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308章 策论与抱负

第308章 策论与抱负


汉历2110年,东图岛北部。这个被外界视为苦寒之地的区域,出现了一座新城。新城内不断产生的锻造异响,让附近野生动物纷纷退到了岛屿深处。

    顺着异响驱车进城,可以看到一栋栋厂房的红砖墙下面出现了反碱的白色。这种独特的风霜,显然是这城市已经建设有段时间了。

    “哐,哗啦啦啦”,金属的声音,比城外要清晰多了,但为了听得更清楚,访客们朝着一栋最大的厂房走进去。

    在进入这个最大的红砖厂房后,气温陡然如炎炎夏日,传送带上几十米长的红色铁条从生产线上下来。正是这样自然界没有的噪音,让豺狼虎豹隔着十公里就远遁而去。

    新式工厂内,工装颜色和工作性质对应的工人们,正在监督工序的流动进行,黑虬江运输的煤原料经过炼焦、粉碎后,和铁矿石一起进入熔炉。

    金属钢梁吊装的转炉中,炽热的钢水温和的如同橙汁一样。而后,这些“橙汁”流出后,迅速进入加工厂。——话说这一套生产流程是算出来的,中途每一个工艺环节的衔接都是分秒不差的。

    这一切都来自于工程师们的优秀设计,但在工序施行过程中,宣冲先用力矩尝试了一下,排除了所有不通畅的情况,确认所有流程流畅后,才启动正式生产。

    话说宣冲还有另一套完全力矩化的生产链,将那些复杂化生产工艺,简化成吃饭屙尿一样简单,这个生产工艺可以在三个小时内让钢铁原材料转变成一辆装甲车。

    宣冲:我寻思,这是我的“基地车”了。

    宣冲已经悄悄拼装出了五对轮以及喷气式发动机。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时宣冲和北边的那波兽人差不多了,都是“寻思”着就能造物的水准。

    汉历2110年5月3日,宣冲刚给第一辆车剪彩时,被唤到老家主城内。

    在自己醒来的那个大厦家宅中,刘荡阵在办公桌上将宣冲2109年一整年的所作所为都列成了表,然而今天不谈成绩。

    刘荡阵看着自己这个好大儿说道:“你废寝忘食地做事,很不错,但是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是否忘了些什么?”

    宣冲看着这个老父亲,没来由的感觉到一阵压力。

    刘荡阵深呼一口气感慨道:“罢了,浪子回头金不换,也不多苛责你了。为父告诉你,当你开始脚踏两只船时,无论最初是什么缘故,那么就一定要注重平衡。因为那两只船都不会考虑你的苦衷。你现在脚踏的可不只是两条船!”

    宣冲明白父亲这么说,是因为自己这几个月没和南方联系的缘故。

    宣冲苦笑道:“我是麟组的人,但是现在没法返回。”

    刘荡阵:“我知道,你亦难,你有很多事情要做。”

    说到这,这位中年人不禁笑了笑:“有些事情,你做不了,但是要考虑到;并且要谦谨,(不求人的骨气)傲藏骨子中,莫要在脸上显现。”

    接下来,刘荡阵说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这个家你好好当着,我去南方一趟。记住,满招损,谦受益,谦是要时刻保持。”

    宣冲抬起头,此时作为刘浩行,莫名中有点感动,明白了这位老父亲的用意。

    自己显然是不擅长于求人,而刘荡阵能够看到自己的“社恐”,帮自己解决问题。

    刘浩行(宣冲)对父亲心悦诚服的做了一个拜礼。

    然而刘荡阵接下来的话则让刘浩行尴尬了。

    刘荡阵:“你也将及冠了,也该成家。我这次去,也是帮你说一下亲事。你在家中闭门造车,莫要乱动。”

    宣冲愣了愣说道:“父亲,我这?(宣冲准备要寻求高质量的。)”

    刘荡阵瞥了一眼刘浩行,没等宣冲说完,则是自顾自帮着宣冲解释道:“知道,你在炼气,修的是不漏真体。你若要保持元阳不染,取一勺先天,存于寒玉中,留给你发妻(寒玉是精子库冰冻室)”

