甲。
帐内有两张床甚至没有用帘子隔开,收拾的干净整洁,毫无脂粉香气。
他心中暗暗点头,这陈绍也是西军出身,却没有西军将领的奢靡之风。
听说那刘延庆伐辽时候,每逢安营,他手下那些亲卫都带着名贵精致的横木挡梁。
将中军大帐,布置的跟别苑一样。
他进来之后,那些人依然围着桌案,只是都转过身来看他。
不知道他们刚才在讨论什么,只看着聚在一起议事的氛围,就像是个干实事的班底。
“拜见节帅。”中年人抱拳道。
“不必客气,阁下是?”
中年人说道:“下官陈过庭。”
陈绍点了点头,对身旁人说道:“这位是新任的御史中丞,因得罪了蔡京,被贬至黄州,李纲举荐回来的。”
陈过庭一脸惊异,怔怔地看着陈绍。
陈绍笑了笑,没有说话,朝廷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陈绍一清二楚。
完颜宗望南下,汴梁人心惶惶,全都畏战怯战。
此时李纲站了出来,不管皇帝喜不喜欢他,有个敢战的毕竟是好事。
于是李纲被任命为京城四壁守御使,总揽京畿防务,他举荐了一大批官员回朝。
其中就有宗泽,张所、傅亮,陈过庭,都是很有才能、且坚决主战的人。
“我受李伯纪所托,特来请节帅提兵东进,杀贼勤王!”
陈绍道:“前者宇文叔通来此,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是我不愿意东进,实则没有这个条件。”
“女真两路人马,论灭辽时候的战绩,只怕西路军还要更大一些。完颜宗翰手下精兵猛将无算,被我击退之后,日夜想着报仇。”
“我人一走,他只怕马上就要重新杀回来,到时候前线将士失去指挥,如何御敌?”
陈过庭时常出使辽国、夏国,能言会道,是李纲精心挑选出来劝说陈绍的。
他闻言说道:“以节帅神威,挟胜而来,女真破胆。完颜宗翰要是知道节帅东进,肯定不敢再进攻云中府,必然会支援东路军而去。”
帐中响起一阵嗤笑声,唯独陈绍几人没有发笑。
他一脸诚恳地说道:“前面我跟宇文叔通说过了,要我东进其实也行,只不过我不放心自己走后,手下兵马还有没有军粮吃。”
“我从定难军来此,跋涉千里,为国征战,今已半年矣!在这半年里,只见到过朝廷运粮队来过一次,只运了十万石漕粮。”
“而且朝廷奸佞,一个也未除,你让我如何能够放心东进。”
许进在一旁冷着脸道:“只怕我们节帅一走,朝廷的兵马就从后方进攻了。”
陈过庭皱眉道:“岂有此理,你怎敢如此毁谤朝廷!”
“那张觉之事如何?”许进丝毫不惧。
张觉两个字说出来,气氛顿时古怪起来,饶是陈过庭能言善辩,此时也不近语噎。
说到底,他还是太要脸了,不可能把赵佶甩锅的那理由说出来。
因为实在是太无耻了。
除了能骗骗自己,谁也骗不到。
“请朝廷快些拿出点诚意来,先把军粮运一些来,助我们守住云中。我们定难军以一军之地,挡住女真半数大军,已经是为汴梁分担了足够的压力。”
“再就是快些诛杀奸佞小人,不要让我们这些忠君爱国之士,为国死战之人寒心。”
陈过庭在心底叹了口气。
他不想诛杀奸佞?
他之所以会被贬到黄州,就是因为方腊民乱之后,他上书说蔡京、王黼、朱勔等人,皆不能辞咎宜正典刑。
这才被贬了出去,本来是要把他弄到海州的,但是人家是正统的旧党士大夫,有人护着,到了黄州就不走了。
反正都被赶出汴梁了,蔡京也懒得理会计较。
在他们新旧两党看来,出了京离开了汴梁,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没事写两首贬黜诗得了,今后朝廷国家大事,都与你无关了。
陈绍虽然确实离不开,也不敢完全信任大宋,但是他还是很真诚地对陈过庭说道:“如今朝廷虽然屡败,但是方针大略是没错的,在河北招募义军,多多起用贤臣,早晚都能将鞑子击退。”
“望朝中诸位,与我们定难军一道,勠力同心,咱们一起把女真鞑子歼灭。如今北境被他们屠戮一空,若是能做成此事,则中原百年之内,再无外患矣!”
