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吕不韦之死
夺取了楚国大片土地后,秦军停止进攻。楚王派李园亲自到宛城与昌文君媾和。
由于进攻迟缓,楚国从交战区域迁徙了大批财产和民众,联军夺取的土地并没有多少邑民。而且由于进攻方向的选择,秦军虽然从三个方向向楚国发动进攻,但南阳和荥阳方向与楚国不接壤,要越过韩国;南郡方向的进攻虽然拿下了城阳,但距离最近的县平陆还隔着一道山;联军虽然占领了许多城邑,但秦国事实上很难有效加以治理。楚国采取是主动退却的战略,虽然失去了一些土地,但实力并未损耗,要想守住这些区域还要进行艰苦的战斗。事实上,获益最大的是魏国:新攻占的土地基本与魏国接壤,魏国治理的难度相对秦国还要小一些。
所以秦军虽然打了胜仗,但并未获利。最后,昌文君同意将夺取的土地全部交还给楚国,只换取李园与昌文君结盟。
一次劳师动众的大战,以这些虎头蛇尾的结果收场。所有人都对这场胜利提不起兴趣。
在联军与楚交战时,上天似乎也发了怒,从六月开始,关中连月不雨。直到八月,楚、秦结盟后,才开始下雨。这一场大旱,让相当多的地方严重受灾。
远在洛阳的吕不韦给秦王上了道措辞激烈的奏章:“天子不伐无罪之国,楚无过而秦伐之,其过一也。征千里之卒,发千里之粮,民费而军用不足,其过二也。不知彼之不过伐,不知己之不可战,而起兵伐之,其过三也。征兵数万,数郡扰动,而无寸土之得,只民之入,空耗钱粮,其过四也。此皆谋事不忠,计事不明,策算不周之故也。愿王深察之!”
昌文君回国后,秦王将吕不韦的奏章发给群臣议论,颇有人认为吕不韦所说在理,甚至有人提出应该惩罚献策之人,并请回吕不韦重新执政。
廷尉李斯道:“文信君阴宫嫪毐,秽乱宫闱,聚众反叛,其罪当诛!今同案者皆枭首,文信君但免相耳,犹保爵位,非律法之所宜。今无功而复相,非法也。”
有大臣道:“文信君有功于先王,于王有庇护之功,王因之而赦其罪。但免相位,以示惩戒。今天下未定,正志士效力之时也。以文信君之才,弃而不用,非劝士之道也。”
李斯道:“有功则赏,赏不经日;有过则罚,罚当其时。文信君有功于前,一入秦,先王即爵以侯爵,尊以高位,法也。然其罪也,同案皆枭首,而首犯不问,非法也。戴罪就封,当闭门思过。今诸侯、宾客、使臣相望于道,志气昂扬,阔步高趾,非思过之谓也。不在其位,而问其政,犹思复相位,岂戴罪之所为也?”
秦王问道:“卿等其知诸侯、使臣之问,宾客之访耶?”
李斯道:“王但问于三川守、洛阳尉可也!”
李斯旧事重提,这是秦王的痛处,旁人都不敢复言。当日,相府即发教令,加急发往洛阳,令洛阳尉派兵禁吕不韦府,不使内外交通。并令三川守、洛阳尉入咸阳,报告吕不韦的行迹。
三川守和洛阳尉从使臣的口中,得知秦王要追查吕不韦的事,急忙带上相应的卷宗,急驶咸阳。
十天后,两人带回秦王亲自写下的一封文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秦王的变脸如雷霆万钧,吕不韦措手不及。几乎毫无先兆地就派兵封了门户,现在,一向恭敬的三川守和洛阳尉也都冷了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而带来的秦王亲书,措词十分严厉,几乎将他的功勋一笔抹杀!
吕不韦镇静地送走了守、尉,下令家中门客全都解散,各给予遣散费;奴仆也全都释放,恢复士伍身份。家中财产全都分给众人。
吕不韦门客众多,奴仆如云,要编制遣散计划,确定遣散的资产,需要不少时间。吕不韦令众人将家中所酿的美酒全都取来,每天饮酒,看着众人忙里忙外,神情自若,态度温和,仿佛这一切均与自己无关。
吕不韦在邯郸时,并没有生育。他的妻子在几年前去世,葬于北邙山下,洛水河畔。门下的姬妾有与同房,生下子女的,这次一起上路;没有子女的,令行改嫁;无法嫁人的,则一同带着上路。
树倒猢狲散。吕府的门客、家臣、姬妾见吕不韦失势,将发配蜀郡,多数接了钱走了。但也有少数忠心的,甘愿一起前往蜀郡,不愿离开。
遣散工作持续了一个月。一个月来,吕不韦每天酒不离手,必喝得大醉方休,正常饮食也就吃一点。旁人要劝,吕不韦道:“夫至蜀郡,独欲饮,其可得乎!姑容吾稍纵!”
