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134章 刘协的惊慌,快去请刘皇叔(求追订

第134章 刘协的惊慌,快去请刘皇叔(求追订


李儒的推测让董卓稍微安心,倘若刘备也参与了,那真就腹背受敌,四面楚歌了。

    “文优既能断大势,可有良策教我?”董卓此刻也没了主意,只寄希望李儒能有良策。

    “良策是有,就不知明公敢不敢用。”李儒的眼中闪烁凶光,至始至终,李儒都没慌乱,反而隐隐还有兴奋。

    董卓狂笑一声:“文优何以小觑我耶?只要能守住洛阳,又有何计策是我不敢用的?”

    看着董卓的眼睛,李儒表情未变,一字一顿地道:“欲败袁绍,可先杀弘农王!”

    董卓吃了一惊:“杀弘农王?周毖也只是提议将弘农王送往长安,若杀弘农王,我名声尽毁矣!”

    李儒不以为然,道:“董司空持先帝密诏行废立之事,忠义之举,天日可鉴。陛下仁慈,亦许弘农王享皇室待遇,孝悌之义,天下表率。”

    “然而弘农王不甘心被废,竟暗中勾结太傅袁隗、太仆袁基、渤海太守袁绍、南阳太守袁术,意图夺权篡位。幸有董司空及时识破弘农王阴谋,这才免于祸事。”

    “既然弘农王不仁,陛下又何须有义?董司空可速速奏请陛下,将弘农王及袁隗等人,一并诛杀。以免生变。”

    董卓这下听明白了。

    只要以刘协的名义杀了刘辩和袁隗等人,那就跟他董卓没多少关系了,他董卓充其量只是个执行者。

    而且这事还不用董卓去威胁刘协,因为刘协不杀刘辩和袁隗等人,死的就是刘协了。

    顶多刘协会迟疑会犹豫。

    可刘协若要迟疑,董卓只需来一句:“既然陛下不想当这皇帝了,那我请命返回雍州,与刘皇叔一并镇守雍州,永不再回洛阳。”

    若董卓都气得跑雍州了,刘备肯定也不会再回洛阳。

    刘协若想继续当皇帝,就只能主动下诏诛杀弘农王及袁隗等人!

    毕竟,刘协不是董卓妄行废立,而是拿着密诏废立,是法理上的皇帝,刘辩才是被妄立的皇帝。

    刘辩夺权是篡位,刘协诛杀刘辩是平叛。

    刘协除非傻了才会放弃皇位而任由袁绍宰割。

    心头稍定,董卓凝声道:“我这就去找陛下。袁绍袁术想让袁隗死,正好我也想让袁隗死。只要我赢了袁绍袁术,这洛阳谁敢不从我?”

    见董卓要走,李儒又呼道:“明公且慢。除此之外,还需请陛下再下诏令荆州刺史刘表、扬州刺史刘岱、豫州牧黄琬、徐州刺史盖勋、兖州刺史曹操,起兵讨贼。同时拜卢尚书为征东将军,统兵前往虎牢关,以镇敌寇。”

    一听李儒提及的这几个名字,董卓猛然想起昔日在河东与刘备初会时的情景。

    那时刘备就提出:卢植是恩师不可轻动,不可召豫州牧黄琬入洛阳。

    再想到曹操、刘表、刘岱、盖勋四人出任州刺史都与刘备举荐有关,董卓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如此说来,袁绍会反莫非早在刘备料算之中?文优提的这几人,可都与刘备有关啊!”

    虽然计策是李儒献的,但李儒心头也是震撼。

    因为在为董卓谋划对策的时候,李儒就感觉这一切仿佛都是水到渠成一般。

    并不是自己有多高明,而是早有人提前部署了这一切,自己才能游刃有余的为董卓谋划。

    杀弘农王及袁隗等人,有先帝密诏确定刘协的法理性。

    黄琬这个豫州牧,是先帝委任且与刘备关系匪浅。

    卢植是刘备的恩师,又是昔日赫赫有名的北中郎将。

    曹操、刘表、刘岱、盖勋,皆是刘备在洛阳时聚在一起一同扶立新君的豪杰。

    只要董卓不蠢,就可以将这些部署拿来就用!

    又想到刘备离开洛阳后袁绍等人才敢动,李儒又不由怀疑:该不会刘皇叔是故意在此时离开洛阳,好引蛇出洞吧?

