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刘备歃血为盟,分袁而制之(求追订
推荐阅读:火影圆梦大师! 君见妖否? 拳之下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清冷师祖要修无情道?我离,闺蜜也离!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日本战国:真田家的野望 我名黄天,苍天已死什么鬼? 冰汽神座
刘协内心,颇为复杂。
既有不甘,亦有无奈。
换句话说:“大汉不能没有皇叔”亦可以理解为“大汉可以没有刘协”。
然而刘协却没有自知之明,他能有今日都是自己作的。
如果刘协一开始就完全信任刘备,且能如刘禅视诸葛亮为“相父”一般将刘备也视为“相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备。
以刘备重情义的秉性,如果断定刘协是完全信任而不是伪装,或许还会让刘协当一个中兴之主,让自己当一个诸葛武侯式的丞相。
然而现实没有如果。
事实上是:刘协一开始就不信任刘备,更存有“蹇硕若能诛杀何进,刘备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之”的念头。
现在拜刘备为“皇叔”,又呼“大汉不能没有皇叔”,并不是因为刘协变得完全信任刘备了,而是刘协需要刘备这个皇叔来震慑想要颠覆汉室的宵小。
刘协不是知道错了,而是知道不认错就要死。
倘若有朝一日刘协发现不需要刘备也能震慑想要颠覆汉室的宵小时,刘协会毫不留情的将刘备抛弃。
刘备对此也看得很通透。
也不会因为刘协恭敬的喊出“大汉不能没有皇叔”就信以为真。
纵观古今中外,帝王大多无情。
即便似刘禅这般“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的中庸之主都少之又少。
东汉幼儿园现象又极其严重。
少年继位,自小承受太多的磨难,天然多疑成性。
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就不断的扶持一个又一个的新势力去制衡旧势力。
势力越多,争斗就越多。
看似有权谋手段,可对天下万民而言却毫无益处。
都顾着争斗了,谁还会着眼于天下万民?
卧薪尝胆虽然是个励志词,但与之伴生的句却是“可以同患难,不可同富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刘协亦是如此心性。
刘备不想当一个虽然能青史留名但会憋屈而死的“忠臣”。
刘备的志向自始至终都是出任大汉皇帝!
跟大唐东半球话事人、唐太宗、天可汗、秦王、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天策上将李世民一般:
令行四方,万国来朝。
如此,也就对得起前世今生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了。
至于刘协。
若是今后态度好不作死,刘备就让刘协当个公享清福。
若是态度不好如更始帝一般作死,刘备就只能效仿光武帝直接称帝讨伐汉贼了。
皇叔这个称号,除了对抗挟天子以令诸侯外,也是为了应对刘协效仿更始帝作死。
虽然不一定会有这种情况,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乱世之中,苟命就已经很艰难了,刘备还要立志当皇帝,这明枪暗箭都不知道有多少!
若只顾着嚣张又不谨慎防范,何进就是前车之鉴。
半个时辰后。
刘备、曹操、刘表、刘岱、盖勋,齐聚一堂。
“恭喜玄德,今后就得称呼你一声‘皇叔’了。”曹操举樽敬道,内心说不尽的羡慕。
刘备回敬轻叹:“孟德兄还是直呼我表字吧,我请陛下认我为皇叔,也是无奈之举,唯保命尔。”
曹操、刘表、刘岱皆笑,唯有盖勋明白刘备这句“唯保命尔”是什么意思。
盖勋很早就知道刘协并不信任刘备。
想到过往种种,盖勋亦不由内心暗叹:若先帝及陛下肯信刘备,又何至于今日让董卓为司空;董卓一向贪婪,即便有刘备震慑,也不可能改变秉性。
唉——
深谙董卓秉性的盖勋,对刘协今后的处境深感忧虑。
与众人寒暄后。
刘备又正色而道:“诸君除盖徐州外,都是第一次出任一州刺史。我有数言,出我之口,入诸君之耳,切莫外传。”
见刘备神色凝重,众人也纷纷敛容。
刘备转而凝声道:“孟德兄也知道我擅长谶纬之学。近日我夜观天象,发现‘主星黯淡,客星明亮’的天象不仅没有因为何进、宦官的死亡而消亡,反而还愈演愈烈了,大乱之象并未消失,亦或者说,真正的大乱还没有到来。”
曹操吃了一惊,道:“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嗣君今日才登位,所以主星黯淡的天象还未改变?”
