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大宋丰乐楼 再题临安壁
没兵没权,空有一群当代名士,想要活下来,几率还是太低了。可大宋的储君,向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兵权,有也是挂着虚名的职位俸禄罢了。想要在走到那个位置之前掌握兵权,几乎没有可能。看来以后的路,依旧不好走啊!
宋宇这里盯着窗外走神,和他同车而坐的余阶开口了“:殿下?看什么呢?如此出神?”
宋宇转过头揉了揉紧皱的眉头“;我是看这窗外美景怡人,不禁想到,若是北方蛮夷南下,这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京华旧梦。而我华夏民族四千余年所积累的文化,也将如东流之水,一去不返。”
一旁的陈达满眼傲气“:殿下休要涨蛮夷气势,若我手中之物可得大用,区区蛮夷,定将逐回塞北老家。”说完还拍了拍身后木匣。
“;不过,光靠尖枪利甲,想要北逐哒掳,尚还有些勉强,不若先尽收民心,以待天时,挥师北伐,一战功成。”余阶在一旁说道。
不知为何,宋宇见到这俩人心里就热乎乎的,仿佛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 “;就凭两位刚才所言,以宰相任之,都不为过。”说完哈哈大笑。
相比于宋宇三人,小小一直安安静静的听着,面上看不出喜怒,偶尔将脸转向街道,对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发呆。
三人一路畅聊,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祁国公府门外。
回到府门,宋宇刚下车,一眼便看到站在门口观望的程保和赵国,
见到宋宇等人走来,程保两人马上迎了上去,禀报宋宇已经将谢道清安全送回了家。
宋宇和程保两人寒暄几句,便转身对着小小说道“:小小姑娘,还请帮陈兄弟安排住处。”
小小点了点头,便去找人张罗陈达住处去了。
宋宇暗道:这丫头跟自己刚见面时相比,好像变了许多。没了那些个妩媚的动作不说,还给自己一种特别像贤内助的感觉。也不知是这小小故意为之,还是她真的变了?
想起真德秀那句,人心就像是关不住的野兽这句话,宋宇实在无法跟现在的小小相关联。
不过也罢,这丫头不再胡乱掺和自己和余阶等人的关系,不再哭闹从中作梗,也算是自己赢了一局。
想到此,宋宇扫视了一圈余阶等人,就见他们都在自顾自的与他人攀谈,面上洋溢着喜悦,氛围相当融洽。
看来是自己给余阶他们找到了归宿“:诸位兄弟,夜色尚早,不如趁着今日喜庆的气氛,咱们去外边吃完饭如何?”
余阶几人一听有饭局,高兴的齐声应承“:全赖殿下吩咐。”
余阶还添了一嘴“:殿下,小弟一直听说丰豫门外的丰乐楼厨子不错。咱们去那吧?”
宋宇对余阶的这个提议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现在是太子,一顿饭钱还是出得起的。见其他几人也没有意见,这件事便定了下来。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刚走没多远的小小听说有饭局,小跑着折返回来“:殿下,有饭局这好事,怎么不叫上奴家一块?”
宋宇被小小问的愣在了原地“:你一个姑娘,跟着我们一群老爷们,不合适吧?”
小小对着宋宇使了个眼色,“:殿下,奴家可以唱曲,奴家会的曲子可多了,去了酒楼,刚好给诸位解闷。”
宋宇砸吧砸吧嘴:这丫头想去,拦着确实不太好。再者,自己和余阶他们只是去吃饭,没什么隐秘的谈话能让这丫头听去。多个会唱曲的活跃下气氛也不错。
“;小小姑娘想的很周到,那便一起去吧。”
小小听宋宇同意,立马开心起来,留下一句“:殿下稍等会,我去吩咐佣人帮陈达收拾房间。”后小跑着便去做事了。
宋宇等人在门口等了不多时,便见小小带着十余个府内的侍卫走了出来。宋宇一看这阵势,脸色一紧,怎的?这丫头要对我动手?
可细看她时,仍然是一脸无害的样子,立马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小小笑容满面的走到宋宇跟前“;殿下,奴家把府中身强力壮的侍卫都带出来了。”
宋宇错愕的看着小小“;喝个酒,带这么多人干嘛?”
