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祖龙赤蛇 > 第64章 蒙骜之死

第64章 蒙骜之死


  投降的各城青壮年都被顶到攻城的第一线,妇孺、老人则在家中备炊,为前线运送粮食。这些男人此时惟一的希望,就是能立下一些功劳,为妻儿老小免罪,作战十分英勇。而屯留和余吾两城则顽强地进行着绝望的抵抗。

无伤的亲卫们没有想到,他们也被投入了一线,进行最残酷的攻坚战——的第一步,消耗敌军的弓箭和石块。他们一次次和各县邑民一起,以疏散的阵型冲向城墙,迫使城上射下无数的弓箭;有人中箭倒下,多数人其实能够冲到城下,而迎接他们的是无数的石块。冲到城下,他们的任务大致就算完成,秦军中会鸣金收兵。他们要将敌人扔下来石块投入壕沟中,再尽可能多地将敌人射下的箭矢捡拾回去;当然,中箭、中石负伤的同伴是首先必须拖回去的。如果有同伴遗留在城下被敌军杀死,这个伍的其他四人也就不用再混了,最好也一起去死。

要无伤的亲卫来做这些工作,是蒙骜的意见。无伤丢失了上党郡,虽然竭力保住了一城,但却损失了郡守和郡丞,功不抵过,按秦律,无伤有可能被灭族。他的亲卫受他的牵连,也有可能被杀甚至被灭族。蒙骜让这些亲卫尽可能多地投入攻城作战,让他们可以为收复上党经一份力,如果可能,立一份功,从而减少罪行,争取尽可能宽大的处理;如果他们在战斗中阵亡,他就上报说此人已经“死于事”,至少不会牵连到他们的家人。

一连进攻了十天,城上的箭石越来越少,王翦派出攻坚发出登城作战。鼓声不息,一队队秦卒奋力冲到城下,开始爬城,城墙上展开了一场场混战。上城的士卒奋力与数倍于己的叛军作战,尽可能为同伴争取更多的时间爬城。随着越来越多的秦军爬上城墙,战斗开始向有利于秦军的方向转变,秦人从单兵作战,转入有组织的战斗,并最终将叛军完全驱离城墙,将他们压迫在城下。这时,破城已经是时间问题。

秦军将弩手派上城墙,于是战斗变成了屠杀,城下的叛军被成片地射杀。当城门最终被控制时,秦军打开了城门,吊起千斤闸,等候在城外的秦军一拥而入,攻城战转入巷战阶段。逐房、逐街的血腥争夺,在一处处展开。秦军拥有武器上的优势:他们有盾、有矛,更重要的是有几乎用不完的弩箭。他们烧毁邻近的民居,将埋伏其中的叛军驱赶出来,再用弩箭和矛杀死。

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叛军退到县令府,据墙而守。县令府周围的府库也成为他们的防御工事。王翦入城,一面部署士卒包围残余的叛军,一面让剩余的秦军扑灭房屋的余火,进房舍搜索残敌,寻找剩余的粮食。

由于残余的叛军人数还不少,王翦让秦军暂时将他们围困,先冻他们一夜。他将弩兵分派在各个道口的房顶上,一俟有敌军冲出,就给予射杀。还让一些射箭比较准的弩手猎杀在墙上守卫的哨兵,让他们不敢露头。

次日天明,王翦调来的新锐的士卒,他们拆下还未被烧毁的门板,顶在前面,靠上墙头;又拆了几个梁柱作为撞柱,从墙头和府门同时发起进攻。弩手们精准地向上墙抵抗的叛军射击,又登在门板上向墙**击。进攻府门的士卒撞开府门,冲入府中,将叛军完全逼入房舍内。秦军四面放火,焚烧府中的各处房舍。占据府库的叛军也遭遇火攻,不得不冲出库房,作绝望的冲杀,全部被杀。到中午时,城内的抵抗完全结束,城中叛军非死即伤,包括妇女和儿童也都拿起武器与秦军拼杀,被全部射倒或砍翻。

清理战场的军吏进入城中,他们奉命找到为首的叛军蒲鶮。并将其他人的尸体搭成京观,以备放火焚烧;还活着的人则被当场杀死。

在归降叛军的指认下,蒲鶮的尸体被找到,他被斩下首级,送到蒙骜处。蒙骜带着众位五大夫和公乘进入屯留城,站在城墙之上,望着城内如废墟一般的场景,以及搭起来的数不清的“京观”,心情无比复杂。

