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93章 刘备再诳董卓,定计挖贾诩(求首订求

第93章 刘备再诳董卓,定计挖贾诩(求首订求


另一边。

    拿了密诏的董卓,回到城中营地后,再次摊开了密诏。

    逐字抚摸着密诏上的内容,董卓内心的激动再次泛起。

    “术士曾言,某今后必定位列三公。本以为是术士妄言想骗某钱财,而今思之,某妄杀贤士矣。”

    虽然口称“妄杀贤士”,但董卓的语气并无半点悔恨,更像是在用术士那句“位列三公”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使君,既然密诏到手,与刘备的约定便可作废了。以我度料,刘备不想让皇甫嵩留在雍州,是想独掌雍州,不如留下皇甫嵩让二人相互牵制;卢植是刘备恩师,就更不能留在洛阳;至于豫州牧黄琬,虽然我不知道他跟刘备是何关系,但只要是刘备不让动的,使君动之必不会错。”

    董越语气骄矜,丝毫没将董卓与刘备的约定当回事。

    凉州多年,董越明白最深刻的道理就是:不能太将承诺当回事,实诚君子在凉州是活不下去的。

    牛辅亦道:“我等皆是凉州人,雍州又划关中与陇右,若让刘备执掌了雍州,我等后路尽被刘备所断。刘备今日自称志在西域,但如今凉州叛乱未平,西域之志也不知得多少年后去了。我不信刘备能放着中原繁华不要而去西域蛮荒之地受苦。使君不可不谨慎。”

    董卓闻言大笑:“二位所虑,某又岂会不知?然而皇甫嵩善于用兵,若刘备与皇甫嵩联手,某才是真正没了后路。皇甫嵩是绝对不能留在雍州的!至于卢植和黄琬,等某仔细了解之后,再视情况而定。”

    话锋一转,董卓又生冷笑:“更何况,张温还在长安!关中都属雍州了,张温这老匹夫还赖着不走,必然是心有不服。正好借刘备之手,让张温这老匹夫吃点苦头。”

    “今日某宴请刘备,你二人不可失了礼数。就算要除掉刘备,也要等某扶持协皇子登基之后。务必谨记。”董卓肃容叮嘱。

    牛辅、董越皆是心神一凛,抱拳领命:“谨遵使君吩咐。”

    董卓又即命人准备酒宴,又召军中文武陪同。

    及至晌午,刘备引关羽、张飞、许攸及陈到等甲士百人赴宴。

    董卓在凉亭就注意到关羽、张飞了,再见二人,忍不住赞道:“刘雍州身后猛士,当真雄壮。”

    刘备大笑:“此二人皆是我义弟,持刀者关羽,持矛者张飞。虽有些勇力,但远不如董并州身后猛士啊。”

    董卓亦是大笑,将身后文武,一一介绍,正是段煨、胡轸、徐荣、李傕、郭汜、张济、樊稠、李蒙、王方、贾诩.

    等等——

    贾诩?

    刘备不由心头一惊。

    不论是牛辅、董越,还是段煨、胡轸、徐荣等人,虽有武勇,但刘备并不羡慕。

    论武勇,刘备麾下亦有关羽、张飞、赵云、典韦、张辽、张扬、陈到,丝毫不弱于董卓麾下骁将。

    可论智谋,刘备目前只有许攸一人。

    虽然许攸的智谋也算一流了,但即便是一流智者也有高下之分。

    许攸是一流智者的末流,而贾诩是一流智者的顶流,还是能突破上限的顶流!

    刘备下意识的想到后世对贾诩的评价:千万不要将贾诩给惹急了,若是惹急了贾诩,贾诩会不会死不清楚,但惹急了贾诩的人肯定会吃大亏。

    比如某个叫王允的,刚诛杀董卓就骄矜恣意,不听吕布良言安抚董卓旧部,非得往绝路上撵,直接挨了贾诩一招文和乱武,一命呜呼。

    又比如某个曹人妻,闲得没事干了去纳张绣婶婶,让本可以安安心心归顺的贾诩又没了退路,一招夜袭之计,让曹人妻从此背上一炮害三贤的名头。

    【贾诩实在是太危险了,不能让贾诩留在董卓麾下!否则今后与之为敌,我即便胜了也必会重创。】刘备暗暗思量。

    虽然现在与董卓有合作,但双方注定会产生冲突,不能不谨慎。

    入席间。

    刘备低声叮嘱许攸:“子远,稍后你找机会与贾诩攀谈,莫要让其找借口离席。我等欲定雍凉,需借助此人之力。许你用任何话术,务必替我求募此人。”

    许攸微惊:“某从未听闻贾诩名声,此人真有这般本事?”