    若真如此,我可不能坏了刘皇叔的部署。

    不仅能谋划如此深远,还是皇叔,今后或许会改天换地也有可能。

    李儒越想越是兴奋:既如此,那我也不能太低调了。

    我自问才学不比袁隗差,然而袁隗能当太傅,我在洛阳却只能受人白眼,何其不公!

    如今这世道,我这样的小人物想要进步,就只能依托雄主,改天换地。

    弘农王,必须死!

    绝不能让弘农王去长安!

    想到这,李儒又道:“刘皇叔与董司空同扶新君,荣辱与共,又比董司空更了解袁隗袁绍等人,会提前安排不足为奇。我担心弘农王的同党会趁机劫走弘农王,我得立即返回弘农王府以防意外!”

    董卓亦是眼神一凶:“文优速回,我让牛辅引兵与你同往。圣旨很快就到,绝对不会让弘农王的同党趁虚而入!”

    可怜的袁隗,此刻还在狱中自以为无恙,却不知道不论是袁绍袁术还是董卓都想让袁隗死。

    深宫内。

    刘协与卢植同坐。

    因为卢植门下出了个皇叔,且士人之间都快将卢植吹成“卢子”了,刘协又正是求学的年龄,正好由卢植授课。

    而私下里,刘协也是有私心的。

    卢植的品性众所周知,且又是刘备最敬重的恩师,只要跟卢植搞好关系,那今后刘备行事必然会顾忌卢植的名声。

    “卢尚书以为,刘皇叔是个怎样的人?”学习之余,刘协忽然问道。

    卢植也没多想,毕竟卢植不认为一个九岁的少年能有多少心机,遂直言道:“玄德为人,重情重义,有匡扶天下之志,必可助陛下威服四方。”

    刘协欲言又止,将剩下的话又吞了回去,怕问太多了而让卢植困惑。

    毕竟从目前来看,刘备不论从哪方面都无可挑剔,刘协也不想让卢植认为自己是个多疑之君。

    正聊间。

    董卓急急入内:“陛下,出事了。弘农王勾结袁隗袁基袁绍袁术等人,欲图谋反!”

    刘协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

    卢植也惊道:“董司空慎言。虽然各州郡有些流言,但都只是小人恶意散布。流言止于智者,亦有三人成虎的可能,切不可因为流言而冤枉了忠良啊。”

    董卓忿忿道:“卢尚书,你看我像是没事找事的人吗?如今冀州牧韩馥、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泰山太守孔伷、南阳太守袁术、渤海太守袁绍以及河内的丁原、王匡、桥瑁等人,都在同一天举旗号,如今正往酸枣方向聚兵。”

    “这些人不是袁隗的子侄就是袁氏门生故吏,打的旗号还都是讨伐我和刘皇叔,又说我和刘皇叔是矫诏,要诛杀我和刘皇叔。还有消息称,兖州悬赏千金要兖州刺史的脑袋。”

    “这不是谋反是什么?”

    “请陛下立即下诏诛杀弘农王及袁隗等人,再请陛下再下诏令荆州刺史刘表、扬州刺史刘岱、豫州牧黄琬、徐州刺史盖勋、兖州刺史曹操,起兵讨贼。”

    “拜卢尚书为征东将军,统兵前往虎牢关,以镇敌寇!”

    董卓一口气说完,惊得刘协和卢植更是难以置信。

    “太傅疯了吗?陛下何曾亏待他?”尽管卢植不愿意相信,可事实摆在眼前,袁绍袁术及袁氏门生故吏还真就起兵了!

    刘协顿生犹豫:“皇兄或许是被胁迫的,不如召皇兄一问?”

    董卓冷笑:“陛下以为,弘农王会承认谋反吗?城内袁氏门生故吏不知多少,倘若他们劫走了弘农王然后拥立弘农王为帝,届时两个朝廷对立,陛下又该当如何?”

    “即便发兵讨伐,又如何能讨伐富庶的关东诸州?故而臣以为,绝对不让弘农王活着,否则袁绍等人另立天子,陛下就是反贼!袁氏门生故吏又遍布天下,届时臣若守不住洛阳,就算陛下有先帝诏书,天下人又岂会支持一个兵败而逃的天子?”