一个月后,吕不韦突然腹泻,大便漆黑,不几日,手脚冰凉,气绝而亡!
吕不韦生病时,家臣立即报告洛阳尉,洛阳尉派了医师来探视。医师看了,开了个药方,但吕不韦坚决不喝,谁劝都不听。洛阳尉报告三川守,三川守也前来探视,两人一合计,立即飞马报咸阳。咸阳使者还未至,吕不韦已经去世。
吕不韦走得很急,生前并没有墓地。官府和使臣一商量,决定不发丧,就与他的妻子合葬。吕不韦正妻去世时,吕不韦正炙手可热,吕妻的墓地很大,规格很高。现在,吕不韦虽然被发配到蜀郡,但并没有剥夺爵位,按例应该以侯爵的规格下葬。但临时哪里挖得了合适的墓地,与其妻合葬,既全了礼,又能迅速地将吕不韦下葬。
尽量洛阳官府行事迅速,吕不韦去世的消息还是更快就传播开来。他的门客、舍人,甚至诸侯使臣也都前来祭奠。一时间,吕不韦墓前人头攒动,祭祀不绝。
秦王下了一道教令:“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于是,跟随吕不韦一家发配到蜀郡的,足有上千家。而与此同时,秦王又赦免了去年被放逐到蜀郡的嫪毐的舍人,允许他们回到关中。
搬倒吕不韦的目的已经实现,嫪毐的事也就可以过去了。
连续两个月的干旱让关中大部受灾,倒是山下郑国渠沿线受的影响不大。秦王召回了代理河内守的将军桓齮,准备在河内方向再打一场大仗,参战兵力除了各郡正常征召的士卒外,还要再加上灾区的灾民。粗略计算,不下十万人。桓齮虽然是将军,但却从来没有指挥过如此规模的兵力。秦王将老将杨端和调任河内守,国尉尉缭除了主管训练外,也参与军事行动。有两名老将坐镇,十万大军的指挥体系才最终建立起来。
十万大军出动,可谓地动山摇。但要想强攻漳水河边的赵长城,则力有未逮。桓齮提出,从邺城出发,向东发展攻势,除了攻下邺地尚未夺取的城邑外,以平原君的封地东武城为目标。攻击距离长达四百里。只有如此广阔的地域,才能容纳下十万大军作战。
九月征召令下达,关中受灾各县不等新年到达,立即整肃军装,启程前往河内。他们是这次作战的主力,人数达五万之众。除了内史部各县外,陇西、上郡、北地各郡也都派出士卒参战。他们将沿渭水而下,出函谷关,经洛阳,过孟津,进入河内。
南郡、南阳两郡各一万人,都走宛、叶,也经洛阳进入河内。
河东、太原也派出兵力各约一万人,从轵陉进入河内。
巴、蜀、汉中三郡路途较远,人口不多,士卒不练,共出兵约一万人。由于路途遥远,他们不参与邺城方向的作战,而是从栈道北上,戍卫咸阳。
邻近河内的东郡、上党各出兵二千,三川出兵五千,河内也出兵五千。
这次征兵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几乎涵盖了秦国境内各郡。就秦王而言,征兵打仗是一个方面,建立、完善兵力的动员体系和运输体系才是最重要的目的。最远的陇西、南郡,最远的县到河内都要走两千里路,估计要两个月才能到达。为了加快前进的速度,并减轻运输压力,郡卒并不集中,而是从各县出发,由县里率领直接到达指定的集结地点,再由各郡尉加以清点、整训,最后进行集中训练。
秦军设立了多个集结点:洛阳、怀县、朝歌、安阳,各郡按路途远近、方位不同,指定不同的集结点。各郡领兵官员先在集结点设立大帐,准备收容本郡各县来的士卒。国尉尉缭的大帐设在怀县,将军桓齮的大帐设在朝歌,而河内杨端和的大帐设在安阳。
河内、上党、东郡的士卒最先到达,他们在朝歌进行了短暂训练后,就前进到安阳,接受杨端和的统一指挥。
河东、太原的士卒则先后进入怀县,他们在怀县接受尉缭的统一集训。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71176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