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小国的悲哀与经济过热
推荐阅读:霍格沃茨之我是斯内普 纵横游戏世界 诛仙:我,王权剑主,一剑开天门 斗破:金雷炼器,圣体无双 斗罗:千仞雪哭错坟,我揭棺而起 末法时代的长生武圣 斗破:练假成真,开局厄难毒体 开局征服白袜大小姐之富少 重生:我靠混迹娱乐圈发家致富 痕语者
第560章 ,小国的悲哀与经济过热
车轮有节奏地撞击著铁轨,发出「哐当、哐当」的轰鸣。车窗之外,中原大地的景象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让软卧车厢内的安南使团成员们目不转睛,内心深受震撼。
阮惠眉头微,目光凝视著窗外,铁路沿线那一片片规划整齐、一望无际的良田。秋收,田间地头一片繁忙。大量的收割机发出「突突」声响。
阮惠仔细看去,只见那钢铁巨兽所到之处,稻谷全被割断,需要几十个人才能收割完成的田地,一辆这样的机器,半日就可以完成。
这让他羡慕无比,安南国连耕牛都没有多少,民朝的农户却能用上抵得上几十头牛力量的拖拉机农田间纵横交错的沟渠系统水利工程,确保旱能浇、涝能排,提升粮食的产能。
安南农民还在使用简陋的木质型具,依靠人力和少量耕牛艰难垦作的场景,一种无形的差距感沉甸甸地压上心头。
列车继续北行,开始经过一座座城市也让他们感到震撼。
广州繁华也就算了,毕竟广州上千年一直是通商大邑,他们自认为即便是民朝,这样的大城市也没有多少。
但沿著铁路线这一座座繁华的城市,铁路两旁那六七层高的楼房,整齐划一,看上去无比巨大。
阮惠沉默不语。他脑海对比升龙城的景象,大多是低矮的木屋或竹编泥墙的民居,街道狭窄,卫生状况堪忧。
而眼前这民朝的一座普通县城,其规模、整洁度与建筑所体现出的组织能力和物质水平,都已远远超过了安南的都城。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城市,在漫长的铁路沿线,他已然见到了不下十座!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被钢铁的轨道串联起来。
阮惠召集了几名核心部下道:「这一路所见,尔等有何感想?」
部下们面面相觑,一人嗫嚅道:「将军,中原已非昔日之中原。其富庶强大,恍若神国。」
「神国!」阮惠摇了摇头无奈道:「他们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农田水利、钢铁机械、城市格局、铁路网络这一切都来自于民朝支持产业发展的路线,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更加严厉:「你们都给我记住,到了京城,言行举止,必须万分谦卑!尤其是面对大同社的官员及其相关人等,绝不可有丝毫怠慢,更不可起任何冲突!」
「你们以为,民朝如今拥有如此碾压我等的力量,为何还容许安南偏安一隅?
阮惠指著东方道:「在大洋彼岸,还有两块广袤无垠的新大陆,土地肥沃,资源丰饶,远比我们安南更具价值。
大同社的精力,正倾注于消化那更为庞大的疆域,我们安南在他们眼中,已然是一块食之无味鸡肋」
他严厉道:「所以,我们绝不能主动引起他们的注目,绝不能做出任何可能被解读为挑衅的行为,重新激起他们对我们这块贫瘠之地」的兴趣!存续,是我等此刻唯一且最重要的目标!」
部下们闻言,纷纷郑重颔首,一股混合著庆幸与巨大屈辱的复杂情绪在车厢中弥漫,庆幸于强大的邻居暂时无暇南顾,屈辱于自家邦国的存亡竟系于他人的「看不上」。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10月15日,京城火车站。
「嘟嘟嘟—!」悠长而响亮的汽笛声划破站台上空的喧嚣,一列周身布满煤灰、风尘仆仆的火车,伴随著沉重的金属摩擦声,缓缓减速,最终「哐当」—
声,彻底停稳在月台旁。
车厢门一开,久坐的旅客们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出,瞬间让站台变得人声鼎沸。小商贩们争先恐后的叫卖声立刻包围了过来:「烤红薯,热乎的烤红薯!」
「新出锅的茶叶蛋,香得很!」
「馒头,大肉包子管饱!」
夏允彝和李定国随著人流走下火车。夏允彝深吸了一口混合著煤烟、食物香气和人间烟火味的京城空气,心中感慨万千。十几年的外放生涯,此刻都化作了归家的真切感。
「定国!」不远处,一对衣著朴素但整洁、面容饱经风霜却眼神激动的老夫妻正用力挥手呼喊。
李定国此刻眼眶也有些湿润,他朝夏允彝抱拳一礼:「先生,家中长辈来接,定国就先告辞了!」
夏允彝含笑点头:「快去吧,代我向二老问好。」
送别李定国,夏允彝整理了一下衣冠,正准备寻找家人,就听见一个熟悉又带著几分急切的声音喊道:「父亲!」
他抬头望去,只见儿子夏完淳正穿过人群,快步向他跑来。数年不见,儿子愈发挺拔沉稳,身高比他高,可能是成亲了,眉宇间褪去了少年的青涩,显得更加成熟。
