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 第307章 阁老心忧天下?没有变数时张允修就

第307章 阁老心忧天下?没有变数时张允修就


“沙拉~”

    大雪覆盖京城街道上,虽时常有五城兵马司前来清扫,可终归无法全然顾及,积攒起漫过脚踝的雪层,厚的地方能够及膝。

    万历九年的大雪时节。

    棋盘街上出现了一名身材佝偻的老者。

    他脚踩着一双布靴,身穿青色道袍,在寒风中咧咧作响。

    在这皑皑白雪之中,他白发苍苍,仅用一根木簪子将发髻别住,时而抬起头来望向满是积雪的前路,脸上颇有悲悯之色。

    此情此景,令不少路过之人都不由得动容起来。

    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讨论。

    “此人是谁?看起来乃是高寿,身穿道袍想来乃是个读书人。”

    “这天寒地冻的,这老先生要去往何处?”

    “看起来是东安门方向,想来是去拜见哪位大人?这天寒地冻的,若是被冻坏冻伤了,实在是造孽啊~”

    每当此时,便会有人过来悉心解释一番。

    “尔等还不知道吧?我听闻此人乃是隆庆初年的徐阁老。”

    “徐阁老是何人?比之张元辅如何?”

    “徐阁老你都不知?他便是那位将打倒严嵩父子的阁老,可干了不少好事~”

    “正是如此,徐阁老他心系万民,虽说早已致仕回乡,如今眼见天下乌烟瘴气,那西山推崇商贾之道,蛊惑圣上荼毒百姓。

    此番徐阁老,便是要亲自登门,去好好质问一番那当朝元辅张居正。”

    在娱乐极其匮乏的古代社会,看热闹绝对是大部分百姓热衷的事情。

    百姓大都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懂朝廷和西山到底在推行什么新政,他们仅仅有一个朴素的观念,那便是打倒坏人的便是好人。

    那严嵩罪恶滔天为人所不齿,这徐阁老将严嵩拉下马,自然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大大好人。

    相反,大明的读书人和百姓都有一种固有观念,对于皇帝阿谀奉承,而非是直指其弊的,必然便是大大的奸臣。

    他张士元为皇帝赚了多少银子?这张家岂不是跟严家父子一般无二?

    人的思维是有固有惯性的,习惯将看到的事物与过往对照,只要有些相似,便会固执地套入。

    严嵩和严世蕃对上张居正和张士元,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京城内便出现了许多人宣讲“徐阁老踏雪棋盘街”的事迹。

    在这期间,他们总是会宣扬一些言论。

    “西山各类工坊乃是祸国殃民之举,海量丝绸、藕煤流入到市面上,物价必然是贫贱,多少百姓因此而丧失了生计?

    还有那期货市场,更加是张家父子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之行,多少人在那期货市场里头倾家荡产!

    若是不除张家父子,我大明危矣!”

    当然,张允修在治理瘟疫之时积攒下来的口碑还是有作用的。

    不少人也同时发出疑问。

    “物价贱了,亏得乃是商贾士绅,普通百姓不正是受益?”

    “期货市场进入之人,非富即贵,他们赚得大部分皆是不义之财,倾家荡产与我们有什么干系?”

    “徐阁老早不来晚不来,为何偏偏在期货货物价目降低时候来?”

    然而,理性的声音总是少数的,大部分人都是凭着情绪和印象来判断事物。

    诚然,今冬京城内少了诸多饿死冻毙之人,街道上的流民乞丐也肉眼可见的消失。

    可平日里谁会去关心这些人呢?