    宣冲:“我?(不是)”

    刘荡阵则是自顾自的叹息道:“大争之世,即将到来。全力以赴之前,要给自己血脉留个后。”

    刘荡阵补充道:“南方那个秦姑娘不错,这次去,我给你提亲。”

    很显然,脚踏两只船,说的不仅仅是政经上,还有个人大事。刘荡阵对西北马飞燕是不满意的。银发雪肤,在西北混多少代胡血方面是能蒙混过关,但是在东图的王嗣这一代,是绝对不能有这样的异貌的。

    且就算知道白化与白蛮的血统不相干,东图宗族也不会让这种遗传病过门,要知道东图本就一脉单传,要是乱娶导致绝嗣,等待朝堂重选血脉?东图的王族资产会被大重置的。

    现汉文化和宣冲时空文化差异很大,宣冲时空中,那些大院内的好家庭并不排斥和白皮老外通婚,甚至乐见于出现漂亮的混血二代。

    但是在现汉这里,主导祭祀的王族必须是纯粹的本土核心派系,且礼法上王祀的母家必须在“汉裔百家姓”体系内。这个有什么必要性呢?

    话说某个流浪的商业民族在工业时代后非常热衷于和各个势力的上层通婚,但唯独是渗透不到现汉这里来。统治阶层的母家始终是本族人,能确保胳膊肘不向外拐。

    虽然马飞燕是汉裔,但是她看起来不像是汉裔,东图的普通百姓就没办法接纳,无风都会起浪,人言可畏!

    …维度学校中的老师:下面开始分组…

    2110年6月,刘荡阵已经去了南方,他跑去南方的原因是参与最新的帝王级战列舰的工艺制造。

    而刘荡阵离开前给北方的儿子留下了命令,让他在家闭门造车,不允许外出。

    宣冲:“我家要战列舰做啥?周边也没啥高价值航道,值得用战列舰来护航吗?”

    宣冲随后查了资料,明白其实是要类似的船舶工艺,打造破冰船。

    故,就在刘荡阵南下三日后,宣冲以挂念父亲为名,和麟组进行了通话。

    麟主看着宣冲给出了表扬:记得自己是麟组的人,叔很高兴,不用挂念,在北边好好干。

    麟主也已经知晓,宣冲的功名从秀才到举人的跨越,感慨后则是无奈,天子这一手走的实在无懈可击。

    麟主看着宣冲非常“谦恭”的主动通话,还是很欣慰的。未来还可以有机会来使唤。

    就在宣冲不清楚麟主为啥这么多愁善感时。燕都方面在瀚北设置都护府的议案进入了讨论环节。

    宣冲:这个都护府不会和我有关吧?

    …风云突变…

    随着半年前,新地岛起源的冷空气入侵,刚好吹过过了东殴区域欧克和当地哥萨游牧人交手的区域,孢子开始在整个“内亚区域”扩散。

    由于西域被龙组和虎组严防死守,多位能力和生态有机反应相关的龙力者坐镇,孢子并没有在西域居住带扩散。但是孢子却在人迹罕至的漠北区域落了下来。其孢子扩散区最东边,甚至来到了兴国岭北方的大列河(勒拿河)区域。

    而经过半年的发展,这些孢子们也成功发育出了一波兽人,由于初生的欧克兽人很好欺负,于是乎被一些人盯上了。

    值得一提,自古以来,草原上出现铁器其九成都是从燕赵区域流出去。如果王朝定都于关中地区,对燕赵地区控制强(例如唐朝),那么就是燕北区域的商人出塞走私铁器。而现汉都城定在燕都,走草原生意的就是晋地的商户们。

