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558章 , 繁华热闹的万国博览会

第558章 , 繁华热闹的万国博览会


第558章  ,  繁华热闹的万国博览会

    大同历三十一年(公元1653年)10月5日,广州港。

    夏允彝所乘坐的蒸汽客轮,在十日不到的航程中,历经六次靠港补充煤炭与淡水,终于在这一天,伴随著悠长的汽笛声,终于能看到神洲土地,要知道巨港距离广州有6000余里地,占据这趟航行的1/3的路程,但只要了10天的时,他心中不禁感慨蒸汽航运快捷高效。

    远在轮船尚未完全靠岸,一座巍峨的灯塔便已映入眼帘,如同巨人般矗立,为往来如织的船只指引著方向,灯塔的后方则是一个庞大的港口,比起仰光繁华了不止十倍。

    四周海面上俨然一场全球船舶的博览会,有民朝自行建造的福船、广船等各式传统帆船与新型远洋海船穿梭其间,悬挂著英格兰、法兰西、荷兰、葡萄牙、

    西班牙等欧罗巴诸国旗帜的商船比比皆是,更有来自奥斯曼、天竺、波斯等地,带著浓郁异域风情的海船点缀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冒著滚滚黑烟、不时发出洪亮汽笛声的蒸汽轮船,其灵活性和速度远超各种船只,引起海面上其他船的一阵阵瞩目。

    如此万舸争流,熙熙攘攘,共同勾勒出广州港无与伦比的繁华图景。

    作为民朝在东南地区的经济心脏,广州汇聚了两广、西南乃至中南半岛、南洋各地的物产。

    开海政策推行至今,这里已成为本土东南区域无可争议的贸易枢纽与经济中心。

    随著轮船逐渐靠近,港区的全貌愈发清晰—其规模之宏大,远超仰光十倍不止!无数以水泥浇筑的泊位向深海延伸,井然有序地停泊著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各色商船。

    泊位上空,一座座巨大的蒸汽龙门吊如同钢铁巨臂,沉稳而有力地将货物从船舱中吊卸下来。得益于使用安南产的无烟煤,这些龙门吊虽喷吐著蒸汽,但烟尘较浅,很快消散在空气中,不过靠近时仍能闻到一股特有的煤烟气味。

    若说仰光港的繁华尚在他记忆与理解的范围之内,那么眼前广州港的先进设施、如林的桅杆与密集的船流,则带来了一种近乎陌生的震撼,这是一种属于新时代的、蓬勃进发的力量感。

    登岸之后,步入港口区,喧器的人气扑面而来。码头上摩肩接踵,各色人种汇聚:穿著紧身外套和马裤的欧罗巴水手,头缠包巾、身著长袍的波斯商人,皮肤黝黑、眼神精明的天竺客商,全球各地的面孔在此都能寻见,人口密度比之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码头区还要高出数倍。夏允彝暗自估算,只怕广州一城的人口,已然突破了百万之数。

    离开码头区,便是民朝特色的水泥大道,平坦而宽阔。大道两旁,五六层高的楼房鳞次栉比,底层皆是店铺,橱窗与货架上陈列著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货。

    自开海以来,广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商业传统,吸引了超过十万计的海外商贾在此常驻或频繁往来。

    他们购置产业,形成聚居区,使得夏允彝在广州街头,不仅能见到专为英格兰商人服务的社区,也能看到充满天竺、波斯等文明特色的街巷。

    尤其是近期,民朝即将举办首届万国博览会的消息,已通过全球商船网络传遍四方。

    更诱人的是,若参展特产被民朝官方看中,还有机会获得低息贷款以帮助建设相关产业。金钱的驱动力是巨大的,距离最近、消息最灵通的南洋各国、日本、朝鲜等地商人闻风而动,纷纷满载本国特色货物,扬帆而至,齐聚广州。

    因此,夏允彝穿行于街市时,发现异域面孔比例极高,几乎每五人中便能遇上一两位他国商旅。

    在广州官方的招待所休整一夜后,夏允彝才得知万国博览会的具体事宜,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何广州的外国商船和商人如此之多。

    翌日,他便动身前往珠江畔预定的博览会场地。

    万国博览会的场地极大,广州城内难以举办,所以场地征集了广州郊区的一块田地,建了一个全新的博览馆。

    马车尚在途中,远处一片区域已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待行近些,他才看清,那计划中的博览会主场馆,竟是一座由钢铁骨架和巨大玻璃幕墙构成的宏伟建筑!在岭南明亮的阳光下,整个场馆熠熠生辉,流光溢彩,刺目得让他不得不抬手遮挡。

