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12章 选址!蓝玉入水师!

第412章 选址!蓝玉入水师!


与此同时,年轻将领们的聚集处更是热闹。

羽林卫的千户张兴,当年跟着张赫在福州剿过倭寇,听说水师要单独成军,当场就扯着同袍去填了报名表。

“怕啥?咱们年轻,学啥都快!陆军里有大将军、大都督这些老将顶着,轮不到咱们挑大梁,去水师就不一样了——船要造新的,营要建新的,咱们去了就是元老,将来论功行赏,还能少了咱们的份?”

旁边的百户李青有些犹豫:“我爹是陆军的指挥佥事,怕是不乐意我去水师……”

“你傻啊?”张兴拍了他一巴掌,“公文里说了,自愿选择!你去水师立了功,你爹脸上更有光!再说了,海疆那么大,将来保不准能打到倭国、吕宋去,到时候咱们也是开疆拓土的功臣,比守着卫所强多了!”

这话戳中了不少年轻将领的心思。

他们大多是武将勋贵的庶子幼子,按规矩没资格承袭爵位,这辈子若想摆脱“旁支”的标签,出人头地,就只能靠自己在战场上拿命去换军功。

可在陆军里,论资排辈的规矩重得很,上面有父辈的老部下压着,有嫡长兄的光环罩着,他们从百户、千户做起,熬到指挥佥事都得十年八年,想往上爬难如登天。

可水师就是个新舞台,一切都是新的——新的船舰、新的营垒、新的规矩,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旧关系。

不管你是勋贵旁支还是寒门子弟,只要能在海上打胜仗、能管好战船,就能被提拔。

这水师就像一片刚开垦的土地,人人都有机会挥锄头、种庄稼,将来收获多少,全看自己肯不肯下力气。

更何况,水师初创,正是缺人的时候,他们这些年轻力壮、敢闯敢拼的,去了就能被委以重任,不用像在陆军里那样处处受限。

说不定用不了几年,就能靠着战功挣个世袭的爵位,让家里人刮目相看,这等机会,傻子才会放过。

没几天功夫,兵部收到的报名表就堆成了小山,一半以上都是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将领,其中不少人都有过水战经验,或是在沿海卫所待过。

蓝玉听说后,忍不住跟周德兴笑道:“你看,我就说吧,年轻人比咱们有闯劲。这些娃娃去了水师,将来说不定真能把船开到天边去。”

周德兴捋着胡须,眼神复杂:“但愿如此。不过咱们也得盯着点——水师不能成了脱缰的野马,毕竟都是大明的军队,将来还得听朝廷号令。”

“那是自然。”蓝玉哼了一声,“真要是有人敢在水师里搞小动作,老子第一个不答应!”

很快,老朱亲自审阅了报名表,按着朱高炽的建议,优先提拔有海战经验的将领。

张赫被任命为水师都督府右都督,水师提督是汤和,左都督是俞通源,当年跟着张赫剿倭、运粮的老将周德兴、杨璟分任都督佥事,下面的千户、百户则大半是年轻面孔,个个精神抖擞,等着在海上大干一场。

此外就是蓝玉了,这位沙场悍将到底是心气未消,仗着自己年富力强,还想再拼上一把,竟直接递了投名状要加入水师,最终被任命为左副都督。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想着奇袭北元大汗的功没捞着,这次定要在水师干出个样来,让那些说他只懂陆战的人瞧瞧,他蓝玉在海上照样能横着走。

与他相仿的还有武定侯郭英,这位常年跟着老朱身边的宿将,虽不如蓝玉那般张扬,却也憋着股不服输的劲头。

他自忖箭术精湛、临阵经验丰富,陆上功绩已有不少,便也想着趁还能冲杀,去水师再搏些新功,最终得了个右副都督的职位。

两人一左一右,既是同僚,暗地里也较着劲,都想在水师这块新战场上压过对方一头,为自己的武将生涯再添几笔浓墨重彩的战功。

陆军那边,徐达、李文忠等人继续镇守北疆、京畿,麾下虽然少了些年轻锐气,却多了几分沉稳老练。

两边看似分了家,却在无形中成了互补——陆军守着大明的根基,水师开拓新的疆土,将士们都憋着一股劲,要在各自的战场上挣回更多荣耀。

整个南京城的武将圈子里,少了几分往日的沉闷,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待。

朱高炽收到名单后,也忍不住笑了。

这些老将还真是狡猾,把嫡长子放在陆军稳扎稳打,让旁支子弟去水师闯机会,明摆着是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管将来陆军、水师哪边更得势,家族都能占住脚跟,算盘打得真是精。

陆军军校选址在西郊军营旁,一来离京城近,方便兵部、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常去督查,二来挨着禁军驻地,能随时调用兵力保障安全,更重要的是,方便日后大明皇帝顺道前去巡视——天子的车驾常来,军校子弟耳濡目染,对皇室的敬畏和忠诚自然能更深几分,这层心思,与当初设“天子门生”的初衷一脉相承。

而海军学院则不一样,毕竟要学操船、练海战,总不能在陆地上纸上谈兵,必须得临海甚至出海实操。

如今大明京城在南京,考量到地理便利性,朱高炽直接将选址定在了上海。

这里地处长江入海口,面朝东海,既有内河航道可供初学操练,又能便捷驶入外海进行实战演练,港口条件优越,商船往来频繁,便于就地取材学习船舶构造与航海经验。

更关键的是,上海离南京不算远,朝廷便于统筹管理,同时又能依托沿海贸易的便利,让学员们早早接触海洋经济与海防实务,比起内陆更能培养出适应远洋作战的水师人才。

选在这里,既能满足水师教学的实战需求,又能兼顾朝廷对军权的掌控,可谓一举两得。

接下来,建设上海也该提上日程了,现如今的上海还是一片滩涂荒地,涨潮时能没过膝盖,退潮后尽是泥泞,别说建学院,就连像样的村落都没几个。

可这地方的潜力摆在那儿——长江入海口的位置,既是内河航运的终点,又是外海贸易的起点,将来要发展水师,就得先把这片荒地变成能停靠大船、驻扎军队的重镇。

得先派工部的人去丈量土地,筑堤挡潮,把滩涂填成平地;再修码头、建船坞,让水师学院的学员有地方练船;还得迁些百姓过来,开垦周边的土地,种粮、织布,解决学院和将来水师的后勤问题。

虽说眼下要花不少银子和人力,但这是长远投资——上海建起来了,不仅能支撑海军学院,还能成为东南沿海的贸易枢纽,将来收的关税、商税,很快就能把本钱赚回来。

更重要的是,把上海从荒地变成重镇,本身就是向天下昭示朝廷发展水师的决心。

让那些还在观望的人看看,朝廷不是说说而已,是真要在海上干一番事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愿意投身水师,愿意来上海定居、经商,慢慢把这片土地盘活。

朱高炽将名单确定好后,直接就送去了乾清宫,让老朱过目。

这次分割不是分裂,而是给大明的军队插上了两只翅膀。

陆军如猛虎,镇守四方;水师似蛟龙,遨游沧海。

将来,这两只翅膀一起发力,大明的疆土,定会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辽阔。

而那些选择了不同道路的将领们,此刻或许还不知道,他们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在不经意间,为大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陆军的马蹄声与水师的船笛声,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交织成最雄浑的战歌。


  (https://www.shudi8.com/shu/699374/3558076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