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效仿高祖光武,刘备天下志(求追订
推荐阅读:火影圆梦大师! 君见妖否? 拳之下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清冷师祖要修无情道?我离,闺蜜也离!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日本战国:真田家的野望 我名黄天,苍天已死什么鬼? 冰汽神座
刘备来洛阳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只对钱感兴趣。
用谋大事者当谋退路去游说盖勋,是为了让盖勋及其同党将钱存入雍州泉府。
让张让拿出亿钱就保持中立,是为了让张让等人将钱存入雍州泉府。
在洛阳散布天下大乱智者当狡兔三窟的流言,是为了让洛阳的官吏豪士将钱存入雍州泉府。
而今策反曹操,扬言要与曹操共谋从龙之功,亦是为了让更多的钱存入雍州泉府。
天下财富,大多聚洛阳。
大争之世,争的是财富。
谁得到的财富越多,谁就能获得广积钱粮的战略优势。
洛阳局势,宦官、何进、袁氏,三方相争,谁都想兼并其余两方。
对刘备而言,帮谁都会吃亏。
谁赢了,都会趁机解决刘备。
即便刘备入局相争,也争不过任何一方。
不论是宦官、何进还是袁氏,都在洛阳根植势力多年,不是刘备这个外地州牧能轻易相争的。
刘备若想不亏,就必须不循常理。
既然棋盘内的棋子太少争不过,那刘备直接效仿大汉棋圣先祖景帝,拿棋盘将这三方势力全都砸死。
身为汉景帝之后,拿棋盘砸人是基操。
待众人退下,刘备又独自沉思。
“董卓和曹操,只能提供军事上的支持;盖勋等人,在政治上的力量还是太浅;虽然我早已派人去豫州请豫州牧黄公声援,但彼方路远,未必能及时赶赴。若要成事,还需再取得恩师卢公的支持。”
念及此,刘备又在次日一早便派人去给卢植送信,邀卢植入军营叙旧。
洛阳局势复杂,即便是见卢植,刘备也没打算离开军营。
洛阳不满刘备的人不少。
前几日还有袁术的狗腿子跑到营门闹事,虽然被马超打断了腿,但袁术必不会善罢甘休。
万一趁着刘备离开军营后,袁术带着虎贲军直接埋伏强行抓捕,刘备再精妙的谋算都得落空。
只有身处军营,刘备才不惧任何人,才能应对任何变故。
虽然不明白刘备为何忽然邀请自己入军营,但卢植也没迟疑,直接就驱车来到了刘备营门外。
“让恩师劳顿,是我之罪也。”见到卢植,刘备长揖而拜。
卢植回了一礼,道:“玄德无需拘礼,专程将我请来,所为何事?”
刘备恭谨的邀请卢植入座,随后又为卢植沏上一碗热水,不答反问道:“前番我请恩师入雍州为右扶风,恩师不愿,只想留在洛阳辅佐天子安定万民。洛阳如今局势,可是恩师所愿?”
卢植眉头一蹙:“大将军诛杀宦官,乃是天下所望,玄德此话何意?”
“恩师此言差矣。”刘备肃容而道:“不论是宦官还是大臣,都只是朝廷官吏体系的构成之一。朝廷自有法度,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不论是宦官还是大臣都应遵循此理,而非以诛杀宦官为天下所望就废弛法度。”
“天下乱起,民不聊生,究其根源,乃是整个官吏体系的腐败,并非只有宦官。大将军的亲族子弟乡人门客,也多有为官贪腐为吏不法者,若要论天下所望,又岂能只诛宦官而不诛外戚?”
“再言大臣,袁氏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然而这遍及天下的门生故吏却多有贪腐不法者。我去汝南助豫州牧黄公时,假托袁氏门生的豪贼不仅侵占良田、掠人为奴还举兵相抗,葛陂黄巾大抵都是活不下去的庶民。以此论之,袁氏之罪又岂不如宦官耶?”