刘备摇头:“天象预示的都是未来,而非当前,按理说昨日西苑议事后,天象就应该有所改变。如今天象未变,我估计这大乱之象或许与主星无关。”
盖勋道:“我虽然不太懂谶纬之学,但我以为,主星黯淡或许并非是谁为天子,而是朝廷内部官吏腐败对各州郡失去管控;客星明亮也不是指何进、宦官等人,而是各州郡官吏贪腐、豪贼不法、叛军横行,以至于民不聊生,路多冻骨。”
刘备有些惊讶的看向盖勋,道:“盖徐州之言,振聋发聩。倘若主星黯淡对应的是朝廷内部官吏腐败,而客星对应的是各州郡的官吏豪贼叛军,那我等今后,任重而道远啊。”
盖勋语气一凛:“既为朝廷牧守一方,我等自当尽力。不过区区官吏豪贼叛军,我又有何可惧?”
区区?
曹操微惊:盖徐州你还真是没把这些人当人啊。
想到盖勋的生平,曹操又释然了,别看盖勋年龄不小了,可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狠辣果决的。
刘表、刘岱亦是低头静思,对盖勋所言都有认同之感。
见状,刘备又提议道:“而今我五人虽然各镇一方,但各州郡官吏豪贼叛军势力庞大,且朝廷内部又有董袁相争,不如我五人结为同盟。若有余力,能帮则帮。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皆是意动。
刘备在雍州、刘表在荆州、刘岱在扬州、盖勋在徐州、曹操在兖州,除了刘备和曹操外,都是比邻两方。
若能同盟攻守,的确能让诸方受益。
曹操亦不由想到了袁绍那句“你这兖州刺史,当不久的。兖州的太守相国,皆是袁氏门生故吏。”,不由脚底一寒,率先支持道:
“我以为玄德言之有理。我等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各州郡官吏豪贼叛军,还有如袁绍一般的野心之辈。袁绍虽然失势,但必不会善罢甘休。”
为了心中野望,曹操也是心狠手辣决事果决之人,既然决定了脱离袁绍单干,就必须想办法将袁绍打到不能反抗,否则让袁绍缓过气来,受难的就是曹操。
随后,曹操又向盖勋行礼道:“盖徐州在朝野都有厚望,今后还需仰仗盖徐州了。”
盖勋忙回礼道:“曹兖州客气了。都是为了大汉,你若有难,我必不会坐视不理。”
刘表和刘岱也都表示赞成结盟。
虽然都是刺史,但空降的刺史想要掌握权力亦是艰难,若能结为同盟,今后遇到危难时也能彼此求援。
见众人都认可,刘备亦是欣喜,遂与四人歃血为盟。
趁着结盟的热度还在,刘备又转向盖勋:“我有一不情之请,还请盖徐州相助。”
“我有一故友,乃是琅琊阳都人诸葛珪、字君贡,任泰山郡丞。前些时日有消息传来,故友因病返乡,我颇为挂念。盖徐州到任后,还请替我照拂一二,我感激不尽!”
盖勋笑道:“既是皇叔故友,我自当照拂。”
刘备由衷谢道:“为表谢意。我举荐三人,可助盖徐州。其一为北海人士,姓孙名乾字公祐,乃康成公门生;其二为东海人士,姓糜名竺字子仲,乃东海巨贾。此二人皆以雍容风仪,见礼于世。”
“其三为下邳人士,姓陈名登字元龙,虽然出身士族名门,但有扶世济民之志,又学通今古,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文武胆志,更是当世罕见。”
虽然因为雍州牧的关系,不能招募三人入雍州,但刘备也没忘记拉近三人的关系。
有举荐之情在,今后三人若没有去处,也可以考虑下来雍州寻刘备。
若不是诸葛亮实在是太小,刘备怕诸葛亮一不小心夭折了,刘备都想让盖勋将诸葛亮送到雍州,而不是私下照拂了。
毕竟这个动乱的时代,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万一小诸葛夭折了,刘备心心念念的丞相就没了。
盖勋惊道:“皇叔举荐此等贤才,我当何以为报?”
