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307章 求人办事

第307章 求人办事


随着宣冲铺开摊子,江南这边投资集团很高兴,但是随后则是塞给了宣冲一笔账单。

    很快宣冲明白这是一种类似“医疗保险”的放贷体系,“医疗保险”上有的项目,其价格便宜,而不在保险内的项目则是很贵。

    凡是江南票行联认定的必要工业生产项目,都能快速申请无息借款,因为这类轧钢厂、机械码头等建设,都是为他们的产品进入黑虬江区域服务的。

    但是不在江南保单上面的项目,例如航空所用汽油发动机,无线电通讯设备这类新兴产业,东图都得自己“加钱”。

    目前江南扶持东图的钢铁业发展,集中在基础船用钢材,钢轨钢材,以及建筑钢材上。但一些核心的特种钢的部件,他们并不愿建,也就是说现在要加钱!

    宣冲很清楚,江南集团并不是要钱。因为他们知道东图没钱。

    东图现在开始进行城市公社化改造,将劳动力量化,也将工业投入标准量化了,这样“投资量化可见”吸引了江南方面加大投资。但是江南财团并不是个傻子,他们是知道“原先投资”可以回来,加大投资则是可以控制东图工业的“可分配利润”。

    先发工业势力控制后发工业势力,攫取(东图)工业利润的方式:通过投资逼迫后发势力扩大生产,在扩大生产过程中,投入巨大成本,大量工厂扩建,但最后在变现环节,突然抽调某一个环节,堵死消费,使得产品缺乏市场。

    比如说一个庞大的工业生产计划,其必需的芯片,以及软件,因为“工厂失火”,“专利诉讼”等原因,突然不能使用了。

    这时候后发势力要么有备份计划,否则电力、网络及基站等巨额投入,短期内都无法盈利回本,进而资产暴跌,可以被先发势力涌入的资本收购。

    东图现在在钢铁,水泥,这种基础工业用品上投入太多了,甚至有部分宗族的资本被忽悠进入了纺织业!

    宣冲看到某些东图自己人操作,写信直接咒骂:“钢铁水泥这东西,如果江南方面回绝相关码头、铁路的投资,我可以用农用水利基建来消费来拉动。纺织这行业,你们(宗族内那些自诩上进的二代们)怎么敢进入!对面断了江南市场,你们得亏的倾家荡产!”

    至于后发势力生产方为何无法拓展市场呢?是因为工业链条中的关键零部件被卡住。例如现在东图的电气化码头集装箱吊运组件、火车机车内燃机尚未攻克,船舶动力轴承加工也未解决。

    而生产上,就这个几十个大匠的小组的进度,决定了数千个普通工人的生产是否有“市场回报”的意义。

    后发工业势力的铁轨、水泥等初级工业品即便扩大生产,即便自身规划了消耗,也会因缺乏关键零部件而无法推进。进而工厂扩大生产就立刻面临破产风险。

    日韩就是这么被拿捏,其如火如荼的工业突然戛然而止,随着国际资本猛然抽离,同时对供应链的零部件进行控制,他们能够生产的工业品因缺失“核心零部件”组合而过剩。

    例如韩国的造船业,因缺失殷瓦钢这类核心技术,只赚辛苦钱不说,且随时都有可能在外部操控下出现产能过剩。

    宣冲虽然不是工业管理专业出身,但前世可是经历后发追赶的发展历史。某些关键零件,例如德国盾构机、日本的高精密车床,这些“工业皇冠”,都卖出了天价。

    宣冲十岁左右时,本国的电力、钢铁等配套产业都出现了严重的“过剩”。这种“过剩”被解读为没有像外国一样出现产业升级。

    当时学术界也都在高呼让“外面”进来,显然“外面”也是想要复刻一轮对“曰韩”的收割。即“他们”进来后,先是放松“关键工业零件”,搞搞低价,好似给你甜头;然后当你整个低端体系大规模生产后,猛然再一抽,届时猛然发力“中断核心部件”,低端的产品大规模过剩,七成工业产值积压在仓库中,最后不得不向外妥协。

    也就是宣冲所处的这一代人刚刚进入工作、成长为中坚力量的这段时间,“核心元件”逐一被攻克,盾构机、大型内燃机、船舶的高级组件等项目,都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

    尤其是“高铁”当所有工业零件全部控制后,让大量原本“过剩”钢铁产能,如同泄洪一样流入基建中。

    随着后续光伏,游轮,航母,天然气船,大飞机,电动汽车,这些能吞噬海量低端工业材料的大户登场后,出现一种“洋人觉得过剩,但我没觉得过剩”的奇葩场景。

    最终爽文剧情是,洋人破防了觉得的只会抄袭工业怪兽不该胃口这么好,对各类矿产,农业原材料,吃嘛嘛嘛香。他们觉得为了“环保”该给超级工业怪兽减减肥,于是乎提前把攥在手里的牌打了出来,掐断芯片等核心工件的供应,甚至开始搞棉花这样的细枝末节。即对曰韩打出来的王牌,变成了匆匆摊出来的烂牌。

