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 第110章 对倭寇一定要狠

第110章 对倭寇一定要狠


张绣屏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翻腾的心绪。她看向朱高烁,眼神中的迷茫和之前的妇人之物的自我怀疑已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责任感。

    “我明白了!殿下!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

    朱高烁眼中爆发出欣赏的光芒,这个女子,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她的格局和悟性,远超他的预期,他很高兴的点头,这才是他的好老婆,顶级贤内助。

    “正是如此!绣屏,你记住,在浔洲,你未来的成就,绝非仅仅是设计出几件精美的首饰。你开创的是一门产业,凝聚的是一方人心,锻造的是一支无形的、却扎根于民间的海上屏障!天幕所言的‘珍珠换军费’,这‘军费’二字,不仅指购买刀枪火铳的金银,更包含这万千民心凝聚而成的、无坚不摧的勇气和力量!这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望向这里的百姓,人头攒动。

    张绣屏也站起身,走到朱高烁身侧,与他并肩而立,她的目光穿过窗棂,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看到了那些在风浪中搏击、在血火中抗争的渔民身影,更看到了一个由她亲手参与缔造的、繁荣而强大的浔洲未来。

    她轻声却无比郑重地说道,“妾身,愿与殿下同行。以这‘妇人之物’,铸就海上金城!让这浔洲之珠,光照大明万里海疆!”

    皇宫,观天殿。

    天幕中的惨烈撞击,同样让殿内的空气凝重得几乎滴出水来。

    朱棣脸色铁青,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背青筋暴起。

    他征战一生,见过无数惨烈场面,但一群渔民驾驶着小破船,用贝壳、珍珠和血肉之躯去撞击倭寇大船的画面,依旧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心上,这不仅是对倭寇的愤怒,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刺痛。

    堂堂大明天朝,竟让沿海子民沦落到如此地步,要靠百姓如此搏命。

    “岂有此理!!”

    朱棣猛地一拍扶手,巨大的声响在殿内回荡。

    “小小倭寇,安敢如此欺我大明子民!沿海卫所是干什么吃的?!水师都瞎了吗?!”

    朱高炽脸色苍白,额头渗出冷汗。

    他主管财政和民政,沿海倭患的严重性和卫所糜烂、水师废弛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也深感无力,此刻看到这惨烈景象,更是心如刀绞。

    他艰难开口。

    “父皇息怒…倭患积弊已久,非一日之寒。卫所屯田败坏,军户逃亡,水师战船年久失修…儿臣…儿臣确有失察之责…”

    “失察?哼!”朱高煦却是另一种反应,他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仿佛看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论去前线冲锋陷阵,汉王可不是老大这死胖子。

    “父皇!这正说明沿海卫所不堪大用!儿臣愿请旨,率精兵强将,扫荡沿海,犁庭扫穴,将这些倭寇斩尽杀绝!片板不得下海!看他们还敢不敢来犯!”他自动忽略了渔民最后的悲壮反击,只看到了朝廷水师的无能。

    朱棣冷冷地扫了朱高煦一眼:“杀?你能杀得干净?倭寇如跗骨之蛆,剿而复生!根源何在?在那些与之勾结的沿海豪强!在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在那些只知盘剥不知守土的蠹虫!”他的怒火不仅仅针对倭寇,更针对整个腐烂的沿海军政体系。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天幕。

    画面已经切换,不再是血腥的战斗,而是展示着浔洲珍珠养殖场的繁荣景象。

    整齐的养殖筏延绵海岸,渔民们熟练地检查蚌壳,剖开肥美的珠蚌,取出圆润的珍珠,工坊里,匠人们将珍珠分拣、打孔、镶嵌,制成精美的饰品,港口码头,一箱箱标注着“浔洲明珠”的货物被装上商船,运往四方。

    天幕清晰地叙述着。

    【珍珠产业不仅为浔洲带来了巨额财富,更吸引了大量流民、渔民上岸定居,形成了稳定的沿海聚落。这些因珍珠而安居乐业的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巡逻海疆,传递信息,成为抵御倭寇的第一道屏障和朝廷水师的有力补充。】

    朱棣的眼神变得极其复杂,愤怒之下,是深深的震动和一丝难以言喻的羡慕。

    “看到了吗?”朱棣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穿透力,目光锐利地扫过两个儿子。

    “老四媳妇在浔洲做了什么?她没要朝廷一两银子,没调朝廷一兵一卒!她用那‘妇人之物’,生生在盐碱地上,在倭寇眼皮底下,养活了数万百姓!聚拢了民心!还…还他娘的养出了一支敢跟倭寇拼命、能撞沉大船的‘海上义民’!”

    他指着天幕上那些忙碌的渔民、精美的珍珠、远航的商船,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咬牙切齿的感慨。

    “这才是真正的‘军费’!这才是真正的‘强兵’!金银买不来民心,刀剑压不住血性!她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家可守、有利可图!百姓自然就愿意为了守护这一切去拼命!那些渔民喊的是什么?‘为天子守海上国门’!听听!听听!这是民心!是比十万大军更稳固的国门!”

    朱高炽听得心潮澎湃,又深感惭愧。他看到了另一种治理的可能,一种扎根于民、藏富于民、取信于民的强大路径。

    “父皇明鉴!祁王妃…四弟妹此举,实乃治本之策!富民方能强兵,安民方能固国!儿臣…受教了!”他由衷地感叹。

    朱高煦则有些不服气,梗着脖子道:“父皇!这不过是小打小闹!靠着妇人做些首饰,养些渔民,撞沉一艘倭船顶什么用?倭寇大股来袭,还不是要靠朝廷水师真刀真枪地打!儿臣…”

    “你闭嘴!”朱棣厉声打断他,眼中满是失望。

    “你只看到撞沉一艘船?你看到民心了吗?看到那源源不断流入浔洲、支撑起这一切的金银了吗?看到那些因为有了活路、有了希望而自发组织起来保卫家园的百姓了吗?这才是根基!这才是长久之计!光知道打打杀杀,那是莽夫!是消耗国力的无底洞!老四媳妇这一手‘珍珠换军费’,换的是民心军心,是长治久安!这才是大智慧!”

    朱高煦被骂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却不敢再顶撞。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784/2837576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