“;殿下今日所为实在是太过危险。所以多带点护卫,以防不测。”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可带这么多人,跟抄家似的,别把那些贪官污吏吓坏了啊...
不过转念一想,这丫头毕竟是一片好意,有句话不是说既来之则安之吗?于是对小小说道“:多谢多谢小小姑娘,既然都出来了,那便跟着吧。”
说完,宋宇忙招呼众人上车。刚才等小小的时候,已经送走了真德秀府上的马车,让程保又从府中赶来了两辆红顶黑幔马车。
宋宇和琴小小同乘一辆,剩下的程保他们四人一辆。本来程保他俩死活不上,说是怕乱了规矩,结果让宋宇一句话给噎回去了“:你们现在是本殿下的救命恩人和兄弟,乘车理所应当。”
俩人看宋宇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只好乖乖的上了马车。
于是,两辆马车在十余个带刀侍卫的护送下。穿行在这夜幕下的御街之上。
正值月照临安,满街张灯,夜晚的御街,跟添了几分幽然古色古香之美。
宋宇一行人没有在集市停留,浩浩荡荡的行军似的队伍,奔着余阶所指的丰豫门外丰乐楼而去。
不多时,便到了目的地。宋宇下了马车,看着这座大宋官营的天下第一酒楼,还真是煞有介事,只见这丰乐楼高三层,依着西湖而建。
楼外草坪停满了车马,从门口向内望去,一楼之内座无虚席,丰乐楼上灯火通明,与这西湖竟相辉映,俨然一派神仙之境。
众人跟随宋宇来到了一楼,立马有热情洋溢的小二凑上前来带路“:呦!贵客光临,敢问几位大爷,是寻人,还是另寻座位?”
余阶在一旁搭腔道“;带我等到二楼靠窗位置开个雅座便可。”
小二一看是满身穷酸样的余阶开口,面上有些讶异,又扫视了一圈随行的几人,心里直纳闷:这位贵客衣着华丽,护卫随身,一看就是临安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为什么这么有牌面的公子,却和几个穷酸打扮之人为伍?实在有失身份。这样的事,自己还是第一次见。
心里这样想,小二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依旧一脸谄媚的说道“:呦!原来是常客,几位,二楼请。”
众人跟着小二向二楼走去,余阶边走边在宋宇身旁介绍着丰乐楼“:这丰乐楼共三层,最上层为达官贵人淫乐之所,我等读书人,实是不忍视之,第二层便是儒人雅士饮酒交流之所,在下一直想来,却苦于囊中羞涩。而这最下层,则是平民百姓交友吃食的地方。”
宋宇听完他介绍,心中顿时明了。怪不得这余阶如此熟悉这里,原来这里是余阶最想来却来不了的地方。
话说像是余阶,倘若能经常来这与当代的文人雅士交流的二楼。说不得就能改变自己被迫去边关从军的命运。可若是这样,大宋就少了个草根逆袭的传奇。
不多时,在小二的带领下,宋宇等人来到了余阶所说,靠窗的位置,宋宇坐在了最里面靠窗位置,从这个方向望向西湖,别有一番韵味。
程保赵国则对坐在最外面,余阶陈达两人对坐中间。其实上楼的时候赵国俩人就嚷嚷着,在最下层叫些酒菜便好了,可看到宋宇那凶恶的眼神,俩人硬生生把话又咽了回去。
小小则找小二要了琵琶,坐在桌子最外面,弹着琵琶,开始唱曲。本来人声此起彼伏的二楼,顿时安静了许多,
二楼桌与桌之间都是屏风隔开,不少客人都循着声音挪开屏风打量着唱曲声音传来之处。
余阶怕这么多人偷瞄小小,会惹的宋宇不开心,小心翼翼地对宋宇解释道“:殿下,这二楼都是文雅之人,喜好音律,还请殿下勿怪。”
宋宇听了余阶的话,微笑着一摆手“:无妨,本殿下心胸尚可。”
谈话间,小二递上菜单,问宋宇等人想点什么,宋宇心想,自己一个农村娃,又是北方人,哪懂点菜啊?
