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466章 自荐做门房

第466章 自荐做门房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这是陈凡从溱潼回弘毅塾的第二天。

回到弘毅塾的陈凡,他自己感觉好像并没有什么改变,他还是他。

但学童们此时一个个正襟危坐,就连赶回来的何凤池,此刻也收去了眼睛中的桀骜不驯,端正的坐在课堂里,看着陈凡的目光中充满了崇拜和畏惧。

没办法,解元,这个名头,就算是深山遗老,乡野土人也知道其中代表了什么。

陈凡并没有用言语缓解他们对自己身上光环的畏惧。

而是像往常一样给学童们上着课。

“雍这个人,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圣人年轻二十九岁。”

“在圣人的高第中,道德学问最好的是谁?”陈凡在课堂上最喜欢作得事情就是提问,因为只有提问,才能吸引学童们跟着课堂的节奏走。

孩童们用为大脑发育的原因,他们的注意力是集中不了多久的,如果课堂没有互动,或者互动很少,那教学质量肯定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陈凡扫视了一圈,用手点了点一个从泰兴来的学童,学童名叫张廷槐,父亲是泰兴县县学训导,一个县学训导的孩子被送来弘毅塾读书,据说在泰兴当地轰动一时。

张廷槐到底是学官的孩子,自小他父亲给他打得基础不错,对于这种问题,他随口便回答了出来:“回夫子,是颜回,【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那是圣人功夫。”

陈凡欣喜的点了点头:“非常好。”

“那若是论慷慨好义、行军打仗最厉害的又是谁呢?”

“是子路……【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据《左传·定公十二年》记载:仲由为季氏宰,将堕费。公山不狃袭鲁公,仲由挺身护驾,三斩敌旌。

子路确实是可以胜任大国三军统帅的,不过因为年龄和学习进度的问题,张廷槐并没有引用《左传》中这个直接的例证,反而用《论语》来回答问题,这也算答得非常好了。

“那经济之学、远交近攻第一的是谁?”

这次陈凡的问题并没有让张廷槐回答,他目光扫视学童,大部分人全都积极举手,少部分人皱眉沉思。

就在这时,他看见第三排的南墙边,一个学童打着哈欠,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所有人都在集中精力,积极与陈凡互动的时候,只有他呆在一角,萎靡不振。

“郑奕,你来回答!”陈凡用温和的语气看向他。

郑奕,这个淮安府盐运副判的侄儿,自从来到弘毅塾后表现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之前陈凡点过很多次,让他在课堂上起身回答问题。

郑奕有时候能回答出来,有的事情回答不出,总之,在陈凡的眼中,这个孩子就是个很普通的孩子,他在经义学习上,没有贺邦泰、张祖胤的天赋,也没有“牛蛋”王北辰的刻苦,给陈凡的感觉是,这个孩子好像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似的,整日里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陈凡找他谈过几次,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也让海公、老郑等人试过,结果都是平平。

郑奕被点到名,神情茫然的看着陈凡。

陈凡道:“夫子的问题,你有没有听清?”

郑奕木讷的点了点头:“夫子,夫子是问圣人弟子中经济之学、远交近攻第一的是谁!”

陈凡心中松了口气,能回答这个问题,这就说明郑奕上课时还是听讲的。

一个孩子上课走神很正常,但若是整堂课都不听讲,那问题可就大了。

“那你能回答吗?”

郑奕扁着嘴,看起来很木讷,很快他回道:“不知道。”

这时,旁边班头李进,哦不,鲍坝批验所点佥副使的儿子李长生道:“夫子,大家晚上都上床睡觉了,郑奕不睡觉,扒在窗边看后院的大树。”

孩子们年纪还小,课堂上当着别人的面告状的事情很多,陈凡也不在意,点了点头道:“很好,李寝室长,你反馈的问题很及时。”

说完,他转头看向郑奕:“下课后来我书房。”

“欧~!~~~~~”学童们发出一阵起哄声,郑奕耷拉着脑袋坐了下去,目光好歹转向了陈凡。

课堂继续。

“刚刚提问的问题是子贡,具体原因,作为今日课堂的课后作业,下节课我检查。我们继续讲经!”

“圣人这么多弟子中,还有一个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他就是冉雍,圣人认为【雍也,可使南面】。”

“所谓南面,就是说他有南面而王,君临天下的大才。”

“圣人周游列国,每个国家都怕他,因为他的排场太大了,一来就带了那么多弟子,而他的弟子中,各国的人都有,各种人才也都齐备。”

“冉雍可以做君王,宰相可以让子贡出任,三军统帅子路可以担之。这情形,你们说诸侯国谁敢收容圣人?”

学童们“哈哈”大笑起来。

“圣人往人家国境边一,谁不紧张?所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实在是其来有自。”

“他不是没有办法,而是非常有办法,太有办法了,只要他一点头说,你们干吧!”

“那问题可就大了。三千弟子,在那时代,哪一个大国都吃不消。”

“但圣人却不走这条路?为什么不走这条路?这种道德修养,就是千百年来,我们研究圣人之学的根本了!”

“很多人以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读书人被逼得穷困潦倒才做了圣人,那就完全错了!”

……

一堂课下来,陈凡的讲课生动有趣,不仅让学童们感觉到他们的夫子又“回来了”,就连坐在最后听讲的马九畴也被深深吸引。

下课后的书房,陈凡笑道:“马老丈,这段时间住的可还好?”

马九畴连忙起身道:“解元公,感谢这段时间的招待,我,我准备向您辞行。”

陈凡皱眉道:“老丈回乡后做何营生?”

马九畴苦着脸没有回答,显然以他这个年纪和身份,高不成低不就,不是很好找活儿。

好半晌后,马九畴突然起身长揖到地:“解元公,我见弘毅塾马上便要扩大许多,山门处必缺一典签,若蒙不弃,我,我,我想担任这典签一职。”

陈凡闻言诧异的合不拢嘴,典签,说白了就是书院的“门子”,马九畴虽然年老,但也是参加过乡试的生员,他竟然留下只做个典签?

“今日听了解元公的课,老朽实在汗颜,觉得这几十年的书都白读了,往后,我,我想蹭~课!”

说完,马九畴老脸通红,站在一旁手脚都好像放不开了似得。

见陈凡久久无语,马九畴连忙道:“解元公放心,我到时候把老婆子和儿子一并叫来,他们都能在塾中做点事情。老朽,老朽只要一份工钱就行。”

陈凡算是听懂了,马九畴说是要做“门子”,其实还是没有熄了科举之心,他是想在弘毅塾半工半读啊。

陈凡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辛苦马老丈了。”

马九畴闻言顿时高兴起来:“山长叫我九畴就行,我马上写信给家里!”

送走了马九畴,陈凡的目光看向书房角落里的郑奕:“说说吧,晚上为什么不睡觉?”

PS:昨天不好意思,因为昨天防汛值班到凌晨,实在没空码字,大家久等了。


  (https://www.shudi8.com/shu/696522/3562089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