    夏允彝不由得哑然失笑,对随行人员感慨道:「当初我等在英格兰,想冬日吃口新鲜蔬菜,建个半亩大小的玻璃暖房已属不易。如今我民朝竟能用玻璃与钢铁,建造如此恢弘的殿宇!看来这些年,我朝的玻璃产业发展,远超某的想像啊!」

    随行的工作人员笑道:「英格兰的藩国小邦岂能和我民朝相比。」

    他的马车还未抵达工地核心区,便先被一个规模惊人的露天市集所阻挡。

    这市集庞大无比,放眼望去,各式各样、充满异域风情的帐篷连绵不绝,宛如一个容纳了十数万人的巨大军营,道路上更是有各种的马车,有的装满了货物进入,有的装满各种货物离开,还有载满了客人的客运马车,这些马车把街道堵的严严实实,巡检不断的指挥交通,疏散著人群。

    当他们走到市集外围马车就不允许进入了,于是夏允彝把马车停在停车场,徒步进入市集。

    一进入市集,人流密度顿时大了10倍都不止,夏允彝都感觉自己难以前进,只能跟著人流走,难怪马车不能进入了。

    「快来看,这里有鸵鸟赛,押中哪只鸵鸟便可获得三十倍的利润?」

    「这里有波斯舞娘,有波斯当地的特色舞蹈肚皮舞,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欧罗巴的骑士大赛,让你能领会到冷兵器白刃格杀的热血。」各种操著怪异口音的汉语,在这里招揽客人和商贾。  

    「骑士大赛?」夏允彝来了兴趣了,他在英格兰待了十几年,也看了几场骑士大赛,的确是让人热血沸腾。

    于是他转向欧罗巴场馆,没多久就看到了一个水泥搭建的两层的露天长馆,他花了3角钱进到场馆内部,场馆内全副武装的骑士,各自拿著一根木头的长矛,哨声响起,相互冲击,看著四周的观众欢呼无比。

    不过夏允彝却发现,这两个骑士骑术都不怎么样,冲击的速度也不快,只是民朝百姓没有见过这种正面的硬冲,这倒是的确满足了岭南百姓对骑兵冲锋的幻想。

    夏允彝询问道:「万国博览会的场馆还没建立好,这就开始啦?」

    跟著他的工作人员无奈道:「场馆虽然没建好,但这些海商已经来了,他们不愿意再浪费时间等半年,于是搭帐篷在这里卖货,我等本想驱赶海商。

    但总理大臣却认为这些海商本就是民朝招呼过来的,岂能因为我们没有做好接待的事情,就把他们给赶走,这不是待客之道。就给他们安排了一块空地,允许让他们在这里卖货。」

    万国博览会的消息传开之后,许多海外商人担心错过会期,提前数月便抵达广州,毕竟这个时代的通讯远远不是后世可比,一趟海上贸易花费的时间可能高达数年。

    此时主场馆尚未峻工,博览会自然无法正式开始。但精明的商人们不会让自己的货物积压仓中、空耗时光。

    不知由谁发起,他们在场馆外围的空地上自发支起帐篷,将货物陈列出来,供广州市民和各地商人先行选购。

    这种举动其他商队纷纷效仿。很快,一个由各国海商自发形成的露天贸易市场便初具规模。

    负责筹办博览会的罗伟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下令驱散,反而指示广州知府赵汉卿给予支持,派遣巡检司兵丁维持秩序,划定区域统一管理,甚至还协助搭建了临时仓库以供商人囤货,甚至还调动一营巡捕,专门维持秩序,抓捕强盗,小偷,还有曹员处理经济上的矛盾纠纷,维持市集的秩序。

    随著抵达广州的海商越来越多,这个「草市」的规模如同滚雪球般日益膨胀,如今已成为广州城最炙手可热的贸易集散地,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在这里,可以找到中南半岛的珍稀檀木,安南莹润珍珠,东吁靓丽的翡翠,新大陆厚厚的各类皮草,天竺璀璨的宝石与精美棉布。朝鲜和日本的商人则带来了优质的鲸油蜡烛。

    可以说全世界优秀的货物都可以在这个市集找得到。

    因为竞争压力大,为了吸引眼球,朝鲜商队甚至特意运来一副完整的鲸鱼骨架,矗立在摊位前。

    这顿时引起了轰动,这罕见的庞然大物每日都吸引大量广州市民驻足围观,也使得他们的生意异常火爆。

    朝鲜商人的成功营销立刻引来了效仿。难道只有你们有奇物可炫?