这话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陈过庭却脸色一苦。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汴梁真的快顶不住了,朝廷中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主和派,要与完颜宗望和谈,希望给些钱财人口,就让他们自行离去。
官家那里,犹疑不定,也不是个能决断的。而且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肯整治他的那些近臣。
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陈绍提兵东进,他刚刚击败了完颜宗翰,正是军心士气最高的时候。
而且朝廷也确实对他很是忌惮,希望他能主动进朝,哪怕给他一个枢密使的高位,也比让他拥兵在外强。
大宋开国这么多年,拥兵最多的是童贯,当年节制西北、西南、河东所有兵马。
第二恐怕就是这个陈绍了。
童贯虽然领兵几十万,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他会反,因为他就是一个宦官,所有权力都来自于皇帝。
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没有多少人会继续追随他。
陈绍则不一样,他手下这些人,但知有陈绍,不知有皇帝。
甚至他最主要的手下,大多都是原本西夏的人,从根上就不是宋人。
他自己有财计、粮食还有无数的战马。
他其实早就拥有和朝廷分庭抗礼的资格,只是一直没有称王称帝。
只要他肯进汴梁为官,哪怕是破格提拔,哪怕是打破重文轻武的传统,大家也是乐意见到的。
只要把西北定难军收回朝廷,如今的女真鞑子就不足为惧了,大宋真有可能会实现对北方异族前所未有的胜利。
李纲以前是最忌惮陈绍的,时不时就上书要求朝廷防备陈绍。
如今也是一力主张让陈绍入京,甚至保证只要他肯入京,便让他担任此次抗金的前线总管。
把所有权力都让出来也无所谓。
陈绍把陈过庭送了出来,握着他的手,说道:“如今是国家危难之际,请你回去之后,务必帮我传话。就说我陈绍之心,坦坦荡荡,请朝中诸公不要无端猜疑,浪费精力。”
“大家齐心,将心思用在女真人身上。女真是小部落,而契丹已经覆灭,这正是天赐良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勿要辜负了此次机会。”
陈过庭明知道自己应该尽力劝说陈绍入京,也知道他所说的,大概率是巧言舌辩,但就是觉得无法辩驳。
甚至在他心底,还有一丝小小的期望,这一切要都是真的该多好。
即使回去之后,还要面对完颜宗望的大军威胁,但是陈过庭依然忍不住畅想攻灭鞑子之后的美好。
他对陈绍印象不错,但是已经走出军营之后,寒风一吹,陈过庭又清醒了些。
他想起传闻,曾经童贯、谭稹都对陈绍赞不绝口,觉得他是个知恩图报,忠诚可靠之人。
后来都恨不得把陈绍亲手弄死。
他到底.是不是装的。
陈过庭叹了口气,根本想不通。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转道往下一个目标那里去,他还有个使命就是让王禀速速参战。
——
送走了陈过庭,陈绍一屁股坐下,让手下人继续讨论。
他自己则闭着眼睛,躺在椅子上,思考起汴梁的局势来。
如今东路战线那边,有胜有败,总的来说是输多胜少。
西军的姚古正在率兵勤王,除此之外,没有多少能打的军队。
那些操练松弛,甲胄如纸,弓都拉不开的厢军,去汴梁勤王基本等于送死。
女真鞑子一个冲锋,陈绍根本不知道他们要怎么挡。
所以他说的本来就是肺腑之言,要他们别信任勤王的厢军。
大宋厢军有多垃圾,陈绍是亲眼见识过的,当初平定方腊的时候,那些当地厢军的作用,也就是放屁添风。
眼见陈绍在一旁闭着眼睛冥想,许进突然有些慌,赶紧从桌案前离开,来到陈绍跟前。
“节帅,不要被这些人的话搅扰了心神。”
陈绍点了点头。
别说他自己根本没想去,就算是陈绍自己想去,定难军这个集团,也会尽力阻止的。
如今的陈绍,一人身上系着无数人的利益,每一步怎么走,都至关重要。
陈绍此时觉得自己也很迷惘,提兵东进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真的信不过大宋。
张觉的事,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大宋对待武将的态度,一直挺让人寒心的。