    邻家的某位商贾倾家荡产,胡同巷口里头,某位曾经锦衣玉食的士绅老爷家里越发落魄,这些都是随处可见的事实。

    还有人发出质问。

    “士绅老爷们都这般困苦,更何况是小民?他们都遭了灾祸,百姓得过上什么苦日子。”

    一传十十传百。

    短短不出两个时辰,伴随着“耄耋阁老踏雪棋盘街”觐见,这一颇具吸引眼球的消息,对于西山和张家父子的反对也甚嚣尘上。

    原本已然偃旗息鼓的势力,这时候也蠢蠢欲动起来。

    国子监的监生们率先得到了消息,他们成日里便紧紧盯着朝廷大事,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会大肆讨论,更不要说是如此大事。

    监生周应宾站上了高处,他出生浙江鄞县,此番家中也蒙了“灾”,自然是气愤不已。

    “我大明素来以孝道治天下,尊老乃是天下共识,于乡里宗族耄耋老者可居上座,地方官吏皆是以礼相待,朝廷更是赏赐米酒饭食。

    可如今我等眼见皆是礼崩乐坏。

    朝廷不仁,鱼肉百姓,便连徐阁老这般耄耋老臣,也仅能踏雪明志。

    可他张居正又是如何?以强权威胁京中官员拜访,看见这徐阁老于雪中受冻,却无动于衷!

    蒙蔽圣听是为不忠,目无尊长是为不孝,此等不忠不孝之徒,人人得而诛之!”

    “人人得而诛之!”

    人群之中爆发出雷鸣一般的呼喊之声。

    在国子监里头,原先一批思想更为先锋的监生,早已投入到西山之中,不是前去医学院参与研究,便是去机械学院开展发明,再不济便是去西山书院潜心学习教书。

    剩下来的这些监生,基本上都为恪守儒道,推崇仁义礼教之徒。

    他们早对于朝廷行径义愤填膺,这下子更加是引爆了火药桶。

    不知有谁在人群里头喊了一句。

    “我等也去棋盘街,也跟着徐阁老去寻张江陵讨个说法,壮一壮声势,看他张江陵如何一手遮天!”

    此言一出,顿时有无数监生响应,他们个个不受管教,朝着外头狂奔而去。

    国子监祭酒余有丁得了消息,慌忙赶来,可所见的便只有空荡荡的学堂,以及那成群结队的监生。

    他跺脚说道:“尔等这是要做甚?想要造反不成?快些回去温习功课!”

    可情绪上涨的监生们哪里肯听,不断朝着外头奔去。

    气得余有丁直接跺脚:“反了!都反了!快给我追回来!”

    可即便是国子监的学正、五经博士等等,却也同样心里怀着对于徐阶的同情之心,以及对于张家父子的不满,又怎会尽心尽力?

    眼见着事情越闹越大,余有丁不由得急忙说道。

    “快备轿!不!备车马!本官要去文渊阁觐见元辅先生!”

    京师百姓习惯将南起正阳门,北至大明门,这一段路称作棋盘街,同时也被人称之为“天街”。

    今日,便在这天街之上,顶着鹅毛大雪,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

    徐阶朝东而行,沿街的百姓不断汇聚而来,皆是要看看这位耄耋老者在雪中缓慢前行,以此来劝谏朝廷的壮举。

    不少士绅商贾,在听说了徐阶的身份之后,不由得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他们也来到这棋盘街上,有些甚至是从铺面里头走出来,对着徐阶磕头跪拜。

    他们痛哭流涕地大声说道。

    “还请徐阁老为我等做主啊~”

    动容的,跪拜的,哭泣的,崇敬的,一时间在这棋盘街之中热闹非凡,徐阶仿若民心所向一般,成为了京城这一日的焦点。

    眼见着徐阶这一八旬老者,竟在雪地里头漫步,不少人看不下去前去劝阻,其中不乏一些朝堂官员,可却为徐阶一一拒绝。

    “老夫自当要去见见叔大的,想来一切还有转机,若能让天下人醒悟,老夫死不足惜。”

    他的声音沙哑,脸上冻得有些发青,可却还是露着微笑。

    眼见此情此景,无数读书人扼腕叹息。

    可难免也有“看不过”的读书人。

    一名书生不知从何处跑出来,挡在徐阶面前质问着说道。

    “老头,你何故在此招摇过市?你已然致仕多年,朝堂之事早与你无关,闹出这般乱子来,便不怕朝廷治你的罪么?”

