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见韩非
韩非抢不过李斯,只得罢手,道:”兄……勿……取……笑!“
李斯道:”欲得其微义,焉敢笑也!“
韩非道:”意……不……正,敢……污……兄……眼!“
李斯道:”正其意也。“于是朗诵道:”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强秦为难。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
“秦大破荆,袭郢,荆王亡走,东服于陈。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荆人为和。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魏氏和。令魏氏反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者穰候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
“赵氏,中央之国,其民轻而难用。而不忧民萌,悉其士民军于长平之下,以争韩上党。大王以诏破之,拔武安。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赵氏为和。赵当亡而不亡,秦当霸而不霸,天下固以量秦之谋臣一矣。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兵弩,战竦而却,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军乃引而退复,并于李下,大王又并军而至,与战不能克之也,又不能反,军罢而去,天下固量秦力三矣。”
韩非红着脸道:”狂狂狂言!“
李斯道:”弟置酒,兄其以文报之,则幸矣!“
韩非道:”岂岂岂敢!弟……稍……加……意!“
李斯将这几片简牍收入怀中,道:”若得兄加意,则幸甚。然只此,亦足当一快饮!“哈哈笑着,拉着韩非的手,上了车,一起回到自己的家中。
在院内,韩非果然看到以前在兰陵才看到的景象:被粗布围起来的一个大幕,用几根粗枝条钉入地里当支架;阶下有熊熊燃烧的大火,上面架着一只大鼎。见李斯和韩非回来,手下的奴仆们撤了火,将大鼎抬入幕中。
李斯邀请韩非入幕,将身上的衣服就随手挂在树枝上,兑好热水,相互浇到对方的头上、身上。幕中传来两人轻松的笑声。
沐浴毕,仆人取来洗好的衣服,请两人换上。韩非也不推辞,就换上了李斯的衣服,外面罩上秦服。然后将两人换下来的衣服拿到后面去清洗。
韩非虽然在离开郑国前已经沐浴过一次,但一路风尘,早就令他浑身不自在。现在的沐浴来得恰逢其时,令他情绪十分兴奋。他对李斯道:”本……虑……王……召……不……得……沐……浴,今……可……无……虞。“
李斯道:”斯得王命:王将斋戒三日,沐浴乃见兄也。自今起罢朝三日。“
韩非一听就急了,道:”切切切切,臣臣臣……“
李斯道:”何兄之切耶?且安坐,少时薄饮!“
韩非道:”未未未可!“又用一只手抓着李斯的手道:”斋斋斋戒!“见李斯一脸不解,他抓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划道:”王斋戒臣安敢妄“还一再拱手要辞。李斯明白了韩非的意思:既然秦王为了见他,要斋戒三天,他作为臣子,岂敢不斋戒!所以不敢在李斯家里吃酒,要赶回馆驿中闭门斋戒。
李斯见韩非眼睛通红,知道他是真的急了,忙叫备车。但韩非坚决阻止,道:”行行行行!“
李斯道:”兄将步归?“
韩非点点头。
李斯道:”弟其送归!“
韩非还要辞,李斯道:”兄讷于言,而驿吏均愚,恐误兄!“韩非想了想,还是点头同意了,和李斯一起步行回到馆驿。进入馆驿后,李斯叫来驿吏,道:”韩公子斋戒三日,斋戒期间,饮食只置于门口,非王召唤,外客不得通!“
韩非道:”王……召……日!“
李斯不解,望向韩非。韩非补充道:”非……三……日“
李斯道:”公子将斋戒至王遣使召唤。王非使至,不见外客!“驿吏应喏。
韩非又道:”一……粥……一……蔬“
李斯望了望韩非,那意思是:你确定?韩非坚定地点点头。李斯道:”餐但一粥一蔬而已,——水则不限。——不可用酒。“
驿吏道:”非例也!“
李斯道:”既斋戒,但减之。余者记于公子名下。“
驿吏答应一声,离开了。韩非也与李斯相辞,自己走进房间内,关上门,开始斋戒。