    刘协心头骇然。

    见刘协还在犹豫,董卓又道:“若陛下不愿杀弘农王,就请陛下自守洛阳。臣还想活命,就只能撤兵去雍州投奔刘皇叔了。”

    刘协顿时急了:“司空且慢!若无司空,朕如何能守得住洛阳?只是兹事体大,朕,朕,”

    焦急间,刘协忽然呼道:“快,快去请皇叔入洛阳!皇叔有四万兵马在雍州,定可助朕讨平逆贼!贼兵又敌不过皇叔,自会退兵。”

    卢植叹了口气:“陛下,玄德没有四万雍州兵,雍州也养不起四万兵马。除掉要驻守地方抵御羌胡的兵马外,玄德手中能增援洛阳的兵马,不会超过万人。”

    刘协顿时愣住,不知所措。

    卢植看向董卓,语气严肃:“董司空,杀了弘农王,对陛下名声有损。要对付叛军,也无需大动干戈。可派重兵将弘农王软禁,不许任何人靠近。至于袁隗等人,诛其贼首即可,不要牵连无辜。”

    “袁隗若死,城内袁氏同党必不敢再轻举妄动去劫弘农王,只要叛军退去,陛下再逐一安抚,就算以前是袁氏门生故吏,今后也会为陛下尽忠。如此,可好?”

    不论是在军在政还是在民间,卢植的威望都极重。

    饶是董卓也不敢直面此刻卢植的锋芒,下意识的退让道:“卢尚书言之有理。”

    刘协也松了口气,语气也变得激烈:“袁隗狗贼,朕待他不薄,竟然反朕。是可忍孰不可忍!立即将袁隗袁基二人斩首示众,余者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虽然只得到杀了袁隗袁基的诏令,但董卓也不敢奢求太多,毕竟卢植还站在这里,卢植的背后又是刘备。

    万一将卢植惹急了,刘备必然也会维护卢植。

    “虎牢关处,还请卢尚书费心了。”董卓又道。

    眼下洛阳还需要董卓坐镇,而虎牢关必须有大将坐镇,目前最合适统兵坐镇虎牢关的也只有昔日曾平黄巾的卢植了。

    刘协也眼巴巴的看着卢植:“卢尚书,虎牢关就交给你了!”

    卢植恭敬行了一礼,道:“陛下放心,有臣在虎牢关,绝对不会让叛军得逞!”

    刘协松了口气,忙令左右拟诏板发往尚书台。

    离开了皇宫,卢植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不由回想起刘备离开洛阳前一夜的会话。

    “卢师若非要留在洛阳,我也不多劝。然我走之后,董卓和袁隗必会相争,二人相争又会为袁绍所利用,袁绍此人不是会甘心失败之人。”

    “虽然我让曹操、刘表、刘岱、盖勋四人出任州刺史,但四人短时间内也难以掌控权力,一旦袁绍死咬我等扶立新君是矫诏,再谎称公卿皆被挟持,各州郡不明真相的袁氏门生故吏必会举兵响应。”

    “开弓是没有回头箭的。即便举兵响应的人刚开始被袁绍蒙骗,他们也只能支持弘农王的旗号,而在洛阳的袁隗等人也只能响应袁绍。”

    “倘若事急,袁隗袁基二人必诛,其余人不可杀;尤其是弘农王,绝不能杀!弘农王若死,密诏是真是假就不重要了,因为只有矫诏的人才会害怕弘农王活着。”

    “董卓虽然骁勇,但不明大势,其左右之人又多有唯恐天下不乱者,恩师在我离去之后,可入宫为陛下讲课,以防意外。倘若真如我所料,恩师定要阻止董卓杀弘农王。”

    “白波贼肆虐河东已久,若闻洛阳变故,或会再扰河东;羌人一向反复,韩遂虽逃未死,若闻洛阳更换天子,亦有可能举兵复来。我短时间内无法顾及东面。”

    “都亭侯吕布与我有旧,且此人骁勇善战,恩师可向董卓调吕布同往虎牢关。只要守住虎牢关,叛军将不战自溃。”

    ——————

    回想起刘备走前的一言一语,卢植不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还真让玄德给料中了!

    天下纷乱,非陛下一介少帝能力挽狂澜。

    袁氏之祸,也只有玄德能平定了。

    虽然刘备早就给卢植吐露了天下之志,且卢植也有意助刘备,但有时候卢植也会心存侥幸,想尝试能不能辅佐新君安定万民。

    然而此番袁氏之祸尽在刘备预料,而刘协这个新君却完全无法应对,让卢植也再次放弃了侥幸。

    想到这里,卢植遂又急急返回府邸,迅速写了一封信交给左右:“即刻前往长安,务必亲手将此信送到刘皇叔手中!”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3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