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13章 宝钞结算!借鉴老美的收割手段!

第413章 宝钞结算!借鉴老美的收割手段!


东宫太子府。

朱高炽与朱雄英正优哉游哉地瘫在躺椅上面,旁边小几上摆着冰镇的酸梅汤,丝丝凉意透过瓷碗渗出来,驱散了初秋的燥热。

陆军军校也好,海军学院也罢,反正都还在打地基,砖瓦木料堆得像小山,离建成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所以二人难得有时间偷懒,眯着眼听着廊下的蝉鸣,倒也惬意。

不过多久,正在假寐的朱高炽忽然觉得耳朵一疼,被人狠狠揪着拽了起来,他迷迷糊糊地骂道:“哪个杀千刀的……哎呀,皇爷爷怎么突然来了?”

老朱松开手,没好气地瞪他:“日上三竿了还躺着!你当这军校学院是纸上画的?不盯着点,工部那帮家伙能把砖瓦都偷去卖了!”

另一边,太子标也笑着伸手,轻轻拍了拍朱雄英的脸颊:“雄英,醒醒,别跟你二叔学懒骨头。”

朱雄英揉着眼睛坐起来,看见爷爷和父亲,赶紧正了正衣襟,只是嘴角还挂着没睡醒的迷糊。

老朱随手往旁边的空躺椅上一坐,竟也学着两个孩子的样子往后一靠,太子标见状也挨着坐下,父子俩难得卸下朝堂上的严肃,倒真有几分阖家闲聊的松弛。

“你们俩倒会享福。”太子标先开了口,目光扫过桌上的酸梅汤,“不过今天可不是来闲聊的,算是次内部的财报会议。”

朱高炽一听“财报”二字,顿时来了精神,坐直身子问:“是不是东海贸易的账册出来了?”

“就你小子聪明。”太子标点了点头,从随身的公文袋里抽出几本账册,“先前按照你提出的三条商路规划,第一条南线半岛跨海商道,如今已经跑顺了。从辽东半岛的金州卫出发,经鸭绿江流域进入朝鲜半岛,沿途设的义州、平壤、开城这几个转运站,靠着朝鲜的驿道向南推,现在货物三天就能从金州送到釜山港。”

他翻着账册念道:“到了釜山港,就靠咱们的宝船舰队开路,往倭国对马岛、博多港、堺市的航线也稳了。市舶司在那几个港口都立了牌子,丝绸、瓷器、茶叶过去,换回来的倭国白银、漆器、硫磺堆成了山——光是硫磺,就够军器局炼三年的火药了。”

老朱一直没说话,手指在躺椅扶手上轻轻敲着,听到“白银”二字时,眼皮跳了跳。

太子标顿了顿,语气里添了几分笑意:“最要紧的是,你当初说的‘宝钞结算’,硬是给推下去了。这法子刚提出来时,不少人捏着汗——朝鲜商人习惯用白银交易,倭国那边更是认足银,哪肯轻易换宝钞?结果咱们的宝船舰队往釜山港、博多港一靠,市舶司直接挂出牌子:‘非宝钞不得易货’,他们不换也得换。”

“现在啊,朝鲜、倭国的商人来做生意,船刚进港就得先去宝钞局排队,把带来的银子、人参、硫磺一股脑换成大明宝钞,才能跟咱们的商号谈丝绸、瓷器的价钱。那些倭国的大名,为了换宝钞买咱们的火药、铁器,甚至把祖传的金器都熔了送过来;朝鲜的国王更是下了令,国内的银矿产出,优先换宝钞,再用宝钞买大明的粮种和布匹。”

他拿起账册翻了两页,指着上面的数字道:“你看这流水——光是上个月,宝钞局从朝鲜、倭国收上来的白银就有一百二十万两,还不算那些折价换钞的药材、漆器。”

“照这么算,东亚海上流通的银子,差不多有一半都流进咱们的宝钞局了。更妙的是,这些宝钞出去转一圈,最后又得流回来买咱们的东西,等于他们辛苦挖的银子、种的粮食,最后都变成了大明的库银和物资,这才是真正的‘以纸易银’,比打仗划算百倍。”

老朱听到这儿,忍不住插话:“那些番邦就甘愿认账?没闹出乱子?”

