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应试亭长
虽然心有不甘,但萧何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乡、里啬夫刚刚任命未久,短时间根本不可能有空缺。如果抱着大夫爵不放,除非自己愿意务农,分得数百亩田地,建一处大宅,是处虚名而无实利。不如先抓住亭长一职,以待时机。
萧何当夜回到城里,在名册上补了“丰邑刘季”的名字,爵位则为布衣,第二天呈给了县令。县令哪里会管这等小事,匆匆一览,即命萧何依些而行。
秦国三十里一驿,十里一亭,亭上设旗鼓、弓弩等具。亭内设亭长一人,亭父、求盗各二人,一共五个人,主要负责当地的治安,如果有战事,亭长、亭卒都要作为常备军,随郡尉出战。亭长属吏员,每年俸禄百石;亭父、求盗连吏员都不算,只从官府领取劳务费,一般每天一斗谷,称“斗食”,一年下来连四十石都不到。亭长不授田,也就不用纳税,亭父、求盗都要受田,平时还要打理自己的份田,年终还要纳税。亭长在军事上直接归郡尉管理,一郡通常有亭长千人左右;各县设有都亭,管理本县的诸亭长的行政事务,主要是发给俸禄。
四川郡入秦未久,驿道刚刚修建亭驿体系还很不完善。去年沿泗水河畔修建了驿道,设立亭驿,这才设立了亭长一职,在沛县境内的亭长由沛县在本县乡里中招募。
由于亭长属于军事系统,对文事的考试并不严格,主要是考核武艺,萧何基于这一特点,才建议刘季报名投考亭长。
亭长的考核要经过一些准备,定下日子,才能施行。这些工作又花了十来天。这些日子时,刘季坐立不安,时不时去找卢绾闲聊,结果有一天被周勃堵在卢绾的田头。周勃问他道:“兄其得闲乎?”
刘季道:“兄来何事?”
周勃道:“兄允弟,闲时与弟角,奈何数日不见?”
卢绾笑对刘季道:“周兄勇力过人,与人角力,邑中皆不能及。今欲与兄搏矣!”
刘季道:“弟方归,未得与兄游,安敢角之!”
周勃道:“吾观兄长大,非他人可匹,是故欲得一搏。诚为兄败,愿置酒以谢!”
刘季道:“弟未与兄置酒,安敢与兄酒!”
卢绾道:“刘兄游于诸侯,遍习诸艺,周兄其慎之!”
周勃道:“吾固知刘兄勇,是以欲一搏也!”
刘季见周勃锲而不舍,就脱下衣服,只留内衣,对周勃道:“但请卢兄为中,吾与周兄一搏!”
周勃似乎见猎心喜,也立即脱下衣服,勒了勒腰带,道:“弟负则置酒,绝不失言。”
刘季在李园府中,常与众客相搏为戏,对于角力也颇有心得。他见周勃只是力大,下盘虚浮,知道周勃并非劲敌。但他也很愿意看看周勃的为人,以便交个朋友。
周勃一上来就直奔刘季的中线,要去抓刘季的衣襟。刘季用手带住,只一扭,将周勃扭倒在地。卢绾哈哈大笑道:“周兄勿复角矣,角则必负。”
周勃哪里肯,道:“情愿置酒,愿再角!”
刘季笑了,拉开架势,周勃这次也学了乖,不主动进攻,只围着刘季绕圈。相互转了两圈,刘季伸手去搭周勃的肩头,周勃拦开,中门大开,刘季抢入,当胸一推,周勃又坐在地上。
周勃爬起来,又道:“情愿置酒,愿再角!”
如此再三再四,周勃完全占不着便宜,在被刘季不知道第几次摔倒在地后,再也不起身,就地伏拜,连连顿首,道:”弟不才,愿以师事刘兄!“
卢绾道:”妙哉,师事之可免酒乎?“
周勃道:”未也!吾当置酒廿席,卢兄其往乎?“
卢绾道:”三人聚饮,秦法不容,辄罚金!“
周勃道:”奈何?“
卢绾道:”予百钱,辄当之矣!“周勃一时语塞。
刘季道:”卢兄戏之耳!兄弟相角,安得置酒,但为戏耳。“
就在这时,过来了两人,对二人道:”私相斗,违秦法!“刘季和周勃一时都愣了,怎么摔个跤玩玩也犯了法?
