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孟门道
一路上,蒙骜看见秦军正在快速向繁阳前进。他对遇到的每一名军官都道:“速进,勿顾岸边赵军!将至秦境矣!”
那些军官见蒙骜一行骑着马往前赶,也都士气大增,大声对部下道:“速进,将至秦境矣!”
骑兵一路小跑,于夜间进入繁阳,而秦军的前部才刚刚进入棘蒲。河间尉听说蒙骜到来,急忙出来迎接。蒙骜匆匆和河间尉进入府中,屏退左右,下令周围人不得进入。然后小声对河间尉道:“上党叛,王命臣率军平之!”
河间尉立即惊叫起来,用力捂住自己的嘴巴,面如土灰,汗流浃背。蒙骜用冷静的眼神看着他,等待他安定下来。
好不容易,河间尉平定了自己的情绪,颤颤巍巍地问道:“臣将何为?”
蒙骜道:“速遣使令东郡尉密见!”
河间尉道:“东郡尉见在朝歌,主朝歌政。”
蒙骜道:“乘舟至朝歌,需时几何?”
河间尉道:“臣即命人往!”
虽然说黄河有天黑不行船的传统,但特殊情况下自然也有特殊人物。那些可以在夜间行船的船家,河间自然也有一些,以备不时之需。河间尉找到一名心腹军使,交给他一支节符,道:“连夜往朝歌,报朝歌令速来河间议事。勿得为他人所知!”
那名军使看了一眼节符,见上书“秦将军骜”,立即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奔到河边,叫了船家,连夜开船前往朝歌。由于是夜间,船行并不快,一直到天亮后才靠上朝歌。朝歌在王翦主政后,完善了亭驿体系,在津口设立了驿站。河间的船直接停在驿站中,验过节符,驿站的人接力奔往朝歌城报告。河间的人则在驿站中进食、休息。
食时刚过,就听驿站外车声辘辘,少时,王翦带着驿卒匆匆下了车,来到驿站,与军使相见。三人稍加准备,一起上了船,再度驶回河间。到繁阳靠岸时,天已经又黑了。三人上了岸,急急前往河间尉府,这时已经可以看见大批秦军正在繁阳内外安营。王翦见到蒙骜,蒙骜道:“汝单身至?”
王翦道:“然也!”
蒙骜道:“上党叛,汝其知乎?”
王翦道:“有所闻也!”
蒙骜道:“臣奉王命讨平之,大夫其有计乎?”
王翦道:“何所命?”
蒙骜道:“讨平上党,余则未有。”
王翦道:“守上党者,长安君也,王其有教乎?”
蒙骜道:“未之闻也。”
王翦想了想,道:“臣愿熟筹之,将军其待也。”
蒙骜道:“善!”
王翦请河间尉为他找一间无人打扰的房间,自己坐了进去,关上门,独自闭关思考。蒙骜则和河间尉以及赶来的四位五大夫继续一起讨论。由于大家对上党的地形一无所知,完全找不到进军的路线,只想着继续南下到少水,从怀城进入高都,但据说这条线上的大城野王目前已经被卫君占据,卫君虽然首尾两端,在秦、魏之前摇摆,但至少名义上是魏的附庸,不能太让魏国脸上过不去。要想穿过卫国的土地,不是那么容易。
王翦在朝歌主政年余,知道进入上党最近的道路是走孟门。但这条道路比较狭窄,如果从这里上山,四万大军无法展开,可能会被敌军堵在关下。他考虑的是领一支奇兵绕到孟门的后面,打开进军的通道。
他偏偏还知道有这样一条路,那就是溯淇水而上,至其源头,再转向孟门方向。但这条路他也只有耳闻,并未亲自走过,据说人烟稀少,道路曲折,特别是要从赵国的中牟城下经过,十分危险。但这条道路正因为人烟稀少,所以隐蔽性强,很可能不被人知,有很强的突然性。
他突然想到,如果翻山过去,直达淇水上游,应该可以避开中牟的探查。而且这支部队必须精干,人数不能多,战斗力要强,不仅要能翻山越岭,而且要能独立与赵军作战。
他按这个思路反复推算,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于是推开门,走出房间,进入蒙骜他们所在的正堂。这时已经是半夜。
蒙骜他们都没有休息,在正堂坐着等他。见王翦进来,几名五大夫都笑了,道:“大夫计之得矣!”
王翦行过礼,坐在案边,以手指画道:“此乃河,此淇也。于此入上党,但有孟门一途。自汲而西,有水出焉。溯水而上,山川纵横,有道可至长平。惟孟门道狭,敌以数百人守之,万人急不得过。臣愿引千人精壮,越此山,入于淇,溯之而上,绕孟门之后。将军身率大军自朝歌,出大道,攻汲,阳出孟门。臣至敌后,即于山上放火,前后攻之,敌必溃。”
蒙骜道:“大夫出敌后,必也几时?”