更何况自己还不是他们的自己人。
但是如果不去的话,完颜宗望那路人马,在河北杀得很惨烈。
虽然陈绍前段时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大同府战事上,但是关于汴梁的军报,他也一直在看。
如果是西路军和定难军是棋逢对手,那完颜宗望在东路,基本上如入无人之境。
别说完颜宗望了,就连郭药师,都不是他们能抵挡的。
陈绍从胡思乱想中缓过神来,这才来到几人跟前,继续和他们讨论迁移百姓的事。
无论如何,先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顾好,总没有错。
——
东路军的战事,确实比陈绍看的军报要惨烈不少。
高俅辛辛苦苦,练出一支兵马之后,就此一病不起。
如今还在榻上躺着,根本起不来。
但是这支兵马,赵佶却不舍得投入战斗,而是留在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的安全。
必要时候,带着皇帝突围出去,这就是赵佶的想法。
如此一来,耗费了大量钱财,以及高俅等人的心血操练出来的京营新军,从宋金开战到如今,甚至还没有上过战场。
虽然李纲几次上书,要朝廷把经营新军的指挥权暂时交给自己。
但是赵佶就是铁了心不松口,势必要这支人马,留下来照顾自己。
而李纲为了让他把这支兵马放出来,几次上书直言女真鞑子的可怕,更是把赵佶吓得不轻。
这几日,赵佶比较难受,天天很早就醒来,经常摸着自己的脖子,慨叹这大好头颅还在。
往日里这哥几个经常一起夜夜笙歌,晚上夜宴歌舞,临近天明方休。
如今连赵佶也顾不上这些了,除了每日依旧和梁师成等家奴去神宵宫给自己祈福之外,就躲在艮岳里不出来。
他虽然任命李纲为京城四壁守御使,但依然很讨厌这个人。
因为只要让李纲看到了他,要么拉着官家去御驾亲征,要么就是让赵官家赶紧把皇帝之位传给太子,由太子代替他御驾亲征。
一大早,他刚刚用完早膳,就听到内侍省的人匆匆赶来。
不用说,又有紧急军情了。
赵佶突然长叹一声,觉得心烦意乱,不想去听什么鸟军情。
他直接站起身来,一甩袖子就走。
听不到,省却烦恼!
——
河东太原府,另一个兵营之中。
帐前帐后,顶盔贯甲的环庆军按剑侍立,将这里围得森严。
有的属官幕僚想来禀见,向河东河北第一将问个安好,都被客客气气的挡驾。
王禀很重视陈过庭的到来,客客气气把他迎了进来。
陈过庭这次吸取了教训,上来就开门见山,不给王禀拒绝的机会。
对于汴梁的军报,王禀一清二楚,他也知道局势十分危急。
“还望太尉早发救兵!”陈过庭说道动情处,直接抱拳道。
王禀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一拜之后,自己必须要离开了。
可自己离开了,河东就属于陈绍了,这里除了陈绍的灵武军,再也找不到另一方像样的势力。
要知道王禀此人,同样在宦海中沉浮几十年,早就看透了很多事情。
陈过庭的此番言语和做派,说明他来的时候,已经收到了死命令,若是王禀不出兵东进,将来是要被清算的。
王禀和陈绍不同,没有陈绍的底气,他只能选择妥协。
带着还不成熟的新军,以及军心士气都很差的环庆军,前往东边勤王。
陈过庭看他不说话,还以为这王禀和陈绍一样,都准备抗旨不尊呢。
他刚要继续说话,王禀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是官家的意思,我不日就启程东进。”
陈过庭大喜,说道:“王太尉深明大义!”
王禀心中苦笑,自己离开河东不难,再回来可就难了。
自己在这里的时候,他陈绍多少还有些忌惮,自己离开之后,他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蚕食掉河东了。
他已经占领了整个云内诸州,北方屏藩在他手里。
若是再有了河东,不用全部屯兵,只要有太原,谁还能治得了他。
说句不好听的,陈绍的威胁,在王禀看来,比女真鞑子还要大。
他很想和陈过庭说一声,但是考虑到,即使自己说了,他们也拿不出任何办法来,还有可能会因此惹恼陈绍。
王禀默然无语,一句话也没说。
如今大宋风雨飘摇之际,是万万不能得罪陈绍的。(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62/2837570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