    亲历过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工业生产”攻防战的小民,作为事后诸葛亮是非常清楚,产业链上拥有自主产权是多么重要。

    有些东西就算能买,但哪怕自己造的价格很高、质量也很差,生产也一定要搞起来——现汉士儒可能不会像前世那些蛮子那么阴损,“天人相合”“天人相悖”这套理论约束着士人。

    但上辈子看尽蛮夷们各种操作,宣冲对“自己能被拿捏”的地方相当敏感。

    宣冲走私人路线借点钱,维持住几个特种钢熔炉,以及内燃机车加工厂。

    …论如何与富婆打交道?…

    宣冲打电话给了秦天依,对其笑着说:“那个天依啊,好久不见。”

    秦天依微微一愣,心里嘀咕道:“他不是很冷傲吗。怎么搞的?”

    宣冲说完自己借钱的要求后,秦天依嘴角一抿:“这个?我要考虑考虑哦。”

    宣冲依旧是很谦和:“这个,我知道贷款是需要担保的,对了,你需要什么保证吗?”

    秦天依嫣然一笑:“逗你玩啦,我的要求就是,以后别对我冷着脸,就行啦。”

    宣冲有些尴尬:“一定一定。”

    挂断电话后,秦天依无奈的摇了摇头,她对于宣冲这种反应嘛,觉得很可爱。因为她不禁想起近代史课程上记载的东西。

    整个第一红朝的历史评价是“完成了科技工业军事上补课的历史任务”,在这个“历史任务”中,分三个阶段完成,其中第一阶段是“血火代”,第二阶段是“独生代”,第三阶段是“传承代”。其中“独生代”就相当有特色,即“卑微面皮藏着傲骨”。

    “傲骨”是紧盯着那些当时世界其他族裔已经放弃的目标,咬着牙在四十年时间内追并且超绝。而“卑微”则是,为了实现抱负,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哪怕是胯下之辱都能笑着接受。因为锁定了“必要的目标后”,就尽可能的抛弃了所有。

    当然了由于独生代这个样子,在青少年时候,认为自己还承担婚姻责任,对异性呢由于确定这是自己既定目标后,在追求的过程中也非常卑微。这就导致了当时“卑微”被广泛践踏。以至于放弃了这个既定的目标。

    秦天依当然不会只看到“卑微”面皮,就对其践踏。看到“愿意承担”的傲骨,就立刻抬价。——这是应该用先施恩惠来笼络。

    话说,那是她们那个时代女穿文学中最热衷的时代了,禁杂欲,不逾规,愿意承担,甚至可爱的以“不能供应家庭日常开销”为耻。

    对比后面在深海里面囤“人工智能后宫”的那些家伙?这些家伙奉行的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错误男子价值观。能把保守的老妈子们气的肝疼。——注“智能机器人女仆”不是没禁过,但是深海中色痞们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和组织力,让禁令形同虚设。

    秦天依联系到了徐希,作为广南经济圈内的话事人之一,徐希在听到宣冲要一笔投资后,点了点头附和:“他要炼特种钢,直接给他产业链就行了,他不是中举了吗?”

    秦天依:“看样子,他是要先培养一部分本土的科研人才,不希望直接拿来主义。”

    徐希:“呵呵,在抓技术这方面的味道,和那人(谢明)一模一样。”

    …视角回到东北方向的滨海…

    三号工厂厂房中,第一批高质量的特种钢被制造出来后,宣冲还要面临工业化成本。

    在东图钢铁厂的会议上,秀才们将这些问题摆在了宣冲面前,宣冲瞅着这些个“能搞懂,但是没法量产”的最终极问题,眉头紧锁。

    很多所谓工业部门卡脖子,不是造不出来,而是成本问题。

    宣冲回忆起穿越前,自己年轻时,那些最基础的工业监测设备、材料实验炉都已经有了,材料具体怎么生成,实验室内也都有很多论文打底。问题是实验室内的东西如何工业化?

    技术应用在工业生产中,需要保证生产流程足够安全,成本足够低,并且环保。

    对头,是要讲究环保。如果市场上别人生产一吨产品耗水五十吨,你生产一吨产品却产生三千吨污染水而这三千吨污染水没法处理,只能排放到江河湖海,造成周围鱼虾死绝,工业区居民生病率高,这样的“国产技术”是存在巨大的隐性成本。

    宣冲:发展工业必须要将“环保”成本也纳入计算标准。

    宣冲个人吐槽:如果没有标准设限,执行者就无法无天了。人也好,国家也好,所有积重难返,都是某些初衷在一开始就没限制好“度”。

    最后呢,宣冲还是得掏钱,去南方采购成熟的工业技术体系,以便于迅速投入生产。

    就在这时候,宣冲感觉到自己的文具盒有动静,发出嗡嗡声,这嗡嗡,让宣冲感觉:有点像前世的手机来电。

    犹豫片刻打开文具盒后,看到了一个折叠屏幕,宣冲连忙左右看了看,是不是自己拿错东西?

