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旱灾预警
推荐阅读:迷情总裁步步紧逼 拒医渣男后,七零娇医被首长缠上了 血脉剑帝 破文求生!难料禁欲男主玩更花 瞭望:灵魂深处的低吟 九死疯魔 盛世重生:摄政王娇宠王妃 那些年,有你陪伴真好 理想年代 说好落榜当阔少,你咋成武神了?
雪灾的余威尚未完全消散,朔北的清晨已透着一股反常的干燥。黄玉卿推开将军府书房的窗,一股带着沙尘的风扑面而来,吹得窗棂上未化的残雪簌簌掉落。她伸手接住一片雪粒,指尖的凉意转瞬即逝,雪粒在掌心迅速化作水珠,又很快被风卷走,只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
“夫人,您怎么又站在窗边吹风?” 贴身丫鬟春桃端着热茶走进来,见她衣衫单薄,连忙上前帮她拢了拢披风,“萧将军特意吩咐过,让您多歇着,别再为琐事劳心。”
黄玉卿接过热茶,指尖贴着温热的瓷杯,目光却落在院中的老槐树上。往年这个时候,老槐树的枝桠上还挂着厚厚的积雪,可如今,枝头的雪已消融大半,露出灰褐色的枝干,连树皮上的裂纹都看得一清二楚。“春桃,你没觉得今年的天气不对劲吗?” 她轻声问道,“雪化得太快了,而且风里带着一股燥热,一点都不像初春的样子。”
春桃愣了愣,仔细感受了一下窗外的风,点头道:“确实比往年暖些,昨天去后厨时,还见水缸里的冰化得只剩一层薄壳了。不过暖点不是更好吗?至少牧民们不用再受冻了。”
黄玉卿却摇了摇头,将杯中热茶一饮而尽。她转身走到书桌前,摊开那本从空间里找到的古籍 —— 书页泛黄,上面用小楷记载着朔北近百年的气候变迁。其中一页用红笔圈出的内容,正是她昨夜反复研读的重点:“朔北气候殊异,雪灾过后,若融雪过速,土地龟裂,不出三月,必有大旱。”
“夫人,萧将军和几位千户大人来了。” 门外传来亲卫的通报声。黄玉卿连忙将古籍收好,起身迎接。萧劲衍带着几名武将走进书房,他们身上还沾着泥土,显然是刚从牧区巡查回来。
“玉卿,西牧区的保暖棚已搭建完毕,牧民们也都分到了种子,再过几日,就能开始春耕了。” 萧劲衍语气中带着一丝轻松,他走到书桌前,拿起桌上的舆图,指着西牧区的位置说道,“今年有你带来的耐寒青稞种,想必收成不会差。”
黄玉卿却没有接话,而是将舆图上西牧区的河流区域圈了出来,沉声道:“劲衍,你看这里。往年这个时候,这些河流的冰层要到四月才会完全融化,可今年,不过三月初,冰层就已经开始断裂。而且我让人去查看过,河床的土壤已经开始龟裂,最深的裂纹能塞进一根手指。”
她的话让书房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一名姓赵的千户忍不住开口:“夫人,您是不是多虑了?雪灾刚过,怎么会突然干旱?再说,朔北的雨季很快就要来了,到时候雨水充足,哪用得着担心缺水?”
“就是啊夫人,” 另一名千户附和道,“我们在朔北待了十几年,从来没见过雪灾过后还会闹旱灾的。您要是担心水源,我们多挖几口井就是了。”
黄玉卿知道,这些武将常年在战场上厮杀,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远不如她。她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从怀中取出那本古籍,递给萧劲衍:“这是我从空间里找到的古籍,上面记载了朔北近百年的气候。其中明确提到,雪灾过后若融雪过快,必会引发大旱。而且我这些天一直在观察,白天的日照时间比往年长了近一个时辰,土壤的含水量也比往年低了三成 —— 这些都是旱灾的前兆。”
萧劲衍接过古籍,仔细翻阅着,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跟随黄玉卿多年,深知她从不无的放矢,尤其是涉及到朔北百姓生计的事,她更是谨慎万分。“玉卿,你想怎么做?” 他抬头望向黄玉卿,眼神中带着全然的信任。
“我想在朔北修建大型地下蓄水池和水渠。” 黄玉卿走到舆图前,指着几处地势较高的区域说道,“这里、这里和这里,都是修建蓄水池的绝佳位置。我们可以利用融雪的水,将蓄水池灌满,再通过水渠将水引到各个牧区和农田。另外,我还想在各个牧区推广耐旱作物 —— 空间里有几种经过改良的粟米和豆类,耐旱能力极强,就算几个月不下雨,也能存活。”
她的话音刚落,赵千户就皱起了眉头:“夫人,修建蓄水池和水渠可不是小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今雪灾刚过,百姓们本就困苦,哪有精力再去做这些?而且那些耐旱作物,我们从未种过,万一不能存活,岂不是白费功夫?”