“我任雍州牧期间,治下官吏贪腐不法者占了九成,豪贼敛财为祸者比比皆是,韩遂等叛军之所以能裹挟数万之众,亦是与贪腐不法敛财为祸的官吏豪贼息息相关。”
卢植默然。
刘备所言这些,卢植自然能懂。
然而懂得越多,越发感到无奈。
卢植虽然有心想要辅佐天子安定万民,但却无扭转乾坤大治天下的机会。
良久。
卢植喟然一叹:“玄德,你若有事,不妨直言。不必在我面前绕弯子。”
对刘备这个学生,卢植也是颇为了解的。
少有大志,学究天人,能通古今之变,更常有振聋发聩之语,引人深思。
这些年卢植也没少听到士人争相传颂“卢公曰”“卢公在川上曰”“卢公诲弟子曰”之类的言论。
更有好事者还将这些言论收集整理成册,供人抄录,就差没冠名《卢子》了。
虽然众士子都认为是卢植所言,但卢植却很清楚这些言论实则都出自刘备之口。
单论思想深度,刘备早就可以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了。
见卢植识破心思,刘备也不再绕弯子,直言道:“恩师乃高洁之士,亦为我引路之人,我委实不愿恩师被这俗世洪流所淹没,故请恩师助我一臂之力。”
卢植语气一凛:“何事?”
刘备继续道:“我去雍州前,恩师曾问我陛下欲立何人,我只言了陛下欲立协皇子。实际上不仅如此,陛下还给了我一份密诏,密诏上言,若陛下逝去,可待天时,诛锄元恶,翊戴嗣君,以安汉祚!”
卢植骇然而起:“竟真有此事?早前盖勋就曾寻我共同翊戴协皇子,我不知其真假又不愿掺和皇位之争,故而婉拒了盖勋。莫非玄德此番入洛阳,并非是响应大将军诛杀宦官之召,而是要助协皇子夺位?”
刘备点头:“不仅仅是我和盖勋,还有并州牧董卓,典军校尉曹操。我亦早派人前往豫州通知了豫州牧黄公,倘若途中顺利,黄公此刻也在路上了。”
卢植心头更惊,压低了声音:“玄德,你可知你这般所为,会让天下更乱。”
“大汉被蠹虫啃食,早就千疮百孔了。”刘备正色而言:“就算我不这般所为,天下依旧会乱。与其坐以待毙而失先机,倒不如由我来引导局面。重病需用猛药,大治亦需大乱。高祖、光武可为之事,我亦可为。”
这是刘备第一次在卢植面前吐露天下之志。
不论是高祖刘邦还是光武刘秀,所处时代都是大乱之世,二人皆以寒微之身强势而起,最终定鼎天下,终结乱世。
而今,刘备所处亦是大乱之世,同样寒微之身强势而起,亦有定鼎天下、终结乱世之愿。
“玄德竟有此等之志!”卢植面色复杂。
刘备在这个时候向卢植吐露天下之志,就是在告诉卢植:
支持刘辩和支持刘协对刘备而言没本质区别,都会引起天下大乱;
刘辩和刘协两个少年也担不起平乱治天下的重任,能担起这个重任的只有效仿高祖、光武之志的刘备。
然而卢植如今的志向只有辅佐天子安定万民,还没上升到要平乱治天下的高度,一时之间也难以转变心态。
能看到天下会乱的人很多,能清晰知道天下会有多乱、会乱多久的人只有刘备。
汉末乱世,先死一大半;魏晋南北朝,再死一大半。
看似有建安风骨、魏晋风流,实际上与汉末乱世没本质区别。
王权苑歌舞升平,贵族子周游玩乐。
只有荒唐没美好,或蒸或炒或烧烤。
为何两汉能相对安稳?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原因就是:平乱速度快。
刘邦只用了七年,刘秀只用了十二年,然而魏晋从曹丕篡位到西晋灭吴,用了六十年。
乱世太久,足以将任何的社会规则摧毁;礼义廉耻,也会随着尔虞我诈荡然无存。
即便是上层社会,也因某个洛水之誓和当街弑君而逐渐演变成“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上层若只顾争权,下层就更难生存。
而刘备要做的,就是效仿刘邦和刘秀在最短的时间内定鼎天下。
若要对比后世,刘汉的确有封建帝制的落后性,也容易让金刀之谶变得更为神圣不可忤逆;若要放在当代,以刘汉之名结束乱世,更容易安定万民。
见卢植并没闻言震怒甩袖离去,刘备遂又道:“恩师,世间诸事,总有人要去做,我之功过是非,自有后人来评价。”
“我若去不做,洛阳之争,天下之乱,不论是恩师还是我,今后都只能随波逐流,难有所为。”
“若多年之后,天下依旧乱象不止,而我又垂垂老矣,我会后悔的。还请恩师,助我成事!”
