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559章 ,自卑的安南使团

第559章 ,自卑的安南使团


第559章  ,自卑的安南使团

    大同历三十一年(公元1653年)10月10日,广州火车站。

    汽笛长鸣,钢铁巨兽般的火车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富有节奏的轰鸣,载著夏允彝与李定国向北驶去。

    夏允彝在广州休整五日后,决定放弃相对缓慢的海路,改乘这贯通南北的铁路大动脉返回京城。

    民朝经历了2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铁路网,每年少则铺设2000多里的铁路,多则铺设三千余里,在中原铁路网建设完成之后,铺设铁路的方向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辽东,西域,和江南,这其中又以江南铺设最多,铁路行程的一大半都铺设在江南。

    终于在去年打通了京城到广东之间的铁路大动脉,从广东可以一路乘坐铁路直达京城,所以夏允彝想要坐铁路一路返回京城,并观察中原腹地发展的情况。

    火车行驶平稳后不久,一直闭目养神的李定国忽然睁开眼,低声道:「夏公,后面几节车厢,坐的都是行伍之人,而且是见过血、打过硬仗的老兵。」

    夏允彝迟疑道:「军人?」

    这段时间民朝附近也没有发生战事,广东这里哪里冒出来的军人?

    「哒哒哒!」就在此时他们他们包厢传来敲门声音。

    李定国开门,门外站著三人,为首者是一名身材魁梧、肤色黝黑的壮汉,目光锐利如鹰,虽穿著一身陈旧的大同军服,却难掩一股久经沙场的悍勇之气。他身后跟著两名精干的年轻人,眼神警惕,身形挺拔,同样散发著若有若无的杀气。

    李定国当即就警惕起来,手不由自觉的摸到了自己的左轮枪。

    那壮汉见李定国戒备的神色,立刻抱拳,用略带口音但流利的汉语说道:「冒昧打扰。某乃安南国都督阮惠,听闻几社领袖夏允彝先生亦在此车,特来拜会。」

    他态度不卑不亢,但那股一方枭雄的气势自然流露。

    安南阮惠,难怪是如此杀气腾腾,李定国稍微放松一点警惕。

    夏允彝闻言起身,面带疑惑:「阮都督竟也知夏某为名?」

    阮惠笑道:「仲彝先生身为几社领袖,名震天下,惠虽僻处安南,亦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幸何如之!」

    民朝大同社占据主导地位,但因为要保留三成职务给其他会社,结社之风远胜前明。

    这些在野派主要是重民社,复社和几社,还有一些其他的会社影响力不大,基本上就在州县一级,更多的人加入不了大同社,会以无会社人士从政,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个人的发展。

    几社作物民朝少有的全国闻名的会社,尤其是南中还有一个占据东吁国的几社。

    夏允彝的名字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夸张,但在高层都知道他的名字。

    夏允彝也对这位安南霸主感兴趣,他笑问道:「阮都督日理万机,怎么来到这广东?」

    阮惠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道:「我一方面带领安南的商团,提前来到广东,为万国博览会做准备,考察广东产业发展的情况,方便我安南国官员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去京城拜会徐社长和刘元首。请求民朝支持安南的发展。」

    现在安南国的情况并不好,民朝开海之后,影响力开始辐射整个南中,南洋群岛。

    民朝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南中各国来说,他们也被迫卷入了这场财富的浪潮,前期国家生产的粮食能卖出高价,这十几年各种经济作物卖的价格比粮食更,同时大量的廉价布匹和铁器,加快了南中开荒的进度,提升了生产力。南中各国的财富快速增加。

    但这其中安南是例外,最开始阮岳起义,战火燃遍了整个安南国,为了取得胜利,阮岳清洗了安南国所有贵族,整个国家的贵金属都用来购买粮食和武器。

    后面阮惠又在大同社的支持下,反抗了自己的兄长,这场战争经历的时间虽然短,但更加惨烈。

    打完这一仗之后,安南虽然终于太平了,但国家的贵金属也被打空了,城市也打的破败了,农户一无所有,安南国还欠下1500万的外债,一穷二白都不足以说明他们的惨,而是欠下了一屁股债。

    南中各国发展橡胶种植园,香料种植园,卖各种矿产大发其财,而安南根本没有能力建设这些经济种植园。

    国家唯一能赚点钱的还是鸿基煤矿,但这些优质的无烟煤挖到广东也只够勉强还债,想要扩充产能,就要购买更多的机械设备,欠的债就更多,这差不多陷入了死循环。

    现在安南国财政的主要收入居然是对西南的劳工派遣,安南国战后重建还没开始,阮惠就组织了5万青壮劳动在西南地区打工,主要在各条铁路,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地打工,这些工匠每年能给安南国带来600万元的外汇。