    来自殷洲大陆的商队,开辟了一片场地,举办起了鸵鸟奔跑比赛,并表演具有本土特色的祭祀仪式、战舞和欢快的草裙舞,以此聚拢人气。

    玛雅祭司则摆开阵势,为好奇的民朝百姓「占卜算命」,尽管大家未必深信,却不妨碍他们饶有兴致地体验一番「新大陆法师」的神秘。

    天竺舞者跳起节奏鲜明的湿婆神舞,波斯商人则搞起了全副武装的格斗大赛,波斯弯刀的炫技吸引了一大批光最引人注目的,是法兰西等国商人联合组织的欧罗巴骑士大赛。

    尽管火器时代已然来临,但这种充满力量与技巧的冷兵器对决,依然极具观赏性,每天都能吸引里三层外三层的市民,喝彩声震天。此外,还有各国风情的歌舞表演轮番上场。

    渐渐地,这些原本为了招揽生意而设的表演和比赛,其风头甚至盖过了货物交易本身,仿佛成了主业。

    前来观看的民朝百姓也毫不吝啬,纷纷将铜钱、银币投掷给表演者,以示赞赏。这意外的收入让各国商队大喜过望,表演得也更加卖力投入。

    各种充满异域色彩的赛事和表演的名声,迅速从广州传遍南中国,乃至更远的内陆。福建、江西、江浙、乃至蜀中的富裕人家,纷纷乘坐火车专程赶来广州,就为一睹这前所未有的万国风情。

    这场因博览会而起的商贸活动,已然演变成全民民的狂欢节,为广州带来了空前的人流与资金流。

    如今的广州城,日日如同佳节,交易额每日都创下天文数字。港口码头昼夜不息,人声鼎沸,堪称一座不夜之城。连见多识广的民朝本土人士都为之惊叹,而那些来自欧洲,天竺,天方地区的航海家,则对这座港口的活力、秩序与包容性表示极大的钦佩与满意。

    置身于这片喧嚣而充满生机的海洋中,夏允彝望著眼前这派「万国来朝」、

    商贸与文化热烈交融的盛世景象,不禁抚须长叹,由衷赞道:「罗公台,非但有经国济世之宏图,更兼因势利导、化民成俗之巧思,使万商归心,百艺竞陈,其才具之卓绝,某远远不及也。」

    广州,万国博览会主场馆工地。

    夏允彝信步走向那已初见雄姿的博览会主场馆。巨大的钢铁骨架支撑起宽阔的空间,晶莹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耀,场馆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只剩下内部的装修。

    他刚抵达不久,便瞧见一个头戴藤编安全帽、身著简便工匠服的身影正在指挥工匠,对场馆进行最后的装饰,正是民朝副总理大臣罗伟。

    「公台兄,许久不见了!」夏允彝笑著上前招呼。

    罗伟闻声转头,见到夏允彝,迎过来笑道:「仲彝!你可算是舍得从英格兰那纷乱之地回来了!」两人用力握了握手,旧友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几社和重民社在民朝都是在野的少数派,所以几个社团之间关系都比较亲密。  

    罗伟拉著他进入场馆道:「这一批将会是天竺场馆,这里是波斯场馆,欧罗巴场馆在东南地区,中央这一大片,这是我明朝场馆,等万国博览会开始之后,这里将会摆满我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铁器,蒸汽机等货物,供全球的商人挑选。」

    「二楼就是钱庄区,这次的万国博览会除了交易全球货物之外,还有发展产业之用,各国只要有我民朝需要的货物,民朝就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发展本土产业。」

    罗伟兴致很高,亲自带著夏允彝在场馆内简单巡视了一圈,讲解布局与设计理念,最开始他只是把万国博览会当成一个普通的政务,但随著广州越来越热闹,全球的海商都被吸引过来。

    他有预感这次的万国博览会,将会是他从政以来最重要的政绩,他可能会因为此事名留青史,所以他极其重视这场万国博览会的举办随后,两人来到罗伟的办公室,俯瞰下方那片由无数帐篷、摊位和熙攘人流构成的、规模宏大的自发市集。喧嚣鼎沸的人声、五彩斑斓的货物、异域风情的表演,共同汇成一幅活色生香的万国商贾图。