刘备作揖长拜,以头叩地。
卢植不由动容。
尤其是那句“若多年之后,天下依旧乱象不止,而我又垂垂老矣,我会后悔的”,更让卢植触动。
岁月催人老,卢植如今也不复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其实是对人生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
知天命,就是认命。
然而谁又真的愿意认命呢?
卢植有大志有抱负,早在黄巾起义前六年,卢植就上书具言“用良、原禁、御疠、备寇、修体、尊尧、御下、散利”八事,希望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拨乱反正。
何进要召董卓入洛阳时,卢植也劝何进提防外将不受控制。
然而现实太残酷,不论是刘宏还是何进,都不肯听卢植的,就算再有抱负大志,不能实施也只是空谈。
良久。
卢植心中纷乱的情绪逐渐平复。
看着以头叩地不起的刘备,想起了士人坊间传颂的“卢公曰”,又忆起刘备屡屡邀请自己去雍州,更有方才毫无保留的吐露天下之志,这般信任和情谊让卢植不由心一软。
“我要如何助玄德?”卢植轻声问道,
一听这话,玄德大喜起身,直言道:“只需恩师在我与董卓、曹操起事之后,配合盖勋等人安抚诸公即可。”
“好!”卢植这回没有迟疑,不假思索便应了刘备的要求。
看着意气风发的刘备,卢植不由又想到了蔡邕的书信,问道:“玄德,你如今也不小了。你既有天下之志,当择贤妻孕子,以安人心。”
“我有一友,其女甚贤,原本在吴、会避祸,如今已回陈留。若玄德有意,我可代为求之。”
刘备的表情变得怪异。
朋友?
吴、会避祸?
陈留?
该不会又是.
“既是恩师所荐,我理当从之。敢问此女出自何家?”刘备试探询问。
卢植笑道:“玄德勿忧,我知你心中顾虑,必不会乱牵姻缘。此女乃陈留人蔡邕蔡伯喈之女,名琰,因其为人至孝,不愿外嫁而令好友孤苦无依,故而及笄三年都未能寻得良配。”
“好友又不愿其女受累,日夜焦虑,故而托信询问。据我所闻,自好友回陈留后,前往说媒者络绎不绝,玄德若有此意,我这便派人去陈留,以玄德如今的身份和名望,我料无人能争得过玄德。”
果然是蔡邕之女!
刘备不由心头欣喜。
有豫州牧黄琬和尚书卢植齐说媒,再加上刘备如今年不到三十就成了雍州牧,谁又能比刘备更有英雄气?
遂道:“不瞒恩师。离开豫州前,豫州牧黄公也曾为我说媒蔡公女,尚不知结果;而今恩师亦愿为我说媒蔡公女,此乃我之良缘也。”
卢植惊讶道:“没想到黄琬竟能先我一步?看来玄德与好友之女,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啊。”
是不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刘备不知道;刘备知道的是,有卢植和黄琬说媒,刘备娶蔡邕之女几乎没什么悬念了。
蔡邕亦是天下名士,有了这层关系在,刘备今后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汉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
大儒尚书卢植门生。
名士蔡邕女婿。
名士法真之孙的老师。
与名士豫州牧黄琬交好。
与名将左将军皇甫嵩交好。
有“不畏权贵”的名声。
再加一个奉先帝密诏,诛锄元恶,翊戴嗣君的威名。
天下皆会知晓刘备之名,豪杰贤士亦会争相依附。
送走卢植后,刘备又回到帐中。
不久后,许攸近前禀道:“使君,有消息传来,大将军昨夜入宫后,太后就诏命诸常侍黄门离宫回乡。”
“诸常侍黄门久居宫中,深谙权斗,何进这等伎俩又岂能瞒得住诸常侍黄门?”刘备嗤笑一声:“何进这是在自寻死路啊。”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5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