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战宜安
桓齮派出数支巡哨,沿呼沱水南岸向上游哨探,终于,在呼沱水上游约一百多里的原肥国地区发现了大批赵军。
肥国是狄人所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可能也属于广义上的中山国吧。赵武灵王的执政大臣肥义可能就是肥国人,此人重信守诺,要求自己“死者复生,生者不愧”,最后为保卫赵惠文王而死。
驻扎于此地的赵军,是李牧从山上带下来的胡戎骑兵以及雁、代的赵军。他们驻扎于此,防御通往太原的要道井陉,并守护呼沱水一线。
对于首都区邯郸的防御,东部是平原君的东武城,南边是邯郸自己据长城、漳水而守,西边是武安,北边就以呼沱水为第一道防御,随后还有柏人、邢城等防线。
本来,北方是赵国最为安全的方向。自从赵武灵王灭掉中山国后,邯郸以北的战略纵深增加了不说,还重新获得一条与太原联系的通道。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这条道路的交通条件改善了许多。
但很不幸,赵国与北方的燕国之间陷入了战争中;这还不是主要的,毕竟在赵、燕之争中,赵国是优势的一方。但秦国夺取了太原就很要命了:赵国不仅失去半壁江山,北方的防御也瞬间吃紧。几年前,蒙骜率军出庆都,赵王就吓得不轻。
为了应付新增加的太原威胁,赵王委托李牧迅速清除境内的匈奴之患,腾出兵力用于北方的防御。去年,新即位的赵王又重新拓宽、加固了柏人城,以加强对北方的防御。柏人是李氏家族的封地,按理应该由李家自己出钱筑城,赵王出钱筑城,以示对李氏的安抚——这时,李牧已经南下到达呼沱水一线,而李牧的父亲是柏人侯的继承人。
李牧驻军于肥地,自然以肥国的故都肥城为大帐所在。步兵主要驻于呼沱水以南,骑兵主要在北边,跨水而守。
李牧对呼沱水南岸出现秦军也大感意外,同样继续派出哨探打探秦军的消息。经过十多天的相互摸底,双方都了解了对方的来历和兵力部署情况。
秦军分为两支,一支在河东攻略东武城,一支在河西掩护河东军的侧背。河西军的主要防御方向还是邯郸的赵军。
赵军同样是跨河而治。步兵主力位于肥城,同时东边的下曲阳、昔阳,南面宜安、赤丽,西边的东垣,都屯驻了数量不等的军队,构成一道完整的防御体系。
肥城位于柏人以北约二百里,正当燕、赵之间的大道上,鄗城、宋子城等昔日的战场就在这条路上。呼沱水防线重点作战方向是北方,南边本来是他的战略后方,李牧并没有建立起对南方的防御,兵力部署也是北重南轻。相对于秦军的河西军,虽说总兵力李牧占优,但具体到呼沱水以南,李牧的兵力是劣势。这让桓齮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偷袭李牧的大营,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赤丽、宜安两城位于肥城以南十余里,都是临时建筑的城池,应该是李牧屯集军需物资所在,兵力不多,城池也不坚固,就像一块没有爪牙的肥肉,是明显的作战目标。
桓齮的主力所处的位置在巨鹿东南。在巨鹿、呼沱、黄河围成的区域中,主要是湖泊湿地,其间散布着几处较高的陆地,建了城邑,如扶柳、昌城、杨氏等。在这片区域内行动,从水乡来的南郡兵最为得心应手。他们驾着舟楫,一天能行五六十里。桓齮各部沿着巨鹿湿地的边缘各城邑分散布置,如沙丘、南宫、观津等地,只派南郡兵四出打探消息。李牧的驻地就是南郡兵打听到的。
桓齮和李牧之间隔着长达百余里的茫茫大湖,只能以小股兵力相互探查。而李牧由于有本土的优势,还能够借助周围的邑民打探秦军的动向。
在了解到李牧的兵力部署后,桓齮决定率领南郡的水兵,借助湖泊的掩护,偷袭李牧的后方。他亲自率领南郡士兵一万人,分驾数百艘小船,依次在那些城邑内落脚,最终登上太行山边的陆地,占领了最近的一座城池,叫宋子城。这里距离李牧的军需所在地赤丽、宜安大约三十来里,是一个理想的前进基地。
