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屠高都
孟门距离这里还有上百里,山民也只是在打猎时,远远望见前面有军队驻扎,具体情况也不清楚。
王翦听说距离孟门只有百里,第二天率领部队快速出发。很快,他就发现了有军队从附近通过,人数和自己相仿。两边都看到了对方,对面首先有人大声叫道:“汝等何人?”
王翦让一名嗓门高的人也去问:“汝等何人,前往何处?”
对面大声道:“吾等泫氏卒,将往孟门,闻秦人至矣!”
王翦让那人也道:“吾等亦往孟门!”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各走一道山梁,互不妨碍。王翦有意落后他们一点,看他们往哪个方向走,自己再随后跟上。
两支部队平行走了一天后,王翦已经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鼓声。他望着前面的士兵,他们像羊群一般冲下山去,转眼就被山体所遮蔽。王翦趁机率部登上那座山脊,看到了正在防守山口的守军。
王翦下令在山顶上点起火堆,然后率领部队沿着山沟向下潜伏前进。
这堆火搅乱了守军的军心,那批刚刚抵达的援军大声惊叫道:“山上火起!敌军从后至!”恐惧的心情迅速蔓延,只几个瞬间,大部守军就扔下武器,四散而逃。王翦冲到关内,控制了少数还在顽抗的守军,打开了关门,并让士卒挥动长戟。秦军迅速冲入,夺取了孟门关。
孟门关居高临下,地形狭窄,从下面很难攻取。蒙骜为了争取时间,在包围汲城的同时,就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前来攻打。但道路狭窄,每次只能派出一两百人出击,而且是自下而上仰攻,十分吃力。不过秦军勇猛的进攻也震慑了守军,他们立即派人回泫氏,请求增援。前来增援的援兵也就把王翦一起引来了。
蒙骜在得知孟门关已经被攻取,将围攻汲城的任务交给一名五大夫指挥,自己先率领几名亲卫上关,与王翦相见。王翦已经讯问了俘虏,了解了一些上党的情况。屯留是叛乱的中心,叛乱的发起人是一名叫蒲鶮的屯留县卒。上党尉无伤守屯留,将屯留的县卒全都赶出来,屯留的城防全交给了自己的亲卫承担,这引起了县卒们的气愤。上党各县要征发二三千人,县卒自然全都在征发范围内。征发士卒时,无伤率领自己的亲卫前往黎城设帐,屯留处于无人防守的状态。平时这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现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屯留周围集中了大批心怀不满的邑民,有心的县卒一煽动,举县皆反,县卒们攻入县城,县令不愿反叛,被叛军斩首。
蒲鶮派屯留县卒持屯留县令的首级前往各县,煽动各县士卒反叛。很快,对征发不满的人,对赵国怀有旧情的人,对秦国暴政有怨恨的人……都被集结起来。无伤得知消息后,迅速回军平叛,但却被数十倍于己的叛军打败,不得不退守黎城。
王翦追问长子的情况,俘虏也说不清楚,只听说长安君已经归降赵国,被赵国加封。上党十县,也有不少县级官吏投降了叛军。现在各县征发的士卒都不敢解散,惟恐秦人会前来攻讨。
王翦又问起赵军是否已经进入上党。俘虏表示不知道。守卫孟门的士卒都是泫氏、高都的士卒,今天前来增援的也是出自这两个县。
蒙骜听了王翦的报告,立即让占领了孟门的军队派出哨探,由俘虏带着,前往探查高都了泫氏两县。他从孟门守军的战斗力来判断,这股叛军实力不强,只要秦军行动迅速,有望迅速平叛。
高都和泫氏是蒙骜在邯郸之战后,调任上党守时所“守”的上党全部。这两个县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他都十分熟悉。如果能迅速拿下这两座县城,平叛也就成功了一半。
虽然天色已晚,蒙骜还是催促后续部队迅速入关,就在关后的道路上露宿,明天准备强行军作战。
一个晚上上关的人数不过万人,加上前锋五千人和王翦的五百人,也不过一万五千人。蒙骜命令全军分成两部,一部五千人前往高都,一部五千人前往泫氏。这两座县城距离孟门都有百里,这两支部队要在两天内到达城外。另一部五千人作为后援,位于两军之间,相机策应。他下令由王翦统一指挥这三部的行动,自己则留在孟门,指挥部队上山。
蒙骜在自己上山的过程中,对孟门之险有切身体会,他几乎空着手上来都感到有些气喘,不要说还要时刻准备作战了。如果不是王翦绕到关隘的背后,秦军花一个月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夺取这座关隘。
三支部队虽然攻击的目标不同,但道路基本相似,三支部队各走一道川,在向导的带领下,向着目的地急进。王翦自然跟在最后那支策应的部队前进。走了一天,三支部队也没有相隔多远,各找了一片谷地宿营。
入夜,最右翼两边山上突然火起,呐喊声阵阵,不时有箭矢飞来。王翦迅速指派一千人占领两边的山脊,同时派五百兵前后哨探,以防夜袭。火光和呐喊声持续了一夜,至天明时方息。不久王翦就得到右军的报告,一股人数不明的人试图骚扰秦军,放火、呐喊,其实并没有人进攻。秦军人员、物资无损失。王翦嘉奖了右军公乘,让他不要休息,按原计划进攻高都。
秦军到了高都城下,发现高都周围的邑民都逃亡一空,留下的人则据城死守。相反,泫氏的叛军则派人出来接洽开城投降事宜。
王翦命令,泫氏如果要投降,只开城是不够的,必须全员参加攻打高都的战斗。
王翦道:“秦律,军叛者全家斩死。尔等出战,或有其功,得减罪。慎勿误也!”
