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557章 ,不忘最初志向与蒸汽战列舰的初声

第557章 ,不忘最初志向与蒸汽战列舰的初声


第557章  ,不忘最初志向与蒸汽战列舰的初声

    连夏允彝都没有想到,东吁势力居然如此繁杂,侯方域宴请他之后,东吁王朱常瀛又邀请他一聚。

    本来他是不想去的,他对朱常瀛这个逃跑天子没什么好感,尤其是在东吁稳定之后,他又不安分,争权夺利。

    可谓是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没了其他南明皇帝的衬托,这位皇帝在明末的这段时间,显得如同一个小丑一般,给大明这段历史画上了一个让人嘲讽的句号。

    但朱常瀛却以亲戚的身份来邀请他,夏完淳与朱幼薇已经成亲,有这层关系在,他还真不好意思拒绝。

    东吁王宫算不得繁华,王宫的面积甚至不如杜麟征的庄园,现在的东吁是君主立宪制,朱常瀛只有祭祀天地的时候,才会出现在普通百姓面前。

    东吁王室每年只有10万的年金,他倒是想增加一些,但这些年他这个大王的威望越来越低,不管是从民间还是官场都觉得,花10万请个牌位供著,太不划算了,要不是还有沐天波维护他,他连这个泥胎木塑都坐不稳。

    东吁的政治气氛,吓的朱常瀛非常老实,生怕连东吁王的位置都保不住。

    10万元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但对王室来说,用来维持他本就不多的体面,已经消耗了大半,剩下王室一家的用度就所剩不多了。

    万幸朱由榔在民朝还是学到了一些真本事,用当初东吁给了1万亩田地,弄了一个橡胶作物园,加上这些年他们又想办法购买了一些土地,这些土地零零散散,大概有3万亩,种植的都是价值高的橡胶,而这些年橡胶的价格逐步提升,朱由榔又依托橡胶,建设了轮胎厂,橡胶鞋厂。

    靠著橡胶园和这几个工厂,朱常瀛一家勉强维持了相对体面的生活。

    双方交流之后,夏允彝才知道朱常瀛为什么找自己,他居然是想要找民朝靠山,保住自己的王位。

    这20年时间大同社产业的浪潮逐步传导到南中,这片地区各国经济的发展极其迅速。

    但经济发展的却极其不平衡,南中各国都是以经济种植园经济为主,港口贸易为辅,赚一点停泊费和港口服务费。

    发展的红利大部分都被南中各国的贵族乡绅夺取,底层的农夫和工匠,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终日劳作不得停歇。

    但民朝建立本身对南中地区底层百姓是巨大鼓舞,封建王权在经济和政治的冲击下,摇摇欲坠,人人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

    南中第一个崩溃的国家就是安南,阮岳三兄弟在民朝的支持下,几乎把安南的权贵屠杀殆尽。

    而后阮岳称帝,想要再一次在安南建立封建君主制,但大同社又支持阮惠反抗阮岳,去年阮岳率领大军连连败给他的二弟,最终吐血病死在战场上。

    现在安南的权利掌握在阮惠身上,他吸取了自己兄长的教训,不敢称帝不说,反而全面学习大同社的制度,建立公民议会,自己只敢称都督,连元首都不敢称。甚至还请回了大同社的顾问团,帮助安南制定产业发展的政策。

    安南的变化让南中各国暗潮涌动,底层的百姓都不想要君主制,他们想要学习安南,学习天朝。

    而安南的变化让南中各国的王室惊恐,这已经是东方世界第二个没有皇室的国家了,再加上朝鲜王室,德川幕府遭遇,大同社想要推翻封建君主制度,这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事。

    南洋,南中各国王室可谓是敢怒不敢言,安南,日本的下场摆在那,加上各国国内暗潮涌,各种起义势力此起彼伏,只是经济上行,还勉强,没有大规模的扩散。

    但南中王室权贵都知道国家已经处在火山口上了,天朝只要引燃这个火山口,爆发的岩浆就会淹没他们所有的家族。

    既然天朝要推行公民制度,他们只能服从了。

    于是这些国家开始学习朝鲜,东吁的君主立宪制,不管是明里暗里的,总会制度建立公民议会的法令,把权利分给一些王室的旁支,地方豪强,制定一些发展产业的国策,王室团结豪强共同应对民朝和本国百姓的压力。

    而朱常瀛更加悲苦,其他国家还能用君主立宪制延缓矛盾,东吁上下连君主立宪制都不想要了。东吁全国上下几乎没一个人支持他,他们父子商议一阵之后,认为现在只能求民朝庇佑他们了。

    夏允彝听完朱常瀛的需求淡然建议道:「大王,我以为您现在最好学习的对象就是朱由崧,只有所有人都不在意您,您这位置才能坐的安稳,十万元如果能维持国家的稳定,我想东吁朝廷还是愿意付出的。」

    而后也不管朱常瀛听不听都离开了。

    「朱由崧?」朱常瀛眉头紧皱,自己这个侄子在民朝做的事情,他也知道,如同一个跳梁小丑一般。

    朱由榔苦笑道:「堂哥虽然像小丑,但他在民朝却活的自在。」

    朱常瀛悲苦道:「朱家子孙沦落至此,百年之后,我等还有何面目去见太祖皇帝?」

    朱由榔听到自己的父亲不由得翻白眼,您觉得没脸去见太祖皇帝,真见到大同军,您为什么跑的那么快?