于是干脆将菜单放在小小面前,吩咐小小来点,小小菜单都没看,冷冰冰地对小二说道“:你们这出名的好酒好菜,一样来一份。”
宋宇听小小说完,立马就一副我懂了的样子,原来这点菜,还能这样点呢,真是大开眼界啊。这要是搁穿越前,有人给宋宇来这一招,宋宇估计杀了那人的心都有...有钱,真好。
点完菜后,小小继续开始弹奏,宋宇则时而和余阶等人聊天,时而隔着窗户,欣赏西湖夜景。
直到酒菜上齐后,众人才停下了话题,宋宇自穿越过来都一天了,也就穿越前吃了几口矿泉水,此时一看这一桌的山珍海味,顿时也不矜持了,胡吃海喝了起来。
边吃边招呼众人赶紧动筷子。众人一看太子这吃相,也都放下了拘束,跟着吃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也不知喝了几碗的宋宇,醉眼惺忪的看起了窗外的西湖夜景,只见此时西湖之上并未因夜幕降临,而陷入沉睡。
月光倾泻在湖面上,随着湖水荡起的涟漪,泛起一道银光,而湖上漂泊的船儿,更是将此景衬托的如诗如画。怪不得无数文人雅士为这西湖所陶醉。原来这西湖夜景,真如那仙境一般...
看着这美景,宋宇站起身来,走到窗口。一阵湖风吹来,酒已醒了几分。也不知是怎的,突然有感而发,想起一首诗,竟大声地念了出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念完还发泄似的,对着窗外吼了两嗓子。发泄完了,才又醉醺醺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待抬头用惺忪的醉眼看众人时,却见众人吃惊的盯着自己看。
宋宇见他们表情实在夸张,半开玩笑的调侃道“:怎的?没见过人念诗?”
赵国点点头,又摇摇头,紧张加结巴的小声说道“:见过念诗的,但 但没见过有人念反诗,念得如此理直气壮的。尤其,还是我大宋的太 太子...”
反诗?宋宇疑惑的看了看其他人,其他人也都是默默的点了点头,等看到余阶时,他却一脸坦然,见宋宇看他,拿起自己的酒碗,喝了一口酒,然后将碗重重的放下,只听“咚”的一声,酒碗落桌“;好酒,哈哈哈!殿下这诗念得好,此楼中皆是当代饱学之士,想必会有贤人结交,也说不定呢?”说完笑声愈加爽朗。
宋宇当时可没那么想,就是喝多了发发牢骚而已,难道自己念的声音太大了?整层都听得到?
宋宇四下一扫,果然刚才还有些议论之声传来,现在却都在低声私语,这二层被楼梯隔开,分成了两个部分,所以空间也不大。
历史名词解析:六参上朝,宋朝的皇帝属于不太勤政的,所谓六参上朝其实就是一个月上朝六次,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基本不设常朝,常朝就是每日小朝会,本回中提到的郑清之等人,都是史弥远爪牙。有句话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这些人则是跪在巨奸的裤裆底下。而郑清之提到的那件事,就是在民间找了个闲汗冒充太祖后裔,以期宁宗死后,娇诏篡立。在史书中提到这史弥远找的闲汗啊,是冰雪聪明,颇有帝王之气。可用脚趾甲想,这事也不靠谱,换做谁是史弥远,肯定都得找个歪瓜裂枣,呆头傻脑的。多好控制?
历史名词解析:丰乐楼是大宋户部所办的官营酒楼,这宋朝只要能赚钱的,不管什么买卖,基本都收归国有了。没办法,每年给金三十万两银,三十万缗绢的孝敬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南宋的赋税更是高的离谱,南宋以北宋一半的土地人口,负担了北宋两倍多的赋税。可谓破了历史最高。丰豫门,原名叫涌金门,宋高宗改成了丰豫门,意思就是有钱了,就要好好享受。而涌金门听着耳熟吧,这涌金门就是宋江南征方腊时,浪里白条张顺的毙命之地。
(https://www.shudi8.com/shu/737688/3568226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