「淳儿!」夏允彝难掩激动,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夏叔叔好!」紧随夏完淳身后的,是两位同样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是徐绍和李旭,两人恭敬地向夏允彝行礼。
夏允彝看著他们笑道:「阿绍,阿旭,你们也好!」
他早已通过家书知道,夏完淳与社长之子、李执政之子共同创业。
夏完淳接过父亲手中的行李箱,一行人说说笑笑地走出火车站。
夏允彝本以为会乘坐马车回家,但徐绍却带著他来到一辆奇形怪状的机器面前。
这东西有著一个缩小版的火车头模样,前方是硕大的锅炉和烟囱,正「噗噗」地向外喷著细碎的黑烟和白色蒸汽,下方是四个包裹著黑色橡胶的轮子。
徐绍熟练地打开侧面一个简陋的车门,坐了进去,一番操作后,这个「小火车头」发出一阵更大的轰鸣,缓缓挪动,停在了夏允彝面前。
「这————这是何物?脱轨的火车?」夏允彝纵然见多识广,也被这前所未见的东西惊住了。
徐绍从驾驶座上探出头,得意地笑道:「夏叔叔,这不是火车,这叫蒸汽车」!是墨子学院的宋应星教授带著团队刚搞出来的新玩意儿!不用铁轨,烧煤就能自己跑,比马车快多了!」
随著民朝科技树不断攀升,水压机吨位越来越高,又研发出了几种新式的合金配方,这种蒸汽朋克的蒸汽车,终于还是被宋应星研究出来。
能够运行几个月而不出现零件崩坏勉强有实用价值,不过喜欢的人不多,一方面是蒸汽机的声音太大,再加上巨大的烟囱,驾驶这玩意儿的体感效果实在不怎么好,这玩意儿虽然不用喂马,但烧煤也很麻烦,再加上价格比马车贵个几十倍,舒适度也比不上马车。
所以这种蒸汽车的销量并不怎么好,大概也就卖了个上百辆,主要就是二代为了吸引人的目光购买的。
徐绍他们购买一辆,一方面年轻人对这种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他们也不是喜欢这种乘坐的体验,而是有一种当玩具一样的,对这种大型机械充满兴趣,他们也经常自己拆装修理这种蒸汽车。
另一方面,主要是想支援一下自己的老师,所以才花大价钱购买一辆这样的蒸汽车。
徐晨也改变了宋应星的研究方向,与其花这么大的精力研究这种不实用的蒸汽车,不如增加曲杆放大扭矩,弄成小型的拖拉机,主要在土地面积不大的江南地区使用。
而后把内燃机的原理告诉他,让他转变研究的方向,研究更加高效的内燃机。宋应星大感兴趣,终于放下了对蒸汽车的研究,开始研究内燃机。
夏允彝啧啧称奇,在儿子和晚辈的搀扶下,有些笨拙地坐上了这辆蒸汽车后座。
座位坚硬,行驶起来噪音巨大,车身随著不平的路面剧烈颠簸,体验远不如马车舒适。但他能感受到这钢铁造物内部蕴含的力量,以及它所代表的、日新月异的技术洪流。
「呜—一噗嗤!」伴随著蒸汽的喷发声和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噪音,这辆引人侧目的蒸汽车,载著夏家父子一行,穿过京城宽阔的街道,向著家的方向驶去。
回到熟悉的家中,温馨的气氛扑面而来。更让夏允彝惊喜的是,夫人盛氏怀中,抱著一个褓中的婴儿。
「这是————?」夏允彝的声音有些激动。
夏完淳道:「父亲,这是您的孙儿,浩轩。您出海远行期间出生的,那时信息不便,未能及时告知。」
夏允彝小心翼翼地接过孙子,看著那粉嫩的小脸,心中满是初为人祖的喜悦与对错过时光的愧疚:「是为父的不是,错过了你人生中这么多重要时刻。」
他环顾四周问道:「怎不见幼薇?」
提到儿媳,盛氏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埋怨道:「你这媳妇,事业心太重!刚坐完月子,就又跑回她那锦绣坊上班去了!哪有这样当娘的?」
其实她对这个媳妇是有点不满意的,虽然是公主,但是却是前朝,大同社是真把前朝宗亲看成普通人了。但盛氏总担心这层身份会影响自己儿子的前程,所以不大接受朱幼薇。
但夏完淳在其他事情愿意听自己母亲的话,偏偏在成亲这件事情上,崇尚自由恋爱,她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了。
但婚后双方依旧婆媳矛盾不小,盛氏出身传统士族家庭,恪守「女主内」的规范。她理想中的儿媳应当是温良贤淑、相夫教子的大家闺秀。
朱幼薇却是上过学府、热衷有自己事业的新女性,她即便是成亲了,依旧上班工作,设计新的服装,现在已经是京城有名的服装设计师,京城服装展,每个季度都有她设计的服装展示。
只可惜朱幼薇在事业上在婆婆看来是「不务正业」,尤其是自己亲生孙子出生,还在抛头露面,让她更加感到不满。
夏完淳也说道:「母亲你看桑部长,不也是产后不久便回归朝堂,处理政务,堪称女子楷模。」
「好,好,你们父子一条心,我说不过你们!」盛氏见丈夫和儿子都反驳自己,心中更气,一把抱回孙子,转身进了内室,留下尴尬的夏允彝、夏完淳。
傍晚时分,朱幼薇提前结束了工作回到家中,她先是向公婆请安,又抱过孩子照料。
晚上佣人准备了一桌家宴。
夏允彝主动问道:「幼薇,你父亲近来可好?何时有空,我们两家也该正式见一见,叙叙家常。」
夏允彝对朱由检的看法已经改变。青年时期,他痛恨崇祯皇帝治国无方,以~~