也许是看到前来进攻的秦军人数不少,也许是泫氏城池不够深广,经过一番犹豫,泫氏决定投降,全县三千五百户,男女老少大约一万多人,全都被驱到高都城下,去填沟堑。城上弓箭射下,死伤不少。但每天填沟堑的任务并没有停止。
两三天后,城上射下的弓箭稀少了许多,秦军趁机发起进攻,以各种方式爬城,攻上城墙,夺取了城池。这时蒙骜已经率领大军赶到,他下令在全军,包括泫氏邑民面前,将高都城的所有人全部斩首,高都成为一座空城!
留守高都的邑民还有数百人,连同家眷在内总有一二千,蒙骜换了三批刽子手才把他们杀完。虽然士卒们都经历过战事,但目睹男女老少在自己眼前被杀,血光冲天,惨叫连连;看见无头的尸体在地上痛苦地挣扎,甚至作势要站起来,这种心理压力,没有亲身经历是完全不能理解的。至于那些被逼上战场的泫氏邑民,更是吓得捂上眼睛不敢多看,胆小的女人甚至当场昏厥在地,孩子们则被吓得哇哇大哭。
蒙骜有意不派兵抢占丹朱岭山口,他要看上党的士卒到底有没有能力和底气与秦军作战。最终的结果是他希望看到的,哪怕长子也没有派人出来控制丹朱岭山口,其他的城邑就更不用说了。上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各城邑基本是分散作战,没有形成合力。
蒙骜在屠城之后,立即挥军进入丹朱岭北,广大的上党盆地在眼前铺开。一座座城邑远近交错,一览无余,等待着他们去攻取。
当时有人建议蒙骜:“愿以免罪,以促其降也,免耗人力。”
蒙骜道:“未可。彼皆叛兵,律当族,焉得以降免罪!"
蒙武道:”举城而降者,依律得一功,减罪一等,但斩本人,可免族。彼或念及家人,而降也。“
蒙骜向王翦及其他的五大夫问道:”武之议何如?“
其余五大夫皆道:”大夫之议,甚合秦法,且可免士卒之累。“蒙骜于是派人向各城传达将令,举城而降者,士卒皆斩,不及家人,否则屠城!
上党本有十县,高都、泫氏已破,尚余八城。蒙骜分派士卒,每城派出两千人攻城,并传赦令。秦军所到之处,各城邑民大部逃亡,每城所余,或数百人,或一两千人,多数城池没有主将,皆无战心。只有屯留,由于是叛乱首议者,有蒲鶮为首,而且集中了各城的坚定抵抗分子,城中有数千人。蒙骜派出两千人攻城时,屯留甚至还派出部队迎战。当然由于战斗力所限,被秦军杀退,但作战还是很英勇的。蒲鶮也派人传檄各县,鼓励他们坚守,秦军无粮,最多十来天必退。
在派兵隔断了各县之间的联系后,蒙骜首先攻击的就是长子城。它不仅距离最近,而且还是上党郡君治所在。樊于期曾经率领了五百亲卫驻守,蒙骜认为长子有投降的基础。但长子坚守不降。蒙骜派出一万五千人分隔包围其他各城,自己集中了一万围攻长子。泫氏的邑民则被安排将高都、泫氏的粮食、物资源源运到前线,以供军需。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78552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