    在杜麟征不断挽留之下,夏允彝在东吁待了半个月时间,终究还是登上了返回中原的海船。

    在离开东吁前,夏允彝对杜麟征劝说道:「天下大事,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则亡,从徐社长摧毁皇权开始,天下的轨道已经改变,封建皇权已然动摇,我不希望你逆潮流而动。

    有时间的时候,我希望你多回忆,我们当年在江南建立几社的志向,希望这能给你一个导航,所作所为都不要太偏离这个最初的志向。」  

    说完夏允彝行礼和自己这个老友告别。

    杜麟征畅然若失,看著登船的夏允彝,脸上不由得苦笑道:「天下又有几人能一直向著最初的志向前进。

    离开东吁后,夏允彝的海船来到了南洋最重要的军事港口,巨港城。

    这里是天竺舰队的母港,经过大同社十几年的建设,此地不但经济繁华,更成为了一个军事要塞,控制这个港口就能隔断东西世界的联系,掌控整个南洋地区。

    不过对夏允彝来说,巨港最大的新生事物却是那一艘艘带著一根巨大烟囱的蒸汽轮船。

    他在巨港改换乘坐的一艘500吨级的蒸汽轮船航行,蒸汽轮船的速度远超他的想像,是海船速度的2~3倍左,最重要的是蒸汽轮船不需要追著洋流,追著风向,可以在海上行走的最短的航线当中。

    他询问舰队长姜朝阳道:「这种蒸汽轮船比起风帆限制更小,机动更强,朝廷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普及?」

    姜朝阳叹息道:「蒸汽轮船虽然比风帆船限制少,但它的仓库大部分都用来装煤,装不了多少货物,远洋贸易靠的就是货物。

    而且蒸汽动力也有所限制,风帆战船装够了粮食和水,可以航行上万里,但蒸汽轮船需要烧煤,即便是现在的极限,也只有航行不到千里,速度虽然快,但不适合远洋贸易,中短途的贸易又有火车,火车的速度更快。」

    「现在民朝的蒸汽轮船,只在沿海和南洋地区行情,南海舰队在南洋各地,修建适合蒸汽轮船停靠的港口,建立煤仓,在南洋逐步建立了一个蒸汽轮船贸易网络。

    一些需要追求时效的贸易货物已经开始逐步由蒸汽轮船来运输,不过想要继续扩大这个网络,只能等研发效率更高的蒸汽机。」

    「而这又需要研发出力量更强大的水压机,能制造出承受更大压力的气缸。

    这些年墨子学院虽然投入了海量的钱财,水压机也只是由千吨机涨到2000吨级,据说现在已经开始预研3000吨级水压机,社长也在设计适合航运的蒸汽机,等新一代蒸汽机成型了,蒸汽轮船才有可能彻底取代现在的风帆船。」

    姜朝阳这些海军军官也对民朝的科技发展太慢感到不满,现在民朝的海军军官已经有一个共识,就是蒸汽轮船必然会取代现在的风帆船,蒸汽战列舰必然会取代风帆战列舰,未来海上航行的轮船必然是蒸汽轮船。

    为此他们甚至研发了试验型的蒸汽战列舰,在战列舰外围挂上10mm的钢板,使用最新式的钢炮,这种战列舰不管是机动性还是防御力都远远超过了风帆战列舰,海军军官对自己的战列舰建也就三个要求,速度要快,防御力要高,火炮要猛。

    蒸汽战列舰对海军军官来说是完美的武器,加装了钢护甲,他们的防御力高,使用了蒸汽为动力,速度快,机动灵活,操弄风帆的人员变得更少。

    在他们的模拟海战中,一艘蒸汽战列舰能扛住上百发炮弹而不被击沉,同等吨位的蒸汽战列舰能吊打10艘风帆战列舰。

    而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航程短,加载的护甲越厚,速度越慢,行程越短,现阶段即便是制造出这样的蒸汽战列舰,但也只能在近海使用。

    但这对民朝海军来说基本上没用,从大同社控制南洋之后,根本就没有哪个国家的海军能靠近本土200里的范围。

    明朝的海域面积不断扩张,海军需要的战列舰对他们的行程要求极高,需要深入到其他大陆去执行任务。

    于是民朝的海军军官就难受,所有人都知道蒸汽战列舰是未来,但大家不知道这个未来什么时候会到来,现在制造的风帆战列舰越大越多,未来浪费的军费就越多。

    弄的民朝海军进不敢大规模的制造风帆战列舰,退又得不到拥有实战能力的蒸汽战列舰。

    听著这些陌生的名字,夏允彝感慨无比,虽然他通过民朝各类报纸了解神州发展的情况,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他连名字都听不懂。

    >


  (https://www.shudi8.com/shu/737846/2837532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