    眼见徐阶不答,他又冷笑着说道。

    “尔口口声声说为国为民,可在江南却有着万顷良田,尔敛财无度,却叫天下人要清贫乐道,何等之可笑!”

    这书生态度极其傲慢,以至于周围不少人都气愤不已。

    徐阶缓缓抬头看向对方说道:“老夫以风烛残年之躯,不过是步行一段路,何来招摇过市之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市井摊贩能关心天下大事,老夫深受国恩,如何不能仗义执言?

    江南水田乃州县宗族百姓所有,难道姓徐,便都是我徐阶的田产?”

    徐阶的回答不可谓不漂亮,不少读书人在听到之后,都纷纷拍手叫好。

    许多仍旧抱有怀疑之人,看向徐阶又多了几分崇敬之情。

    那书生似被说得哑口无言,脸上顿时羞红一片,结结巴巴地说道。

    “那你也不该在此理应”

    话还没说完,徐阶便将一件旁人递过来的棉布衣塞入了对方怀里,自顾自地朝前走去,留下一句话。

    “这时日留给尔等年轻人,尔等好生读书,这天下公正便交给我等残年之躯,倒也不必心疼。”

    这句话一出,周围读书人都是哭成一片。

    “徐阁老~”

    他们高声呼喊,似是要追逐内心中的真理一般。

    最先动起来的乃是国子监的学生们,他们沿路记载徐阶的一干言行,呼朋引伴召集更多人支持。

    那浙江监生周应宾高声呼喊说道。

    “各位同窗们,吾等读书人自当为天下人立命立心,所见不平之事,如何能够置之不理。

    今日徐公带了头,我等岂能够置之不理,将今日之事宣扬出去,让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令朝廷看看民心所向!”

    随着消息渐渐传开,往日里与徐阶有所故交京城官员,不少也为之动容。

    不想到徐阶临到老时,却也是这般刚烈的模样。

    明朝文人推崇风骨,徐阶此举恰恰符合了大多数读书人一直以来的固有观念。

    徐阶一路前行,临近东安门附近之时,天色已然渐渐变黑,不少人从下午一直跟随到傍晚,许多人都支撑不住,可眼见徐阶坚持至此,不免也是钦佩万分。

    正当徐阶漫步到东安门外之时,一名头戴乌纱帽的中年人匆匆从坊市里头奔跑出来。

    “徐公!徐公!”

    他高声喊着,声音甚至有一些凄厉。

    徐阶白色眉毛抬了抬,上头还沾染着些许雪花。

    “这位大人是?”

    那中年人跪在徐阶脚边痛哭流涕地说道:“徐公,我是赵志皋啊~我是您的学生赵志皋啊~”

    “赵汝迈?”徐阶瞪大了眼睛说道。“可是那隆庆二年的探花郎赵汝迈?”

    “正是学生!正是学生呐!”

    赵志皋热泪不断涌出,握着徐阶的手说道。

    “徐公这又是何苦糟践自己呢?这天气寒冷,徐公步行一日需遭受多少罪。

    若是徐公心中不忿,大可与我等书信一封,亦或是陈奏上书陛下,定然会给徐公一个公道。

    如今这般,岂不是令亲者痛仇者快乎?”

    实际上,徐阶的书信早已到达每个在朝廷有所份量的门生故吏手上,至于他们先前为何无动于衷,那便是见仁见智。

    这会儿,徐阶还要将这出戏给演绎下去,自然不会出言拆穿。

    他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动情着说道。

    “汝迈你不必再劝,老夫意已决,今日若是见不到张江陵,便死在这东安门外也死不足惜。”

    说话之间,他右手在袖口抖了抖,后者立马会意,将一个精巧的暖手炉递过去,徐阶随即将凉了的手炉为之交换。

    这一切细小的动作,隔着徐阶身上披着的斗篷,在寒风与昏暗的天色下难以看清。

    旁人见到这一画面,还觉得二人乃是在师徒相见,相互抱头痛哭,不由得感慨万分。

    《京畿日报》的记者已然换了好几名,却依旧在寒风中,将这一画面给记录了下来。

    “时有徐公与赵侍读二人相见恨晚,于东华门外抱头痛哭,言语间徐公尽数当今天下十大弊病,愿以死劝谏陛下,劝说昔日学生,当朝首辅张江陵.民生之苦可见一斑.”