    刘备胡诌道:“卢师曾对我言,武威贾诩,有张良、陈平之才。早年被察举为孝廉,因病辞官,没想到竟会在董卓麾下为吏。”

    许攸了然。

    要定雍凉,始终是需要本地人为向导的。

    既然卢植都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之才,对在雍凉没有人脉的刘备而言,招募贾诩就很有必要了。

    “某已知使君之意,必不会让其借口跑了。”许攸眼神变得炽热。

    牛辅后方,保持低调的贾诩,忽然生出一阵违和的寒意,下意识的抬头,正与许攸的炽热目光对视。

    许攸还笑着向贾诩点了点头,直惊得贾诩头皮发麻:此人莫非与我有仇?宁可猜错,不可侥幸,稍后得想个借口离席。

    然而还没想到借口,许攸就趁着席间歌舞时来到贾诩席前,又举樽敬道:“在下汉中五斗米道郭攸之,现为刘雍州帐下参军,有礼了。”

    贾诩顿时警惕,小心翼翼的回敬道:“武威贾诩,有礼了。”

    许攸引了酒,径自坐下,道:“某虽未曾见过贾兄,但贾兄之名,如雷贯耳。贾兄有张良、陈平之才,为何甘为一介小小帐前吏?”

    贾诩更是心惊:此人莫非真与我有仇?否则怎会知我才智?我都坐在最末席了还来找我?

    摸不清许攸的目的,贾诩回答更是谨慎:“郭参军过誉了,我怎敢与张良、陈平相比?我只是武威郡一介贫寒书生,穷困潦倒,因与段中郎将乃是同乡,段中郎将见我可怜又会识文断字,便举荐我为董使君帐下书吏。”

    许攸暗暗鄙夷。

    装,继续跟我装!

    真以为我许攸走南闯北,没点见识?

    一介穷书生若没点名望本事,段煨敢将你举荐给董卓为帐下书吏?

    许攸轻笑:“贾兄过谦了。你可是连卢尚书都夸赞的才智之士。你放心,这歌舞嘈杂声下,你坐的这个位置,没人能听到我们谈话。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贾诩更生忌惮之意:“郭参军,你我初识,不用这般亲近。岂不闻‘交浅不言深’?”

    我跟你不熟啊。

    能不能别这么套近乎。

    我还不想让董使君高看我。

    贾诩心头无奈,他是一点不想跟许攸攀谈,万一让董卓注意到,就没法独善其身了。

    “此言差矣!”许攸故意装没听懂,正色而道:“自古以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为伯乐者,纵是交浅亦能言深,否则又如何能慧眼识马?”

    贾诩眼神添了几分怪异。

    我是千里马没错,可你是伯乐吗?

    “郭参军新奇之论,受教了。”贾诩愈发的觉得许攸可能是某个不经意间得罪了的仇人,否则怎么会一直纠缠自己?

    客套一句后,贾诩又起身行礼:“我有些腹胀,需去更衣,失礼了。”

    “同去。同去。”许攸厚颜无耻的跟着起身。

    彼其娘也!

    贾诩气得想骂人!

    我更衣你也要来?

    你到底跟我多大仇?

    贾诩无奈,只能再次坐下,压低了声音:“郭参军,你跟我可有私仇?”

    许攸摇头轻笑:“贾兄误会了。我一向与人为善,不与人结仇。”

    贾诩忍住不耐:“你到底,意欲何为?”

    许攸看了一眼正在与董卓畅快交流的刘备,敛容肃声:“刘雍州欲定雍凉,需借贾兄之力。贾兄也别急着拒绝,我虽然不明白以你之才智,为何甘心当一帐前吏,但我明白的是,洛阳比长安凶险。你若跟着董并州去洛阳,生死难料。”

    在许攸说话时,贾诩脑海里已经想了十几个婉拒理由,而在听到董卓要去洛阳时,十几个婉拒理由瞬间消散。

    贾诩吓了一跳,小声惊问道:“你方才说,董使君要去洛阳?你怎么知道?”

    这贾诩好生奇怪,怎忽然就变了态度?