李斯出了馆驿,直接前往章台宫,向郎卫报告道:”韩公子非,沐浴更衣,发心斋戒,以待王召!“郎卫记下,一层层上报。
三天后,韩非的前队进入函谷关。他们沿途按照节符所规定的行程前进,每到一处都有人接待,供给食宿。但如果不按节符上所登记的行程,则无人敢接待。前队吃过一次苦头,在成皋有意换了一家驿馆,被坚决拒入,给多少钱都不行。而等他们回到预定的驿站时,还被驿吏盘问半天,这耽误的时间去干嘛了。这曾经让韩非震惊不已:自己向往的政治理想,不意在秦国得到实现!由于有行程的限制,他们走得不紧不慢。当韩非被秦王召见时,他们还没有到达咸阳。
那日,行人通报韩非,秦王将于今日召对,让韩非做好准备。韩非这才想起,自己的韩服还在李斯家里,急忙写了一牍,让驿吏到李斯家里取;李斯家里的奴仆早已将这套韩服洗净,浆得棱角分明。午后,秦王没有通过李斯,而是直接派谒者传车到馆驿,将韩非接到章台宫。秦王于偏殿降阶相迎,以师礼相参。李斯预期的冲突并没有发生。韩非虽然口吃,但思虑精纯;秦王很耐心地听着韩非的议论,并允许韩非以指代口,在案上指划,两人直谈到深夜,秦王将要上朝才作罢。秦王派谒者用传车将韩非送回。
早餐后,谒者给韩非送来笔墨和整整一筐王家用竹简。韩非拜谢了,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将自己以前所写的文章默写下来。写一篇,让驿吏往章台宫送一篇。驿吏这辈子,就这些天能如此地接近章台宫,那些高贵的郎卫们接过他送来的简册时,也是必敬必恭的,那种荣耀感溢于言表。
一直到韩非送进去五篇论文时,韩非的前队才到达咸阳。他们立即被安排住进韩非所在的驿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驿吏根本忙不过来,只能将每天的柴米果菜准备好,让韩非的家臣们自己做饭。
两天后,韩非所有的家臣都到了咸阳,包括数百乘大车的物资。根据秦律,韩非只能留十人随侍,其他人要在数日内离开。这两天,尽管前面乱得翻了天,韩非依然只在后面自己的房间里默写自己的文章。见后队到达,他只令将书箧搬进自己的房间里来,其他的事一概不问。
挑选家臣的事完全交给冢宰负责。冢宰留下两名仆妇,两名僮子、三名男仆和三名武士。卸完东西,只停留了一天,就离开咸阳返回郑国。韩非依旧还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认真地默写他的文章。现在有了他以前的手稿,不需要完全凭记忆默写,速度要快一些,但韩非还是认真地将原稿作了认真的审定、修改,才誊写在秦王交给自己的简牍上。
大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韩非才将自己的五十多篇手稿全部誊写完毕,上交给秦王。韩非好像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程,成就感充斥心胸。
韩非上交一篇书稿,秦王就读一篇,还将它们推荐给周围的近臣阅读。等韩非献书毕,秦王征询昌平君和昌文君的意见,想征韩非为客卿。这二相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桓齮有些不同意见,道:“吾将伐韩,而公子非不知心腹,苟与议,或为秦害。”按照惯例,客卿会参与国家大事的议论,所以桓齮有此顾虑。
桓齮在年初的作战中,手臂上中了箭,算不得什么大伤,包扎止血也就完了。但不知怎的,伤口却化了脓。回到咸阳后,看了不少太医,内服外敷了好些药,也不见收口,伤口时好时坏。太医让桓齮不可过于操劳,但桓齮偏偏十分忠于职守,回咸阳后,尉府的大小事都要管起来。
秦王已经任命了尉缭为国尉,尉府的事交给尉缭去做就好。但尉缭是个外来户,在秦国未建立军功,在这个以军功相夸耀的地方,没有军功的尉缭没有多少威信。在魏国的时候,魏军内部也派系林立,管总的大梁尉对这些派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虚与委蛇,尉缭也把这一套用在尉府的管理上。他只管提出方案,不管具体实施,也不检查。这让习惯于追究责任的桓齮十分不满。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68997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