    但这笔钱也只够勉强维持安南国的运营,减少战乱对安南国的影响,但也影响了安南国内部建设进度。

    如果阮惠没有太大的志向,靠著这笔劳工外汇,积累原始资金,而后学著南中其他的国家,建立经济作物园和民朝开展贸易,普通的百姓不管。

    这种地主士绅的日子可以过得很好,民朝的自行车,留声机,电灯他们也能购买使用。

    至于本国百姓,从来就没有进入民的行列当中,这样躺平的日子最舒服。

    但安南也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阮惠这些安南的高层不甘心自己的国家和南中,南洋这些国家一样,彻底躺平,只靠经济作物园挣点钱。

    我安南国曾经也是天朝的一份子,炎黄的子孙,怎么能像那些南中南洋的土著一样,不思进取。  

    安南国从上到下,各个阶层都不允许自己的国家如此不思进取,他们一直盯的都是中原王朝。

    阮惠也想要在安南国进入铁路网络,电报网络连接全国,想要建设新的港口,能停泊更多的船只,想要发展本国的产业。

    而想要建设铁路,港口,公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花费极高,远超安南财政的支持,想要发展产业,就要先派留学生,学习如何炼铁,炼钢,制造各种机械蒸汽机,如何维持作坊的生产,但京城米贵,每个留学生都花费极高。

    安南想要发展起来,就少不了民朝的支持,所以阮惠亲自带著一个大使团去京城,寻求大同社的支持。

    夏允彝与阮惠交谈了近一个时辰,主要是阮惠阐述其对安南产业发展的构想,并委婉寻求夏允彝在舆论或人脉上的支持。

    夏允彝对其发展产业表示赞同,但坦言自己在民朝中枢人微言轻,难以提供实质帮助。

    会谈结束,阮惠礼貌告辞离去。

    包厢门关上后,李定国冷哼一声评价道:「观其行止,听其言谈,枭雄之姿毕露,让我想起了克伦威尔。乱世之中,皆是此类人物趁势而起。」

    夏允彝却道:「他能忍住称帝的诱惑,已比其兄阮岳明智。更难得的是,他尚有心思谋划安南产业发展,而非一味穷兵黩武或沉溺享乐。相较于南中那些安于现状的国君,阮惠已可称得上是一位有志之主。」

    李定国鄙夷道:「他只是担心落得和自己兄长一样的下场。」

    夏允彝笑道:「你不能把每一个政治领袖都和社长对比。」

    安南国使团车间包厢。

    一名安南的将军不服气道:「都督夏允彝在民朝虽然名气大,但官职低,你又何必如此低声下气?」

    其他安南国家的官员也是同样的看法,在他们看来阮惠这个都督也是一国之首,即便不能和大同社长徐晨和元首刘永相比,但地位也应该和他们的巡抚相当,而夏允彝这个英格兰大使,最多就是知府品级。

    阮惠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肃杀与凝重。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部下,沉声道:「这几个月在广东的所见所闻,难道还不足以打掉你们那点可怜的骄傲吗?」

    「民朝带领天朝再次进入了一个强盛时期,就如同上千年前的汉唐一般。

    你们可记得我们在佛山看到的场景,烟囱如同森林的参天巨木一般,一座这样的城市就有几十万的人口,一年能炼出200万吨的铁,上百万吨的钢。

    「而我们安南是多少?

    全国加起来的钢铁连万吨都没有,我们和民朝的差距不是上百倍,而是几千上万倍。」

    阮惠拍案道:「钢铁就是力量,民朝的实力碾死我们,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

    接著,他又指向铁路沿线那些规划整齐、渠网密布的农田:「再看看这些田地!亩产是我安南的三四倍!一个广州的普通工匠,年收入上百银元,比我们许多官员的俸禄还高!你们告诉我,我们凭什么骄傲?」

    现场的安南国官员沉默以对,这段时间在广东的所见所闻,的确带给他们极大的震撼,甚至连他们的三观都受到动摇,广州一个城市的人口比他们全国的人口都多,全球的各国海商汇聚在这座城市当中经商生活。

    港口里如山的货物、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那些收入丰厚、神态自信的民朝百姓,广州的普通工匠的年收入就有上百元,而在安南低级的官员都做不到这点。

    这一路他们见识的铁路,港口,庞大的钢铁厂,如同城市一般的工业区,这些所见所闻,都是他们难以想像的世界,极大的震撼了他们的三观,刺痛了他们的神经,一种混合著自卑与羡慕的复杂情绪在蔓延。同时也让他们无比羡慕民朝,第一次感受到万国来朝的震撼。

    但越是如此自卑,他们越要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所以他们对阮惠对民朝一个普通的官员都如此客气,感到不满,认为阮惠太卑微了。

    阮惠严肃道:「我等不想被吞并,就只能学习民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7846/2837531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