    许攸不明所以,斟酌道:“常言道,交浅不言深。”

    贾诩嘴角抽了抽,忍住想揍人的冲动。

    看来我是沉寂太久了,都以为我是个好脾气?

    仔细观察了贾诩的反应,许攸又话锋一转:“贾兄乃是刘雍州想求募的大贤,交浅亦可言深,我便直言了。”

    随后,许攸凑近贾诩,压低了声音:“刘雍州将先帝密诏给了董并州。”

    彼其娘也!

    贾诩差点没握稳手中的酒樽。

    辩皇子都已经登基称帝了,这时候竟然还来了个先帝密诏?

    身为并州牧不去并州,反而一直在河东磨蹭,现在又跑到陕县来迎接刘备,贾诩用脚指头想都能猜到得了先帝密诏的董卓会干什么!

    【董卓太冒险了,不能再跟着董卓了!

    得想办法离开!

    凉州叛乱未平又不能回去!

    荆州虽然是个好地方,但董卓一旦去了洛阳,荆州也不会太平!

    扬州、豫州、徐州、兖州、冀州、幽州,彼其娘也,这些地方都不会太平!

    董卓这个蠢货,真以为拿着先帝密诏你就能斗得过中原那群世家了?

    你以为我为什么要称病辞官?】

    贾诩在脑中不断的思考该去何处,思来想去,最后发现竟然找不到容身之地。

    “郭参军是汉中五斗米道人,汉中如今可还算安稳?”看着一脸淡然的许攸,贾诩笑容忽然变得灿烂。

    “刘焉都去当州牧了,必与汉中豪贼起冲突,肯定不安稳。”许攸一口回绝。

    想去汉中?

    没门儿!

    若不能说服你归附刘使君反使你跑去汉中,我许攸今后还如何在刘使君帐下立足?

    贾诩不由长叹,委婉的表明态度:“我虽有意助刘雍州定雍凉,但董使君未必肯放人。”

    “无妨。只要贾兄愿意。董并州必会放人。”许攸暗暗松了口气,费了诸多唇舌,终于说动眼前人了。

    确认了贾诩的态度后,许攸起身回到刘备旁边,向刘备使了个眼神。

    刘备大喜,起身来到董卓面前,举樽敬道:“董并州,我有个不情之请。”

    董卓顿时一愣。

    不情之请?

    刘备想干什么?

    莫非想要回密诏?

    “刘雍州太客气了,只要某能帮上忙的,但请直言。”董卓谨慎的许诺。

    刘备佯作不好意思,道:“我虽然是雍州牧又志在西域,但我对雍凉的情况一点不了解。我观董并州帐中文武,皆为凉州人。能否借我一人,助我一臂之力。董并州你放心,你借的人我一定会还,决不食言。”

    借人?

    刘备居然找某借人?

    某的人岂能随便借?

    你咋不将你义弟借给某呢?

    董卓有心拒绝,又不好寻理由。

    毕竟刘备才将刘宏密诏给董卓,提的交换条件也很简单,若连个人都不肯借,未免显得太小气了。

    “不知刘雍州看上何人?但请直言。”董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故作大气。

    刘备不动声色,道:“段煨段中郎将如何?”

    董卓吓了一跳,连忙拒绝:“刘雍州,段中郎将跟某多年,我岂忍让他失去立功的机会?”

    刘备轻笑:“无妨。张济张校尉也行。”

    董卓再次摇头:“刘雍州,实不相瞒,这帐中武将跟某多年,我留谁都有失公允啊。你也知道,某持密诏回洛阳,那可是从龙之功。”

    “那、、、、、、”刘备迟疑一阵,道:“董并州麾下可有了解凉州情况又不统兵的文吏?”

    董卓猛然想到一人,脸上的紧张也松弛了:“某麾下的确有一人。此人就是武威人贾诩,刘雍州方才见过的。他本是武威郡一介贫寒书生,与段中郎将乃是同乡,段中郎将见其可怜又会识文断字,便举荐为我帐下书吏。”

    “某曾听段中郎将提及,贾诩年轻的时候,名士阎忠称其有张良、陈平之才。如今虽然年龄大了,但助刘雍州一臂之力应该是没问题的。”

    虽然董卓口称贾诩有“张良、陈平之才”,但刘备能听出董卓这话有轻视之意,更像似为了让刘备相信贾诩可用而故意这般提及。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8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