    这一块是王化较弱的区域。

    晋地的商户们在漠北牧民能歌善舞的这两三百年,逐步经济渗透了整个区域,不仅仅是放贷,还经营了不少黑矿点。

    这些黑矿点上一直是缺人,以至于晋地中常常是有这样传言,男子莫要在晋地独行,一定要三个人结伴而行,否则的话,容易失踪。

    关于晋地这种人丁莫名其妙消失的情况,曾一度惹怒了现汉士大夫,开始对其区域内猛出重拳,这才让该区域内的掳人现象有所好转。

    而现在,随着孢子在漠北扩散,于是乎这些黑工厂把主意打在了这些人型生物身上。这一点,现汉晋地煤商们和龙州(北美)商人们是一样离谱,为了利润把自己送到绞刑架上。

    6月份时候,随着东殴地区的欧克们和哥萨之间的马刀拼杀落下帷幕,林司马派到西域的将士们对此坐山观虎斗,没事人一样旁观局势。

    殊不知,欧克的咆哮是可以跨区域传播的。  waaagh!力场,渐渐开始向东朝着草原渗透感染。且东殴方面数万人的马刀对战结束后,一支二十来人,由欧克头目组成的小队,如同火种一样一路向东,沿着游牧迁徙道路,进入漠北高原。这样一团火,不可控地燃烧起来。

    漠北高原的北部,一个直径八百米的巨大矿坑附近,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暴乱。晋商在此的安保团队,当场被欧克兽人们的暴乱给淹没。

    数千名兽人快速抢夺这个矿坑设施后,更是直接拿着广播,叽里呱啦一阵,算是进行了通电。

    这一轮通电让现汉庙堂高层拍案而起。原本2109年的时候,汉廷就奇了怪了,明明已经歼灭欧克的主力,漠北上哪来三三两两的欧克强盗,让牧民们无法安生放羊?

    敢情是黑矿窑内流出来的欧克啊。而晋商这大半年捂着太死了,以至于让汉廷以为草原上的欧克小团伙是多半都是从东殴返回来,于是乎在西域那边严格设卡。(的确有极少一部分的从东殴返回来,所以才让现汉误判)

    现在晋地黑矿商的矿点爆了,这才事发捂不住了,甩给了汉廷。

    汉庭方面也是想把情况捂住,于是乎连忙空降了一个营的兵力,并且给附近国营矿点的矿工们发放武器,以阻击暴乱的欧克兽人。

    6月5号这一天,在北海南部的大煤矿区域内,人类和暴乱欧克们的战斗从早晨打到晚上。

    欧克们手里举着夸张口径,但卡壳效果随缘的枪械前仆后继冲锋。重机枪扫射之下,倒了一批后,过了一段时间,似乎是把子弹抠了出来,从地上又爬起来一批,如同绿色潮水涌上阵地,一跃而过跳过铁丝网,拿着大砍刀朝着人类砍过去。

    刚刚武装的矿工根本无法阻挡这种来自异星的野兽,不一会儿矿坑就被攻占了,欧克们在战场上一边搜罗矿车等载具,一边用那不规整的尖牙嚼碎人类尸体补充营养。

    这样的战斗,在矿区里足足持续了一个月,这支非正规汉军力量又怎么可能剿灭欧克兽人呢?只能被动防御,而在一次次的交战中,汉军矿工们开始绝望,于是乎开始想方设法写信给后方。

    最终现汉某个报社的御史们发觉得异常,租借马匹前来探查,拍摄到了这一幕,且将胶卷送回到了内土。

    而这一幕,几乎在一夜之间,出现在现汉各家报纸的头条上。现汉百姓这算是头一次了解,闹腾了足足一年多的外星陨石异形,是这么凶残,并且一年来不断扩张。

    民心就是如此,一件事一开始人们往往漠不关心,但出现具体信息催化后,就会滋生出剧烈的恐慌。

    一时间谣言不断,而整个北方漠北地区出现了大量人口迁移,火车站上挤满了人,这些人员朝着南下长城沿线逃亡,进而淤堵在大街小巷上。

    …这一日现汉北方居民终于回忆起被边患支配的恐惧…

    自(前朝)贞汉以来,中原对草原的控制,就已经不再是“迁内民”,而是常驻牧场。而现在,草原上的人从草场上出来,也掀起了中原一些学士们对国本安排的讨论。

    10月10号。

    朝廷庭议中,重臣们开始讨论边境局势变化,在讨论增兵北方的时候,又开始讨论迁民的问题。

    盘算下来,整个长城以北区域,总共近五百万迁民需要安置。

    然而长城以南,各地咨议院的民意是必须强调守土有责。(显然是不想让漠北人回迁,所以强调要求漠北牧民们一定要誓死抵抗。)咨议院内的各个大户们开始发起捐款,愿意为北边的牧区民众提供武器。