王翦道:“短则十日,长则十五日必至。”
蒙骜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意见,皆道:“十日后,吾等必至孟门,从下攻之,以待佳音。”
王翦道:“如此甚善。臣愿即过河,于朝歌为将军资粮。愿将军选精卒,即以付臣!”
他们讨论了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天色已明,王翦立即起身,准备离去。蒙骜道:“事虽急,不在一刻。愿进早餐乃发。”
王翦道:“大军将至,臣必备舟船、粮草,安排营地,皆不可缓。愿以辞!午后,东郡舟船必至。”
蒙骜见王翦说得肯定,也不挽留,河间尉派军使找船送王翦过河。不过,王翦并没有前往朝歌,而是过河到了濮阳,将蒙骜大军驻河间,将攻上党的事,通报了东郡守。东郡守立即征发船只,前往河间,接蒙骜大军前往朝歌。
王翦先带着一百艘船出发,再次来到河间,这时正好是午后。蒙骜当即命前部上船,随王翦先行前往朝歌。这些船都是临时征集濮阳商家的小船,每船只可坐十余人。前部一千人上了船,加上兵器行装,正好启航。为了保险起见,王翦要求上船的这一千人,至少一半是弩兵,万一遇到敌军水军,可以应战。
士卒登船,小船出发。船家摇开橹,船行似箭,直往朝歌而去。
船队于日落前到了朝歌。王翦让这一千人就地在驿站休息、晚餐,自己返回朝歌城中,带着县卒连夜在周围的邑中为大军安排宿营地。次日,大批船队到达,前部五千人全部到达。王翦让他们沿河警戒,保障航道的安全。一连三天,蒙骜大军完全过河,进驻朝歌。王翦烹牛宰羊,犒赏三军。
在一片欢腾中,蒙骜对王翦道:“吾于亲营选卒一千与大夫,大夫其领之。”
王翦道:“将军惠赐,臣当奉命。惟亲营久随将军,恐臣不服。”
蒙骜道:“秦律俱在,焉得不服!”
王翦道:“来日且观之。”
休息一天,蒙骜将自己挑选的一千亲营精锐交给王翦。王翦命他们皆于城外立阵,自己则和蒙骜一起回城处理各种军务,直至太阳偏西,才返回阵中,这时,立阵的亲营士卒已经剩不下一半了。
那些擅自离开的士卒见蒙骜回来,又纷纷归队,王翦制止了他们,道:“汝等非善,不可同往,但留侍将军可也!”蒙骜大感颜面尽失,喝令将擅自离队的士卒捆打,王翦道:“此皆壮士也,可留以应敌,未可自伤。”蒙骜申斥了他们一番。
王翦让坚持立阵一天的士卒入城,进驻县卒所住的营地,让他们换上县卒的服装。又向蒙骜申请每人一支弩,五十只箭,一支长戟。蒙骜从军中调拨给他们最好的武器。
大军又休整一日,陆续启程,前往百里之外的汲城。
汲城是魏国王陵所在,守备严密。但东郡丢失后,汲城成了与魏国不接境的一座孤城。虽然魏王想方设法在这里维持了一支尽可能强大的防御力量,但受限于形势,也只能聊尽人事而已。
秦军各路大军滚滚南下,沿途尘土飞扬,人喊马嘶。在这片混乱中,一支五百人的小部队悄然脱离大队,沿着一条小河,进入深山之中。
小河沿岸有少量的人家。王翦率领的五百人都着县卒的服装,看上去像是县令率兵进山执行什么公务。翻过一道山脊,下面就淇水。
淇水蜿蜒地在山下流淌,两岸高山之间,有一些冲积而成的小片谷地,每片谷地都有几十上百户不等的乡邑耕种着这些土地。由于雨水丰沛,两岸的山上有大片的森林,更显得狭谷幽深。一支数百人的小部队穿行其间,完全引不起注意。
王翦率领一百前锋走在队伍前面约三五里,日出则行,日落就近宿营。行军过程中,不时有小动物穿越这支部队,成为他们的猎物。到了宿营地,他们就用这些猎物和邑民们交换粮食,和邑民一起进餐。一路无事,大约十天后,到达淇水源头。
这里也有一个小聚落,只有十来户人家。王翦好言安抚了这些惊魂不定的人家,向他们打听前往孟门的道路。这里的山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孟门。王翦就问他们,附近哪里驻有军队,这才搞清楚孟门所在。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78784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