致社稷倾覆。
但后来见识了南明小朝廷的种种荒唐,以及在欧洲了解了更多君主的表现后,他突然发现,朱由检居然还能勉强上是个上等(主要是没有像历史当皇帝那么长。)当皇帝的时候,一直在想著如何拯救大明,和大明前面几位君王相比,算得上是勤政爱民,只是时运不济,遇到了千年罕见的天灾和社长这样的「天降猛人」。更何况,朱由检退位后,还真做了几件为国为民的好事,口碑不错。
朱幼薇心中温暖道:「我父亲依旧在报馆报导新闻。媳妇明日便去询问父母,定下日子再禀告父亲。」
就在夏允彝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阮惠使团下榻的鸿胪寺馆驿内,却是另一番心情,一路上的见闻,让他们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们来到京城,便马上递交了国书,而后送到了元首府。
元首官署内。
刘永翻阅著阮惠的请求清单一派遣留学生学习机械、蒸汽机、冶金技术,请求民朝援助建设现代化港口、修筑铁路和电报网络,建立一个完备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他放下文件,看向被召来的三司使李富和支度使黄宗羲。将文件递给二人道:「安南阮惠的请求,你们怎么看?」
李富仔细浏览后,率先开口道:「从经济与战略上看,答应他们利大于弊。
我们帮他们修建港口、铁路、电报,看似是援助,实则是将我们的标准、技术和影响力更深地嵌入安南。
这些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极大加强我们对整个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控制和渗透。所需的水泥、钢材、设备乃至工程师,都需从我朝购买、雇佣,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黄宗羲则眉头微蹙道:「元首,李三司所言虽有道理,但需考虑安南的偿还能力。他们此前为购买军火、支付战争赔款,已欠下朝廷上千万元巨债。此番新建项目,即便以最优惠利率借款,又是近三千万元,两项一加,光每年的利息就有300多万元。
安南山多田少,物产远不如我中原丰饶,其国库岁入恐怕连支付利息都捉襟见肘。我担心这笔贷款很可能成为坏帐。」
「工业区也不是那么好建设的,即便是我民朝,也有很多工厂亏损倒闭,朝鲜除了纺织行业,日本除了丝绸行,其他的轻重产业过的都不怎么好,处于破产的边缘,这些富裕的国家都扛不住工业化的建设,更加不要说是安南。」
「阮惠的计划太大了,已经超出了安南国国力承受范围,我建议减少一些工程,先修建一个港口,依靠港口的利润逐步支持安南的原始积累,而后支持他们种植香料,橡胶树,棕榈油,大豆等经济作物,这些产业不容易亏损。」
李富摇头:「太冲你这想法虽然对安南有利,但只怕他们不会这样认为,不亲身经历这其中的艰难,他们怎么知道工业化的困难。」
「而且建设基础设施也是有利于安南的发展,至于担心难以收回贷款,这也简单与他们签订的借款条约中明确约定,以这些即将修建的港口、铁路、电报局的未来运营收入乃至资产本身作为抵押。
若他们无力偿还,我们便依据条约,名正言顺地接管这些设施的管理权和收益权。届时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实际控制者依旧是我们。」
刘永沉吟片刻道:「便依李三司之策。由你们三司牵头,与鸿胪寺、工部协同,组成谈判团队与阮惠使团磋商。
原则是我们不主动欺凌小国,但也绝不牺牲民朝的利益。要让他们明白,这其中的风险,借的钱要还不了就用这些设施抵押,到时候不要说我大同社欺凌他们,这是一个正规的商业合同。
「是,元首。」李富躬身领命。
经济发展固然可喜,然其速度过快,规模过巨,导致经济却有点过热,除了粮食,布匹,钢铁这些这些货物的价格平稳,但砖头,水泥,沙石等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却在逐年增加,更关键的是,这些产业同质化极其严重,经常是几个人集资就能开一个小的砂石厂,窑厂。
我担心这些产业扩张的太迅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刘永却说道:「现在每年有近三百万青年进入城市当中,产业发展过慢,又如何解决这300万青年的就业问题?
至于你担心的产业扩张的太快,市场不足,我民朝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但还有南中,南洋地区,这些地区也需要建设码头,港口。甚至还有天竺,天方,欧罗巴地区,等万国博览会召开,这些产能自然可以流向全球各国。
(https://www.shudi8.com/shu/737846/2837531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