在宋子城休息几天,打听清楚赤丽、宜安两城的兵力布置,亲自视察了周围的地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平地起墙),桓齮于夜间率领五千南郡兵出发,留下五千人防守宋子城以及船只。五千人分成前后两队,前队两千人均是动作敏捷的攀爬能手,准备以偷袭动作进入城内,夺取至少一个城门,并坚守到后续部队到达。后队三千人是全军的精锐,勇武善战。
为了保证任务的隐蔽性,前队两千人各只派出一百人隐蔽接近城池,大队则集中在后面五里左右。前队打开城门后,即于城上放火,后队立即跟进。两名公大夫突进到城墙下二三里的位置,直接观察突击队的进攻动作。
但两座城池的偷袭都失败了。赵军在城墙上悬挂了许多吊铃,秦军攀爬时触动了吊铃,发出响声。在寂静的夜晚,这种响声更加明显,很快赵军就集中到秦军突击的位置,秦军上去一个抓一个。后面的人发现不妙,赶紧后撤,又遭到石块和弓箭的袭击,只有十来个人得以逃回。
两座城池都是如此,表明赵军已经预判到秦军的袭击,这时继续偷袭已经不必要。两名公大夫各率一千人开始强行爬城进攻。然而,城上赵军的防御也十分凶猛,除了大量的弓箭射下,还打下了大批石块、废陶器等。纵然有少数秦军登上城墙,城墙上的战斗也十分顽强,几乎无隙可乘。两名公大夫发起了好几次进攻,都未能得手。
这时,桓齮率领后军到了。
他下令将两千人集中用于攻击宜安,放弃攻打赤丽。而赤丽的守将也十分主动,他打开城池,放出约五百士卒骚扰秦军攻城。而秦军一旦攻击他们,他们就撤到城下,城上自有箭矢打下,将秦军打退。桓齮调来强弩手,将赤丽的士卒射倒了一批,但剩下的只退出弩箭的射程之外,并不退缩,依然不住地呐喊骚扰他们。
天渐渐亮了。桓齮远远望见北边尘土大起,显然有大军集结。他索性放弃进攻这两座小城,将兵力集中起来,到半路截击前来增援的赵军。
宜安距离肥城不过十几里,两城之间几座乡邑可以作为作战的支撑,这些乡邑一般都夹着大道而设,正适合截击之用。桓齮率领秦军占领了邻近的三五个乡邑,安排好兵力,等待赵军到达。
桓齮的部署,李牧在城楼上看得清清楚楚,对于桓齮依托乡邑阻击自己的意图了然于胸。桓齮有五千人,人数不算少,在目前这个战场上应该足够了。但李牧在肥城可是有一万人,而且还有骑兵。
李牧首先派出两千人,分别进攻最近的两座乡邑。这两座乡邑各有五百秦军,他们进行了顽强抵抗后,寡不敌众,有序地退入乡邑中,据房舍而战;而邻近的乡邑,则派出士兵前来增援。
见秦军出来增援,李牧也放出骑兵,骑兵飞驶过来,进入射程后迅速射箭,而马并不停止,秦军无法还击。援军被迫退回邑里,有房舍的掩护,骑兵的威胁大大下降。而骑兵也不强行攻击,在将援军驱离后,径直退回本队。如果秦军出援,他们就再次出动。
失去了友邻的支援,陷入孤军作战的两座乡邑终于被攻占,双方都损失很大,但由于赵军拥有优势兵力,秦军的损失更大。桓齮只得派兵,顶着骑兵的箭矢,掩护那些城邑的秦军撤出。
稍加整顿后,李牧又向另外两处城邑发动了进攻。秦军这一次汲取了前一次的教训,以分散兵力,发挥弩箭的优势,在赵军冲击时大量杀伤赵军。不过赵军顶着损失,顽强地往前冲。由于秦军是分散配置,赵军一旦冲到跟前,秦军就难以抵抗,秦军被迫再次退回乡邑间进行防御,从房舍之中向外射箭,杀伤赵军。但这一战术在赵军奋不顾身的冲锋下也没有成功,赵军冲入城邑内,转入房舍争夺战。桓齮见势不妙,只得再次命令撤退。
秦军失去了四座乡邑,但也逐步收缩了兵力,桓齮准备在下一次赵军冲锋时,秦军以全部兵力发起一次反冲锋。然而,桓齮失算了,这一次李牧派出了三千步卒,以密集阵型向秦军残余的乡邑压过来。而与之同时,桓齮发现两侧约十里距离外有大量尘土飞扬,似乎有大批军队在向自己的侧背迂回。
桓齮不敢再犹豫。立即击鼓指挥全军杀出。桓齮在前面的攻防战中有近千士兵伤亡,现在四千人与赵军三千人相比,优势不大。但桓齮采取强攻硬打的战术,强弩于进行间不住地向赵军射击,步卒则奋力转向侧翼。李牧在压力之下鸣金,赵军迅速后退,但阵型不乱。桓齮见状,也鸣金收兵,秦军也迅速后退。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70544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