他登上城楼,下令点火。一座座京观被点着,火光冲天,空气中弥漫着烤肉味和焦糊味。由于火势过于猛烈,蒙骜感觉呼吸有些困难。他正要下楼,突然一片火星从天而降,飞进城楼中,点燃了一处城楼,众人手忙脚乱前去扑火。火势很快被扑灭,但众人回头看时,却见蒙骜已经蜷缩在城楼的一角,停止了呼吸。

医官被立即叫来,他赶紧实施急救,终于无效,蒙骜去世。

本来杀死如此多的邑民就已经让气氛十分沉重,而蒙骜的突然去世,更增加了这种沉重的气氛。众人找了一乘车,载着蒙骜的尸体回到长子。大家公推蒙武为全军主帅,向咸阳报告上党大捷,并报告蒙骜的死讯。

蒙骜的亲卫一百人带着报捷文书、蒲鶮的首级以及蒙骜的尸体,回到咸阳,向秦王和吕不韦报告。吕不韦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公布了此事,并进行廷议。根据蒙武的文书,众臣议得:上党军反叛,致郡守下落不明,所有参与反叛的民众集体斩首,他们的家属迁往临洮;无伤及其亲卫剥夺一切爵位,除死事者外,其余人根据他们爵位,或斩首,或没为刑徒,他们的家眷没官。黎城官员免官夺爵,返回原籍。

同时通知蒙武,一定要找到长安君和樊于期的下落。在没有找到之前,全军不能解散,驻于上党,重新营建城邑,并准备春耕。

咸阳传来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任命王翦在未找到长安君之前,代理(守)上党守。被派到上党传达命令的是卫尉竭。卫尉竭自然是秦氏宗亲,曾经当过剑士,武艺高强,也打过仗,立过功,爵官大夫。在当卫尉之前,他就一直负责王宫的戍卫,赵正刚刚回来时,子楚就是把负责赵正安全的任务交给他。老卫尉于秦王正即位后,就称老病离职,负责赵正安全的官大夫竭继为新的卫尉,至今已经七年了。无论是秦王还是吕不韦都十分信任他。由他来传达秦王的教令,显示了吕不韦对上党工作的重视。

卫尉竭还传来了一个消息:夏太后已经于九月底去世,由于蒙骜统军在外,所以没有要求举孝。现在上党已经平定,军队虽然没有归乡,但要立即戴孝,即全军都在自己的军装外,披一块白色的布。

王翦作为代理上党守,立即下令全郡戴孝,并收购了大批白布,给全军披在外面。现在虽然已经是正月,但天气还是很冷的,凭空多了一块布,大家也都没有意见。至于说邑民,家人被杀的不少,但因为是叛军,无人敢戴孝。现在借着太后去世的机会戴上孝,也算有了由头,不必躲躲藏藏,倒也没有什么抵触的。

最为困难的事,就是寻找长安君和樊于期的下落。王翦派出哨探,在黎城以东的大山中反复搜寻,又派暗探深入邯郸打听消息。

另外一件在大家意料之中,却又最为担心的事:斩杀所有的被征士卒。

要完成这件事,首先要找到当初征兵的名单。王翦作为郡守,下令各乡邑寻找当初征发的名单。经过这场叛乱后,名单已经找不全了。但仍然有不少零散的名单被找到。他们中间的大部分已经逃亡或死在各城中,但依然有数百人被乡邑压解到郡。

最无法逃脱被杀命运的,就是上党尉无伤的亲卫。他们作为上党的正式军队,先是未能及时发现上党的反叛迹象;在上党反叛后,又没有积极与叛军斗争,按律当灭族。考虑到他们仍然在黎城坚持,并数度与叛军作战,保全的黎城,由灭族降为斩首!但允许他们缴还爵位赎罪。无伤的亲卫都是身经百战的武士,立下不少战功。在归还爵位后,少数高爵的官员得以免罪,大部分亲卫都被判程度不同的徒刑。经过一番解释,卫尉宣布,被判流刑的,全都跟随上党邑民前往临洮。但仍有数人爵位不足,将被判刖、宫等刑。他们不愿意受刑,宁愿一死来个痛快。

在汇总后,在卫尉的监督下,全部处斩的军事被斩于长子城外,首级传于各县。虽然也是一件大事,但比起平叛的时候杀得人头滚滚,已经好了许多。

另一件难办的事,就是要将上党的居民全部迁往临洮。临洮以洮水而得名,洮水在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这里突然打了个大弯,转向西北流。这个由洮水河弯围成的区域,当时叫临洮,是秦国陇西新征服的一片区域,几乎是秦国的最西边了。从上党到临洮二千多里,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几乎不可能过去。

卫尉竭认为,移民临洮是为了戍边,因此老弱妇孺就不要去了,只让上党的丁壮带着妻儿前往。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78182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