    而这边文具盒打开后,宣冲见到屏幕上出现一张“尴尬的大脸”。这种尴尬是平时不上门的人,突然有事找来,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的“原子人”困境。

    宣冲:“你是?”

    谢明:“你好,我是2040届的学生。”——他一开口,就让宣冲听到了一口带着单位办事处式生硬感的正宗口音。

    作为大爷的宣冲,啧啧看着他。三分钟后,宣冲开玩笑道:“兄嘚,你光说不得劲,吹一瓶,噻。”

    看到对面这个沉默,宣冲摆了摆手:“得嘞,我开玩笑的,咱们谈谈怎么合作吧。”

    …这一年,新芽初开,嫩叶初展无枯斑…

    汉历2110年年初,宣冲与南方的徐希达成了“轴心同盟”,即东图的南港城和珠广城形成南北轴线。在该协议内容是用技术换取能源。

    同时期,宣冲和远在北美的谢明达成了“北太平洋商约”,简称“北约”。这个名字默念出来的时候,宣冲和谢明相互之间都憋着。这个商约是从北极航线一路向南航行,建立起机械矿业换农业的模式。

    话说谢明为了推销矿产,为了让宣冲有支付体系,于是乎给宣冲来了一个“建议”。

    宣冲:“养鱼?”

    谢明:“当然可以了,2090年的鄂霍茨克海,也就是这里北海,已经是人类在近海最大规模的养殖基础围田区域。你不知道吗?“

    宣冲思索了一下,主要是思索2090年自己是否还在世。自己没有印象,貌似是没有活到那个时候,也可能活到那个时候,已经老年痴呆了。

    宣冲:“能成么?”

    谢明:“能成。”

    宣冲:“你唱国歌发誓。”

    谢明:“xxx旗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宣冲好像有点不对,但是抬头道:“看在老乡份上,我信你。”

    …来自同学的指导…

    于是乎,宣冲从现汉方面版图局中翻出了北方测绘处的地理资料图,北海大陆架宽度四百千米,百分之四十以上是浅海区域。然后根据谢明同学提供的资料,开始建造北海养殖体系。

    养殖其实并没有多少难度,就是在浅海地区用水泥制造一个个环形人工岛礁,然后在人造岛礁上倾倒混杂铁、磷诸多元素的农业废弃物就行了。

    黑虬江出海口的庙街,商船经年顺流而下,将一批批秸秆运到出海口,挂上浮铁桶后,由渔船拖到北方,拖到大陆架上挑选好的人工岛礁上。

    在几个月后,这些加了铁粉的农业废弃物堆积的环状岛礁外,出现了贝类以及浮游生物!这个密度如果放在水流不畅的浅海会引起藻华,但在距离海岸线五十公里外的区域,这些浮游生物会随着洋流波动很快飘到深海中,从而吸引大量鱼群。。

    鱼群密度吸引了海豹、鲸鱼等生物。

    汉历2110年初,当宣冲确定自家北部渔场大爆发后,愣了愣,不由道:这种“海上粗放放牧”就这么容易?

    太平洋另一边打着微信电话的谢明:对于我们来说,技术上不难,难的是地缘;对于北方的原住民来说,难点则在于文化。——毛子就连西伯利亚草原都拾掇不好,只会用化肥和农药大力出奇迹,不进行农业生态细致化统计,最后搞出黑风暴。他们的远东地区基本上就是逗留在那儿不动弹,属于是摆烂了。

    谢明点拨宣冲:你老家有三百万人口,算是有史以来在北方维系最大人口规模的农耕文化族群。在海边做好季节性“渔运”组织工作,让五万到十万人轮替去海上值岗。这就是“北华海”养鱼的本钱。

    宣冲这里有点脸红,因为自己老家这里的农业也日益开始粗狂化。——当然现在北海区域出现了这样的“播种喂养”模式后,农耕文化会进一步发展,各家各户会针对鱼类和浮游生物的爆发周期,努力研究天文历法。

    而一个地区因为生产而对天文历法琢磨得越来越细致,就是符合“天人相合”的正确做法。

    谢明集团预订了大量鱼苗,然后给予了机械贷款。自此宣冲内部工业生产中“造”“买”“租”的纷争时代——也就此结束。

    当一个地区农业基础不足,那就只能“买”“租”,例如现在大食地区,一直都是二道贩子,哪怕他有矿,他也要寻求租。因为开矿是“技术”集中型,只要动荡起来是很容易被外部夺取。

    而农业则是铁打的“本地人口才能经营”的产业链,营收只有“多寡”绝对不会被外人所夺。并且农业发展会产生大量守时守序的人口,这是工业化前置。

    宣冲:有着本地农业产值做底牌,自然有魄力进行“造”和“自主研究”的产业选择,不必像棒子那样那样任由拿捏的窘迫。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332/2837557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