“赵千户,你觉得,是现在辛苦一点修建蓄水池,还是等旱灾来了,看着百姓们饿死渴死好?” 黄玉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至于耐旱作物,我可以保证,只要按照我教的方法种植,成活率绝不会低于八成。而且这些作物的生长周期短,就算遇到旱灾,也能收获一部分粮食,总比颗粒无收要好。”
萧劲衍放下古籍,沉声道:“我支持玉卿的提议。”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武将,语气严肃地说道,“当年若不是玉卿提前预警,我们也无法在流寇来袭前做好准备。如今她既然说有旱灾,我们就必须提前应对。从今日起,暂停春耕准备,所有兵力和百姓,都投入到蓄水池和水渠的修建中。赵千户,你带五千士兵去西牧区,负责修建蓄水池;李千户,你带三千士兵去东牧区,开挖水渠;剩下的人,跟着我去北牧区,组织牧民种植耐旱作物。”
有了萧劲衍的支持,几名千户虽然仍有疑虑,却也不敢再反对。他们纷纷领命,转身离开了书房。书房内只剩下黄玉卿和萧劲衍两人,萧劲衍走到黄玉卿身边,握住她的手:“玉卿,辛苦你了。每次遇到危机,都是你在前面为我们指引方向。”
黄玉卿摇了摇头,靠在他的肩上:“我们是夫妻,本就该同甘共苦。只是修建蓄水池和水渠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石料,朔北的木材资源有限,恐怕需要从西域采购。而且耐旱作物的种子虽然有,但要推广到各个牧区,还需要时间和人手。”
“木材和石料的事你不用担心,” 萧劲衍轻抚着她的长发,“我已经让人去联系西域的商队,他们常年往返于朔北和西域之间,手里有大量的木材和石料。至于种子推广,我们可以让学堂里的少年郎们帮忙 —— 他们跟着你学了不少知识,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接下来的几日,朔北上下都投入到了抗旱准备中。黄玉卿亲自带着学堂的少年郎们,前往各个牧区,教牧民们如何种植耐旱作物。她将空间里的粟米种子分发给牧民,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翻土、播种、施肥。萧明轩也跟着忙前忙后,他将黄玉卿教给他的种植方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口诀,教给那些不识字的牧民。
“深翻土,浅盖种,行距三寸别太密;早浇水,晚施肥,耐旱作物长得肥。” 萧明轩站在田埂上,大声念着口诀,周围的牧民们跟着重复,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一名牧民试着按照口诀播种,没过几日,种子就冒出了嫩绿的芽尖,这让牧民们对耐旱作物的信心大增。
与此同时,蓄水池和水渠的修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赵千户带着士兵们在西牧区的山脚下开挖蓄水池,他们用铁锹和锄头一点点地挖掘,累了就坐在雪地上歇一会儿,渴了就喝一口随身携带的热水。李千户则带着士兵们在东牧区开挖水渠,他们沿着河流的走向,将水渠挖得又宽又深,还在水渠两侧用石头砌起堤坝,防止水流渗漏。
然而,困难也随之而来。修建蓄水池需要大量的石料,西域商队虽然答应供应,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 —— 用朔北的酒来交换。而且他们要的不是普通的酒,而是黄玉卿研发的新酒种 —— 果酒。
“夫人,西域商队的人说,他们只要果酒,而且要一千坛。若是没有果酒,他们就不肯把石料运过来。” 负责联系商队的管事一脸为难地说道,“他们还说,朔北的果酒在西域很受欢迎,就算是用十倍的粮食,他们也愿意换。”
