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祖龙赤蛇 > 第18章 代郡地动

第18章 代郡地动


  王翦采用的办法就是桓齮、尉缭在河内的办法。在河内,桓齮指挥部队轮流围攻中牟,作为作战演练的一部分。王翦遂以李信为围攻狼孟的总指挥,指导一批批集训成绩好的部队前出进攻狼孟。中牟曾经是赵国的国都,城池高大,规模雄伟,人口众多,兵力雄厚,每次都需要一两万人四面围攻。而狼孟城池的规模很小,只有千余士卒据守,但占有地形之利。

狼孟城在一座山间台地之上,三面都是陡壁,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到城下。城池就依托这些陡壁而建,几乎不可能被围攻,惟一的进攻方式就是从山下沿着那条山路上山强攻。这大大减轻的防御压力,而增加了进攻方的伤亡。此前对城池的进攻采用的是围困的方式:只有一条路可上,那也就只有一条路可下,进攻方封锁这条道路,狼孟就成了瓮中之鳖。

然而这一次,为了演练进攻城池,所有参战部队都必须在弩箭的掩护下,顺着这条山路往城下冲锋。部队必须学会借助山石的掩护,利用对方射箭的空隙,向山上突进。李信的陇西兵成为最早发起进攻的部队,每批一千人,逐次向山顶突击。其他部队在陡壁下也进行佯动,牵制守军的兵力。

开始几天,中箭的士卒很多,但大家很快就掌握了箭雨的死角,沿着这些死角冲到城下,并开始爬城。不等其他部队有机会演练,李信就把这座坚固的城池攻打下来。——大约只花了十来天的时间。

虽然借狼孟练手的计划落空,但王翦还是给李信记了一功。并让他作为全军的前锋,北上进入大盆地中。

陇西军现在有两万人,老兵、新兵各一万。在进攻狼孟的作战中,大约有千余人受伤,王翦都安排进入晋阳治疗。陇西军的实力并未受到严重损失。

现在李信很谨慎地兵分三路,分别从三个山口前出。从西北和北边进军的两部很快就在山前相遇,但从东边山口出去的部队在沿一道山谷前进后,竟然意外地前出到呼沱水河谷。

这一发现一度令王翦欣喜异常。他带着随从沿着这条路前去巡探。但这条道路十分狭窄,似乎不太适合大部队通过,让王翦有一丝遗憾。王翦沿呼沱水而上,在山口与进入呼沱水盆地的秦军相遇。这一路上,王翦没有遇到太多的乡邑,只有少数几户牧民,语言不通。

王翦在呼沱水盆地中停留了约一个月,大致了解了这里的地形、交通,将自己的大帐设在呼沱水的大河弯处,取名“阳曲”。秦军除治呼沱水一线布防外,主力沿呼沱水北上,进入河谷内。河谷内最大的城池就是藿人,王翦遂调动兵力准备攻打藿人。

就在王翦调兵向藿人进军时,一天夜里,突然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暴雨如注。王翦在阳曲也感觉到了大地在晃动,急忙派出军使前去打听。军使回报说,高山剧烈地晃动,前部大约数百人被埋,其余部队惊慌失措,纷纷逃亡。李信正在河边山地收容、整顿部队。

王翦一面急令部队原地待命,一面飞报咸阳,同时假道上党,报告了桓齮。

随后几天里,王翦前进到李信的帐中,一面派人协助他收容部队,一面亲自深入灾区查看。二百五十里的路程,王翦一行骑马走了三天。

藿人城已经开裂,看上去摇摇欲坠。周围邑里的房屋全部倒塌,每处废墟上都有人在徒劳地挖着,悲泣声震天。王翦带着甲士上前,那些人也不害怕;王翦问话,他们也不理睬;两眼空洞,仿佛灵魂已经失去,只剩下行尸走肉。

又走了两天,王翦发现以前入山的山口已经被泥土掩埋,道路不通。很明显,继续向代郡发展攻势已经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藿人其实还是地震的边缘,代郡才是地震地的中心;如果进入秦军进入,那就几乎相当于进入灾区救灾了。

回到阳曲后,王翦再次向咸阳和邺城发出报告,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地动,代郡为墟,未可伐也。”

秦王从其他渠道已经得到赵国代郡突发地震消息,他得到的情报比王翦还要详细:“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秦王下令,老兵各赐爵一级归乡,新兵仍留本处。

桓齮一脸愁容地回来了。几个月的戎马生活让他的伤势严重恶化,伤口开始溃烂,不得不返回咸阳休养。但很快桓齮就开始发热,昏迷,抽搐,不几天竟然一病不起,呜呼哀哉!