    文渊阁。

    申时行就着油灯,看清楚了奏报上头的内容,朝着一旁的张居正担忧说道。

    “恩府,徐子升一行人已然到了您府门口,那些生员为之裹挟,在外头喊叫要个公道。”

    温吞的申时行终于是有些着急了。

    “朝廷上也颇有声音,不少部堂高官都送来条子,要求恩府你面见徐子升,优待于他。

    此事不能再拖了。”

    张居正手里还拿着一份报告,那是户部与工部近来上奏,对于三月以来大明各项民生变化的数据和图表。

    他看得很是仔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可让司礼监通报陛下?”

    申时行无奈叹息说道:“陛下成日里在西山剧院呢,说是要研究个什么新的剧种,这朝堂之事皆是置之不理。”

    张居正面无表情,似乎已然习惯了这样的通报,他沉声说道。

    “非是什么大事,他们不过是想要一条生路而已,朝廷也不能赶尽杀绝,派些人维持秩序,不闹出乱子来。

    我会亲自走一趟,见一见这位昔日座师,此事还是要小心行事,如今京城群情汹汹,最为关键的乃是平息众怒,稳字当头。”

    “若恩府你前去,岂不是向着他们低头?”申时行颇有些不忿。

    徐阶在江南闹出这么大的乱子,转头来京城,却开始假惺惺演绎起了深明大义,逼迫张居正前去迎接。

    到时候,再以“百姓”的名义提出些要求,朝廷是应还是不应?

    张居正却摇摇头说道:“不可置气,我这位座师拼了命,也要为江南士族搏一条生路,咱们也要稳定江南局势,适当回转低头是应有之义。

    即刻备车马启程吧。”

    “嗳!”申时行喟然长叹。

    心中有所气愤,可转念一想来,这却是最好的选择,自己也不用硬着头皮,跟一些昔日好友反目成仇了。

    只是好不容易打开的局势,让江南百姓有喘息之机,转头却又要卷土重来,令江南士族再次做大么?

    即便申时行自己出身江南,却也不免为这历史大势所哀叹。

    可正当他走出文渊阁之时,有一人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游管家?”

    游七拱拱手说道:“见过申阁老。”

    说罢他便朝着里头狂奔而去,一看到张居正便下跪禀告说道:“老爷大事不妙了。”

    张居正愣了一下,他让游七去稳住张家府外的人群,这会儿对方赶来,难道真出了什么大事?

    “那徐子升如何了?”

    张居正眉毛倒竖起来,面若寒霜一般。

    他最怕的便是,徐阶体力不支,死在自己家门前。

    那张家可真是百口莫辩了,一个不尊师重道的帽子扣下来,他这个首辅还怎么当下去?

    可游七却摇摇头说道:“那徐阁老还在门外站着,有家丁看护着,我等请他进门,他非要老爷您到了才肯进,其余倒也没什么。”

    “那到底是何事?”张居正怒目而视,失去了耐心。

    “嗐!”

    游七重重叹了一口气说道。

    “便又是小公子,他今日正在仁民医馆教导医学,不想听闻这消息,立马便坐不住了,已然快马赶到家中,说是要好好给徐阶一个教训。”

    张居正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他将大多情况都算了进去,唯独忘记了这个最大的变数。

    他瞪大了眼睛质问说道。

    “我不是让这逆子好好待着?”

    游七缩了缩脖子:“老爷,您也知道,小公子他并非是听话的性子”

    “不好!”

    张居正脸上再也绷不住了,他将手边文书扔下,急忙朝着游七说道。

    “快随我回去,若是晚些,怕这逆子又要惹出事端!”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294/2837556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