黄玉卿闻言,心中一动。她研发的果酒是用空间里的水果酿造的,口感清甜,而且度数不高,不仅深受朔北百姓的喜爱,还通过西域商路卖到了西域各国。只是果酒的酿造周期较长,一次酿造一千坛,需要大量的水果和时间。
“你告诉西域商队,一千坛果酒可以给他们,但他们必须在十日之内将石料运到朔北。” 黄玉卿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另外,让酒坊的工匠们加快酿造速度,再从空间里多取出一些水果,务必在十日之内凑齐一千坛果酒。”
管事领命而去,黄玉卿却陷入了沉思。西域商队对果酒的需求量如此之大,甚至不惜用石料来交换,这背后会不会有什么隐情?而且她总觉得,西域商队这次的态度有些反常 —— 以往他们对朔北的物资总是挑三拣四,可这次却如此爽快地答应供应石料,只是要求用果酒交换。
“夫人,您在想什么?” 春桃端着一碗刚熬好的银耳羹走进来,见黄玉卿眉头紧锁,忍不住问道。
“我在想西域商队的事。” 黄玉卿接过银耳羹,轻轻吹了吹,“他们这次的要求太奇怪了,按理说,石料在西域并不稀缺,他们没必要非要用果酒来交换。而且他们要的数量太多,一千坛果酒,足够他们在西域卖上一笔好价钱了。”
春桃想了想,说道:“会不会是他们觉得果酒比粮食更值钱?毕竟西域那边水果稀少,果酒肯定很受欢迎。”
黄玉卿摇了摇头,她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她起身走到书桌前,摊开一张西域的舆图,手指在舆图上轻轻滑动。忽然,她的手指停在了西域的一个小国 —— 月氏国。月氏国与朔北相邻,近年来一直与朔北相安无事,但据探报显示,月氏国最近与北境的游牧联盟来往密切。
“难道……” 黄玉卿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西域商队是月氏国派来的?他们想要果酒,其实是想打探朔北的实力?” 这个念头让她心中一紧,如果真是这样,那朔北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 —— 不仅要应对即将到来的旱灾,还要防备月氏国和北境游牧联盟的偷袭。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萧劲衍的亲卫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夫人,不好了!西牧区的蓄水池突然坍塌了,压伤了十几个士兵!”
黄玉卿心中一惊,连忙放下舆图,跟着亲卫快步向西牧区赶去。一路上,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蓄水池坍塌的景象 —— 是施工不当,还是有人故意破坏?如果是后者,那背后之人的目的又是什么?
赶到西牧区时,蓄水池周围已经围满了士兵和牧民。萧劲衍正指挥着士兵们抢救受伤的同伴,他的脸上满是焦急。黄玉卿快步走到蓄水池边,只见刚挖好的蓄水池侧壁已经坍塌,泥土和石块堆积在池底,几名受伤的士兵躺在担架上,脸色苍白,显然伤得不轻。
“怎么回事?” 黄玉卿问道,她蹲下身,查看一名士兵的伤势 —— 士兵的腿被石块砸伤,鲜血染红了裤腿。
赵千户一脸愧疚地走上前:“夫人,是我的错。我不该让士兵们连夜施工,导致他们疲劳过度,才出现了坍塌事故。”
黄玉卿却没有责怪他,而是仔细观察着坍塌的侧壁。她发现,侧壁的泥土有些松散,而且里面夹杂着一些细小的石子 —— 这些石子并非朔北本地的石料,反而与西域商队之前送来的石料有些相似。
“赵千户,这些泥土是从哪里运来的?” 黄玉卿指着坍塌的侧壁问道。
赵千户愣了愣,说道:“是从附近的山坡上挖来的。怎么了,夫人?”
黄玉卿没有回答,而是让人取来一把铁锹,从坍塌的侧壁上挖了一些泥土,仔细检查起来。泥土中除了细小的石子,还有一些黑色的粉末 —— 这些粉末带着一股淡淡的硫磺味,是她之前在空间里研究炸药时见过的。
“不好!” 黄玉卿心中一沉,“这些泥土被动过手脚!有人在泥土里掺了硫磺粉,导致泥土松散,才会出现坍塌事故!”