“闹过几次。”太子标笑道,“有个倭国商人想偷偷用银子跟咱们商号私下交易,被市舶司查出来,不仅货物全没了,人还被驱逐出境,永不准来贸易。还有朝鲜的几个贵族,想少换些宝钞多带银子回去,结果咱们的船直接扣了他们的货,说‘无钞难通’,最后还不是乖乖把银子全换了?说到底,他们离不得咱们的东西,就得守咱们的规矩。”

朱高炽在一旁补充:“这就叫‘牵住了钱袋子’。他们手里有宝钞,就盼着宝钞值钱,自然会维护咱们的规矩;咱们握着他们的银子,就不怕他们耍花样。时间一长,宝钞成了东亚的硬通货,他们的经济就得跟着咱们走,这比派十万大军去镇着还管用。”

太子标点头附和:“可不是嘛。现在宝钞局的工匠都忙不过来,新印的宝钞一运到港口,就被抢着换走。那些番邦商人见了宝钞,比见了他们的天皇、国王还恭敬,这就是‘宝钞结算’的厉害之处——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东亚的贸易命脉攥在了手里。”

朱高炽嘿嘿一笑:“不这样,怎么把贸易圈攥在手里?他们用惯了宝钞,将来就离不得咱们,这才是长久的买卖。”

事实上,朱高炽这一手其实还是跟朱老四学的。

历史上永乐帝派遣郑和率船队去了一趟倭国,庞大的舰队与精良的装备往港口一泊,足利义满当时就吓尿了,忙不迭地称臣纳贡,生怕惹恼了大明,随后正式与大明开启勘合贸易。

然而大明给出的硬条件里,就有一条是一切贸易必须用永乐宝钞结算。

如此一来,大明不但稳固了宝钞的价值——原本在民间有些疲软的宝钞,因贸易刚需成了硬通货,流通范围从国内扩至东亚海域;而且借着贸易往来,将经济影响力深深扎进了周边国家的命脉。

倭国、朝鲜想换大明的丝绸瓷器,就得先想法子换宝钞,为了攒宝钞,他们只能拼命输出本土物资,无形中成了大明的“原料供应地”。

长此以往,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转越来越依赖大明,朝堂上自然不敢轻易与大明作对,贸易成了比兵戈更管用的缰绳,牢牢牵着周边诸国的动向。

朱高炽不过是把这招提前用了,效果竟比历史上还要显著几分。

这就是金融体系的魅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后世老美靠着这金融手段,不知道薅了多少国家的羊毛。

他们用美元绑定黄金,再用石油锚定美元,让全世界的贸易都得围着美元转。

哪个国家不服,就动用汇率武器、加息缩表,让对方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经济瞬间陷入混乱,比派几艘航母过去还管用。

就像当年对付小日子,一纸广场协议,逼着日元升值,看似让日元成了“硬通货”,实则掐断了日本出口的命脉,让几十年的经济成果差点付诸东流。

还有那些依赖资源出口的小国,美元一加息,资源价格暴跌,本币跟着崩盘,只能眼睁睁看着财富被美元洗劫,却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这种不用刀枪就能掌控他国经济命脉、收割全球财富的本事,比单纯的军事威慑更阴狠,也更持久。

朱高炽此刻玩的宝钞结算,说白了就是这路子的雏形——先用强大的国力和舰队打底,再把自家货币变成贸易圈的“硬通货”,让周边国家离不开、躲不掉,最后心甘情愿地把资源和财富送上门来。

这才是真正的“大巧不工”,兵不血刃就能拓疆扩土,比单纯打仗划算得多。


  (https://www.shudi8.com/shu/699374/3558076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