刘备笑道:“盖徐州客气了。方才我等既然歃血为盟,就应该同帮互助。我既然识得贤才,又岂能不举荐?”
刘岱忙行礼问道:“皇叔,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这扬州可有贤才举荐?今日举才之恩,我必不会忘却。”
刘备回礼而笑:“扬州的贤才,我虽然不是很清楚,但刘扬州只要礼遇庐江太守陆康,必有所获。”
虽然有些遗憾,但刘岱也明白扬州比不上徐州,刘备能给刘岱指明方向已是不错了。
刘表则是未向刘备询问,倒不是刘表不想要贤才,而是刘表本就是成名极早的名士,这荆州有哪些贤才名士,刘表比刘备更清楚。
曹操则是眼巴巴的盯着刘备:“玄德,你也不能厚此薄彼啊。你也知道,这兖州太守国相都是袁氏门生故吏。若无本地贤士相助,我也难以整饬吏治啊。”
盖勋、刘岱、刘表,多偏南部,袁氏势力相对薄弱。
曹操在兖州则会直接面对袁氏势力,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兖州的太守国相架空。
刘备还需要曹操分制袁绍。
斟酌片刻,刘备举荐道:“孟德兄勿忧。我的确知晓二人。其一乃是东郡人士,姓陈名宫字公台,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其二乃是东郡人士,姓程名昱字仲德,足智多谋,有贲育之勇。孟德兄若要在兖州立足,当以东郡为根基。”
曹操大喜,默默记下二人,又谢道:“玄德如此相助,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
刘备不假思索:“我的结义三弟张飞,极喜士女,又眼光极高,寻常士女不能入眼。夏侯氏乃夏侯婴之后,多有贤惠之女,今后如有机会,可为张飞寻一夏侯氏女,我便感激不尽了。”
“此等小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曹操大笑,心头亦不由暗暗斟酌:
眼下我得罪了袁绍,盖勋虽然能助我,但毕竟年迈,倘若盖勋因年迈而回洛阳,我在兖州就孤立无援了,若能择夏侯氏女嫁与张飞,刘备今后也必不会坐视我受难。
刘备亦是大笑。
虽然夏侯渊的侄女还小,但夏侯氏又不只有夏侯渊的侄女。
更何况,开国功臣的家族,刘备也是有挖墙脚之意的。
万一曹操没能顶住袁绍,最终刘备要与袁绍对峙的时候,凭借张飞与夏侯氏的关系,轻而易举就能拉拢夏侯氏效力。
如今天下局势大变,未来之事刘备也无法准确预料。
提前做些准备,肯定是没错的。
羊毛嘛,肯定要逮着曹操薅。
这次与曹操四人歃血为盟,刘备也是有考虑的。
袁氏势大,需要分袁而制之。
而目前用于分袁的势力,就是曹操、盖勋、刘岱、刘表。
刘备的基本盘在雍州,虽然是强秦之地但户口太少,需要发展时间才能效仿强秦出函谷关兼并天下。
而在这之前,刘备得保证袁氏不会独大。
势强时效仿张仪连横强国兼并弱国,势弱时效仿苏秦合众小国制衡大国。
相较于董卓,其实刘备更有资格高呼: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与曹操等人饮酒作别后,刘备又策马返回营中。
刚入营门,法正就迎上道:“老师,黄门侍郎荀攸在帐内等候。”
刘备闻言一喜:“你说的是颍川人荀攸荀公达?他来营中了?是一个人来的吗?”
法正点头:“是一个人来的。我本来对荀侍郎说,今日老师有事可能没时间招待,让荀侍郎改日再来。荀侍郎却说今日必须见到老师。”
“既是公达来寻我,没时间也有时间啊。去,将我珍藏的美酒拿来,既然公达来了,今日就醉宿营中吧。”刘备大笑。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4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