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红尘阵初成
推荐阅读:寒门秀才,墨雨云间 九厄剑骨:逆命斩天录 苟在末法福地当树祖 随娘改嫁遇克星?崽崽尽享富贵荣华 两界高武:收束诸天成大罗 偏偏溺爱 昭华烬 开局被骗失身,得知真相后我杀疯了 莫比乌斯警笛 战国墨主
连着两日,咸阳城的空气都像浸在水里,潮乎乎的。城隍庙成了临时议事处,青石板地上用石灰画着张简易的城防图,王砚正用树枝在图上圈点,周围围着鹤鸣老汉、绣坊老板娘、瞎眼老乞丐,连小三都捧着个砚台蹲在边上,时不时添点墨。
“月食之夜,阴水婆婆最可能从三个地方动手。”王砚指着图上的三个红点,“西南角河堤是龙脉所在,她肯定要再试一次;渡口的老码头水下是空的,容易藏炸药;还有城北的水闸,只要炸开,半个城都会被淹。”
瞎眼老乞丐用拐杖敲了敲西南角:“这里的土气最虚,前日我摸过,地下的石头都发酥了,定是被蚀龙钉啃了不少。”
“我这几日绣了五十个‘锁灵荷包’。”绣坊老板娘打开个竹篮,里面摆满了巴掌大的荷包,每个都绣着五彩的圈,“里面塞了桃木屑和艾草,带在身上能挡阴蚋,我让街坊们都分了。”
鹤鸣老汉放下草靶子,靶子上插着的不是糖葫芦,是串成串的铜钱,每个铜钱中间都钻了个小孔,穿着红绳:“这是‘镇宅钱’,用的是早年官铸的铜钱,阳气足,挂在门楣上能挡邪祟。我已经让卖菜的阿婆们帮忙往各家送了。”
王砚点点头,又看向青溪先生:“先生,‘红尘阵’的阵眼就设在城隍庙,这里是全城的中轴,香火气最盛,用它做根基最合适。”
青溪先生正用手指摩挲着城防图,闻言颔首:“红尘阵,本就是借人间烟火气为屏障。商铺的吆喝声、酒肆的喧闹声、家家户户的灶火气,都是阵眼的力。你记住,阵眼不在庙,在人心——只要百姓心里念着‘守家’,这阵就散不了。”
说话间,小三跑了进来,手里拿着卷布,布上用朱砂画着密密麻麻的线:“东家,这是按您说的,把全城的街巷都画下来了,您看对不对?”
王砚展开布卷,见上面不仅画着街巷,还在每个路口标了记号:“对,就是这样。等下你按这图,把绣坊老板娘的锁灵荷包挂在每个路口的老槐树上,记住,要挂在朝南的枝桠上,借日光养着。”
小三刚要走,鹤鸣老汉叫住他:“等等,把这个带上。”他从草靶子上取下串糖葫芦,糖衣亮得像琥珀,“这串里掺了终南山的灵草汁,遇到阴水派的人,扔过去能烧他们的黑袍。”
雨又开始下了,淅淅沥沥的,打在城隍庙的瓦檐上,发出沙沙的响。王砚提着灯笼,跟着青溪先生往西南角河堤走,检验各处的布置。
渡口的老码头,几个摆渡人正把鹤鸣老汉给的镇宅钱系在船锚上,见王砚来了,老张咧嘴笑道:“王掌柜放心,夜里我们轮流守着,别说人,就是只耗子想靠近,我们都能听见。”
城北的水闸旁,绣坊的几个伙计正往闸门上贴符纸,符纸是王砚画的“固土符”,贴上去后,木闸门竟泛起层淡淡的黄光。“老板娘说,这符能让木头比石头还硬。”一个伙计拍着闸门,声音响亮。
走到西街时,王砚看见瞎眼老乞丐正坐在墙根下,怀里的土狗竖着耳朵,时不时朝某个方向吠两声。“后生,西北巷那边有股子腥气,像是藏了人。”老乞丐低声道,“我让土狗去闻了,回来时爪子上沾了黑泥,跟渭水底的泥一个味。”
王砚心里一凛,引气往西北巷探去。果然,巷子深处的废弃货栈里,萦绕着团极淡的黑气,像被什么东西捂着,若隐若现。“是阴水派的人在探路。”他从袖中摸出张“警示符”,往货栈方向一弹,符纸化作道白光,落在货栈顶上,“这符能惊动他们,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回到城隍庙时,天已经擦黑。绣坊老板娘正在给老乞丐缝个新布包,鹤鸣老汉在给糖葫芦上糖衣,青溪先生坐在门槛上,望着外面渐起的灯火,竹鱼竿在手里轻轻转着。
“都安排好了?”青溪先生问。
“嗯。”王砚在他身边坐下,望着满城的灯火,心里忽然很踏实,“就算阴水婆婆真来了,也会知道,这咸阳城不是她能撒野的地方。”
青溪先生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星光:“当年广成子说,人间最厉害的不是法术,是‘舍不得’——舍不得街坊邻居,舍不得锅碗瓢盆,舍不得这热热闹闹的日子。有了这份舍不得,就没有守不住的城。”
雨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着城隍庙的朱漆大门。王砚摸了摸腰间的悟道玉,玉上的“道”字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像在应和着青溪先生的话。
他知道,明日的月食之夜,必定是场硬仗。但只要这满城的烟火气还在,这红尘阵就永远立着,像道看不见的墙,护着这城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户。
(https://www.shudi8.com/shu/738030/3559752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