邯郸连续数年被兵,早已疲惫不堪。代郡地震影响范围极广,元氏、鄗城,甚至柏人都有晃动,也倒了几间民房。

代郡家园尽毁,赵王又无力救灾,代郡的灾民只能扶老携幼,逃出灾区,向周边逃亡。整个太行山麓,此时挤满了从灾区逃出来的灾民。

灾民的到来,让来就吃紧的财政更加吃紧。为了避免灾民动乱,各县不得不出面救济,但又不敢救济多了,令灾民以此为家,那样自己也受不了。所以通常各县都以疏导为主,将灾民引到赵国、燕国、齐国国都方向,想尽一切办法让灾民尽快离境。

代郡十余万户,几十万人口。当时的建筑一般结构疏散,虽然容易倒,但通常不会将人埋在废墟下,人员可能被砸伤,但死亡的并不多。死亡的人口一般都是因为山地崩塌,或大雨导致泥石流。所以,代郡虽然受灾严重,但几十万男女老幼,连着伤员在内,绝大多数都逃了出来。

这几十万人都是死里逃生,而且无时无刻不面临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早已生死看淡,为了自己和家人活下去,不择手段。很多乡邑被抢劫,更多的乡邑则拿起武器自保。

乡邑也许保住了,但田里的青苗被一扫而空。尽管有人看管,但那群饥民在饥饿的驱使下,千方百计地窃取青苗充饥。那青苗就是他们的命!灾民所过之处,田园荒芜,几乎颗粒无收。

相当数量的灾民或主动,或被动,进入邯郸。焦头烂额的赵王只得向诸侯请求援助。

韩王本来已经自请为臣,自除王号,愿意归顺秦国为一诸侯。这一策略让秦国将今年的作战重点转向赵国。秦国前线战事不顺,让韩王生出一丝侥幸,他拖拖沓沓地一直没有自除王号。现在赵王请求粮食援助,更让韩国君臣觉得机会来了。韩国派出使臣,联络诸侯,准备联合抗击秦军的入侵。他以粮食援助为条件,让赵王答应在秦军来犯时协助自己。

这种小动作自然逃不出秦王的眼光,秦王最终决定,将明年的作战方向定在韩国。

他召回长期担任南阳守的韩腾。

韩腾也是韩国的贵公子,曾经出使秦国,拥戴秦王为天子,被秦昭襄王遥封为南阳守。和韩非一样,韩腾也十分推崇秦国的政治制度;但和韩非不同,他对韩国并不忠诚。被派到秦国为官后,就兢兢业业地当秦国的官。他先后协助秦国平定了宜阳、平阳等地的韩族势力,正式就任南阳守。和李崇一样,也是十多年没有调任,南阳几乎成了他的封地。

召回韩腾后,秦王直接向他咨询道:“韩王请为臣,已而背之,合纵诸侯将以谋秦。吾将伐之,先生必有以教我。”

韩腾道:“韩,一郡县耳!南阳出其南,三川出其北,东郡出其东,彼无能为也。”

秦王道:“韩王既请为臣,韩地即秦地也。卿其为寡人收之!”

韩腾道:“喏!必有将军,然后可以行也。”

秦王道:“收韩地,非征非伐。卿其以南阳为之。”

韩腾道:“南阳,一郡耳,力不足以抗,未敢闻也。”

秦王道:“岁末发兵,将及南阳,可乎?”

韩腾道:“可矣!”

一个月后,经过与各官司商议,韩腾回到南阳。到南阳后,他就向韩王发出公文:“韩请臣,秦将受地。”

韩王大惊,急忙遣使入咸阳,希望说服秦王打消这一想法。但使者根本见不到秦王,乃到秦国的任何高级官员。再后来,韩使连函谷关都进不了,被拒于关外。

韩国现在只剩下颖水流域的阳翟、汝水流域的蔡国一部分,以及洧水流域的国都郑国。在失去了三川郡后,郑国已经暴露;阳翟、上蔡都处于南阳的打击范围内。

要威胁郑国,三川郡最为方便。不过三川郡原是韩国的一部分,由韩国割让给秦国。让韩人打韩人,秦王还是有些不放心。而南阳多为楚人,与韩国争夺汝、颖一线是常态。从南阳出击,无论是进军路线,还是打击方向都十分成熟。

惟一让人拿不准的,是韩腾。这位韩国的贵公子长期守南阳,自然是领军出征的当然之选。但他却是韩国的贵公子,他的亲眷还有相当数量就生活在韩国,甚至在韩国为官。这就不能不让人躇踌再三了。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68235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