    话说朝廷肯定不会执行这个馊主意,人性是至暗的,南边的咨议院只想到让牧民们去北边死死的抵抗,却把如何组织抵抗的工作给抛到脑后了,认为牧民有义务参与组织。

    话说真的要发武器给牧民,那么其中一些争勇斗狠之人,不一定是顺着南边老爷们想的那样,必须去北边拼命;而是想着在南边随便找一个地方抢一把后,然后改头换面过好日子的。

    内阁讨论该如何处理南逃牧民。

    王司徒:”哪里能够安置?“

    司空在地图上已经画了一个圈:“在东瀛,藏原南部等多地划定区域,部署安置吧。”

    讨论几乎要陷入争吵,这时候礼部尚书不紧不慢地抿着茶水:“这个事情,一些北边的藩王也许能解难,不过朝廷要给足够的安置费。”

    手忙脚乱的林司马当即道:“安民当然是要拨款的,清德公不必担心。”

    礼部尚书看了一眼这位阁老,此时已经不再给这位老前辈面子,而是不客气地指摘:“不单单是钱,这么多人,没有以工代赈,到哪都是乱子。再出几个刁民裹挟读书人,会变成更大的乱子。”

    林司马嘴唇动了动,但最终还是养下来气,林司马将目光投向王司徒示弱:“司徒,您觉得,此事该如何操办?”

    王司徒看着病急乱投医的林司马,则是叹了一口气道:“我去找藩王那边谈一下。”

    汉历2110年10月份,朝廷在给北区分配移民之前,与北区各个主要的州府和封王之间都提前私下喝过茶。

    其中礼部的人找到了宣冲,在和礼部挂断电话后,宣冲的表情变为深思状。从理性来说,现汉这次安置移民,是给东图方面送百万级别的人口包,外带着更大规模的工业扶持。纯纯给自己初始积累送上了加速器。

    但是要让自己公开站台鼓吹迁民政策。那就是纯纯的招风惹雨。因为这时候不少藩国是反移民的。

    正如一些网络小说中,遇到可能出现冲突的情况时,主角可以“眉头一皱,然后暗暗退到众人之后”。

    按照宣冲的性格,他认为眼下这个北部大移民,是不符合一些北部其他州府的利益,也必然有反对,自己呢,只要看着朝廷在压力下推动移民政策,最后强力推行,自己在后面捡好处就行了。

    但接下来,宣冲万万想不到自己接下来会被安排“跳出来开团”,而这其中的缘由更是让宣冲无言以对。

    礼部的电话结束后,宣冲没有给与明确回应。紧接着朝中王司徒派系的一位进士,也就是给宣冲讲解功课的座师赶来了。

    这位儒师拿着宣冲中举时的策论,先是询问宣冲策论中的“国富内迁”(引资建设内陆)到底是不是利国利民。

    关乎到自己中举的成绩,宣冲就和瓜摊的瓜贩对买瓜者询问“你瓜保不保熟”后的态度一样。当即辩论了起来。

    当宣冲声称自己“瓜绝对保熟”之后,这位礼部就要掀开宣冲的秤盘子,看下面有没有“吸铁石”来给斤量充水了。

    对此宣冲深吸一口气回顾自己眼下处境:现汉功名考核和后世语文作文不一样,语文的小作文是可以写了不认账,前一秒是自己“伟大父亲”,几年后就能成为“生物爹”。现汉的策论是记录在案的。

    也就是说宣冲中举写了文章,发了宏愿,故天子和大儒们抬举自己。自己如果背弃策论中言论,此时的功名,就是欺世盗名所得,只有坚定自己策论中言论,才算是保住自己功名。

    “功名”体系下,读书人在秋闱时刻交的那份试卷,都是被礼部封存的,而后在人事用人时候再调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礼部在朝廷中的权力,有时候并不比管军事的兵部和管官吏财务的户部弱。