她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萧劲衍脸色一冷,沉声道:“查!立刻去查,是谁负责运送这些泥土的!”
士兵们很快就找到了负责运送泥土的牧民 —— 那是一名来自西牧区的中年牧民,他见到萧劲衍和黄玉卿,吓得双腿发软,当场就跪了下来。
“将军,夫人,我…… 我不是故意的!是有人逼我的!” 牧民哭着说道,“前几日,有几个穿着异族服饰的人找到我,说只要我在运送泥土的时候,把这些黑色的粉末掺进去,他们就给我十两银子。我一时贪念,就…… 就答应了他们!”
“那些异族服饰的人长什么样?他们有没有说自己是谁?” 黄玉卿追问。
牧民努力回忆着:“他们都戴着帽子,遮住了大半张脸,我只看到他们的眼睛是蓝色的。他们还说,如果我敢把这件事说出去,就杀了我的家人!”
蓝色的眼睛?黄玉卿和萧劲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朔北的牧民都是黑眼睛,蓝色眼睛的人,大多来自北境的游牧联盟或者西域的小国。
“看来,有人不想我们顺利修建蓄水池啊。” 萧劲衍语气冰冷,他看向黄玉卿,“玉卿,你说的没错,这场旱灾背后,恐怕还有人在暗中作祟。”
黄玉卿点了点头,她走到那名牧民面前,轻声道:“你别怕,只要你如实交代,我们不会为难你。那些人除了让你掺硫磺粉,还跟你说了什么?”
牧民想了想,说道:“他们还问我,朔北的粮食和水源够不够,还问夫人您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提前知道天气变化。”
听到这里,黄玉卿心中的疑虑更加深了。这些人不仅想破坏蓄水池的修建,还在打探她的底细 —— 他们到底是谁?是苏清柔的残余势力,还是北境的游牧联盟,亦或是西域的月氏国?
“劲衍,我们必须加快速度了。” 黄玉卿转身对萧劲衍说道,“蓄水池的坍塌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我们得尽快找到新的泥土来源,重新修建蓄水池。而且,我们还要加强边境的防御,防止有人趁机偷袭。”
萧劲衍点头,立刻下令:“赵千户,你带士兵去附近的山坡重新挖掘泥土,这次一定要仔细检查,绝不能再出任何差错。李千户,你调派一千名士兵,加强西牧区和北牧区的边境防御,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刻拿下!”
士兵们领命而去,黄玉卿看着重新忙碌起来的人群,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她知道,蓄水池的坍塌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危机在等着他们。而那即将到来的旱灾,或许不仅仅是天灾,更是一场人为的阴谋。
夜幕降临,黄玉卿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远处的星空。星星依旧被云层遮蔽,看不到一丝光亮。她摸出怀中的青铜令牌,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忽然,她听到院中有轻微的响动,她警惕地看向窗外,只见一道黑影闪过,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谁?” 黄玉卿厉声喝道,同时拔出腰间的匕首。萧劲衍听到声音,立刻带着亲卫赶了过来,却只看到地上留下的一张纸条。
纸条上用潦草的字迹写着:“旱灾将至,朔北必亡。若想保百姓性命,速将耐旱作物种子和果酒配方交出,否则,三月之后,必让朔北血流成河。”
黄玉卿看着纸条上的字迹,心中一冷。看来,暗中作祟的人已经开始威胁她了。而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破坏朔北的抗旱准备,还要夺取她的核心资源 —— 耐旱作物种子和果酒配方。
“玉卿,别担心。” 萧劲衍将她揽入怀中,语气坚定地说道,“有我在,绝不会让他们得逞。我们不仅要修好蓄水池,种好耐旱作物,还要让他们知道,朔北不是好欺负的!”
黄玉卿靠在萧劲衍的怀中,点了点头。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但只要他们夫妻同心,军民协力,就一定能度过这场危机。只是她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写下这张纸条的人,到底是谁?他们的背后,是否还有更强大的势力在支持?
夜色渐深,朔北的风依旧带着干燥的气息,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而黄玉卿和萧劲衍,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https://www.shudi8.com/shu/737318/3557060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