卢绾到底是学过秦法的,有点底子,赶紧道:”非相斗也,戏耳!“
那两人还不罢休,问周勃道:”汝其有伤乎?“
周勃道:”未也!“
又问刘季道:”汝其有伤乎?“
刘季也道:”未也!“
那两人将刘、周二人周身上下检查了一遍,连破皮也没有,只得悻悻而去。
卢绾见两人走远,连声叹道:”极幸,极幸!但见血,必见官矣!“
刘季道:”角而相戏,亦违秦法耶?“
卢绾道:”汝何以至公乘?秦法严禁私斗,汝竟不知?“
刘季道:”相戏亦斗乎?“
卢绾道:”幸未见血,否则不免。秦法奖励首告,但出告违秦法者,辄有赏!是故小人多以秦法相攀,以求赏也。“
周勃狠狠地冲着两人远去的方向啐了口唾沫,对刘季道:”与兄置酒,必不虚应!“
卢绾道:”休复言也,聚饮则违秦法,十一归其告者。恐酒方入刘宅,而狱吏后至也。“
刘季道:”吾欲与兄友善,岂酒也!“
于是刘、周二人下地,帮着卢绾耕地备种,边干边闲聊。刘季说起萧何劝他考试亭长一事,周勃来了兴趣,道:”兄若为亭长,弟愿随之!“
刘季道:”吾犹不可知也。“
周勃道:”以兄之武勇,亭长岂有异焉!“
卢绾道:”刘季勿忧。待萧何归,可即咨之。“
但萧何这一次,却没有回乡休沐。
又过了几天,丰邑乡啬夫来通知刘季,言五日后即往沛县,应试亭长,并给了刘季一支节符。
丰邑有五个人前去应试,他们约好提前一晚出发,准备好干粮,连夜到城外的校场,在校场外找个地方休息休息,就进场比试。他们对考试要考什么一无所知。——萧何按理这一天也应该休沐,但他还是没有回来。
到了出发的那天,刘季他们吃过晚饭,约到一起,步行六十里前往沛县城。
走夜路对于刘季来说并不新鲜,在燕国征战时,他就不止一次地昼夜兼程。但其他五人都是普通农民,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走夜路让他们瞌睡连连。刘季于途一再鼓励他们,让他们振作起来。前前后后来回打醒那些昏昏欲睡的人。走了半夜,终于走到了沛县外的校场。那些人到了校场外,再也支撑不住,一头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刘季到底是军人出身,打过仗,虽然也有些困倦,还是勉力支撑着,找了个避风的地方,合眼休息,并不真的睡着。
陆续有人过来。每当有人来时,刘季都要叫一声:”何人?“
对方一般会回应道:”应试乡民!“刘季留在暗处观察,见他们举止无异,看上去真是来应试的普通乡民,这才继续合眼休息。刘季叫喊时,会有丰邑的人醒过来,坐起观察,后来者也不知道是谁在叫喊,大家都没有发现躲在暗处的刘季。
随着前来应试的人陆续赶到,城楼上响起了鼓声,这意味着卯时到了,一天的活动就此拉开。
所谓校场,其实就是一大片广场,只有一道齐胸高的土墙加以区隔。场内有活动时,墙外通常会有闲人观看。但这一道不高的土墙却不可以随意翻越,否则会被抓,以擅入官府定罪,至少也会被罚金。
日头越升越高,但县尉还没有出来。应试的邑民们渐渐聚集在校场门口,但校场的大门并没有开启。一直到大家都等得有些不耐烦时,一乘传车从城内驶出,车上站着三个人。传车驶到校场前,叫开城门,验过节符,驶入校场中。考试开始了。
随着校场内鼓声响起,应试者开始入场。那三人就坐在门前,一面叫着邑名,一面查验应试者手中的节符,由应试者自报乡里、姓名,并在一块写满姓名的简牍上押下手印。应试人约有二三百人,录用者不过五十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过客。但大家都满怀希望地押下手印,期待着好运降临到自己头上。
终于听到官员叫道:“丰邑!”丰邑的五人立即上前,依次报自己的邑里和姓名。轮到刘季时,刘季一面呈上自己的节符,一面报道:”丰邑中阳里刘季。“一人查验了节符,另一人指着一个地方让刘季押手印,那上面果然写着”丰邑中阳里刘季“几个字。刘季在官员指定的地方押下手印,进入场内。丰邑的其他人也都先后在那块简牍的不同地方押下自己的手印,那些不识字的人也能根据官员的指示在指定的地方押下手印,并没有困难。
等到大家都进入校场,校场内再传来鼓声,校场门关闭,迟到者自然失去应试资格。
刘季心中惴惴不安地等待着第一项比试。
一名官员从怀中取出一块节符,大声宣布道:“首试:绕校场走廿周!鼓响皆起,出门绕墙走,一时后鼓再起,未及廿周者黜。”刘季悄悄看了看,校场大致呈正方形,边长一里,绕二十周足足要跑八十里,只有一时,真的很考验人。
(https://www.shudi8.com/shu/697716/3553346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