    夏允彝望著眼前这前所未有的盛景,由衷赞叹道:「公伟兄,经纬天地,斡旋经济,促成如此盛世画卷,弟钦佩之至!」

    罗伟却连连摆手道:「允彝过誉了。此情此景,实乃天下商贾闻风而动,逐利而聚,自发形成。我辈不过顺势而为,略加引导,提供便利,维持秩序罢了,岂敢贪此天功」?」

    夏允彝感慨道:「即便如此,能顺势而为,使其井然有序,亦是大才。眼前盛景已是百年难遇,真不敢想像,待来年三月,万国博览会正式开幕之时,又会是何等盛极一时的景象!」

    「三月正是岭南气候最佳之时,」罗伟点头道,「届时你定要再来观看。不过此次博览会,汇聚四方奇珍、促进货物交易尚在其次。」

    「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让我民朝能系统性地了解寰宇各邦之物产、技艺与潜力,以便更好地规划全球贸易,力求做到互通有无,平衡发展。」

    他轻叹一声,向夏允彝透露了当下民朝在贸易中遇到的隐忧:「如今我朝看似繁花著锦,烈火烹油,大量金银流入,实则内藏隐患。

    金银涌入过多,已致本土物价持续上涨,社长称之为通货膨胀」。

    然则与之相反,欧罗巴、天竺乃至南洋诸国,因金银流出,市面钱贵物贱,陷入了通货紧缩」之困境。

    各国为求自保,甚至开始重拾闭关锁国之策,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我朝产业所依赖的海外市场,于国计民生大为不利。」

    夏允彝闻言若有所思,结合自己在英格兰的观察道:「公伟兄此言,真如醍醐灌顶!我在英格兰时,确见其金银愈发贵重,而粮食、布匹等大宗货物价格连连下跌。开办工坊所得利润,竟不如坐拥金银待其升值。当时我只觉其经济怪异,却不明所以,今日方知,根源竟在于我民朝如巨鲸吸水,吸纳了寰宇过量的金银!

    果然经国济世之道,学问深奥,这金银本是财富象征,多了少了,竟都成患。」

    罗伟颔首道:「以往全球多为小农经济,交易不频,多以物易物或自给自足,经济脉络相对简单。然自我朝开启工业化以来,新产业层出不穷,交易规模与频率呈指数级增长,经济体系日趋复杂。仅靠市场自发调节,已难以支撑我朝如此庞大体量的持续发展。」

    他目光深远,指向远方海天相接之处:「故而,需要我民朝以更宏大的视野,主动在全球进行布局,平衡贸易,引导经济流向。我近年来深思,觉以金银这等天然矿物作为全球贸易的唯一等价物,其本身存在缺陷,长远来看,恐将制约我朝产业的进一步扩张。」

    夏允彝疑惑道:「公伟兄何出此言?」

    罗伟解释道:「据三司与户部统计,眼下全球每年所产黄金,不过百吨上下,白银亦仅两千吨左右,产量已近极限,且旧矿尚有枯竭之虞。反观我民朝,产业规模几乎年年增长,对等价物的需求与日俱增。

    若继续固守金银本位,可供交易媒介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实物财富增长的速度,通货紧缩之困,迟早会降临我朝!届时,工厂生产之物恐无人能买,方才真成大患。」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坚定:「因此,元首力推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粮票」体系,逐步取代金银货币,实乃是破解全球贸易困局的良方。粮票之发行,可依据实际生产与贸易需求进行调节,不受天然矿产限制,也可以降低各国对金银的渴望。」

    夏允彝眉头紧锁:「大明宝钞之前车之鉴不远,印发不过数十年,便形同废纸。欲令天下商贾,尤其是海外番商,接受此等纸钞」,只怕难如登天。信誉建立,非一日之功。」

    「难也必须推行!」罗伟语气斩钉截铁道:「根据三司使最新统计预测,照此趋势,不出十年,我朝产业规模将再翻一番。届时现有金银存量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交易体系!若不及早绸缪,通货紧缩一旦在我朝内部发生,百业凋敝,后果不堪设想!」

    他指著脚下这片正在兴建的博览会场以及远方繁荣的港口,沉声道:「欲推广粮票,需双管齐下。一则,需在全球关键节点,如广州、泉州、天津,乃至未来的伦敦、果阿、墨西哥城,建立我民朝官方的结算钱庄」网络,确保粮票能便捷兑换、流通。

    二则,也是最根本的,需让各国有物可卖,有我朝所需之物!唯有我朝持续从各国购买大量特产,使彼等手中积累起我朝的粮票,并能用之购买我朝商品、

    技术或偿还债务,此信用体系方能真正运转起来,逐渐取代金银。此次万国博览会,甄选全球物产,便是这盘大棋的关键一步!」

    夏允彝听著罗伟勾勒的宏大蓝图,心中震撼不已,这种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的深远变革,这种大格局,再想想其他各国蝇营狗苟的争权夺利,差距太大了。

    >


  (https://www.shudi8.com/shu/737846/2837532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