    宣冲想到历史上:明末那些在王朝末年被动被大明启用的臣子,诸如孙传庭和卢象升,最后都鞠躬尽瘁死在任上,甚至熊文灿也都默不作声为崇祯背了议和的锅。

    而更多的大明读书人,在改朝换代时得改换门庭。道理很简单,孙传庭和卢象升被启用的时候,是被明廷拿出来上秤,必须遵循自己“策论”所言,否则就是自我剥夺功名。

    而其他明末文士们没有被上秤,在明覆灭时,能够以“明廷不听我言所以灭亡“袖手旁观,不损害他们功名。如果被礼部调任上了秤,然后被朝廷重用了,却反复?那会怎么样,身败名裂。

    宣冲获取举人功名的情况,其实和殿试上点状元的操作类似。

    当皇帝和内阁抽检考卷,觉得人才可用,进行了相应提拔。同时封住这张有关于“功名”的卷子,等到国家需要的时候,直接调出这些“卷子”让书生自己去完成自己所言。

    宣冲知晓在这朝堂的风波中,自己没法独善其身,既然交了策论,就只能带头冲锋,主动跳出来和朝堂上那些阻止“资金朝着内陆投入”的守旧势力们进行冲突。

    这就是党争中那些下层官吏们跳出来打头阵的原因:满是大义的文章,被座师们作为把柄捏着呢。

    …报君恩?兑现抱负…

    第二天大会上,果不其然,东瀛的藩王联盟对朝廷以工代赈的移民方案表示反对。

    然而朝廷方面并不着急,北边诸多州府的代表慷慨激昂的表示,国家危难,不容推脱。

    宣冲是第三个发言的,坚决表示东图绝对支持朝廷的北境战略,调整经济,应对这次北患。——并且未雨绸缪地宣布,已经做好接下来三个月,第一阶段接收九十万人的准备。而第二阶段,也是就在一年后,东图还会开启诸多基建工程,打造横跨东图和庙街入海口的大桥,新建新的名为摇光港的工业城。

    相对于其他州府还在以准备不足为理由推脱,东图已经准备好了,其发言可谓一锤定音。这一举,让东瀛等方面藩王组成的“保守联盟”垮台了。

    让朝廷有理由斥责这些“准备不足”地区的官僚们尸位素餐。然而表现的如此亮眼,自然是要遭人恨,宣冲在发言完后,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老好人是做不成了。

    东图订购的两万吨级别重型破冰船已经到港,船体烟囱规格说明这是在烧重油。

    这艘破冰船将负责破开北华海的冬季浮冰,确保商船水运能够成功抵达与东图隔海相望的“摇光港”。

    鞑靼海在鲸海(曰本海)更北边,在宣冲的历史线叫做“鄂霍茨克”海。当然如果追溯到清和沙俄最初接触时,这片地区在欧洲地图上叫做“北华海”。这片海和后来和吕松上猴子们打官司,不得不根据自古以来,从欧洲人早期航海图上翻出来的“南华海”是对应的。

    宣冲在北华海周边建立一些临时村落,运输煤矿,这是留给冬季再次驻守人员的居住地。

    而总体上移民第一步,其实是安置“牧业”。——毕竟相对于工业,在海上粗放播撒有机质牧鱼的门槛较低。

    在临时码头边,冰雪橇将破冰船上物资从冰面上拖曳到岸边,送给那些迁移的民众家里。

    而宣冲也冒着大雪赶到北华海沿岸坚守据点的民众家中,送去温暖。将第一桶油和粮食,送到各户手里,然后和迁户民众们详谈。

    这不是做样子,而是这时候,粮油能不能准确的发在迁户手里,决定着接下来“以牧改渔”的国策能不能成效。

    宣冲吐槽:我要不看油粮是否发下来,保不准下面“小吏”会搞什么“毁堤淹田”的粗暴操作。——如果没有主事一线领班,朝廷的赈灾粮会铁定会出现在黑市上。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332/2837557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